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阿马岛大战 十艘英舰中哑弹侥幸逃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19:24
2007-09-27 08:47:56 来源:先锋国家历史
等到“谢菲尔德”号上的观察哨用肉眼看见急速接近的“飞鱼”时,只剩下20秒的反应时间。重600公斤的“飞鱼”战斗部击中“谢菲尔德”号后,“谢菲尔德”号立即燃起大火。当舰上大部分人员撤离后,“谢菲尔德”号被丢在海里成了一堆漂浮的破铜烂铁。
马岛高科技战争的揭幕战
《先锋国家历史》授权网易稿件,请勿转载
25年前,南大西洋的一片群岛,成为现代高科技局部战争的试验场。核潜艇的第一次实战,机载导弹第一次攻击军舰,空空导弹重振神威,马岛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场导弹大战,也是二战后最大规模的海战。它也标志着大炮巨舰时代的谢幕。
1982年4到6月间,在南大西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上,万里远征到此的英国特混舰队同阿根廷军队进行了激烈的岛屿争夺战。高科技的新式武器装备纷纷登台亮相,马岛战争,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场全方位的导弹大战,在世界战争舞台上显示出高技术战争的新形式,开创了诸多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
战云笼罩下的马岛
1982年4月2日,英伦群岛举国哗然,所有英国人都处于深深震惊之中——阿根廷派遣军队登陆并占领了马尔维纳斯群岛,也就是英国人口中的福克兰群岛。
马尔维纳斯群岛,是大西洋南部靠近南极的一片岛屿的统称。这里气候恶劣,人烟稀少,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不但是进军南极的一个重要前进基地,还是钳制大西洋与太平洋交会处的要冲。英国人向来十分重视这个能控制两大洋航线的群岛。
马岛主权的归属,一直都是英阿两国外交上的症结。英国在1833年1月从阿根廷手中获取了马岛。阿根廷国内要求重新划定马岛主权的呼声100多年来从没停止过,但因力量敌不过“海上霸主”英国而一直无可奈何。
英国人开始并没完全拒绝阿根廷人,在1971年让岛上居民领取阿根廷身份证,这似乎是归还马岛的第一步。但1972年的地质勘探报告显示,马岛的南部海域下可能储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英国人的态度从1973年起大变,拒绝再讨论交还马岛的问题。一个英国议员称:“我们宁可失去五个北爱尔兰,也不肯失去一个福克兰群岛。”
1981年,阿根廷陆军总司令加尔铁里通过军事政变上台,面对国内经济困难和民众对军事独裁的不满,他决定利用大众强烈要求收回马岛的心情以武力解决150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转移国内视线,又可树立自己民族英雄的形象。于是经过时间不长的秘密准备,1982年4月2日凌晨,阿军采取了行动。
英国政府迅速对此做出反应。当日晚间,首相撒切尔夫人便召集英国三军统帅,达成立即出兵收复失地的一致意见,议会也在第二天全票通过撒切尔夫人的决定。
英国的战争机器在那一刻便全速运转起来,短短三天,就组织了一支由20000名士兵,118艘舰船,包括两艘航空母舰在内的特混舰队,浩浩荡荡驶出朴茨茅斯港,奔向马岛。
阿根廷以为,英国远隔重洋,不会派兵来战,一向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美国也会严守中立,英国最终只能承认马岛被阿根廷占领的既成事实。
显然,阿根廷政府低估了英国的实力与收复马岛的决心。3天后,英国的特混舰队便向马岛驶来。这一刻世界将所有目光都投向这里,大战一触即发。
而美国调停未果,权衡利弊后站到了英国一边。美国将大西洋中的基地阿森松岛提供给英国使用,还把侦查卫星拍摄的有关照片交付英国,使英国人能够了解到阿根廷军队的部署和调动。
英国国力和军力远远优于阿根廷,但阿根廷在自己家门口作战,海空军基地接近马岛,英国本土却与马岛相隔万里,本土起飞的飞机根本到不了战区,只能靠特混舰队自身运载的飞机。双方在战区的力量对比并不悬殊,阿根廷在地面部队和飞机数量上还占有明显优势。
阿根廷海军规模不大,却拥有一艘叫“五月二十五”号的航空母舰,可搭载18架美国A-4战斗机,或法国“超级军旗”式战斗机,是当时世界上九个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
英国舰队的核心力量是“无敌”号和“竞技神”号两艘轻型航母。舰上战机是70年代中期装备军队的“海鹞”式,这是世界上第一种能用于实战的垂直起降战斗机,性能优越。在舰队启航远征马岛时,英国又为“海鹞”紧急购买了100枚第三代“响尾蛇”导弹。这种“响尾蛇”导弹美国刚研制出来,连自己的海空军都还未装备。有了这种导弹,性能独特的“海鹞”如虎添翼,成为马岛战争的明星,在战争中大出风头。
英国特混舰队在马岛事件发生后迅速出动,阿根廷当局对此深感意外,于是马上进行战时动员,一些年轻人怀着爱国热情报名参军,几千名军人也被紧急运送到马岛。岛上守军数量达到12000多人。阿军还在岛上修筑工事,储备物资,誓要与英国决一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