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打破中美两军关系"怪圈":着眼大局学会共处//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中美对话比“对瞄”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38:56

专家谈打破中美两军关系"怪圈":着眼大局学会共处//

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中美对话比“对瞄”强

2010年09月06日 14:3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2)  【字体:↑大 ↓小】

    打破中美两军关系“怪圈”

  一要着眼大局,二要学会共处,积极寻求逐步消除两国两军关系发展障碍的途径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杨士龙

  当前的中美关系“被聚焦”在两军关系上。自今年1月奥巴马政府突然宣布大宗“对台军售”以来,中美两军交往再度中断。近来又发生了在中国周边海域的一系列针对性军演和异常激烈的“口水战”,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就此话题,《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徐辉。

  中美两军关系的两个基本事实

  《瞭望》:作为研究中美军事关系的学者,你如何看待这段时间中美两军之间的一系列互动?

  徐辉:关于这个问题,中美两国舆论界有各种解释,至少可归纳出三种观点,即“行为反应论”、“心理焦虑论”、“战略试探论”。到底哪种观点正确,结局会怎样,现在下结论似乎为时尚早。在此,我首先想强调一点,尽管美韩军演与“天安号”事件挂钩,但总的看,我军演习大多属于随着季节变化按纲施训的例行性演习,只是被热心媒体的集中报道放大了,而且一经人们把它们放在当前中美两军关系框架之内来“普遍联想”,就会自然地被视为是“针锋相对”的一系列互动。

  冷战后,中美军事交往远远滞后于其他领域的交往,近期状况再次暴露了中美军事互信的严重缺失。然而,这并非中美军事关系的全部。要全面地历史地看待中美两军关系,就不能忽视两个基本的事实。

  第一,即使是最近被美方舆论称为中国军队“鹰派”的学者们也一再强调,“两军关系很重要,希望建立健康、成熟、稳定的两军关系。”

  第二,回顾两军关系的发展历程,除了因朝战和越战而卷入冲突外,两国军队曾为两国友好关系的建立和稳定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上世纪70到80年代,两国经贸关系水平不高,两军关系成为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先行者”;冷战高峰期间,双方“准联盟”关系的形成与重大军事合作的展开,在心理和物质上给苏联造成了空前压力,对后来的冷战结束起到了深刻的影响(遗憾的是,双方似乎对此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冷战结束以来,两军关系曾先后经受了“台海”、“炸馆”、“撞机”等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但最终得以维系和恢复,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军队能够以两国关系大局为重,即使面对媒体和公众的巨大压力,也始终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各类危机事件,从未从单纯军事观点作出反应并寻求问题的解决。过去30年和平发展取得的成就证明,中国军队的大局意识和理性选择的结果是改善了安全环境。

  如何走出不断陷入“准危机”怪圈

  《瞭望》:作为中美两国政治关系“晴雨表”的两军关系,能否打破不断陷入“准危机”的怪圈,继续为两国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徐辉:要打破两军关系怪圈,关键要着眼大局,学会共处,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寻求逐步消除两国两军关系发展障碍的途径,为释放两军合作的巨大潜力,促进两国关系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所谓大局,包括时代发展的大局和两国关系大局。在全球化的核时代,全面军事对抗不符合历史潮流,两国力量消长更不能靠军事手段来完全控制和改变。目前关于“中美两国冲突难以避免”、“两军必有一战”等观点的背后,都是简单地通过历史类比来思考双边关系。这显然不是一种进步的视角,至少不是21世纪的观念。

  学会共处,首先要认清两国关系性质,逐步建立战略互信。尽管有一些“弄潮儿”总是想象中美会再度走上“美苏军事竞争”。但从两国的基本立场看,美国把中美关系定义为“非敌非友”,中国则认为两国关系是“合作与斗争共存”,这些定位恰恰表明中美关系(其中包括两军关系)的复杂性,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双方都没有明确的敌对指向,不希望全面对抗。事实证明,在过去30年里,一方的发展并非建立在另一方衰落的基础之上,而是得益于非对抗性的政策选择。当年的美苏关系是“相互确保摧毁”(MutualAssuredDestruction),而今天的中美关系则应该是“相互确保依存”(MutualAssuredDependence)。唯如此,才能打破所谓“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冲突的历史怪圈,实现中国和平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当然,要与美军共处,也离不开发展我们的军事力量,因为按照美国的逻辑,“只有具备了足够的防御能力,才能增强共处与合作的信心。”

  二要充分认识两国战略文化和传统的巨大差异。在美国的战略研究中,有两个关键词:“领先意识”(Leadership)和“威胁意识”(Threat),这种渗透到骨子里的“敌人来了”的危机感和对“威胁”的“警惕之心”,是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动力源泉,已成为美国军事文化和战略思维的核心内容。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共党史专家章百家指出:“中国是通过改变自己而影响世界的。”《当中国统治世界时》的作者马丁·雅克认为,“中国的力量不在于军事硬件,而在于其经济能力;她的外交武器不是以武力相威胁,而是其强大的耐心。”对于既存在巨大差异又拥有众多共同利益的中美两国而言,只有认识到上述差异,才能加深相互理解,防止情绪化和非理性的行为造成战略误判,干扰大局。

  三要敢于直面问题,积极探索逐步消除两军关系障碍、维护两军关系稳定的途径。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两国高层应该就这一问题展开专门磋商,共同寻求逐步解决的办法。在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军事互信问题已经进入了双方对话和商谈的规划。美国应从长远计,调整自《与台湾关系法》出台以来的固定思维和行为习惯。此外,双方应就两军合作的潜力和领域进行探讨。为了防止因误判导致冲突,特别是为了避免因第三方因素而被迫卷入冲突的历史悲剧重演,两军有必要就某些领域的“行为准则”达成一定共识。□ 参与互动(2) 【编辑:吴博】 相关新闻:

    ·《瞭望》新闻周刊:美国学者眼中的中美关系
    ·香港文汇报:中美关系前景较乐观 误会须澄清

    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中美对话比“对瞄”强

    2010年09月06日 14:41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2)  【字体:↑大 ↓小】

      中美关系现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解决中美双方的矛盾只能靠对话,而不能靠对抗,对话比“对瞄”强

      文/罗援

      近来,中国周边海域风云变幻,黄海风波未平,南海风波又起,东海海域也暗流涌动。中美多方交涉后,相关事态有所缓和。对此,需保持理性、客观、冷静的态度。

      当今透视中美关系,其正常、健康发展的基础是政治互信,政治互信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各自的核心利益和安全关注。中国在美韩关注的“天安号”事件中,秉持“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原则,以事情的是非曲直来秉公行事,在联合国讨论此事件时,也主持了公道,应该说是尊重并照顾了美韩的安全关注。

      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关系现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中美两国在许多问题上利益攸关,比如反恐问题、防止大规模武器扩散问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问题、环境治理问题,等等,这些关乎双方共同利益的问题没有任何一方的合作,都会功亏一篑。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国没有必要因为黄海问题触犯中国,影响中美关系大局。在处理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上,世人都知道,中国是朝鲜最大的邻国,是朝鲜最主要的援助国之一,没有中国的合作,任何对朝鲜的制裁都形同虚设。

      因此,中美双方应该避免摩擦,寻求合作的基础。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说,“中美关系不可能没有分歧和困难,但我们也并非注定是敌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得更精辟,“对于中国,你把它看做朋友,它可能就是你的朋友;你把它看做敌人,它就真有可能成为你的敌人。”

      而危机处理的原则是防止危机升级。从黄海风波看,在危机未形成之前,应设法预防危机、化解危机,防患于未然。相关各方及时表明自己的利益底线和安全关注十分重要,并通过适当的方式传达自己的信息,引起对方的注意。如果危机已经形成,就要设法控制危机、解决危机。危机处理的手段主要是靠智慧,而不是一味逞强。如果一味逞强,形成“你不让我干什么,我偏要干什么”的“顶牛”之势,只能把对方逼入墙角,造成危机升级,而不利于危机的解决。

      解决中美双方的矛盾只能靠对话,而不能靠对抗,对话比“对瞄”强。

      中美高层军事交流因为美国对台军售问题而中断,但两国防务系统的工作接触仍然保持,双方海军的海上安全磋商机制仍存,双方还存在着“二轨”、“一轨半”、“一轨”对话管道,为什么不启动这些机制呢?为什么一定要用“大炮来说话”呢?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道理而又不信邪的民族,靠航空母舰是压不服、吓不垮的。美国号称是“牛仔”民族,中国则是“硬汉”民族。“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这就是我们的处世信条。

      中美之间只有通过平等的对话和合作,才能解决矛盾。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艾克·斯凯尔顿(IkeSkelton)说了一段令人思考的话:“我仍然相信,中国未必注定会对美国构成威胁,而且北京政府不需要将美国视为中国利益的威胁者。不过,美中两国仍存在爆发冲突的可能,我们必须随时做好准备,不管未来两国安全关系如何。同时,我们每个人必须谨记我们的行动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而且,尽管合作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最终只有合作才能保护两国的最佳利益。”对于第一句话,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对于第二句话,我们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我认为,第三句话才是摆脱中美战略困境的唯一出路。

      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不会以牺牲国家的安全和尊严为代价。中国当前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国际事务上主张建立公平、合理、共赢的和谐世界,在周边奉行“睦邻、友邻、富邻”的政策。我们不愿意与任何人为敌,但也绝不允许任何人以我们为敌。我们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同时,也牢记邓小平说的一句话,“要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中国的崛起,有别于任何西方列强的崛起,我们不是依靠战争和掠夺崛起,而是走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

      我们要发展,首先要营造一个有利的和平环境,“和平”对于全人类来讲,才是真正的“公共财富”,才是真正的“共同利益”。为了发展,我们不允许任何人破坏我们国内的和谐安定,也不允许任何人破坏我们周边的和平稳定。和平只能争取,只能维护,不能妥协,更不能以牺牲国家的利益为代价。而中国应对危机的关键则是要“强身健体”。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软”“硬”实力都有所增强,就会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就会立于不败之地,谁也奈何我们不得”。□(作者为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 参与互动(2) 【编辑:吴博】 相关新闻:

      ·专家谈打破中美两军关系"怪圈":着眼大局学会共处
      ·《瞭望》新闻周刊:美国学者眼中的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