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骑兵沿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17:34
西塞罗
上篇:白山黑水--奉军骑兵的发展
民国元年九月,北京政府下令将奉天巡防营中路、前路改编为陆军二十七师,以前路统领张作霖为师长;左路改编为陆军二十八师,以该路统领冯德麟为师长;后路一部改编为骑兵第二旅,该路统领吴俊升兼旅长。二十七、二十八师初各有骑兵两团,旋改一团。民国六年,冯德麟因支持张勋复辟而遭革职,二十八师也入张作霖囊中。同时骑兵第二旅与后路巡防合编为陆军第二十九师,辖步骑各一旅。后来张作霖先后得到黑、吉两省,将黑龙江省防军骑兵编为两个旅。奉天则新成立暂编骑兵第一、二团,在直皖战争胜利后合编为骑兵第一旅。此外还得到了察哈尔地盘,兼有察哈尔骑兵一旅。这样,到第一次直奉战争前,奉军共有五个骑兵旅:
陆军二十九师骑兵第五十八旅 旅长石得山 驻绥芬河
暂编奉天陆军骑兵第一旅 旅长张荣 驻洮南
暂编黑龙江陆军骑兵第一旅 旅长袁庆恩(后易马瑞禄) 驻安达
暂编黑龙江陆军骑兵第二旅 旅长张奎武 驻泰来
暂编察哈尔陆军骑兵第一旅 旅长陈锡武 驻多伦
十一年直奉战争中奉军三个骑兵旅参战。战争失败后,张雨帅整军经武,取消奉天、吉林、黑龙江等各师旅名号,在团以上单位统一改编,号为“东三省陆军”,其中骑兵统编为五旅:
东三省陆军骑兵第一旅 旅长穆春 驻通辽 二团 原奉天骑一旅
东三省陆军骑兵第二旅 旅长彭金山 驻泰来 二团 原黑省骑二旅
东三省陆军骑兵第三旅 旅长苏锡麟 驻新立屯 二团 原巡阅使署卫队骑兵团扩编
东三省陆军骑兵第四旅 旅长李冠英 驻安达 二团 原黑省骑一旅
东三省陆军骑兵第五旅 旅长石得山(后为梁忠甲) 驻海伦 三团 原二十九师骑五十八旅
此外还有第一、二两个骑兵游击队,均系旧军改变,统领分别为张海鹏和程海峰。另有骑兵团若干,辖与诸师、旅。十三年秋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骑兵第一、三、五旅和骑兵游击队合编为镇威军第六军,军长许兰洲、副军长吴光新,加入作战。
十三年直奉战争胜利后,奉军进入了大扩展期。不久,一律改称“东北陆军”,原有诸旅多扩编成立为师,又建立若干新旅。骑兵有十多个旅,一部分组建为师(骑兵师),一部分为独立的骑兵旅。东北陆军骑兵师的编制有骑兵两旅和骑炮兵一连;骑兵旅编制有骑兵两团和骑炮兵一连。骑兵团辖四个骑兵连和机枪连、迫击炮连、通信班。其中组建的四个骑兵师是:
东北陆军第十三师 师长张九卿 驻开平
骑兵第三旅 旅长萧国庆 驻开平 骑兵第六旅 旅长武汉卿 驻新民西丰
东北陆军第十四师 师长穆春 驻通辽
骑兵第一旅 旅长徐永和 驻通辽 骑兵第七旅 旅长王永清 驻义县清河门
东北陆军第十六师 师长于深徵 驻农安
骑兵第十旅 旅长赵芷香 驻长岭 骑兵第十四旅 旅长杨遇春 驻扶余
东北陆军第十七师 师长万福麟
骑兵第四旅 旅长张殿九 骑兵第五旅 旅长马占山
此外还有不属于师的骑兵旅,如东北陆军骑兵第二(彭金山,驻泰来)、八(于芷山,驻梨树)旅等,以及骑兵第一游击队张海鹏部和第二游击队刘国勋部,以后又增加了骑兵第十一、二十一等旅。奉军还改编了热河原有的两个骑兵旅,即驻开鲁的骑兵第一旅(旅长张联同)和驻林西的骑兵第二旅(旅长常万里),受进驻热河的东北陆军第三师(师长阚朝玺)节制,以后该两旅分别改称东北陆军第十七、十九旅。十四年底郭松龄反奉,奉军新锐之炮兵多从之,雨帅多赖骑兵之力方将其枚平。当十五年奉军再次入关,先后以镇威军、安国军组编若干个军。除原有四师外,在民国十六年再增加两个师:一是由原李振声骑二十一旅等部扩编的二十二师;另一是收降的晋军郑泽生骑兵师(原西北军骑兵,南口战后降晋),后编为第三十一军,军长郑泽生,辖李福和、白凤翔两个骑兵旅。十七年春,曾临时编制了两个骑兵军:骑兵第一军辖骑兵第二十二师和骑兵第六旅,骑兵第二军辖骑兵第十七师和骑兵第五旅,均属于安国军第三、四联合方面军团序列内;其余各骑兵师、旅多属防守后方的第五、六方面军团。
中篇:长城内外--易帜后的东北军骑兵
民国十七年底东北易帜,奉军改称东北边防军。经过整理,取消各方面军团、军、师番号,部队改编成国防军和省防军,整编成旅、团。其中骑兵六个师整编成六个国防旅,省防军则以骑兵团为单位(黑龙江省防军除外),分属各镇守使。国防军骑兵旅每旅直辖两至三团,团辖四骑兵连及机关枪连、追击炮连和通信排。每连辖四排,官兵共182人。旅的直属部队是卫队连、骑炮连和通信连。省防军的骑兵团辖四连及机关枪连和追击炮连。改编后的各骑兵旅是:
东北边防军骑兵第一旅 旅长郭希鹏 驻新民 辖第二、五、七团;
东北边防军骑兵第二旅 旅长程志远 驻泰来 辖第一、四、八团;
东北边防军骑兵第三旅 旅长张树森 驻新立屯 辖第一、四、九团;
东北边防军骑兵第四旅 旅长常尧臣 驻长岭 辖第十一、十四、十六团;
东北边防军骑兵第五旅 旅长李福和 驻开鲁 辖第十三、十七团;
东北边防军骑兵第六旅 旅长白凤翔 驻通辽 辖第十五、十八团。
其中,前四旅由原奉军各师旅编并而成,后两旅由三十一军缩编成(最初三十一军缩为暂编骑兵第一师,师长郑泽生,辖第一、二旅,后裁师改为第五、六旅)。还有一个在黑龙江的东北骑兵第十团(团长涂全胜)。辽宁省防军有骑兵四个团,分属于东边镇守使于芷山和洮辽镇守使张海鹏;黑龙江省防军中有一个骑兵旅和三个骑兵团;热河则有暂编骑兵第十七、十九旅(旅长分别为崔兴五、石文华)。
十八年中东路之战,暂编骑兵第一师编入王树常的防俄军第一军,骑兵第三旅被编入胡毓坤的防俄军第二军。十九年中原大战,东北军入关,其中骑兵第六旅随于学忠第一军,骑兵第一、五旅随第二军,分别进关。二十年四月,东北边防军番号取消,全部纳入国民革命军番号序列。六个国防旅分别改称为:
陆军独立骑兵第三旅 原骑三旅 旅长张树森 驻哈尔套街 辖第三九、四Ο、四一团;
陆军独立骑兵第四旅 原骑一旅 旅长郭希鹏 驻通辽 辖第四二、四三、四四团;
陆军独立骑兵第五旅 原骑五旅 旅长李福和 驻抚宁 辖第四五、四六团;
陆军独立骑兵第六旅 原骑六旅 旅长白凤翔 驻榆关 辖第四七、四八团;
陆军独立骑兵第七旅 原骑四旅 旅长常尧臣 驻吉林 辖第四九、五Ο、五一团;
陆军独立骑兵第八旅 原骑二旅 旅长程志远 驻满洲里 辖第五二、五三、五四团。
此外,还有驻黑龙江克山的吴松林第五五团(原骑十团)、改编冯阎军的张诚德骑兵第一师(两团)。热河的暂编骑兵第十七、十九旅分别改为以下两旅:
陆军独立骑兵第九旅 旅长崔兴五 驻开鲁 辖第五六、五七、五八团; 陆军独立骑兵第十旅 旅长石文华 驻赤峰 辖第五九、六Ο、六一团。汤玉麟在热河还增编了一个热河省保安骑兵第一旅,旅长赵国增,驻丰宁。
九一八东北沦陷,时骑兵三、四、五、六旅或已在关内,或事变后退入关内。在吉林的常尧臣第七旅降日,成为伪满吉林警备司令部下属之骑兵第二旅;在黑龙江的程志远第八旅在江桥抗战后随马占山附逆,成为伪满黑龙江警备司令部下属之骑兵第二旅;在黑龙江的骑兵五十五团也降日,成为日后伪满军一个骑兵旅的基干。东北各省的省防军所属骑兵各旅、团多也成为伪满军。在关内的东北军骑兵除上述四旅外,又将骑兵第一师改为陆军独立骑兵第一旅,旅长张诚德;从辽宁撤回的警务处三个骑兵公安总队改编为陆军独立骑兵第二旅,旅长黄显声。以上两旅各为两团。廿二年初,热河失陷,骑兵第九、十旅和热河保安骑兵第一旅均告溃散。长城抗战后,东北军再次进行了整编,六个骑兵旅改为六个骑兵师又一个骑兵团:
骑兵第一师:师长张诚德,辖两团,原骑一旅;
骑兵第二师:师长黄显声,辖两团,原骑二旅;
骑兵第三师;师长王奇峰,辖三团,原骑三旅;
骑兵第四师:师长郭希鹏,辖三团,原骑四旅;
骑兵第五师:师长李福和,辖两团,原骑五旅;
骑兵第六师:师长白凤翔,辖两团,原骑六旅。
此外,还有一个一Ο五师骑兵团。 廿三年,东北军大部调河南剿匪,一部留北方。到十四年夏,东北军骑兵部队分布是:骑一师察哈尔张北,骑二师河北易县,骑三师河南潢川,骑四师河北大名,骑五师河南信阳,骑六师河南罗山。此外,原马占山属下旧部邓文之义勇军回归后编为骑十师,师长檀自新,辖骑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旅,驻河南汝南、上蔡。
下篇:大河南北--东北骑兵军的兴衰
民国廿四年七月,骑兵第一至六师、十师、一Ο五师骑兵团和中央骑兵的第一、十一、十三旅在河南整编成五个新制骑兵师,每师除辖三个骑兵团外,直属有特务连、骑炮连、轻高射炮队、装甲汽车队、工兵连、通信连。除骑炮连及轻高射炮队缓编外,装甲汽车队暂编三分之一。骑兵团则直属骑兵四个连、机关枪连随伴炮队通信排。以上五个师组建成骑兵军,该军的组成情况是:
骑兵军军长何柱国 副军长黄显声 参谋长安俊才 参谋处长孟绍周
副官处长何鉴吾 军需处长龚韫光 军法处长董天华
骑兵第三师师长郭希鹏 副师长张诚德 参谋长张志恒
骑兵第七团 原骑三师(欠一团)改编 团长陈大章
骑兵第八团 原骑二师(欠一团)与一Ο五师骑兵团改编 团长徐长熙
骑兵第九团 原骑一师改编 团长张甲清
骑兵第四师师长王奇峰 副师长徐梁 参谋长刘钟林
骑兵第十团 原骑三师一团改编 团长王照堃
骑兵第十一团 原骑四师一团改编 团长徐明山
骑兵第十二团 原骑四师一团改编 团长何瑞林
骑兵第六师师长白凤翔 副师长李福和 参谋长李昶熙
骑兵第十六团 原骑二师一团改编 团长董源彰
骑兵第十七团 原骑五师改编 团长李崇忠
骑兵第十八团 原骑六师改编 团长刘桂五
骑兵第七师师长门炳岳 副师长刘凤岐 参谋长肖克威
骑兵第十九团 原骑十一旅改编 团长胡竞先
骑兵第二十团 原骑一旅改编 团长张植豫 骑兵第二十一团
原骑十三旅改编 团长张春芳
骑兵第十师师长檀自新 副师长汲绍岚 参谋长李世绩
骑兵第二十八团 原骑二十一旅改编 团长王宇疆
骑兵第二十九团 原骑二十二旅改编 团长张景魁
骑兵第三十团 原骑二十三旅改编 团长张庆第
骑兵军成立后,调赴西北剿匪,军部设于甘肃庆阳县西峰镇。骑兵第三师驻合水、长武、平凉一带;骑兵第四师第十团驻西峰镇附近;骑兵第六师驻庆阳一带;骑兵第七师驻固原一带,骑兵第十师驻宁夏同心县一带;骑兵第四师师部及十一、十二团仍留驻河北大名归五十三军军长万福麟指挥。十月的吴起镇诸役中,骑七师二十一团和骑六师十七、十八团等先后遭红军重创。廿五年三月,骑兵军军部迁往固原。是年十一月,绥远抗战爆发,门炳岳骑七师奉命援绥,从此脱离骑兵军建制,调归傅作义部,抗战后编为骑六军。西安事变后,檀自新宣布骑十师拥护中央,也脱离了骑兵军,抗战后编为骑四军,不久骑四军撤消,檀自新改任新五师师长,廿七年六月因擅自撤退在武汉行营被枪毙,遗部散兵亦被汤恩伯收编。
廿六年六月骑兵军在咸阳改称骑兵第二军,军长何柱国,辖骑三、四、六师,但骑四师师部及第十一团、十二团仍驻于河北,因此骑兵军只辖骑三师、骑六师及骑兵第十团。改编后人员也相应有所变动:原骑三师师长郭希鹏调任骑兵军副军长,所遗师长缺由骑四师副师长徐梁充任;原骑六师师长白凤翔、副师长李福和调出,由第十八团团长刘桂五升任师长,第十团团长王王照堃升任副师长;所遗十团团长缺,由何思培继任;骑四师副师长缺,由原东北独立骑兵十七旅团长张东凯继任。到民国廿七年,因缺少马匹,张东凯请准军委会将骑四师改为步兵第二十四师,至此骑四师番号撤销,仅存的骑兵第十团仍留在晋绥地区对日作战。
抗战爆发后,骑二军从陕西经同蒲路北上,增援大同,归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指挥。大同失守后,骑兵第二军所辖的骑兵第三师徐梁部及骑兵第十团退到晋西北平鲁一带抗日。九月下旬井坪镇一投被日军击溃,损失很大,十月下旬退驻保德县的马家滩,随后在偏关又与日军作战,又受损失。
是年十月,日军进攻忻口,骑兵第六师刘桂五部调归马占山东北挺进军指挥,在旗下营一带抵抗敌伪军前进,以后撤往归绥一带。次年四月,骑六师在夜袭武川时与备有装甲车的日军激战,历时两昼夜,遭增援的日军围攻,刘桂五率部突围,在固阳附近阵亡,由王照堃升任骑六师师长。
廿七年九月,骑三师师长徐梁拟撤换第九团团长张甲清(张诚德之子),因事机不密被张甲清获悉,旋即率全团叛变。何柱国便将骑兵第十团拨归骑三师建制,改为骑兵第九团。到廿八年秋,又将骑三师及骑六师无马的士兵各编为一个步兵团,合为一个步兵旅,由孟绍周任旅长,其一团长是曹鹏、二团长是邵成章。
廿八年冬,骑兵第二军奉令换防到豫皖边的沈邱、项城一带,归第一战区前方指挥官孙桐萱指挥。廿九年,何柱国升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由徐梁接任骑二军军长。以后又合并骑三师和骑六师,保留骑三师番号,由王照堃任师长。骑二军原辖的步兵旅拨归九十二军,改为暂编第五十六师;同时将九十二军的暂编第十四师廖运泽部拨归骑兵第二军建制。这时的骑三师序列为:
师长王照堃 副师长张守经 参谋长刘余三
骑兵第七团 团长李 蕴
骑兵第八团 团长刘士玲
骑兵第九团 团长崔国润
卅三年,徐梁升为第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骑兵第二军军长由非东北军系的暂十四师师长廖远泽升任,骑三师师长王照堃升为骑二军副军长,所遗骑三师师长由徐长熙升任。抗战胜利后,李延年接收山东,因手中无兵,就近到第十五集团军的骑兵第二军及第十二军开赴济南。卅五年,王耀武任第二绥靖区主任,将骑兵第二军改为第九十六军,仍以廖远泽为军长,所属的骑三师改为暂编第十五师,这样,骑兵第二军的番号不复存在,东北军骑兵军也就名实全亡了。
改编后的九十六军于卅五年五月改以陈金城为军长,下辖暂编十二师(胶东地方武装改编),师长赵保原;暂编十四师,师长汪安澜;暂编十五师(原骑三师),师长徐长熙。次年初,九十六军改为整编第四十五师,师长陈金城。三个师分别改为旅:二一一旅,旅长龙忠峤;二一二旅,旅长汪安澜二一三旅,旅长胡景瑷。全师共一万八千六百余人。卅六年参加胶东战役,其中在胶河战役中,二一一旅被全歼,二一二旅被击溃,后重新组建。卅七年四月在潍县战役中,整四十五师师部与二一二旅被全歼,师长陈金城、参谋长李游尚被俘。二一一、二一三旅先前已调到济南,此时改建为整编第二师,师长聂松溪,六月晏子风接任,下辖马培基整编二一一旅和胡景瑷整编二一三旅。同年九月在济南战役中被歼。十一月以新兵与突围人员重建后,改番号为二十三军,军长熊新民,旋由李志鹏接任,辖魏蓬林二一一师、周煦龙二一三师和龚建勋三一五师(次年八月撤编)。卅八年八月以一师调驻台湾,十二月该军余部在广西被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