释疑“碳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8:56:29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倒计时系列(二): 释疑“碳汇”
【http://lvyouhuo.com/2009/10/17/copenhagen-climate-conf-carbon-credits-and-tanhui/】
October 17th, 2009 作者: Neolandscaper发表你的评论 »
“碳汇”——这一名词正越来越频繁地为人们耳闻目睹。上网查了一下,发现互动百科、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的解释有很大的出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幸好,这属于我的专业范畴,幸许能为大家解释一下,这是怎么一回事。那么到底什么是“碳汇”呢?

现在网上搜索到中文对“碳汇”的解释有两种,然而这两种定义相差甚远。这其中,出现歧义的关键在就在于,“碳汇”中的“汇”字——在现代汉语中,”汇“既有“汇集”的意思,也有“汇款”(名词)的意思。于是,碳汇也就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
1. 若把“汇”理解为汇集,则“碳汇”=”carbon sink”。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里,能量单向流动,物质周始循环(除去质能关系不计)。碳,也不例外。在能流的不断驱动下,大自然中的碳也周而复始地循环着,称之为“碳循环”。而物质的循环,并不是在每时每刻和每个场所都等速的,在循环的过程中往往有快有慢。在碳循环速率比较满的地方,就可视为有一个碳流动的一个暂缓之所,这些场所在环境科学中称之为“pool“。站在物质循环链的不同方位描述pool,又可以把pool分为“源”(source)和“汇”(sink)两种,两者是相对可互换的概念。
比如一个水库,就可视为当地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的pool,站在水库上游水的立场来说,水库就是“汇”,而对于水库的下游,水库就是“源”。这就是“碳汇”一词在互动百科和百度百科中的主要解释。
全球碳循环
2. 若 把“汇”理解为汇款(名词),则“碳汇”=“carbon credits”。
carbon credits在1997年京都气候大会后被广泛认知,它是国际社会为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采取的一种重要手段。数值上,一个“carbon credit”或一个“碳汇”等于一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或温室气体当量(CO2-e)。它其实应该译作“碳信用额”,才不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1. 原理:
京都议定书为每个发达国家设定了排放总额,排放过量温室气体的国家必须购买别国多出的排放余额。同样地,各地区或国家又为本地区每个参加碳交易的行业和企业分配好各自的排放量。这样,节能减排表现糟糕的企业和单位,会出现排放超额,而表现良好的,排放量会控制在排放额之内,获得排放余额。排放表现越优异,所获余额越多。这部分用于交易的排放余额,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碳汇”。

2. 精髓:
排放超额的企业或单位,必须在年度审核之前下决定:要么马上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排放量,要么就要向持有排放余额的企业购买余额,两者必择其一,否则就要面临政府的巨额经济罚款。这种做法的用意在于,对于减排确实困难很高的企业,与其投入巨资升级改造可能只换来一点点的减排效果,还不如向那些轻松就获得减排余额的、减排潜力很大的企业直接购买“碳汇”来得划算,这样就可以使社会资本朝减排最高效的行业和技术投入,在达至相同减排目标的前提下,全社会所需投入的成本变小;而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碳排交易,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经认定的清洁项目购买碳信用额,就是在经济上促进发展中国家清洁生产技术的提升。
发达国家的减排策略离不开碳排交易
3. 要义:
碳排放交易的要义在于“caps and trade”,即”总额封顶,自由交易”。政府一定要对碳排放设定一个总量,并对各行业和企业设定合理的排放额度,重点在于,为了达到减排的目的,排放总量必须不断下调,否则,碳排交易就会失去意义。另外,交易价格也是需要设定的,欧盟在京都议定书第二阶段(2008-2012)的碳排交易价格为每吨21-24欧元,价格太低的话也会使交易失去激励作用。
4. 缺点:
碳排交易漏洞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企业利用:例如,一个企业为了获得$500万美元的碳交易补助,特意投资$5万美元添置了额外的处理“环保制冷剂”HFC-23的装置,但其实这部分产能完全没有市场需求,这不仅造成“碳汇”被盗用,而且实际还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一度被认定用作替代对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的氟利昂的制冷剂HFC-23,是非常强大的温室气体)。另外,碳排交易也容易造成急功近利,对长期环保技术的发展不利:资金流向最快最容易取得减排效果的技术,就可能使得所需研发周期较长的革新性的技术得不到足够的投入。
小结:
由于一个“汇”字的歧义,使原本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翻译到了中文,竟混淆了起来。碳排交易的制定本身需要严谨的学术支撑,而运行需要完善有效的法规法制,究竟碳汇交易的实际减排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不过,因为“碳汇”可以为企业单位、团体组织,甚至个人所购买,它毕竟提供了这样一个经济平台,使得社会上有尽可能多的人士为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增长出钱出力。
————————————————————
参考链接:wikipedia: carbon credits;carbon offset;CEC memo:Towards a comprehensive climate change agreement in Copenhagen[pdf]相关文章
COP15侧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遗憾告终Final Day: Time to show your flexibility, ChinaCOP15气候大会侧记:将“计划生育”列入“减排功绩”有无必要?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倒计时系列(五):排放趋势与目标(写在大会前夕)根本哈根气候大会倒计时系列(四):中国的选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倒计时系列(三):中国与世界的忧虑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倒计时系列(一):各国的数字竞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