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的别样说法——中新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00:30
别样说法2009年04月14日 17:17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人有生就有死,有生有死才是完整的人生。然而,由于汉语博大精深,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人生命体征消失、生命终结后的“死”的表述,则因死者地位和身份的不同而不同。这种文化现象,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

  在我国封建社会,皇帝的死称作“崩”。“崩”字形容高山坍塌,气势不可比拟。依照封建社会的尊卑思想,自然就把“崩”字用在了皇帝身上。而王公贵族的死,则称作“薨”。“薨”这个字有雷鸣的意思,跟山坍塌相比要差一点,但声势也很大。王公贵族们较天子差一级,所以用“薨”这个字。其它当朝大臣的死称作卒,再下一级官吏的死称作不禄。这些都是对于地位和身份较高的人死的别样的说法,平民百姓是绝对不能用的。对于平民百姓之死,一般称作亡、归、绝、去世、大去、弃世、归天、归阴、百年、寿终、谢世、入黄泉、寿终正寝等,我国封建社会的尊卑观念由此可见一斑。

  到了现代,“死”的别样说法更多,书面上除有些地方还沿用不少古人的称谓外,又与时俱进,创造了许多新的表述词语。如安息、长眠、逝世、长逝、离世、亡故、永别等。口头则一般婉称老了、没了、过世等,在特定环境中,也可说去了、走了等。对年龄不同,死因不同的死者,说法也不一样。如年幼而亡称夭折,成年人因病而死通常称作病故,一般老年人之死称为四游、登仙或作古,亲朋好友之死称为永别,夫妻间的死称为分手。老年人若在家安然而死称寿终正寝,受尊敬的人死称与世长辞、心脏停止了跳动、停止了呼吸等等。元帅、大将或文坛巨匠之死称为陨落,僧侣的死称为圆寂,佛之死称为涅盘。死于各种意外事故则称遇难,罹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死”有时还有许多具有特殊意义的说法。古往今来,一切仁人志士、爱国忠臣、民族英雄,他们面对手持屠刀或持枪的敌人,宁死不屈,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赴汤蹈火,其死堪称英烈。人们往往用殒(殉)国、殉难、殉节、殉命、殉身、捐躯、献身等来赞誉和褒奖他们,以表示心中对他们的爱慕与尊敬。对于那些奸臣、恶人、盗贼、绑匪、骗子之流的死,人们往往很轻蔑地称其为毙命、毙了、绝了、灰灭等。更大众化的鄙称还有一些,譬如一命呜呼、呜呼哀哉、小命玩完、蹬腿了、断气了、完蛋了、上西天了、见阎王了、下地狱了等。

  政敌之死,一般都很轻松地称“某某某死了”。

  综上所述,我国人民关于“死”的各种别样的说法,包涵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感情色彩。若能恰当使用,不仅可以使语言增色,而且对死者的评价及对其家属的态度都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刘开生 文章摘自《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