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老六路太极拳行拳要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4:29:00
22式杨式老六路太极拳行拳要诀
第一式 起势
歌诀:肘不张、肩不松;胸不开、气不通;腰意塞、裆穹窿;腕微鼓、掌指融。
第二式 左右野马分鬃
歌诀:一顺,一亲,一捧提。
第三式 白鹤亮翅
歌诀:四隅含藏亮翅中。
第四式 左右搂膝拗步
歌诀:十字竖松横必散,阴阳吸斥促身形。
第五式 手挥琵琶
歌诀:静中求动,周身一家;竖立三关,腹松气圆。
第六式 左右倒撵猴
歌诀:后撤三关身自退。
第七式、左右揽雀尾
歌诀:两膊相系,沿球环行;四正劲法,意气行功。
第八式 云手
歌诀:旋腰带肘似车轮,一合一开一定间。
第九式 单鞭
歌诀:滚错折磨,围绕劲点;以肘带腰,腕随肘旋。
第十式 高探马
歌诀:左沾右随圆中趣,两手旋环任意行。
第十一式 右分脚
歌诀:藤攀两臂腿自起,足分胯圈立准平。
第十二式 双峰贯耳
歌诀:双拳似丘陵,内气如涌泉。
第十三式 左蹬脚
歌诀:藤攀两臂腿自起,足蹬胯圈立准平。
第十四式 左右玉女穿梭
歌诀:递肘腾手梭互穿,平开意坚如赶山。
第十五式 下势
歌诀:意如滑坡身下落。
第十六式 金鸡独立
歌诀;雄鸡展翅旭日升。
第十七式 海底针
歌诀;弛意入幽谷,弓满弦自张。
第十八式 扇通背
歌诀;内气催姿势,三关前长。
第十九式 转身撇身锤
歌诀; 步随胯圈转,曲伸意中求。
第二十式 卸步搬拦锤
歌诀;胯圈旋搬肩圈拦,神意汇集准星间。
第二十一式 如封似闭
歌诀:阴阳转换、恍如“山”。
第二十二式 十字手、合太极
歌诀: 手扶胯圈钟下落,意领神行身自升;
欲合太极心先静,三道气圈渺无存。
拳架详述
第一路:
第一式 起势
肘不张肩不松,胸不开所不通,腰意塞档穹隆,腕微鼓掌指融。一身舒适,方能站立自然;右膝前侧茫点缓慢上行;二目廓视茫点;左腿向左开步;意想胸如两扇门,向后敞开;小石子直落实腹中;腹部内气鼓荡,促使两肘微张;腰意微塞,腕微鼓;心中一沉着;腹内之气由会阴通出;顺两腿内侧至涌泉入地;同时地气由两脚、两腿外侧上行,由两胯、命门流注尾闾;内气沿尾椎前侧上行,要不间断的同步运走;相继散出三道气圈;当腰圈散出,两手舀外气上行;双手内旋,两手含着小气球;向胸前运行;两手再外旋,擎着小气球;折返而胸前。
第二式 左右野马分鬃
掌心小气球向下出,与上行地气相互融成两条垂直意识线,双手自然侧下潜,二目注视胯圈意点,身形右旋,意气返回,沿右臂旋起立气圈;双手  外气变半握拳,上下相对;以摹拟双手向肩、胯圈嵌出小气球;不经意间双手张展,此为一顺;摹拟的左腿移向右腿前,此为一亲;意气返回,左臂如捧着一条牙笏,旋向左后方,身形左转,左脚迈出,以牙笏通出捧提内劲,此为一捧提;二目廓视茫点,神意气引右手握拳,集向茫点;茫点消失,钟锤引身后撤,茫点再现,钟锤引身前移,双手由十手透出,如扶在大玻璃面上,使 气势控制整个一面。
二目注视胯圈意点,身形左旋,意气返回,沿左臂旋起立气圈;右脚向左脚告拢,双手心拢外气变半握拳,上下相对;以摹拟双手向肩、胯圈嵌出小气球;不经意间双手张展,此为一顺;摹拟的右腿移向左腿前,此为一亲;意气返回,右臂如捧着一条牙笏,旋向右后方,身形右转,右脚迈出,以牙笏通出捧提内劲,此为一捧提;二目廓视茫点,神意气引左手握拳,集向茫点;茫点消失,钟锤引身后撤;茫点再现,钟锤引身前移,双手由十手透出,如扶在大玻璃面上,使气势控制整个一面。
第三式 白鹤亮翅
心中一静,意气回返,右臂外旋而出,左手扶右腕,左脚向前迈出,周身似目,被鹄星之纲吮吸;两手如鹤之双翅向鹄星平挤;摹拟的右手,如鹤之右翅膀;扑向沙窝底,意气吮吸右手下采,心中一静,右翅膀扑出沙窝,意所吮吸右手上列,心吞意纳,吮吸右手捋向胸部,内气由背后沿两臂迂回,从左手通出,引促左手与左足同时踏采;胸中一静,浩然正气下沉,使 身形似左右分开,通出六种内劲,右手沿逆螺旋升起,肘平挤,右肩有靠内劲,
第四式 左右搂膝拗步
右手舀外气,似扶在大玻璃面上,以右肘带腰身微右转,左手指扶右腕,引领右手弧开旋落,再升腾,右手握拳外翻,指向茫点,右拳与胸部相互吸引,再相斥;使右拳再度前伸,右拳沿逆时钟轨迹旋转,将小气球嵌向肩、胯圈上,双拳内旋,摹拟的双手顺两臂轮廓旋出,于不经意间双拳伸展成拳,右手收向胸前,二目廓视茫点,左手外旋指向茫点,茫点升腾,左腿自然屈膝提起,意气由左足沉向地面,地气升腾而起,左手旋于胯圈,左腿下落成左弓步,三关竖起,右手向前伸展,内劲集向鹄星。
以左肘带腰身微左转,左手以小气球似扶在大玻璃面上,臀部如悬十字,向左右、下疏散,此为尾闾松垂胯自开;随领起三关,右腿自如提起,跟至左脚后,引领左手弧形旋落,再升腾,左手握拳外翻,指向茫点,左拳与胸部相互吸引,再相斥;使左拳再度前伸,左拳沿逆时钟轨迹旋转,将小气球嵌向肩、胯圈上,双拳内旋,摹拟的双手顺两臂轮廓旋出,于不经意间双拳伸展成拳,左手收向胸前,二目廓视茫点,右手外旋指向茫点,茫点升腾,右腿自然屈膝提起,意气由右足沉向地面,地气升腾而起,右手旋于胯圈,右腿下落成右弓步,三关竖起,左手向前伸展,内劲集向鹄星。
以右肘带腰身微左转,右手以小气球似扶在大玻璃面上,臀部如悬十字,向左右、下疏散,此为尾闾松垂胯自开;随领起三关,左腿自如提起,跟至右脚后,引领右手弧形旋落,再升腾,右手握拳外翻,指向茫点,右拳与胸部相互吸引,再相斥;使右拳再度前伸,右拳沿逆时钟轨迹旋转,双拳内旋,摹拟的双手顺两臂轮廓旋出,将小气球嵌向肩、胯圈上,于不经意间双拳伸展成掌,右手收向胸前,二目廓视茫点,左手外旋指向茫点,茫点升腾,左腿自然屈膝提起,意气由左足沉向地面,地气升腾而起,左手旋于胯圈,左腿下落成右弓步,三关竖起,右手向前伸展,内劲集向鹄星。
第五式 手挥琵琶
鹄星引领,周身目张,三关领起,右臂前伸,鹄星消失,意气回返,三关竖立,身开后移;两手外旋,交搭于胸前,内气下沉,双手落向腰两侧,内气升腾,两臂旋起,三关竖立,双手内旋,二目廓视茫点,将外气注入胸前十字,内气由臂涌出,双手挥动摹拟的琵琶集向茫点。
第二路:
第六式 左右倒撵猴
内气下沉,引领两手拢外气成握拳,意相摹拟的双手沿两臂轮廓旋出,嵌球于肩胯圈,双拳伸展成掌,心中一静,内气下沉,使两手垒叠于裆前,三关后撤,两前臂外旋握拳交搭,朋向肩圈,身开与左腿后撤成右虚步,心中一静,内气下沉入腹,引领右手下落掩档,内气升腾,右臂向前翻举问星,心一吞,内气透向背后,两臂曲肘外展,右拳内旋,意想摹拟的右手嵌球于肩圈,随三关竖立,双手向前伸展;集向鹄星。
心静意返,右臂下落腰圈,左臂升至肩圈,双手握拳,意想摹拟的双手沿两臂轮廓旋出,嵌球于肩胯圈,双拳伸展成掌,心中一静,内气下沉,使两手垒叠于裆前,三关后撤,两前臂外旋握拳交搭,朋向肩圈,身开与右腿后撤成左虚步;心中一静,内气下沉入腹,引领左手下落掩档,内气升腾,左臂向前翻举问星,心一吞,内气透向背后,两臂曲肘外展,左拳内旋,意想摹拟的左手嵌球于肩圈,随三关竖立,双手向前伸展;集向鹄星。
左倒撵猴二,右倒撵猴二。
第七式、左右揽雀尾
左揽雀尾:二目廓视茫点,茫点回落,意气回返,内气沿顺时针旋转,引促右手先向左再向右旋落;内外气涌进右臂内侧成气团;左脚上步,右臂犹如揽孔雀之尾,左前臂托其胸脯,将孔雀揽于怀中;周身一弛,意气在腹胸间旋出;引领两手环贴气球,沿左右上下揉摩,心中十字涌入球中,心吞意纳,双手加拢;三关竖起,内气直降地面;地气升腾而出,将两手催促朋起,此为朋内劲;二目廓视,意想摹拟之剑,剑尖逼近胸口,此为一捋;意想剑尖透出背部,此为二捋;剑身透出背后,此为三捋;心中一静,内气下行,右手扶左腕,旋出一个额状圈;以大立圈催促肩、腰、胯三道平圈,鹄星显示,引领身形向前挤出,此为挤内劲;内气圆散,使两手扇开展开,中心一静,意气由背部上下分行,沿肩胯通出按朋内劲,集向前方茫点,此为按内劲。
右揽雀尾:
第三路
第八式 云手
第九式 单鞭
第十式 高探马
第四路
第十一式 右分脚
第十二式 双峰贯耳
第十三式 左蹬脚
第五路
第十四式 左右玉女穿梭
第十五式 下势
第十六式 金鸡独立
第十七式 海底针
第六路
第十八式 扇通背
第十九式 转身撇身锤
第二十式 卸步搬拦锤
第二十一式 如封似闭
第二十二式 十字手、合太极
名词解释
1、三关竖立 (意想的三关上端竖起而后微下落,感觉周身意气蓬发、精神提起)
2、竖立三关 (是以三关的上端竖下三关)
3、三关前长 (先要心中一“静”,随即会呈现意想的三关上端向前上方微长的情景,此时周身会有一种在松弛中自然舒适之感,而精神为之一振)
4、三关后撤 (意想三关的下端系有一条细绳向后牵拉。其奥秘是要“心中一沉着、再一静”,三关之意方能顺遂地向后运行,牵引身形轻松自如举步后移,身心皆呈现舒适美感)
5、后撤三关 (只是三关的最下端向后略下方一撤)
6、领起三关 (意想三关像一条丝带正在向前方轻轻提起,引领身形转换轻灵自如地举步前移,而周身上下毫无滞碍,精神随之提起)
7、三关领起 (只是三关的最上端向上领起)
8、十字心中一静 (周身气势弥散后已无内外之别,动静开合皆依靠立体的十字衡量,十字中心即人体的中心,当十字中心一静,意气集向十字,要意想十字逐渐缩小到无,而劲源的气势自然松散而出,沿两臂轮廓运行。)
9、胸中一沉着 (意气在腰气圈中心一沉着,即沉向胯气圈中心,随之气势自然向两侧轮廓迂回升腾)
10、心中一静 (心中暂短的一静,意才会开始新的运动)
11、心中一怔 (不依照主观想象力而突发的现象,所以心中一发愣)
12、胸中一静 (胸部内气运走时以神意使之悄然静止)
13、胸中一定 (胸部内气运走时以神意使之短暂一定,随即令其自然运走)
14、心神一定 (当意下彷徨时心神一定,接着出现的奥妙会使你心有主见)
15、心吞意纳 (以心口窝将意气吞入使背气呈现)
16、中心一吞 (胸部正中较小范围内瞬间一吞纳)
17、胸部一吞 (整个胸部将意气全部吞入)
18、心令意定 (欲静定时须以心施令,意才能一稳定,使内劲一蓄)
19、二点 (成弓步时,重心的着落处即二点。二点位於前腿踝内侧)
20、三点 (是进退转换的过渡点,无论弓步转换为虚步或虚步转换为弓步,都要经过两足中央的三点处。当立身中正时,身中垂直线要落在三点正中的边缘上,否则会转换不灵活。)
21、四点 (成虚步时,重心的着落处即四点。四点位于后退踝内侧)
22、空点 (是在身前空旷之处的一个目标)
23、浩然正气 (是在肩、腰、胯三道气圈中心,由上而下沉落的一股凛然之内气)
24、身中垂直线 (是衡量与实现立身中正、不偏不倚的一条垂直意识线。平送腰胯、变换步伐都依靠这条垂直意识线,它上端位于颈项,下端直垂两足之间。)
25、二目廓视 (以二目外眦向身体两侧横视)
26、半握拳 (掌变半握拳是将外气抓握拳心,再变拳将外气握成球:拳变半握拳是以内气充盈气球融成内劲,以增加气球自身的威力)
27、身背后倚 (意领身形由头至两足向后偎倚,使身后一面贴内气)
28、背部后倚 (意领背部向后偎倚,使背贴内气。)
29、胸中十字 (意想的十字在胸内为胸中十字)
30、胸前十字(意想的十字在胸前为胸前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