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的状元岳父,庚子战乱的殉国文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48:45
在清朝的12个皇帝中,要数同治帝的岳父文凭最高——一甲一名状元。这个状元非同一般.他打破了清朝汉人垄断状元宝座的惯例。    清朝的科举取土,从顺治3年丙戊至光绪30年甲辰,凡殿试112科,共录取进士26747人,除顺治壬辰、乙未两科满汉分榜有两个状元外,清朝历代统治者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形成了一条没有明文的惯例——凡是旗人,无论是满族还是蒙古族,都一概不在问鼎甲之列,状元、榜限、探花三个光宗耀祖的头衔,遂成为汉人的专利。当然,满、蒙旗人另有更宽的升官门径,或者袭爵、或者军功,胸无点墨也可当部院大臣、因而旗、汉各走各的道,200年来相安无事。
然而,同治4年(1865)的殿试,却出了一桩满朝议论、轰动京师的新闻,这就是同治帝未来岳父——蒙古族的崇绮夺得了一甲一名状元。
崇绮,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其父赛尚阿,在嘉庆、道光年间曾任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后因受命为钦差大臣,督办广西军务,弹压太平军无方,以其“调度无方,赏罚失当,以致劳师糜饷,日久无功”,被裭职逮京治罪。”而此时,已任工部主事的崇绮受老父牵连,也被免职,从此阿鲁特氏家道中衰。祟绮亦因无官可做,门前冷落,只好关起门来十年寒窗苦读,后赶上同治4年乙丑开科殿试,便抱着一试高低的心情应试。
4月21日,同治小皇帝在保和殿亲试贡生,当然,出题和主考都有大臣专办,他只是参加应景仪式。这次殿试的主考官是武英殿大学士贾桢和军机大臣宝鋆。卯正时分(早晨六点),会试及第的265名一榜新贡士开始唱名进殿,由礼官鸣赞着向小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接着礼部官员散发题纸,开始殿试。祟绮自知有旗人不与三鼎甲之例,并没有志在必得之心,因而毫不紧张,一时文思敏捷,下笔千言,把平生所学的精华都抖落出来。
殿试之后,由八名读卷大臣评卷。因为试卷都是密封的,读卷大臣看到满意的文章,就在上面画个圈。因此.划圈多的名次就摆在前面。评卷共用了2天,选出了10本卷子。4月24日,皇帝在养心殿“亲览”。同治皇帝那年才10岁,字还认不多少,自然识不出优劣。好在每本卷子上都划着圈圈,因而毫不费力地把那本画了8个圈的最好的卷子拿了出来。这事当然还得两宫太后最后做主,就把这张画圈最多的卷子拆开,一看,竟是蒙族旗人祟绮的名字。两宫太后一时不知所惜,感到事情不好办,如果点了崇绮,就破了旗人不与三鼎甲的祖制,不点祟绮,按试卷成绩又说不过去。没办法,只好把难题踢给了军机大臣和读卷大臣,让他们拿去商议。商议的结果,是“只论文字,何分旗汉”,由恭亲王和瑞常领衔复奏。两官太后本无主意。便同意了大臣们的意见,铃印钦定了这大清朝第一位蒙古状元。
消息传出,轰动京师。惊诧者有之,艳慕者有之。传为佳话者有之,不服气者有之。而唯一号陶大哭的,却是祟绮本人。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打破大清200多年的惯例,成为第一名旗人状元。尤其是自父子被革职后,家道衰败‘总在人前抬不起头,于今大魁天下,分外地扬眉吐气,自然喜极而生悲。
祟绮金榜题名后,一时事风得意,一顺百顺,喜事儿接踵而至。中榜不久,就被授以翰林院撰修这个颇为荣耀的职衔。据《清史稿》中说“立国二百数十年,满蒙人试汉文获授修撰者,止崇绮一人,士论荣之。”过两年,被任命为庶常馆提督,同治9年又提升为侍讲,任河南乡试正考官、文澜阁校理。第二年,又被委任教习庶吉士,功臣馆总纂,日讲起居注宫。
同治11年,祟绮的时运又来了。他的女儿在皇后大选中,力挫群芳,就象他当年得状元那祥,荣登皇后宝座。借着女儿的光,他被封为三等承思公,在委散秩大臣上行走。在大婚的前一天,又被委以内阁学士候补,从原来的五品连升三级,成为二品大员。11月,祟绮全家被抬入镶黄旗满洲。从此,改换门庭,列入大清最尊贵的旗人。第二年,他正式递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不久又补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过一年又实授吏部右侍郎。可谓官运亨通,红极一时。
谁知好景不长,同治15年(1874),祟绮的女婿同治帝驾崩,皇后不久也病死(一说殉节)。他从此失去政治靠山,被免去吏部侍郎之职,并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放到外地任职。直到光绪10年(1884),才重新被调入京城任户部尚书。
祟绮的死也象女儿那样悲壮。1900年,庚子八国联军之役,慈禧太后匆匆西逃,任命祟绮为留京办事大臣,实际上是把一个烂摊子推给了他。他和荣禄在京城坚持了一阵子之后,败退到保定。国破家亡,满目苍夷,绝望己极,就上吊自杀了。他的儿子保初把全家人招集到一起,挖了一个大坑,全家也都培着殉难了。据说,庚子八国联军之役,数崇绮一家死得最为壮烈。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回京后,得知祟绮一家壮烈殉难的消息,十分感动,“以祟绮洵能舍生取义,大节无亏,著照尚书例恤。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不久,蒙赐祭葬,谥为“文节。”一颗蒙古文星,就这样伴随着日趋衰落的大清朝陨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