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备考病症--侥幸症解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21:29
今天起陆续将复习SAT备考中的考生的各种病症发上来。先写侥幸症的原因是前天6月25日报今年六月SAT成绩的时候,小柏老师听到了两位考生,一位是考了两次没考上1900,另一位是考了三次没考上1900。几乎用同样的语气感叹:"小柏老师说的真对,SAT不是我们以前面对的任何考试。"小柏老师觉得,他们多少,都是在侥幸中完成了复习,在侥幸中等待成绩,而看到成绩后侥幸即破灭。为什么越来越少的孩子能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简单道理,而对考试永远采取侥幸的态度呢?小柏老师很困惑。不过小柏老师很清楚一点,用侥幸对付SAT,结果会是很凄惨的。

  侥幸症:委屈的孩子

  小柏老师始终强调一个复习SAT中可量化时间的概念,也经常受到学员考生等的质疑:真的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么?很多有这些问题的学员,小柏老师从他们的眼神里面,看到的并不是怀疑,而是另外一种东西--侥幸。如果说自大症是处在无知者无畏的阶段的话,那么在明确知道SAT考试很难,为什么依然不愿意花足够的时间去复习呢?道理很简单,是因为侥幸,这些学员考生以为自己是很幸运的,非常自信地认为小柏老师所划定的600小时左右的SAT复习时间是给普通人的,而对他们自己,他们一定幸运到不需要那么多的时间就可以拿到好成绩(比如2000分,甚至2200分)。小柏老师有相当长的时间无法理解这些考生学员如此的自信到底是来自何方,直到遇到了这样的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SAT考了1560分,和很多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来咨询小柏老师的孩子不同,除了对成绩不满意和茫然以外,这个孩子还有一种很明显的情绪--委屈甚至有点愤怒,小柏老师在观察到这样一种独特情绪以外,和这个孩子进行了如下一番问答:

  "老师想问问你复习SAT大概花了多少时间?"

  "大概花了1个多月,因为还有学校的课业,所以周一至周五大概每天一个多小时,周末会多一些,大概3-4个小时吧。"

  "那其实一共也就花了100多个小时了吧?"

  "恩,差不多。"

  "老师一直觉得要花600个小时左右才能把SAT考到2000分左右,所以,你花的时间太少了,所以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其实也挺正常的呀!"

  "可是,可是老师……"

  "可是什么?"

  "可是以前我学习也从来没怎么认真过,这次我已经非常认真了,可是成绩这样,我觉得接受不了的。"

  小柏老师停下来望了望这个孩子眼神里的委屈,仿佛她明明有做了作业,而被小柏老师怀疑没有做似的。

  小柏老师恍然大悟了,原来对付考试侥幸的自信竟然来自于多年来侥幸的经验。总之复习任何考试一直都是混日子碰运气靠人品的,那么SAT也一样是考试,为什么一定要脚踏实地去努力600个小时呢?

  诸葛亮和魏延的争论

  小柏老师对比了一下以前小柏老师自己做学生的时候对考试的看法(简单称为考试观),和现在的高中生对考试的看法,发现了非常大的差异:

  小柏老师对考试和复习的看法:如果要考到1800分,至少要复习到1950分;复习最好是匀速的,每天完成每天该完成的量;考场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先绕过去,先做会做的;成绩考的不好一定是复习上有没有做到位的地方。

  侥幸派代表对考试的复习和看法:复习到1800分,一定可以考到1800分,说不定更高;没必要开始就很努力,到了最后能拼搏出来的;不会做的题目一定要蒙一个答案,说不定对了呢;没有考好就是因为这次运气不好,下次运气会好的。

  这样的对比让小柏老师联想到了子午谷的争论:争论的两个人是诸葛亮和魏延。差不多两千年以前,这两个人在一个叫子午谷的地方,发现了一条通往长安的捷径。他们开始了争论。魏延说,由此地进攻,必可大获全胜;诸葛亮说,若敌军设伏于此,必定全军覆没!没错,这两个人,一个叫诸葛亮,一个叫魏延,而他们发现的这条小路,叫做子午谷。至于结局,地球人(看过《三国演义》的地球人)都知道,魏延想打,诸葛亮不让打。对于这个故事,许多人都说,诸葛亮过于谨慎,要按照魏延的搞法,早就打到长安了(魏延自己也这么说)。

  真的是这样么?有人走过这条路么?小柏老师知道,真的有人走过,不过是过了一千多年之后的明朝末年,这个人是李自成之前的闯王,叫高迎祥。崇祯九年(1636)七月,高迎祥率领全部主力,冲入了子午谷,从这里,他将迅速到达西安。五天后,他遭到了明军将领孙传庭的伏击,激战四天,全军覆灭,高迎祥被俘。

  小柏老师觉得:侥幸,可能有一次两次胜利,但是终究是要失败的,总体来说失败可能性是大于成功的可能的。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而居然会有孩子委屈地认为以前侥幸都可以奏效,偏偏这次没成功,小柏老师很晕。看来现在的孩子,对于学习,付出大的热情和认真的,实在太少太少了。

  早准备的孩子

  当小柏老师又遇到另外一个典型的"侥幸派患者"以后,小柏老师才对拥有这类特征的孩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YMH同学写邮件给小柏老师的时候,才高一,具体一点说,是高一下半学期寒假的三月下旬以后,邮件的内容是这样的:

  "小柏老师,您好!我今年五月二号考sat1。之前的时候觉得应该有很充足的时间准备但是四月份有突然多出来了一些事情,所以有点担心。我是打算"裸考"。单词再过两个多礼拜应该能解决掉,但是现在问题比较大的是作文语法和阅读填空。我想问的就是,有什么办法能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考上2000分。"小柏老师读着这封邮件,觉得有两点都很有意思:其一是时间,截至到四月上旬才能把单词解决,5月初就要考试了,即使四月份这位同学没有别的事情会占用时间,还有高中的课业,也基本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复习,复习时间远远不足;其二是所谓"裸考",就是不请教老师自己徒手复习吧,可是他觉得问题比较大的方面包括作文语法阅读填空,换句话说就是除了数学都有问题。这样千疮百孔的状态还要追求2000分的高分,真有点一厢情愿异想天开了。

  小柏老师转念一想,就明白了,其实这位YMH同学写这封邮件的时候,已经开始濒临"侥幸症"的爆发了。小柏老师觉得"侥幸症"会在两个时候点上爆发,"前点"是考试复习中一直抱有侥幸思想一路行来,突然有一天真正感觉到考试的难度了,知道池子里的水太深这样下去是有被溺毙的危险的,这个点所以被称为"前点"是因为发生在考试前,发生的时间还比较早。

  YMH同学写邮件求教权威的方式还是在"侥幸症"前点爆发时比较合理的办法。但是"侥幸症"前点爆发时,许多备考的考生会出现的方式却十分错误,包括:到处寻找复习捷径,无论谁给予的建议不加甄别照单全收;随着考试的临近越来越紧张,说服自己应该放弃或延期考试;即使参加了考试会双手冰凉两股打颤浑身冒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症状出现呢?其实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已经了解到自己的复习其实远远不够,侥幸心理防线垮塌了;其二是因为在18岁左右的孩子还是诚实的,心里知道自己是不行的,但是却又得硬着头皮去考。所谓"做贼心虚",怕就是这个时期考生心态的最好写照。

  而"侥幸症"后点爆发,则是在考试以后出现。考场上的表现,则一般是"恐惧症"的表现。考试之后,"侥幸症"后点爆发,虽然知道自己考的不怎么样,但是还是很期待所谓"人品爆发",能有个过得去的成绩。公布成绩日不敢去看成绩,总是要拖拉个一个星期才敢去看,最后迎接"侥幸"心态的破灭。

  小柏老师在给YMH的回信中表示了对于她参加SAT考试实力上的担忧,提出了小柏老师认为考试还是要复习充分以后再去参加的建议。可是两天后,小柏老师收到了YMH的这样的回信:"小柏老师,您好,我十分清楚我目前的状况,您说的很有道理。可是我想反正SAT成绩从今年3月以后只要寄送一次最好的给要申请的学校就好了,所以即使考不好根本无所谓,我还是想5月去考一下。"

  小柏老师很震惊于YMH的慷慨就义似的心态,明知道不可能考好,侥幸心理依然阴魂不散,还是坚持要去考场送死。部分原因是曲解了SAT考试新的送分制度,虽然自2009年3月以后,考生可以自己选择一次考的最好的SAT考试成绩给要申请的学校,但是并不意味着只需要考出一次好成绩,无论考过多少次糟糕的成绩都无所谓。在collegeboard和众多美国大学招生委员会老师认为SAT成绩实际上是考生思维方式的体现(简单点理解是智商的高低)没有变。而且成绩如果提升过快是会遭到collegeboard的质疑,甚至有可能被勒令重新参加一次考试。因此,小柏老师在下一封回信中,给YMH同学讲了一个越南考生的故事。

  越南考生的故事

  小柏老师曾经遇到过一个越南考生,他说在越南考过一次SAT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才1300多分。但是他们越南考场管理挺松散的,可能是因为考这个考试出国的人也确实不多吧,他就找了个"枪手"去考试。听到这里小柏老师就气不打一处来:中国大陆还没SAT考场呢,中国考生都挺不方便的只能去香港考试,你越南居然已经有考点了。那有考点你就好好考呗,还找个"枪手",真是过分。小柏老师又一想,你越南能找到什么出色的"枪手"么?别找个"枪手"也考不过1500。

  越南人继续诉说他的悲惨故事:后来找到一个不错的枪手,考了2000分。小柏老师倒吸一口冷气,这个枪手水平还真不错。越南人叹了口气:"哎,就是因为考了2000分,出事了。"原来collegeboard发现他的两次考试成绩差距太大,多达600来分。认定他的考试成绩有疑问,所以一定要求他要再考一次。因为他能听懂中文,所以辗转找到了小柏老师请教如何取得高分。

  小柏老师对于每一个觉得考一个很糟糕的成绩反正可以不寄送给学校也无所谓。都会讲起越南考生的故事。当然越南考生的底子实在太差,第三次很辛苦地拼上了1800,多少,还是影响了他的申请。如果没有把握,小柏老师还是坚持不要去考的为好,万一再重蹈越南同学的覆辙,实在是很令人郁闷的。所幸YMH同学最后还是听从了小柏老师的建议,没有去为了这次送死的考试而慷慨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