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邱庄从"颠峰"到"深渊"14年:绕不开的禹作敏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5:42:20
1993年8月27日下午,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窝藏、妨碍公务、行贿、非法拘禁等5罪名,判处禹作敏20年有期徒刑;他的儿子禹绍政同时被判10年,禹作敏时代彻底终结。
6年后的10月3日凌晨1时,70岁的禹作敏病逝于天津市天河医院。
因为禹作敏处于服刑期间,上边有要求他的尸体不能回家,亲友可以在医院吊唁,最后放宽到可以到火葬厂吊唁,当时参加吊唁的人员很多;火化之后,他的骨灰被运抵大邱庄,按当地习俗,在家存了一天。大邱庄的民众,默默为他送行。
如今,位于泰山路的那栋禹作敏曾经住过的别墅,已经易主。记者观察,这栋楼,与周围的别无二致。
十几年来,禹作敏的后代情况怎样呢?那位老教师告诉记者:“早在明永乐二年,我们这儿就有人居住,因邱姓较多,称作邱家庄,后改名大邱庄,但现今普查6503户籍人口,已经没有姓邱的了;在籍的42个姓氏中,禹、张、刘、李、马5姓人数较多,然而,禹姓的老大,大邱庄的领路人禹作敏没了,他的5个儿女,也都不在大邱庄了,这就叫沧海桑田啊!”
“大邱庄毕竟是一块伤心之地,禹作敏的两个儿子,3个女儿,都不在大邱庄居住了。他们有的在静海县,有的在天津,”大邱庄镇的一位干部说:“禹作敏儿女确切情况不祥,也有多家媒体想采访他们,都联系不上。他们只希望过一种不被打扰的平静生活。”
关于禹作敏儿女的情况,至少有3个版本在坊间流传。
据大邱庄镇的一位领导说,禹作敏的两个儿子在天津经商,3个女儿有的在静海县,有的在天津。
据禹作敏同辈份的禹姓老汉说,禹作敏的两个儿子都在天津,长子经商,入过狱的那个儿子,靠摆书报摊赚钱为生;3个女儿,有的在静海县,有的在天津,有的经商,有的当公务员。
据在大邱庄镇生活了十几年的一名出租司机说,禹作敏的长子,在唐山搞货物转运业务,生意宏大,次子在天津经商,3个女儿,有的在静海县,有的在天津。
没有了禹作敏的大邱庄
跟禹作敏早年相识,原为静海县乡镇企业局办公室主任,现为静海县工业经委副主任的于建义告诉记者,禹作敏出事儿之后,所有的外来投资人就撤资了,包括中央各大部委;而且,企业的管理也散了架,4大集团,有3家经理处于半退休状态,效益在不断下降,集体资产不断流失,企业经营难以为继。大邱庄一下子陷入了困顿。可以说,是政治因素,影响了大邱庄的经济发展,大邱庄的衰败,这是主要原因。
也有大邱庄镇的相关领导,把大邱庄衰败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国内外大环境的变化。
“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整个中国经济气候突变,大邱庄的经济雪上加霜,陷入了绝境。作为资金密集型的钢铁企业,随着金融秩序的整顿,资金链断了,自1998年起,大邱庄经济急剧下滑,大多数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一位官员告诉记者:“企业门前车水马龙的现象没了,最萧条时,工厂里寂静一片,几乎看不到人,真荒凉啊。2001年大邱庄的财政收入仅3700多万,是建镇之初的水平,大邱庄的经济跌入了低谷”。
杨明隽告诉记者:“到了2002年下半年,大邱庄的经济开始逐步复苏。2003年实现财政收入7200万, 2004年实现财政收入1.5亿元,2006年又攀升到了2.4亿元的高度,2007年有望达到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00元”。
“仅上半年的税收就高达1.3个亿,这比不发达地区的一个县还要高,”静海县委宣传部刘副部长有些激动地告诉记者:“现在大邱庄的经济已经融入了国内大市场,已经进入了国际大循环,有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响当当的。”
“有了梧桐树,招来金凤凰。浙江、北京、天津等地企业家纷纷又在大邱庄投资建厂,原来转移到外地的企业家重新回到大邱庄发展。企业总数从150家增加到460家,企业资产总额从55亿元增加到 80亿元,”大邱庄的一位官员略显兴奋地说:“目前,大邱庄有住宅楼和别墅338栋,总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54平方米。大邱庄,不仅活了,而且,再次腾飞了”。
分析大邱庄复苏的原因,杨明隽说,一个是改制,吸纳了个人和社会的很多资金,盘活了企业;另外是中国的整个钢铁市场看好,特别是2003年非常好,跟1992年相似,那一年税收翻了一番。
“改制,使企业所有制结构合理。95%的企业均属于股份合作制和私营,集体风险小。企业自由资金比较大,约占到50%,受国家金融形势影响较小,自身发展能力较强,”大邱庄镇的一位干部说:“我们的钢铁业发展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企业群,积聚效应明显。2006年,全镇有300余家一般纳税人企业,涉及钢铁生产性企业112家,钢铁生产能力1000万吨,2006年全镇钢铁的总产量达到了726万吨,焊管产量达到37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这让我们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人的责任心是有限的,通过改制,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宣传部刘副部长从另外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假如不进行改制,大邱庄恐怕过不了金融危机那一关,更不会有今天。”这是采访中记者听到的比较强劲的说法。
“禹作敏时期,企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有巨额的贷款,还有企业办社会,集体背的包袱太沉重了,企业债务的窟窿越来越大,禹作敏出事儿后,企业散了,只能改,加上赶上了国家改革的大潮,”静海县的一位官员说:“改革是历史的必然。”
大邱庄某有限公司的一位中层干部直截了当地对记者说,为什么改制?没有资金,不改制不行。只有吸纳资金,才能盘活企业。当时有的企业连银行利息都还不起,有的就被银行封了。”
“1993年大邱庄撤村建镇,就开始逐步改革了,先改了津美,以原来的四大集团为基础,变成了4个街,”回忆改制过程于建义说。
改制前,大邱庄的企业,百分之百是集体企业。好处是集体共同富裕,其弊病是项目单一,高度依赖钢铁工业;资金来源单一,主要靠银行贷款;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等等。改制,开始了变公有为民营的过程。“能人”出资融资“入主”原集体企业,投资主体由单一变为多元,大邱庄形成了只有两三家集体企业,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企业格局。
记者在镇政府前大街南侧和93社区里对15名村民进行了随机调查,而这些采访的对象,均怀念改制前的高福利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