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在追求什么样的“开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51:08
 百度与谷歌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造访百度公司(Baidu)的参观者,可能会以为自己到了硅谷。这家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总部设在北京,拥有8000多名员工,办公空间类似于美国硅谷的竞争对手,目的是激发员工迸发改变世界的创意。巨大的玻璃建筑包括自然光照明的开放空间,婴儿护理室,甚至屋顶花园——一个年轻人正在午日的阳光下小憩。但是在现实中,在百度工作与这种第一印象颇为不同。在三楼会议室里,一群年轻工程师围坐在桌子旁,桌上杂乱摆放着笔记本电脑和垃圾食品包装袋。他们的工作不是去空想。百度高管们解释称,在百度,首要任务不是拿出前沿技术,而是最终功能。 百度高级技术总监王梦秋表示,百度的产品开发理念与(竞争对手)谷歌(Google)不同。后者致力于“非常酷”的技术。她表示:“我们的理念有所不同——我们考虑的是用户最需要什么。”王梦秋是百度元老,于2003年加入百度,此前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硕士学位,并在旧金山一家初创公司工作过一年。这位扎着辫子的高管的见解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人们得以了解这家传统上缄默的公司的文化。 百度一直不愿开放,尤其是对外国媒体,因为该公司对有关自己是谷歌模仿者的媒体报道耿耿于怀。王梦秋对此类言论不以为然。她表示:“许多人说百度不能创新,这我不管,你必须问的是,人们是否需要全新的东西?”王梦秋表示,例如,百度永远不会开发谷歌地球(Google Earth)这样的产品。她辩称,对于中国近5亿网民(百度的目标市场)而言,谷歌的互动世界地图没有什么价值。她表示:“这是一款令人眼花缭乱、非常酷的产品,但真正思考一下,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端用户。” 对百度来说,理想的有用产品之一是百度贴吧(Baidu Post Bar),这是一个集合了搜索和社交网络的平台,根据网民所用的搜索关键词,帮助他们找到有共同需求和兴趣的人。百度还一直重点开发让网络搜索更符合中国人喜好的功能。例如,其搜索框的大小就更适合汉字词组的平均长度。此外,百度还是最早提供联想词搜索的公司之一——该功能在中国尤其重要,因为汉字输入要比字母输入更繁琐。另一方面,百度没有花太多时间和财力,研究如何搜索图片和视频。与谷歌不同的是,百度的产品开发是由产品经理(而非工程师)决定的,这反映出两者的重点不同。 他们在搜索引擎用户中进行广泛研究,以确定产品内容。在许多西方高科技企业受到近乎膜拜礼遇的研发工程师,在百度的任务就是为产品经理想要的产品找到技术解决方案。为了让整个过程尽可能切合实际,权力最大的产品营销部门的员工,均由网络搜索用户和客户等有实践经验的人组成。有些人是互联网专家,他们花大量时间上网,对应用程序和网民习惯有着全面了解。还有一些人曾创立或运营网站,或曾担任新闻门户网站的编辑,或是有学位的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虽然百度的研发人员异常忙碌,他们不能错失考虑新想法和创新的时机。30多岁的搜索技术项目经理Ivan Liu近来长时间地投入百度最新的研发项目——一种可搜索的应用开放平台,周末都在加班。他表示,员工们工作都很努力,但“真的很有热情”。 然而,尽管百度培养了员工为中国本土科技公司工作的自豪感,但他们仍感觉自己还没有完全赶上那些全球竞争对手。当被问及百度在哪个技术领域特别强时,Ivan笑了笑,接着轻声说:“和一些全球同行相比,我们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过,百度的务实做法确实得到了回报。过去10年,在网民人数位居世界第一的中国,百度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遥遥领先的市场领导者。随着谷歌今年将Google.cn用户重新定向到香港站点(不在中国内地审查制度范围内),百度的市场份额有所扩大,目前已超过70%。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分析师张永恒(Wallace Cheung)表示:“成为一个快速模仿者没有错。中国互联网公司一直非常擅长将他人发明的概念商业化。”英国《金融时报》 席佳琳 北京报道 译者/何黎 ------------------------------------------------------------ 百度在追求什么样的“开放”?
在网络界,提到“开放”,人们会想到免费、共享和信息共产主义。9月3日,百度似乎又一次为中国的开放事业贡献力量。在北京召开的技术创新大会上,创始人李彦宏宣布,百度正式推出开放数据及应用平台。对于一般用户,百度的搜索框,不再仅仅提供单纯的信息,还会提供应用和服务;之前是把用户与流量导入到其它网站去,现在就在百度自己的页面完成操作。 一石激起千层浪。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在大会上赞赏百度“创新、开放”,而业界同仁则议论纷纷。在我看来,百度在做两件事:一是开了一个应用商店,各路人士都可以进店摆摊;二是把搜索结果指向应用。业界的忧虑大多集中在第二点,即百度排名结果的公正性。我的意见是,百度的创新很重要,但百度对“开放”这个词的诠释,却叫人大开眼界。 先看看业界评论,某站长文章的标题概括了大家的心结──百度框计算:铸就赢家通吃,还是终结草根站长?中国知名的草根创业者、4399游戏董事长蔡文胜也有类似考虑,他说自己之所以没有与百度合作,是因为担心用户可能会停留在百度上面。李彦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这些担忧做了回应,他说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他们会考虑的一个因素。即便如此,单单从百度搭建应用商店而言,又是一种什么姿态的“开放”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各家都有墙,只有打开大门,才能让朋友光临。但在网络空间里,墙却是另一种形态。由于大部分网页是匿名访问的(不用登陆),所以,这些网站很难知道谁来做客。简单说,所有匿名访问的网站,本就是开放的,没有围墙。而搜索引擎就是靠穿墙而存活。软件蜘蛛和爬虫不停在网上搜罗网页,做索引,建数据库。从这一点说,Google和百度都是靠网页抓取而存活,他们是开放互联网的最大受益者。 但互联网并不是完全开放的,其中有很多限制性的准入。很多网站并不希望面目模糊的闯入者,比如搜索引擎的爬虫。这种做法有正当的理由,比如版权保护和个人隐私等等。也有更多的屏蔽出自商业利益,比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从2008年开始就屏蔽了百度的爬虫。这些受限的领域,业内赋予其一个专业名词──暗网。2008年底,百度曾推出过“阿拉丁计划”,这就是百度进入暗网的企图。据百度官方说法,广大站长和开发者,可以直接提交结构化的数据到百度搜索引擎中,实现更强大、更丰富的应用,使用户获得更好的搜索体验,并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流量。说得直白点,百度认为自己去他人家里清点数据太累了,你们自己立正排队,让我省点事儿吧。今天的百度,走得更远。所谓的开放应用平台,是让开发者提交应用,直接放到百度的服务器上。一位小站长感慨说:“这样一来,那些免费的应用和服务直接在百度上绕过提供方站点完成。我们作为下游网站,完全成了一个免费的打工者。”如果条约是互利互惠的,合作双方往往互相促进。而不平等条约,一般是很难长久的,除非有强权或垄断来支持。这不光在外交外贸领域中,互联网界也同样如此。业界最成功的开放平台,其实是Facebook。因为国情所限,一般中国用户对Facebook仍然比较陌生。但在商业和技术界,Facebook的影响力已经堪比Google和苹果。这家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流量直追Google。 一家技术公司的号召力,除了市场份额,也来自创始人的技术远见和开放心胸。2007年6月,Facebook在自己的商业模式中引入开放应用程序接口(Open API),这一举措让Facebook更为强大,同时也让互联网产业多了一个工种──开放平台的开发者。简单说来,这相当于Facebook开放自己的用户资源,让开发者可以调用某些接口,为用户提供游戏、软件等服务。目前人们熟悉的抢车位、买卖朋友这类社交游戏,都是来自这样一种商业模式和分工。通过开放,Facebook有了更多服务和应用,可以吸引和留住用户;而开发者,则依靠Facebook的巨大人流,或者获得真正的收入,或者磨练了开发能力。不管怎样,这是一种真正的创新,它让平台与开发者各施所长,各享其利。 开放平台在中国,则是典型的南橘北枳。2008年中,校内网、51.com、聚友等业内知名的10家SNS网站宣布加入谷歌中国开放社区战略(OpenSocial)。不过,2008年12月,在宣布开放平台数月后,51.com突然发表公告,罗列了51.com未来半年预计开发应用的类型,并建议第三方开发者不要再做相应开发。这一开发“禁令”引起了很多第三方开发者的愤怒,他们认为51.com违背了开放平台的精神。而互联网巨头腾讯则更为保守,尽管腾讯曾低调选择了一些开发者的插件加入到腾讯的一些SNS平台中,但很少造就真正的开发明星。当然,“开放”的关键因素仍是利益考量,开放不能损害自己的利益。最新消息是,Facebook平台已经拒绝苹果的Ping社交网接入自己的应用程序界面。Ping是巨头苹果迈向社交网络的第一步。对于旗鼓相当的对手,Facebook不得不防。正如Google向苹果的App Store提交google voice的应用,也一直没有通过。而国内SNS的气量则更小,他们对开发者赚的一点小钱都眼红心跳。 再回到百度,百度的应用商店,也许是试图复制苹果的App Store和Facebook的开放平台。但我们知道,苹果的应用商店,从硬件、软件到开发语言,都控制在自己手里,而百度给出的应用,大部分是用flash开发的,这是美国公司Adobe主导的一种格式。而Facebook则有着无可匹敌的亿万用户群。 百度的资源,是它的搜索市场占有率。把搜索结果和应用商店进行杂交,是百度的创新,但也是“挟用户以令诸侯”,中移动也曾做过类似的尝试──移动商店(Mobile Market,MM)。中国的网络巨头们,是在创造新的生态系统,还是让产业链重新洗牌,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本文作者黄锫坚,中信出版社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清华大学中文学士、科技哲学硕士。曾在《财经》、《经济观察报》、《东方企业家》和搜狐网等媒体工作,有10年财经和科技报导经验。译有《连线:数字时代的传媒梦想》、《信息烟尘》和《大冲突》等。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NEC将在中国提供云计算服务 NEC将与中国最大IT外包提供商东软(Neusoft)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在中国提供“云计算”服务。这是这家日本电子公司首次在其本国市场以外提供此类服务。该合资企业反映出,外包服务供应商对于中国将成为一个大市场寄予厚望。NEC表示,预计中国初生的云计算市场将以每年30%的速度扩张,到2012年将增长至23亿美元。按照云计算的运营模式,信息远程存放于中央提供商处,而不是用户的计算机上。 根据IDC数据,中国IT服务市场去年营收达106亿美元,预计2014年将增至206亿美元。去年,IBM以6.1%的市场份额排名中国IT服务提供商首位。前五名中其他几家是惠普(HP)、联想(Lenovo)的附属公司神州数码(Digital China)、中国最大网络设备制造商华为(Huawei),以及全球服务公司埃森哲(Accenture)。东软排名第七。 东软是离岸IT服务细分市场中最大的供应商,越来越多中国公司在这一细分市场里竞争。
他们一直在从规模大得多的印度竞争对手那里争夺市场份额,尤其是与韩国和日本公司一起。与印度集团比起来,他们在地理和文化方面更接近韩国和日本公司。中国作为大多数电子产品全球制造业基地的地位,也帮助了中国的外包提供商。在印度和菲律宾创造的庞大就业的刺激下,中国政府正提供税收和其他激励,以帮助培育该产业。

外国供应商也已开始打入这个市场。毕马威(KPMG)负责中国外包顾问服务的合伙人梁慧宁(Ning Wright)指出,跨国公司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研发中心是一个指标。然而,业内专家表示,只有当大型国有企业开始接受外包的概念时,该市场才会兑现其承诺。

译者/李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