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发展催生全能记者 内容决定全媒体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00:53

全媒体发展催生全能记者 内容决定全媒体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8日09:08  新浪传媒

  全媒体发展之我见

  方世彤

  进入新的时代,传媒业的整合与发展成为新的课题,尤其是新技术带来的革命,让大家都在谈技术引发的变革。当苹果的IPHONE, IPAD进入老百姓手里的时候,报纸和电台鼓噪起来。一场向全媒体转型的变革正在启动: 诸多报业集团已经设立全媒体部门,做全媒体的选题。电台也去争取电视执照,借手机电视,网络电视进入全媒体。

  流行词:全媒体定义

  在我们还在说新媒体的时候,还从来没有想到旧媒体会那么快地向新媒体转移,也没有想到新媒体这么快的成为历史名词。没错,现在的流行语是全媒体。

  有人说“全媒体”在英文中为“omnimedia”,其实这是个误会。这是一个仅仅出现在一些传媒集团或者广告公司的名头上的词汇。 如果我们要把全媒体作为一个学类来研究的话,其实它并不神秘,就是multimedia 多媒体。

  但是放到今天我们这个媒体改革,战略发展的环境下来讲全媒体的话,它的实质是:video视频(显然是包括音频,文字和图像的),interactive,互动,Social社交,而全媒体从根本上讲它并不是一个媒体,也不是一个组织。

  某些机构以为成立全媒体中心就可以推动全媒体的发展。其实全媒体要的不是一种新媒体的发展,而是原有媒体的转型。如果真的要建个机构,那这个机构应该是全媒体培训中心,或者务虚研究机构。

  报业与广播的冲动:全媒体之路

  传统媒体一般指报纸,电视,广播,而新媒体由于管制政策的限制,一直苦于没有内容,在十多年的数字化发展中,新媒体并没有形成对传统媒体的危胁。相反,我国的报业集团,广电集团都发展得非常迅速,广告收入逐年快速提升。

  那么我们怎么会突然想起传统媒体的转型呢? 这个压力不是来自内部,而是外部。一个是国外的发展状况,一个是国家政策的方向。最有压力的也不是如日中天的电视,而是自觉未来堪忧的报业和广播。

  作为新闻界权威人物鲁伯特-默多克警告道,新闻的环境正在快速的变化。报纸的编辑正在遭遇一个衰退的行业,以至于他们必须积极地面对因特网或者是灭亡。

  报纸这个行业的翘楚美国《纽约时报》在全媒体方面的实践,取得众所瞩目成绩,相信国内很多报业正在从这家老牌报纸的变化得到启示。《纽约时报》电视自从2005年12月开始向其网站提供视频,该网站每个月都有4到5百万的访问量。

  在美国最靠前的40家报纸企业中39家已经在他们的网站上使用视频形式的新闻。在调查过的150份印刷的出版物中,79%都能拍成视频。

  英国的《每日电讯报》招募视频记者为其报纸网站的多媒体平台工作。英国一些地区性的报纸集团也没被远远落下,《北威尔士报》在2006年8月上传了视频到他们的网站上,给读者们展示了两辆摩托车以100mph的速度沿着A55路行驶。拥有《约克郡邮报》的约翰斯顿报业集团和其它报社一样正在使用视频摄像机。

  为数不多的国内报业开始了这个国际化的转型,尽管步子迈得并不算大。引起较大轰动的算是南方报业给记者发苹果手机一事。其实这个手机的介入,与全媒体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只是让大家意识到,手机也是一个重要的媒体。

  广播电台在几十年前就在惊呼自己生存之路被电视给断了,可是这么多年来,电台的发展一点没有减速,在我国,随着汽车的大量增加,许多电台的生意还相当地红火,尽管大家一如既往地,无助地被堵在宽阔的马路上。

  争取做全媒体成为广播想要在新的时代超越电视的噱头。作为广电一家人,他们更先一步地向监管当局争取到相应的执照,合法地成为所谓的全媒体。但是他们看中的应该也只是当前能带来效益的手机媒体,移动媒体和互联网媒体。至于这几个媒体之间的整合或者品牌的树立,可能还没有人有功夫去想。

  一个无端的危机感使得报纸和电台象打了鸡血,在全媒体的宣传攻势中,冲在了最前面。可是全媒体到底是个什么?大家还是没想太明白。

  网络电视台:电视向全媒体转型?

  当下中国广电行业最热门的词汇就是三网融合,大家关心三网融合是因为它是一项产业政策。其实三网融合在技术上早就实现,普通观众如果使用宽带也早就可以实现三网融合带来的益处,尽管在政策监管层面上,许多是不合法,不合规的。而广电在这个多年计划中,拼命想突破的是网络电视。

  事实上网络电视不是个新玩意儿,但在国外,网络电视是在原有电视执照有限的情况下,突破政策监管而蓬勃发展起来的。这当中最有名的当属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创办的潮流电视台。这个在网络和有线网中播出的频道以其互动和观众决定的一些网络特性给自己下了个网络电视台的标签。换到国内的电视台拼命发展网络电视台就让人看不太懂。以致于今天他们还闹不清赢利模式在哪里。

  当然这也可以视作电视在向全媒体方面的发展。网络电视台的出现算是电视向全媒体迈了一步,这一步走向何方,却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英国,地方电视台在发展全媒体方面非常起劲,因为他们似乎看到了全媒体带给他们新的收入来源,新的观众粘性。一档电视节目,通过全媒体手段,能把一个社区里的人们团到一起。而英国电信和广电监管部门OFCOM给地方电视机构的一项特许,更让他们的全媒体发展得迅速而有效。

  当下的美国电视正忙于高清电视的改造,他们希望用高清来延续电视的黄金时期。数字改造让各家电视台花费不少的金钱,在全媒体发展上,美国的电视台们只能做到利用互联网上的现成资源占个位。各家都有twitter的帐号,也有facebook帐号,网络视频也在利用youtube。

  但是对于全媒体的追求,有些电视台也想在前面,如笔者的朋友最近刚刚完成一项高清演播室的设计项目:德州KRIS电视台融合内容分发中心。电视台知道未来的融合化,会让电视台最终成为全媒体。而奥克兰的KTVU则自己在研发一套社交化的所谓星形拓扑“hub and spoke”模式,籍社交媒体来打造自己的全媒体发展之路。

  关于流媒体机顶盒(OTT)可能会对电视形成的冲击,从上周的苹果新品发布会上就可以看出来,目前暂时安全。苹果的iTV,只是推出了一美元一次的节目租赁计划。而即将更新发布的Google TV也不会带给人们什么革命性的变化。全媒体对于电视台来说,看来还有一段相当遥远的路要走。

  多媒体+多任务: 全媒体新闻与全能记者

  在2006年,三个新闻事件被认为标志了全媒体新闻时代的到来。首先,美国顶级新闻年度大奖普利策奖首次将当年度的实况报道奖给予了为《纽约时报》工作的一位全媒体新闻工作者Nicholas D Kristof先生。他的影片,文章和博客都出现在该报在线版。

  第二件事是在时代杂志上,它没有将年度人物这个奖项颁发给个体,而是颁发给了“你们”,“紧抓着全球传媒的缰绳,建立和构架了新的数字民主”。第三件就是所谓的“youtube效应”,在此之前对新闻产生重大影响的是CNN效应:即24小时滚动新闻,YOUTUBE效应是前所未有的全球范围的用户生成内容。

  那么,全媒体新闻(videojournalism)是什么?最初的定义是记者使用轻便的小型摄像机实现单枪匹马摄像报道的报道形式。而不是与摄影师,录音师,还有灯光技术师等一大帮工作人员一起工作。全媒体新闻(videojournalism)引领了新型的新闻采访时代:详细,轻便,快速,经济。做全媒体新闻的人员,我们就称他们为全能记者VJ。他们可能是专业的电视台摄像记者,也可以是报社记者,当然有些拍纪录片和专题片的拍摄者也制作新闻视频,还有公民记者使用DV摄像机或手机抓拍新闻事件,他们也算全能记者VJ。

  现在的媒体工作环境要求人们具有多媒体技术,记者不仅是能响应报纸新闻内容的采集,还能适应其它广播电视等类别新闻体裁的要求。全媒体时代的人力资源就是全能记者。在英国,英国报业协会和汤姆逊基金会共同举办全能记者培训班,全面轮训英国的报纸记者,期望在尽快短的时间内将现有的记者转型为VJ。 英国广播公司一方面裁撤缩编其地方新闻部,一方面又展开了规模庞大的四百名VJ的培训计划。这一举动已经使其地方新闻部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全能记者。而美国广播公司ABC则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撤物理性质的记者站,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招募全能记者。这些举动都表明了全媒体时代,媒体的用人之道。而与之相反的是我国的多个大型传统媒体都宣布了其雄心勃勃的全球发展计划,准备在境外建立多少多少个记者站,要派驻多少多少记者。

  所以,一方面大家想转型为全媒体,一方面却在以传统媒体的思路谋划全媒体时代的业务布局。 这确实是因为对全媒体的认识混乱所致。

  全媒体的未来

  在新技术到来的时候,不论是它最好的时候,还是最糟的时候,做传媒领域的预测是棘手的。新技术变化的非常快,但是有一件事却是真的,那就是全媒体新闻的时代到了

  “数码就意味着传统报道的死亡吗”,许多人在问。我认为:内容决定全媒体未来。

  不论是报业,电台和电视台都应该在自己的内容上多下功夫。笔者今年夏天拜访了中国最赚钱的广播电台北京交通台。和他们交流了全媒体时代的路况信息报道。现在有现成的GPS测速技术能够提供一个城市的路况,有现成的电子地图软件反映道路基础。我们也有现成的软件能在这些数据基础上以动画,声音,文字,视频,手机讯息的方式向受众传递交通路况,还可以经过电脑计算提供交通状况预报。这么精彩的全媒体内容现在还没有一家传统媒体去制作。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未来,宽带不断提速的前提下,创新内容会不断地改变全媒体的形态。

  在雅虎的地图上,有一群人做了个HOTZONE的网站,接力在世界各地的冲突地区报道战争状况。这种类似用GOOGLE EARTH那样,自己一手掌握形势的报道方式,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新一代消费者的追捧。全媒体时代,报道不是一个简单的有文字,有视频,有声音的多媒体呈现。更多意想不到的东西肯定在前方,但是能让大家眼前一亮的,还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