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内战失利:守土有责 野战军越打越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35:28
 
据时任国防部三厅厅长的郭汝瑰分析:“进攻山东,是他(指蒋介石 作者注)主观以为进攻延安后,就可抽调主力在山东寻求决战,是进攻延安后的临时决策而不是预定计划”;“他不懂得开辟新战场,实际是分散兵力,有碍重点形成的道理。蒋介石本人在战略上就根本还未着眼到重点进攻,更未想到钳形攻势。他进攻陕甘宁边区,初意也只是想压迫解放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以便转用兵力,但兵力转用何处也并无定见。至于重点进攻山东,那是以后才决定的。即使到那时,他也未着眼到钳形攻势。同时,陕北和山东相去甚远,也不可能发挥钳形攻势的作用。”而国民党战史亦认为,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计划并未发现己方的原始资料,只是根据中共方面之资料判断其存在。《郭汝瑰回忆录》,第244、420~421页;《国民革命军战役史》第5部第3册,第334~335页。
因此,蒋介石是否有确切的主观意图发起重点进攻尚须研究,但无论如何,国民党军对陕北和山东的进攻曾给中共部队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而因国民党军战区间和战区内的协同不佳,未能根本改变国民党的军事处境,所谓重点进攻最终仍以失败而告终。
总之,因为当时国民党的执政党地位,便不能不以恢复地盘为作战重点,作战目标是在广阔的进攻面下以占领点、线为主,从而使自己背上了守备的沉重包袱,分散了自己的力量,导致占地越多,则被牵制的兵力就越多,机动兵力也越少,既给对手造成打击目标,自己也疲于应付。换言之,如国民党战史所承认:“扩展空间之作战,必须全面进攻,不但行动迟缓,且兵力形成分散,极易被敌人各个击破。不但不能牵制敌人 反而易于被敌人所牵制,授予敌人机动作战之好机。”《国民革命军战役史》第5部第3册,第123页。内战之初国民党军的失利,绝大多数发生于运动战中,诚非无因。
所谓旁观者清,中共当时即看到了国民党的致命弱点,“除了政治上经济上的基本矛盾,蒋介石无法克服,为我必胜蒋必败的基本原因之外,在军事上,蒋军战线太广与其兵力不足之间,业已发生了尖锐的矛盾。此种矛盾,必然要成为我胜蒋败的直接原因。”国民党军“能任野战者不过半数多一点。而这些任野战的兵力进到一定地区,又不可避免地要以一部至大部改任守备。敌人的野战军,一方面,不断地被我歼灭,另方面,大量地担任守备,因此,它就必定越打越少。”《三个月总结》,《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7,第1102页。内战经过的事实验证了中共的判断,而国民党国防部次长秦德纯亦承认:“国军败固败,胜亦不胜,盖每发动一攻势,胜后即将能机动之部队悉供于驻守,则尔后即无再主动能力”。《徐永昌日记》,1946年12月3日。
www.st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