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练好上旋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17:24
要重视、练好上旋球


要重视、练好上旋球



      随着门球技战术水平的普遍提高,比赛取胜的难度日渐加大。实践证明:球员的技术基本功扎实,并熟练掌握某些特殊技能,往往能在比赛关键时刻,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上旋球(亦称正旋球、旋转球)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的作用丝毫不亚于擦边(顶)和双杆。因此,做为一名门球队员,应当充分重视并下功夫练好上旋球。


     第一、什么是上旋球

       当前使用较多的击球方法主要有两种,正打式(平打、平推、正击、正推)和挑打式(提拉、搓旋等)。凡是通过击打自球肩部(中心点以上部位),使其朝向目标高速正旋滚动前进的球,即可称为上旋球。

      第二、怎样打上旋球

        上旋球的具体打法有许多种,如:搓旋法,击旋法,挑打法,自摆法,提拉法等。这里,我们重点用提拉法与平推、正击法做一比较。平推、正击法是用击球面的中心部位,正面垂直(水平)撞击自球的中心点。撞击时击球员身体的发力部位可以是腕部,但多数是腕部加小臂前推或腕部、小臂、大臂并用。这种打法,一般槌头后撤距离较大,前摆击打时不少人有较为明显的伴送(扬杆)动作。而采用提拉法打上旋球,应当以腕部发力为主。即手腕轻轻一抖,用槌头击球面的下沿自下而上轻击上挑(提拉)自球后面靠近肩部(中心点以上)的位置。槌体一般后撤距离很小,击打时伴送动作也很小,给人一种轻松潇洒的感觉。从人体解剖学的角度分析,击球员打上旋球时,主要依靠腕部肌肉的收缩带动球槌移动前击,完成这一动作时所运用的肌群少,不致牵扯到大、小臂和肩部的肌群,因此从整体看,全身比较放松、舒展、协调、稳定,便于控制掌握,动作不易变形。

      第三、上旋球的特点


        一、触点小,声音脆。打上旋球时,槌头击球面撞击自球时的瞬间接触面很小,且撞击发出的声音也不大,“喀儿”的一声,清脆悦耳,自球便开始快速正旋滚动前进。不象正击打法,每击一杆都能听到正面撞击时明显的“嘎嘎”声。

        二、球体起动平稳。注意观察不难发现,采用正击打法自球受到槌头撞击后,在球体运行的初始阶段有一段距离是整体沿地面向前滑动甚至腾空跳跃的。一般都会在地上“蹭”出一道明显的痕迹,恰似高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在路面上划出的一条黑色印迹。这条痕迹的长短、深浅与击打力度、场地质量(干湿度、沙粒粗细等)有直接关系。当地面与球体间的摩擦力不足以阻止球体继续前进时,自球才开始被动地改变运动方式——由滑动变滑动滚动,继之滚动前进。而提拉上旋球,自球从运行的初始阶段起就是朝着目标球方向做正旋滚动的,故整体起动平稳,一般不会出现惧烈平滑或离地跳起现象。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球体运行初始状态,一个从滑动起,另一个从滚动起。这一点对下一步球体运行的方式、方向、速度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高速正旋运行。用提拉法打出的上旋球,观察自球的运行情况,不难看出由球体上的数字号码所形成的“动态花纹”是从球的底部贴地面自下而上、由后向前垂直转动的。由于花纹旋转的速度比较快,可形成一条动态的纹路,这是上旋球高速正旋运行所特有的。

        四、运行轨迹较直。由于上旋球运行的初始阶段就是从滚动开始,加之高速正旋运行,所以与地面的摩擦力小,受地形因素的影响也较小,前进方向笔直,不易偏离目标。而正击法打出的球,有较长距离的滑动和滑动滚动运行状态,与地面的摩擦力较大,极易改变前进方向,导致偏离目标。

        五、后劲足,走的远。采用高(长)杆贴脚、提拉打出的上旋球,看似槌头轻轻一挑,由于力臂较长,实际作用在球体上的力量是很大的。因此,上旋球乍看起来好象前进的速度并不十分快,但因其与地面的摩擦力小,所以显得后劲十足,走得很远。

        六、触目标即停止。上旋球与目标接触的一刹那,主要的作用力是一种向下的摩擦力,并非正面生硬的冲击碰撞,能使目标球产生轻微的与其逆向(向内、向下)的旋转。加上击球员对力度恰到好处的掌控,当自球走得快没劲儿了,也恰好走完了该走的距离,抵达了该到的位置,触及了该碰的目标。这就是上旋球突出特点的完美体现——轻击提拉,平稳起动,正旋运行,直线前进,触球即停,准确命中。


     第四、上旋球的用途

        由于上旋球有诸多优点,比赛中遇到难度较大的球,就能派上用场,发挥独特作用。

        一是轻粘边球擦边奔袭对方占位守门球,攻击对方贴边关键球或拿取己方隐蔽预设的先手球,几乎都是面向边角击球,距离目标一般为2、3米甚至4、5米,能否如愿以偿,首先对击球员的心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面向边角击球,大多数人都会有所担心和顾虑,更不要说场地靠近边角和球门附近的地形大都有些高低起伏变化。这时就要充分发挥上旋球正旋运行、直线前进、受地形条件影响小的优势,仔细瞄准,轻击提拉,控好力度,做到球到、命中、密贴、停住、不出界。


        二是轻浅进门轻进一门直接攻击对方去三门不到位的球,是大家采用较多的一种强攻战术。经常听到临场指挥员这样说:“小过门儿,打x号球!后面往往还要加上一句:“过不来没关系!”,为什么呢?原因是大多数场地一门附近由于使用频率高,地形复杂,轨道不正,正常情况、正常力度进门往往还要出现三杆不过——提前毕业、下岗的,轻浅进门的难度可想而知。如果采用上旋球,在比较熟悉地形的前提下,无论把自球放在开球区的什么地方,只要瞄得细,起杆稳,提拉正,力度好,就可以保证自球顺利轻缓进门,并按战术要求让其停在门后的任意一点上。就是在二、三门前斜向2、3米的距离上,如果门后近处有对方球需要打掉或己方急待挽救的危球,也必须采用提拉上旋打法,才能确保自球轻浅进(过)门,完成如上战术任务。


        三是拔钉夺隘在7、8米的距离上,面向边角轻粘拔除对方据隘扼守的钉子球——俗称“拔钉子”,在近年赛场上屡见不鲜。打这种球技术难度大,技巧要求高,闹不好特别容易失误,甚至得不偿失。此时此刻,上旋球就派上了用场:依任务掌控好自球落点,看地形微调目标瞄准点,细操作慢撤稳击轻提拉,视距离恰如其分控力度,其攻击成功率要比正击打法高得多。正是:目标近边,我会打上旋;场地不平,我微调瞄点;距离较远,我恰当控力;一旦触及,密贴不生变;攻击未果,自球即贴边。

        四是远射强攻场上对峙双方时刻都在寻觅战机,蓄势待攻。特别是暂处劣势一方,往往一个孤立无援、进退维谷的单(死)球拼死一搏远射击中对方密集错位球,就能立扭乾坤,反败为胜。比赛中之所以采取远射强攻,一是要击中对方歼之用之;一是要冲散对方破其攻势,后者属迫不得已采取的自杀战术。一般目标球都比较靠近边角,若能熟练掌握上旋球的打法,视地形找瞄点,依距离控力度,就可以大胆实施远射强攻而非远撞强冲。

        五是跟进双杆。自球在门前12,他球正位门前10厘米左右,用正击平推打法可以将他球正顶撞过门,而自球很难做到紧随其后同时过门。若用提拉上旋球,自球就能在撞击门前他球之后实现跟进过门双杆。打这种球更要注意控制好力度,通过提拉上挑加快自球的旋转速度。
        六是定(夺)位撞击。实战中许多时候需要撞击之后,自球恰好占据他球原来的位置,称为定位、夺位或换位。因为只有这样才便于达成下一步的战术目标。这时就可以充分发挥上旋球触球即停、不易偏移的特点,在中、近距离上打定位球。而用正击打法则容易使自球越点或发生偏移。
        七是陷球续击。在沙质场地上打球,雨后或其他原因造成场地过于潮湿、松软,每闪击一球,脚下的自球都要下陷一节,有时大半个球会卧在坑里。续击时用正击打法自球要么“赖着不动”,要么“横蹿竖跳”不听话。而采用提拉法打上旋球即可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上旋球有许多优点,赛场上也大有用武之地。每个队员都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掌握好门球基础技术中的任何一项,并达到熟练程度绝非朝夕之功。这正是门球人多年实践所取得的共识:要想打好门球,惟有苦练!
                    (注:原文写于2001年2月,发帖稍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