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上亿“最豪华小学”拷问教育均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10:43
耗资上亿“最豪华小学”拷问教育均衡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 长江日报

没有比较就是没有差距。公立学校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可是当前的现状却是:有些地方的公立小学各种教育设施先进完备甚至趋近奢华,而有些落后地区却没有一张完整的书桌;有些地方可以耗资上亿建一所学校,但在同一座城市,很多打工子弟也许找不到一个可以安放书桌的地方……教育的两极分化随着豪华公立小学的建立越发凸显,而这一显现的背后却是平等教育权利的严重不公。

教育不公,实际上是公民权利分化的开始。按照公众的愿望,既然是义务教育,那么对于公立学校而言,虽然教学条件不能做到绝对的公平,但最起码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不能差距太大。本来,接受平等的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应有的权利,但是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平衡,导致了受教育也得分个三五九等,能上豪华小学的孩子们,倚仗着户口和家庭条件,占有了更多的教育资源,而这些资源本不该存在竞争的关系,而是应由国家进行合理分配,尽量实现受教育权利的公平。而在这样的不公平现状面前,孩子们心理的落差、地位的距离、权利的差别由此拉开。孩子家长花钱托关系争取上好学校的机会,岂不知,在实现了教育公平的社会,这本不该是家长和孩子太过忧虑的问题。

改善教学环境自然没有错,但是追求奢华就太不应该,毕竟这是公立学校,属于公共的教育资源。按照理想中的分配愿景,如果能降低标准不追求奢华,这一庞大的资金可以建立不少打工子弟学校,可以援助不少落后地区教育环境的改善,而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抑制两极分化,也是弥补教育短板的最有效手段。

故而,教育不公的问题的根本还是体现在资源的分配不公上。一方面有些学校奢华浪费,而有些孩子却找不到一个安放课桌的地方,而这一切的改变都需要相关部门从分配的根源上重视起来,只有取长补短,才能实现国民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豪华小学不能代表中国的国民教育水平,那些落后地区的学校、城市里的打工子弟却反映了一个时代国民教育的短板。豪华代表不了水平,比照短板却进一步地反映了教育资源的严重失衡,而这样的失衡实际上侧面反映的却是社会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