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医院院长李佃贵教授谈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3:45:43
新华网河北频道 ( 2010-10-18 11:47:12 )        稿件来源: 新华网河北频道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即通过精神调养、食疗药膳、养生功法等整体综合措施,达到增强体质、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长生命的目的。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我们也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顺应自然
人是万物之灵,也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只有靠大自然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才能生存。《素问o宝命全形论》里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因此养生首先掌握天地四时变化的规律,并适应性地调节人的摄生活动,做到主动顺应、适应自然。"适者生存",仍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
二、和谐统一
中医学非常重视"和谐观"。《素问o至真要大论》强调:"谨察其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个"平"就是阴平阳秘,就是"和谐"的意思。机体自身不和谐就要发病。保持身体的健康,人体心身要和谐,人与自然要和谐,人与社会更要和谐。同时我们要处理好健康、家庭、事业的关系。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三、正气为根
正气是维护人体健康的脏腑生理功能的动力和抵抗病邪的抗病能力,它包括了人体卫外功能、免疫功能、调节功能以及各种代偿功能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人体疾病的发生和早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机体正气的虚衰。疾病的过程就是"正气"和"邪气"相互作用的结果。正气充盛,可保持体内阴阳平衡,更好地适应外在变化,故保养正气是养生之根本。
四、养心为先
养生之中,养心为先,即是养情志。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正常的七情,如果情志波动过于持久,过于剧烈,超越了常度,则将引起机体多种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因此应避免一切不良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做到勤动脑体不动心,一生淡泊养心机。
五、重视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人体机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强盛;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故养生必当重视脾胃。
六、持之以恒
养生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一两天能办到的事情。养生必须贯穿人生的自始至终,要持之以恒,树立正确态度,做到"三心",即信心、专心、恒心,积极主动地把养生方法溶化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养生生活化,防病健身,祛病延年,提高健康水平。
出诊时间:每周一、周四上午  周六下午
李佃贵教授讲养生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0-4-26 点击数: 549 【字体:小大】
一.养生
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春秋皆度,百岁而衰也;而今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二.治未病(预防)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这句话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治未病”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已病防变。它对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数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了中医学的防治实践。
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在世101岁,对养生之道颇有研究,他认为:“长寿之道,在于养生”。
三.衰老原因
1.七情太过:喜怒忧思悲恐惊
2.六淫侵袭:风寒暑湿燥火
3.疾病因素:促进早亡
4.遗传因素:先天禀赋,强者不易变老
5.睡眠不足: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能食能长生。
6.环境失宜:
自然环境:大气、日光、水分、地质、森林、辐射
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家庭、劳动。
7.运动因素:“生命在于运动”,“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
①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脑力14.5,体力1.5,差11倍。
②大象:野外活200岁,动。园内80岁,不动。
③野兔:外界15岁,笼内5岁。
四.精神养生
三才:天地人
各有三宝:天:日月星
地:水火风
人:精气神
“精能生气,气能养神”
故精气神—生命之本
养精—由“米”和“青”组成,水谷之精微,故养精之重在饮食调养。
养气—包括自然界清气、体内水谷之气—过劳则耗气,久卧伤气。
养神—生命精神活动的总称。神、魂、意、志、思、虑、智。
五.饮食养生
1.饮食—“立命之本”—后天之基础
①饮食两面性:长养人体,维持生命;
可导致疾病,影响健康。
②药食同源
2.平衡膳食可养生
“平衡膳食,辨证用膳”
3.肠中常清可养生
“想长寿,肠常清”
①饮水跑步排便法:早晨一杯水,万步跑。
②按摩排泄通便法:晚上热水洗脚,按摩足腹。
③饮食调养通便法:粗杂粮、薯类、芝麻、蔬菜、鲜水果、黑木耳、绿豆汤、海藻类、绿茶。
④服用药物排便法:大黄荡涤肠胃,推陈出新。
4.限饮食可养生
①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②食无求饱,五脏即安
5.食宜细缓,不可粗速
食不欲急,急则伤脾
6.几种养生食物
①大蒜:解毒、消炎、灭菌、除风、镇静、止痛、抗癌、止咳
“四季良药”内服、外用
食:蛋、脂、糖、钙、磷、铁、维生素
②山药:滋补强身、健肺益脾、补肾固精
③核桃:补肺定喘、补肾强腰、润肌乌发
改善脑神经功能,防治动脉硬化,延缓衰老
④大枣:健脾养胃,补血养心
⑤花生:开胃理血,润肺利水,养脑延衰
⑥胡萝卜:改善新陈代谢,增进消化,防癌杀菌
⑦黑米:抗衰老,补肾养血,含18种氨基酸、硒、铁、铬、锌、微量元素
⑧龙眼肉:开胃益脾,养血安神,补虚益智
7.调五味可养生
辛、甘、酸、苦、咸
8.四季食补养生法
①春宜平补,注意养胃
可服:谷、豆、菌、蛋、蜜
少服:鸡、鱼、肉、虾、笋
②夏宜清补
多选优质且白性凉食物:兔、鸭、瘦肉、藕、芹、番茄、苦瓜、梅、绿豆
主食:大米、玉米、小麦、赤小豆
③秋宜滋补
多汁多水食品:核桃、梨、柿、苹果、枇杷、甲鱼、鳝鱼、泥鳅、鲫鱼、海参、鸡蛋、瘦猪肉。
秋季食梨可养生。
④冬宜温补
肉:狗、牛、羊、鸡、鸭、龟、甲、参、鱿、虾
果:核桃、龙眼、荔枝、大枣、莲子、枸杞、栗子、桑葚
冬季羊肉好
9.药膳养生
①人参:忌茶,萝卜同用,抗衰老
②熟地:宜肝肾亏虚者
③锁阳:肾阳虚而早泄、便秘者
④刺五加:补肝肾强筋骨
⑤补骨脂:补肾壮阳,温脾止泻
⑥仙灵脾: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⑦首乌:补肝肾,乌须发
⑧杜仲:补肝肾,强筋骨
六.运动养生
“动以健形,静以养神”
1.限“五劳”利养生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视听言动都属动,防止过用。
静能养生:生命好比一盏灯,油燃得越大,耗油越多,时间越短。反之,则维持时间越长。提示人不能过度耗能。但静之意是“心静”而不是不动,“清心无欲,病安从来”。
2.动要持之以恒
3.人从腿上老,健足延人寿
“人生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
4.梳头健脑可防老
头为诸阳之会,梳头:通血脉、疏风邪、明目降压、消疲延寿。
5.锻练手足利养生
肝脾肾经络均过手足。
可洗、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