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教育学院__大连教师网__瓦房店市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46:23

瓦房店市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李星霖
一、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1、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改革
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三年来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实际出发,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1) 倡导真实、朴实、扎实的教学风格,讲求效益,力戒浮躁、肤浅。各校坚持每周一次的课改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加强“常态课”、“常规课”的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公开课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好课观,切实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扭转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局面;充分发挥区域培训对校本培训的指导作用,加强“精品课”建设,总结我市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努力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小语课堂教学新模式。
(2) 倡导深入钻研教材 。实践证明:准确地驾驭教材和恰如其分地使用教材仍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倡导教师锤炼内功,深入钻研教材,从内容、情感、语言表达、谋篇布局等多方面准确、深刻、独到地把握、处理教材,结合年段训练重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搭设平台。
(3) 倡导优化教学策略。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操作层面上作出更多探索,在深入解读教材、了解学段目标、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作充分、科学的预设,优化教学策略,把语文当成一种文化来讲,在语文中注入一种精神,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一种心理需求,既能引领学生品味、揣摩、积累、运用语言,陶冶情感,发展语言,获取学习方法,又能避免刻板、单调、机械与繁琐的分析与训练,使语言和精神协同发展。在智慧、灵动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扎实有效、生动活泼的发展。
(4) 倡导智慧调控生成。对于广大教师而言,目前仍需要探求的是如何强化教师自身组织、引导、点拨的意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关注课堂生成,学会倾听,准确辨别,及时有效地对生成作出应对、调控,通过教师智慧的组织、引导、点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实现主导与主体的和谐统一。着重于语文学科人文精神的开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主动性的发挥;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不断提升的主阵地;为学生自主识字、自能阅读、自我体验和感悟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时间;为学生的提升和发展构建一个恰当的平台。
2、以大力优化教学过程为重点,研究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多次对小学生朗读、识字与写字、课外阅读量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查与抽测。
3、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及实验成果推广。
重视实验的材料收集和总结工作,组织各校重视课改实验阶段性总结和反思工作,召开课改实验专题经验交流会,并把学校的优秀经验、部分优秀教学论文、案例等汇编成册,积累了一定的课改成果。
4、注重课内外结合,构建开放型课堂。
深入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方式方法,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加强课外阅读力度,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推广以课外阅读为重点的语文活动课。尝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并开展相应的比赛活动。切实加强对课外阅读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努力提高学校、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自觉性。具体措施:一、向学生推荐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书目;二、在全面要求的基础上,确定重点研究学校;三、征集课外阅读实施方案和指导案例;四、组织经验交流研讨活动。5、进行“需求式”调研。
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学校、基层教师的需求,及时调整教研方式,灵活地、有针对性地为基层服务。增强调研力度,做好质量监控工作。做好常规的调研工作,深入课堂听课,加强教法研究,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教学质量。加强课改实验的调查与督察,及时了解课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进行了课改实施情况的调研和评估,以听课调研为契机,有针对性地检查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作业,从多角度了解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结合教师课后的反思,全面分析研究教学情况,促使其取长补短,改进教学方法。 
二、促进专业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研员、教师队伍。
1、进行了课改实验教材教法的研讨培训工作。
除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上级培训、抓好课程改革起始年级培训工作外,每学期初组织全市部分教师进行各年级教材分析讲座,主讲由教研员、名师、学科带头人等承担。掌握新的教学要求,领会新的教材的编写意图,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2、倡导小语教师做“读书人”、“实践者”、“反思者”和新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
大力提倡小语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语文修养。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精神,进一步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关心并参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研究;充分认识语文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应承担的职责;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行为和习惯;认识到语文学科教学对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将这些正确的思想理念转化为积极可行的教学实践活动。
3、发挥骨干力量的带动作用。
结合下校调研工作深入课堂,加强教法研究,发现优秀青年教师,进行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提供展示舞台。充分发挥专家组、中心组的辐射作用,层层抓落实,以点带面,通过广泛开展校本教研促进课改实验的进一步深入,认真做好小语学会工作。完成市小语会会员的发展工作,把优秀的语文教师吸纳到小语会中来,定期开展活动,增强凝聚力,有效带动语文学科教学。
4、教研员与课改同成长
召开教研员会议,着重围绕主题学习有关理论,分析教学中的问题,研讨相应的策略。研讨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内容、新特点、新思路。鼓励各校教研员自主开展一些有创造性的教研工作。
5、以“案例教学”提高教研效率。
鉴于实验教师们感觉新课改理论与课改实践有一定距离,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开展课改培训和教研活动。让教师们在更贴近教学实际的案例中领会课改理念如何与课改实验相结合,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
6、拓宽信息交流的渠道。
以我市《教育研究》的刊发为契机,发动教师总结课改经验,交流信息。
三、重视课题研究,提高研究水平,深化课程改革。
这是我市小语课改的重要成果。以《小学生循序作文、自主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牵动小语教研工作进一步发展。我市先后有16所城乡不同的学校全员主动地参加了此项研究。
此项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经验总结法。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求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规律,寻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实践中,我们从作文教学入手,确立了“小学生自主作文能力培养与发展的研究”课题,并于2001年3月进入这项课题研究。四年来,全体教师执著真诚地参与研究,注重研究过程,与家长密切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培训研究教师,提高教师素质是搞好作文研究的前提
培训研究教师,这是保证研究质量的重要一环。我们主要抓住了两个阶段的培训。
1、研究前的培训,求实。
求实,就是让领导和教师吃透方案精神,做好思想和技术方面的准备。首先是组织领导班子和研究教师学习研究方案。对领导进行研究方案培训,主要是形成研究共识,为形成领导合力创造条件。培训研究教师,不但要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研究观,而且要明确研究的具体内容、过程、方法和目标,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研究方案的精神和要求。其次是组织教师讨论。主要是让教师在讨论中解除疑惑,不要为研究而研究,要真正理解课题内涵,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受益而研究,进而对研究方案有深层理解,使教师能在研究状态下开展工作。
2、研究中的培训,求新。
求新,就是要不断创新。教科研的过程,就是教育创新的过程。教育的意义在过程之中,学生受益于教育者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之中。所以,我们把对教师的培训,贯穿在整个研究过程之中。一是结合研究操作,进行教育理论培训。指导教师读教育理论书籍和教育专家文章,请教育科研所的专家学者讲座,介绍当前国内外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二是培训教育部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研究稿)》,依据课程标准,研究教学行为。三是集中学习和集体教研相结合,开展“教学沙龙”活动,让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在教师的相互交流与对话中碰撞,为教师成长提供帮助。四是开放课堂,加强研讨,在研讨中培训。在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的研讨课、展示课中,教师们目睹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感受了教师的智慧所带给学生的成长与变化,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培训也就融入在其中。五是在总结与反思中培训。学校在引导教师撰写和交流研究论文、教学日记及教育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就巧妙地将学习、思考、研究与总结转化为校本培训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上来,营造了教科研的良好氛围,使作文研究步入良性的运行轨道。
(二)构建“五种课型”,探究作文规律是进行作文研究的重点
自主作文,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观察、阅读、积累,自觉地进行写作实践,并能进行自我评价。自主作文研究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养成儿童自我教育精神;除跟教师学外,还跟伙伴学,跟民众学,走向图书馆去学,走向社会向自然界去学。”因此,为了摆脱纯作文的观念,改变应试作文倾向,着眼于学生自主作文的态度和能力,为学生的作文学习提供一个开放的系统,在实践中我们构建了五种课型,对作文教学规律进行了有益探索。
1、晨会活动课,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听说能力。
晨会活动课是指每天早晨课前10分钟的活动,也可称为微型课。过去,晨会多是被教师讲纪律上自习所占用。而现在它却以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形式吸引着每一个学生。
研究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提出把晨会的时间还给学生,指导学生搜集新闻,进行新闻播报,学校领导跟综检查、指导。针对学生新闻不“新”,播报新闻语言不规范、不流畅、不会倾听等问题,及时进行指导。渐渐地,学生发生了变化。学会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播信息;能自主地倾听他人说话;能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主动阅读报刊杂志和有关书籍,能主动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完整地表述出来。晨会活动课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中,不断创新变化,逐渐出现了新闻评述、日记交流、古诗欣赏、故事演讲、名言佳句欣赏、精彩片断诵读、热点话题讨论、读书交流、科普知识交流等等。有的老师还有意识打破了班级和年组的界限,让不同班级和不同年组的学生结合在一起上晨会,有时学校也有意识地组织年组大晨会,这中间出现了很多精彩的花絮和感人的场面,也造就了一大批小主持人。
小小的晨会课,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时代感,使学生“长眼睛”了,“长头脑”了,“长手”了。最可贵的是学生把眼光从教室转向了社会,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大自然,并在这些观察、倾听、阅读、思考与表达中,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汲取了作文的营养,品尝到成功的愉悦,把作文教育与做人教育有机统一起来。
2、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活动课,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既有积极的人文教育的一面,又有语文知识学习与运用以及培养学生语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面。开设语文活动课,就是要加强语文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交流打造平台,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营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研究中,领导和老师们积极探索语文活动课的规律,主动搜集信息,同伴之间轮流上研讨课,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方案。如,《课本剧表演》、《夹豆子比赛》、《未来的桥》、《市场的学问》、《家乡巨变》等,都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实践中老师们总结了多种类型的语文活动课,撰写了很多研究性文章。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实践,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3、作文活动课,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真情实感。
作文活动课是指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作文材料和活动体验机会,解决“写什么”问题。这种课属于活动课范畴,没有教材,需要教师根据作文教学目标,自主地开发课程资源。作文活动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帮助学生发现,促进学生充分体验。同时,努力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不仅要用眼看,也要用脑想,还要动手做。因此,作文活动课不仅让学生领略了生活的多姿多彩和大自然的神秘奥妙,也使学生领悟了许多认识问题的哲理,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课程。
4、作文训练课,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会表达思想。
作文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作文训练课主要是指依据教材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训练学生写作的过程。与作文活动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解决“怎么写”。《语文课程标准(研究稿)》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这样要求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选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第一学段要求“写话”,第二学段要求“习作”,第三学段要求“写作”。我们理解这是对学生作文的程度要求。因此,对学生作文我们不求全责备,不随意提高标准,以鼓励学生为主,以培养学生终身作文习惯和愿望为主,让学生乐于作文是我们作文训练的宗旨。
研究采用“四环节三学段”习作训练序列。
四环节,是指每次作文教学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即准备素材、指导试写、评议修改、欣赏总结。
准备素材,是学生观察事物、搜集资料、进行各种活动摄取作文素材的写前准备,可以通过作文活动课来完成。这个环节既可以在写前一周进行,也可以与试写初稿连起来进行。
指导试写、评议修改、欣赏总结是作文训练课要完成的主要环节。指导试写,有两个步骤,一是指导,二是试写。指导是依据作文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进行的具体指导,可以在写前指导,也可在写后指导,个别学生也可在写中指导。评议修改环节,是学生初稿完成后,进行的例文评议和修改阶段,这既是学习修改文章方法的过程,也是同学之间欣赏作品的过程,老师们注意教给学生评价方法,有学生的自评、互评,也有教师的点评,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作用很大,现在我们有相当一些学生形成了综合评价能力。
三学段,是指低、中、高三个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年段,制定了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标。
作文训练课,在着重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上,老师们作了大量的研究,总结了各种形式的训练课,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尊重学生不同经历、不同感受的同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写观察日记、写阅读随笔、写见闻、写征文、写研究文章等,为学生的自主作文与自能作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5、语文学科课,让学生在积累中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课,在研究作文教学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学科课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在自主作文研究中,我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各学段教学目标,制定了语文学科课的任务。力求为学生打好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思想基础。在具体研究中,归纳大家的做法,集中表现为五个结合:一是识字与作文相结合。二是倾听与作文相结合。三是说话与作文相结合。四是阅读与作文相结合。五是动手做与作文相结合。在校本教研中,我们对各年级的语文学科课作了认真研究,努力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特别是大家都很注重培养学生坚实的语言文字功底,使学生能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感受思想,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现在很多学生能结合课文特点选择自己练笔的内容,老师也很尊重学生的选择,放手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几乎每学一课书,学生都要写出自己的随笔。现在低年级写日记,中高年级写随笔已成为习惯。
(三)开发课程资源,拓宽作文空间是推进作文研究的关键
自主作文研究,使我们告别了旧的作文方式,尤其是五种课的实施,给教师的思想、行为带来了双重冲击,也给学校带来了新思考和新实践。大家认为开发课程资源,为师生赢得更大的自由和发展空间,是推动作文研究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更是实践作文与做人统一的有效策略。因此,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
1、开发自然资源,引导学生关心生存环境。
瓦房店地处辽南中部,依山傍海,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变化。这些都是我们作文的良好资源。研究中,不同学段的老师都能针对自己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挖掘可利用资源。如,指导学生按照季节变化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寻找季节的特点,丰富学生的生活与作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
2、开发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把学生耳闻目睹的事情都作为作文素材。如,老师组织学生到瓦市交通指挥中心,调查、了解指挥中心的创建、功能等情况,使学生感受了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还有的班级组织学生到环保局,了解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学生深深感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些交通、环保方面的内容,经过学科整合,成为学生语文学习难得的资源,为学生作文所用,从中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3、开发家庭资源,增强学生创业意识。
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在家庭学生可以了解父母的工作、学习、交往情况,家长的学识、修养,为子女提供了丰厚的营养,也使学生目睹了父母工作的勤奋与艰辛,生活的酸甜与苦辣,进而感知美好的生活是靠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的。
4、开发人文资源,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开展读书活动,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举行新闻发布会,倾听国内外大事;举办师生朗诵会,品味阳春白雪的美好;观看课本剧表演,享受艺术魅力的熏陶;参与征文比赛、创设自制书屋等等,体会成功的愉悦。这一切使学生接受了精神的洗礼、心灵的滋养、灵性的启迪、修养的提高,是我们作文研究和语文教学所企及的。
(四)探索教育评价,施行人文管理是完成作文研究的保障
研究教育评价,实行人文管理,是作文研究顺利进行并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实践中,我们对评价的对象、内容及评价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充分发挥了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教育功能。
1、对教师评价,关注特点。
①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学目标的评价,采取远期目标和与近期目标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远期目标评价主要看是否符合作文研究的目标;近期目标主要看是否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体验和能否促进远期目标的达成。对教学过程的评价,重点看学生是否主动、真动、全动。对教法和学法的评价,主要看教学过程如何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启发学生是否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②参与研究的态度评价。主要评价研究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如撰写研究论文、上研究课和资料积累情况等。
③研究效果评价。改变一张考卷评价老师的做法,采用研究过程和学生效果综合评价的办法。
对教师评价,核心是发现、肯定教师创新性的工作过程和具有个性的工作方法,关注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帮助教师成长。
2、对学生评价,体现多元。
实行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改革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实践中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学习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重在学习习惯的培养,评价要素是“四个长跑”。即:
实践长跑,坚持天天体验;
记忆长跑,坚持天天积累;
阅读长跑,坚持天天读书;
作文长跑,坚持天天写作。
过程评价主要不是看学生做了多少事、记了多少诗文、读了多少书、写了多少文章,而是强调学生每天在做、在记、在读、在写。评价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励学生自悟良好的学习方法。
②作文评价。采用描述性和展望式评价,进而实现发展性评价。在评价中把作文和做人教育有机统一起来。
③总结性评价。期末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变“一卷式”考试为全面评价。即平日与期末结合,口头与书面结合,学校、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结合等,既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评定,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
多元化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的考察,更是学生个性的展示,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现在二至六年级学生,有90%的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大大方方的进行对话、交流,有85%的学生能提笔成文,有20%的学生能出口成章。
研究成果
四年来,我们着重从实践方面探索了小学生自主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也取得了小学生自主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的理论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生的自主作文兴趣、能力和习惯明显改善。
对这项课题研究,各校各有所侧重,成果各不相同。如义勇小学在小学生自主作文的五种课型的探究上,尤其是作文训练课的“四环节三学段”训练序列上有所突破,他们学校在这项实验中可谓是硕果累累,不仅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非常突出,而且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呈现优势;工农小学在学生积累方面、作文评改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化小学在积累与创造型作文方面有所创新;等等,各校有各校的特点,不一一陈述。通过这项研究,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学生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有所发现,用自己独特的思维过程,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分析、表达,想象力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采用各种形式表达他们的内心,张扬自我。通过作文教学研究,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增强了,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的见解,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在各科学习中,他们普遍具有了积极的民主参与热情,自主研究,自主探索,自主评价,独立,独特,好学,敢问,善思,能辩,爱说,会写,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几年来,学生在写作方面成果显著,他们参加各级各类作文比赛有几千人获奖。
1、晨会活动课、语文活动课、作文活动课、作文训练课、语文学科课,这五种课型的构建,大大提高了孩子们自主作文的实践机会,学生们懂得了写作的目的,孩子们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与他人交流;孩子们能主动留心周围的事物,他们的观察比以往更有目的、更细心、更条理化;他们学会了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积极观察,积极阅读,主动积累文字资料和生活素材;学生们作文的自信心增强了,他们不再怕作文,他们不仅会写了,还会改了,更会欣赏了,他们有了一个良好的自主作文的习惯。
2、作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渠道,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作文的内容和形式,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使他们不仅学会作文,而且学会做人,更多地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感受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
3、多元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而且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过程评价,使学生养成了一种常看常想常写的习惯;描述性作文评价和展望式作文评价,使学生不断地向前发展;总结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学习、研究、实践、反思这样的循环研究过程,教师认识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规律,找到了自主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他们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提高了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使他们在作文教学中有了一定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课题研究的开展不仅从整体上提高了学校教师的队伍素质,更提高了一部分教师的科研水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几年来,有一部分研究教师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优质课,研究教师的文章在各级刊物发表,使他们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三)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整体向前推进。
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质量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提高了,各研究校以此课题作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文化的构建融为一体,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工作的发展。在此项研究中,涌现出了几所特色学校,义勇小学、轴承小学、工农小学尤为突出,在我市各项活动中他们均居同行首位。
2003年11月,辽宁省教育厅有关专家组来我市检查研究情况,专家组一致认为,研究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主题意义鲜明,实践意义重大;研究目标明确,研究设计科学;研究操作到位,研究成果较为显著。
同时,专家组还从七个方面肯定了研究成果。
几年来,自主作文研究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曾在中央电视台、辽宁省电视台、大连电视台及其他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在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辽宁省“创新教育”研究课题现场会、大连市小学作文教学研讨会分别在我市召开,抚顺、大连、开发区、长海、普兰店等地的领导和老师纷纷到我市研究校学习交流。
研究过程中,我们汇编了《经验参考交流材料》20集,出版了《走进研究自主作文》、《小学生自主作文思考与探索》、《研究自主作文教育案例选编》。今年我们又出版了《小学生自主作文向导》三册。
此项课题成果被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评为我省“十五”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