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道德滥觞下无序无德的利润原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18:36

市场经济道德滥觞下无序无德的利润原罪……

1月29日《中国经济周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称中国不能接受资本无道德论。中国企业正面临企业社会责任的挑战性考验。那种资本无道德,财富非伦理,为富可以不仁的经济理论和商业实践,不仅国际社会难以接受,中国社会也已经不能容忍。中国“资本道德”是乱像重生或是正态表现--这个命题可以用时下几个高频出现的口水词来回答:仇富、为富不仁、无良富豪……“资本道德”,就是时刻感怀资本最初的道德本性,表现为“企业社会责任”、“个人群体担当”,是资本在利润的“塞壬歌声”里保持底线的情怀和悲悯。我不是搞商业研究的人,也没有一点商界实践经验。无从谈及一些深入的东西,但是出于对“资本无道德”,“财富非伦理”,“为富不仁”几个词天然的过敏刺激,于心有恻恻然。某某私矿又发生坍塌致数十矿工丧生、某某地又发生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局部冲突、某某地又发生虐待性用工高压用工致工人伤残甚至死亡事件……苏丹红、水污染、保护类动物猎杀……极端的道德沦丧,极端的利润无序豪夺。前几天,刚刚结束了2006十大年度经济人物评选的颁奖典礼,每年一届的评选,标准是不变的:创新、责任、影响力、推动力。今年,格外强调了“责任”,一个企业家对于社会的责任、对于员工的责任、对于后代子孙的责任。甚至有些入选者仅仅是因为杰出的责任体现便得以入选,但这并没有令今年的颁奖典礼失去精彩,相反,更让我感觉多了一分感动,那份舍弃一己体认大我的追求,那份抛开鼠目放眼长远的大气,那份秉持底线的情怀和悲悯理性观照财富真谛的豁达与凝练,这些,通通让人感动感怀。我们现在的社会,“资本”和“道德”已被坦然地分列在不相容的两大对垒中,面对功利的现实和不到位的精神文明建设,我们似乎已然进入了一个耻于谈道德论美德的时代。富豪人众中,有几个对社会尽上自己的一份责任,多少上不了学的孩子,多少挣扎在生命线上的底层农民,多少沿街乞讨的孤老弃孩……希望工程有几个大人物的影子、捐资助学有几次大人物的出场、公益事业有几分大人物的热心、铺路建屋有何曾听闻得一两声大人物的声音,几千年前杜工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声让人在今天听着更多了几分悲凉和惭愧……多少无良富豪夜总会“一掷千金无吝色”、一餐饕餮百十石,一骑香车百万计,一室居所百十顷,极尽奢侈,尽极富丽,却在社会责任面前表现得铁石寒钢。取财,极尽钻营,投机害命,取之无道。得财,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用之无德。“资本道德”,一个变得依稀久远的名字,在现代化的今天,风雨中飘飘摇摇,不知该何去何从……偶然看到邓海建在“网评”上的一段话,《给“资本道德”找寻一条回家的路吧》,感慨良多。转贴存录以资参:据说福特1914年在美国干了三件事,一是生产了汽车,二是开了流水线,三是率先在美国每日工作8小时、每8小时5美金(包括清洁工),而当时一般的技术工人在美国平均工资才2.5美金。“道德”不是“资本”的“赔钱货”,相反,经济伦理学早就实证了一个真理:道德因素一旦渗透进入资本运行过程中,资本在周转中所实现的价值增殖比道德缺席的情况下所实现的增殖要大得多,并且这种增殖的可持续性也同样要大得多。换句话说,这些年中国经济出的问题,譬如环境恶化、譬如食品危机,有几成可以作"市场经济原罪"的呢?相反,恰恰是道德滥觞下无序无德的利润最大化的恶果。关于“资本道德”,谴责是一回事,养成是另一回事。设若真要归谬中国资本道德的低指数现状,怕离不开这么几个因素:一是道德的制度化建设苍白无力,社会在宏观构建上偏重对利润的生成与捍卫,而不惜弱化道德的归置与平衡作用,譬如特权式的招商引资,譬如漠视慈善回报率等。其次是错位的资本道德信仰和不自信的资本道德力量。亚里士多德说,“优良的经济生活一定具有三项善因:外物诸善、躯体诸善、灵魂诸善。”道德的本质是正义,诡异的是,我们盼望别人信仰道德又偷偷架空私人道德,在资本道德上,我们除了叹息和漫骂,还有怎样建设性的作为呢?三是我们过度依赖公权对经济资源的配置和调节,社会道德舆论虚空而无力,这就是很奇怪的中国企业的黑幕从不怕曝光从不畏人言的根源。资本,首先是一个社会属性的问题,用“泛经济主义"的思路来统包统筹迟早是要措手不及的。
西方经济学界曾惊呼“中国正在摧毁资本的道德底线”,所引用的例证就是不断沦陷于中国资本潜规则的跨国企业--遗憾的是,这个让我们的脸红的现实还未见有式微的迹象。“资本道德”稀缺下最沉痛的埋单者,正是我们那些在以牺牲工人工资福利为代价的生产方式下流血流汗的产业工人们。“中国不能接受资本无道德论”,但时下最最切迫的,不是义愤也不是羞愧,而是营造一方让无道德的资本运转不灵、让道德资本与风险收益正关联的社会土壤--于此而言,请制度当先、信仰当先、舆论当先,给“资本道德”找寻一条回家的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