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教主”赵丽华:我想用诗歌抨击不冲厕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52:48
“梨花教主”赵丽华:我想用诗歌抨击不冲厕的人
2007年09月26日 10:24 来源:南方都市报

赵丽华:现在写诗像“戴着镣铐跳舞”,“我承担了中国诗歌界面对大众迟早要面对的尴尬”。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赵丽华,当代中国最具争议性的诗人之一,一年前的‘赵丽华事件’,成为当代中国最具争议性的诗歌事件之一”——前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梨花体与中国诗歌艺术”专题讲座上,主持人这样介绍赵丽华。
至今搞不明白何为“梨花体”
原定当晚7点开始的演讲因飞机晚点而推迟到7点半。出现在大家面前的赵丽华看起来很“摩登”:深色短裤,同色小西装外套,颜色鲜艳的围巾,斜挎的包,头发高高扎起,戴着一副茶色眼镜,怎么也看不出来,她是一个18岁孩子的妈妈。主持人简单介绍后,她就放下包走上讲台,先为自己的迟到向学生们道了个歉,就开始了演讲。',1)">
“(梨花体诗歌事件)刚开始时,我觉得极端侮辱,走在路上,恨不得周围的人全都是没有上过网、看过那些帖子的。后来慢慢淡化,周围的人有时也会开玩笑地叫我‘梨花教主’。”
虽然讲座标题就叫做“梨花体与中国当代诗歌艺术”,但讲台上的赵丽华却说自己其实不懂得什么叫“梨花体”,也不是什么“梨花派”。演讲结束后,她又问记者:“为什么叫做‘梨花体’呢,我到现在都搞不明白。”
《蚂蚁》只是疲劳时的“哈欠”
网上流传的著名“梨花体”诗中,被复制最多的莫过于《我终于在树下看见了》:“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可能还有很多蚂蚁。”赵丽华说,“我后来分析,觉得这些诗歌具有一些可以被无限复制的特点”,譬如“我终于在这里看见了,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可能还有很多同学……”此语一出,引来师生哄堂大笑。
她几次强调,网上贴的《蚂蚁》等几首诗,并不能代表赵丽华。“我承认有些诗是写得比较粗糙,其实那些小诗只是开开玩笑,是写着玩的,它们使我的写作状态可以松弛下来”。
赵丽华为自己“叫屈”,她说这些小诗就是疲劳时的“哈欠”,“你们不能因为我写了一两首不好的就骂我啊”。
“网络简直对我24小时监视”
“在诗歌事件后写诗,像戴着镣铐跳舞,我一直不敢写。”赵丽华说,压力特大。有一天,赵丽华居住的城市下雪了,朋友发来短信说,廊坊下雪了,出去吃饭吧。她在博客上随手写下:“廊坊下雪了,现在还在下”,就出门吃饭了。谁知吃饭回到家,同事就告诉她,廊坊下雪,全国都知道了,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已经播了你的诗。赵丽华讲起这件事时,笑得有点无奈,“你说我压力能不大吗?……网络简直对我24小时监视。”
“只有这个时代,诗人被踩在脚下”
在演讲中,赵丽华认为,现在大众的诗歌审美和专业写作之间有一个非常大的落差,这也是“诗歌事件”的起因之一。初中、高中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屏蔽式”教育,堵死了“现代诗歌”与年轻人唯一交流机会。
说到大众与诗歌的隔阂,赵丽华说,大众应提高自己的审美。她说,中国历代诗人的社会地位都是最高的,被看作最智慧的人群,只有在这个时代,诗人是被踩在脚下的。“我不是说我,而是说很多优秀的诗人。”赵丽华特意补充。
-赵丽华与“梨花体”诗歌事件
赵丽华,女,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等各大报刊发表大量作品。参与主编《中国诗选》《中国诗歌选》。曾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兼任《诗选刊》社编辑部主任。现居廊坊。
去年9月,赵丽华前几年的一些“诗歌”作品被放到了网上,在网易、天涯、新华网、西祠胡同等众多网站被无数网友嘲笑,并引发了表示讥讽和轻蔑的模仿热潮——这种模仿形成了一个名曰“梨花教”的“诗歌流派”。
去年9月30日,北京各个流派的先锋诗人组织了“保卫诗歌,声援赵丽华”的诗歌朗诵会。同年10月,署名为李舫的记者写了《谁在折断诗歌的翅膀》一文,对赵丽华、乃至整个现代诗歌提出批评。再接着,更多文艺界名人加入了这场“战争”,使得“赵丽华诗歌事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中收录了“梨花体”这个汉语新词,解释为诗作直白,口语化。“梨花体”被收为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赵丽华原作
《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
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
《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
赵又霖和刘又源/一个是我侄子/七岁半/一个是我外甥/五岁/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网友恶搞的仿作
《一群人在电梯》
毫无疑问/我放的屁/所有的人/都闻到了
-面对面
“我是现代诗歌一个代表性诗人”
赵丽华称历史会证明她的诗是真正的诗歌
演讲结束后,赵丽华接受了学生提问和记者采访,不少学生在提问时言辞激烈,表示自己对她的“梨花诗”实在“没有共鸣”。赵丽华则表示,“我承担了中国诗歌界面对大众迟早要面对的尴尬。”
“我是现代诗歌代表性诗人”
问:赵女士,我看到了你一首诗,又看到了你另一首诗,而且看到了你很多很多诗,但实在没有什么共鸣。既然你在这个“诗歌事件”上感到那么多的烦恼和痛苦,那为什么又要在新浪上以“赵丽华事件周年祭”这种方式来纪念这件事情?
赵丽华(以下简称赵):这是新浪要做的一个专题。去年9月这个事情发生后,争论从来就没停止过,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支持你,另一些人却又对你如此谩骂,所以我希望做一个专题,认真地说说这个事情,认真地把这一页翻过去。
问:你认为你是为自己在呐喊,还是为现代诗歌在呐喊?你认为自己能否代表现代诗歌,是否是现代诗歌的一面旗帜?
赵:我既是为自己呐喊,也是为现代诗歌呐喊,这是我应该做的一件事情,毫无疑问,我是现代诗歌的一个代表性诗人,所以很多人都说,我现在承担了现代诗歌面对大众迟早要承受的尴尬。
我觉得现在年轻人对现代诗歌不了解,除了教育的原因外,还有中国的整个文化环境不佳。
“想用诗歌抨击不冲厕的人”
问:有人说,学赵丽华只要学会用“回车键”就可以了,你同意吗?
赵:有那么容易吗?我只有唯一一首把一句话拆成行的诗歌,就是“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我写这首诗只是因为我工作的地方有很多这些不冲刷便池的人,我想用诗歌抨击一下这些现象,用回车只是为了加强语气。有人觉得很难理解,说“诗歌怎么可以写大便呢”,其实诗歌是没有那么多禁忌的,同学们如果有能力的人,可以尝试一下用最简短的话来抨击那些不冲便池的人。怎么可以写得很朦胧?!写得很唯美?!
问:你认为自己诗歌是真正的诗歌吗?如何证明?
赵:我认为是,历史会证明。
问:你觉得这个事情有带来什么好的影响吗?
赵:有。很多人通过这个事情开始阅读现代诗歌,我在我的博客上也贴了很多年轻诗人的诗歌,大家读了觉得很好玩,发现诗歌可以是另外一种形态,这可能是积极的影响吧。
“我的事绝不是普通的恶搞”
问:你怎么看待网络的“恶搞”行为?
赵:恶搞本身并不是很坏的东西,并不是不能接受的,包括恶搞我的诗歌。其实恶搞反映了大家对精英的质疑,实际上是有意义的事情,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这是好的。因为一个艺术并不是只有一个表现方式。
问:你觉得“赵丽华诗歌事件”会不会和“馒头”事件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网民偶然的举动呢?
赵:我的这个事绝不是普通的恶搞。因为普通网民不会那么熟悉我的诗歌,肯定是熟悉我创作的人,非常熟悉我作品的人。这不是普通的恶搞,他可能希望慢慢引导,可能是想把赵丽华彻底踢出这个圈子,但是网民并不知道这一切,只是跟着一起闹而已,这和黄健翔的事情是如出一辙的。
“一些80后作家抄袭严重”
问:能对国内“80后”作家作一个完整的评价吗?
赵:“80后”的作家非常多,作出一个完整的评价比较难。不同年龄段的作家群,在创作观念上是有差别的。像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作家、诗人在创作时一定会刻意回避重复,找到独特的角度,害怕创作“撞车”。但一些“80后”作家抄袭严重,不拿抄袭当回事,把别人的东西理直气壮拿来自己用,可能是急于求成。
“比较喜欢南方报业几家媒体”
问:你在遭遇网络暴力后说过“媒体无良,记者无耻”,你对媒体的客观看法是什么样的?
赵:现在能真正起到舆论作用、对国内法治建设等起推动作用的媒体确实不多,有时还会出现媒体集体失言的情况。但我比较喜欢南方报业旗下的几家媒体,有多份报纸在全国的声誉都极高,如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他们大胆地披露了许多问题。
(记者 方夷敏 陈洁 孔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