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M1之一:M1是经济的晴雨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08:12
2008-12-08 17:33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是一般人都可接受的。的确,经济景气,则股市向好;经济衰退,则股市滑坡,二者如影随形。按照经典投资理论的解读,经济好,则企业效益好,所以上市公司分红多,股市的回报率上升,因此,股市就会上涨。反之亦然。
但是,这只是一般的概念、普通的理解。按照晴雨表的理论,恐怕没有办法解释1994-1998年期间中国经济持续萎缩而股市持续畅旺。它也没有办法解释2001-2005年期间经济向好而股市崩溃。它同样没有办法解释2007-2008年间经济轻微下滑而股市暴跌70%。同样情况还出现在美国。1966-1981年的15年间,美国GDP从7000亿美元增长到3万亿美元,而道琼斯指数竟然始终没有越过1000点。
所以,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只怕牵强。
那么,有没有一个指标既能反映经济情况,又能预示股市方向呢?或者说,我们是否可以找到一个指标,可以真切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呢?如果能找到,我们看这个指标就可以知道经济冷暖,看这个指标就可以预知股市涨跌,岂非轻松惬意?
在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的过程中,扬韬发现,M1这个指标屡屡浮出水面,在若干个领域成为晴雨表甚至是先行指标。
M1,即“狭义货币供应量”。它等于M0加上企业活期存款,加上其它杂项(M0即流通中的现金)。M2,即“广义货币供应量”,它包括了M1,再加上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再加上其它杂项。
所以,简单点说,M1就是活钱,它包括了全社会所有的现金以及企业的活期存款。这些钱,随时都可以流动,有点像财务报表中的“流动资产”。M2中包含了居民的活期储蓄存款,本来也是活钱,但从统计口径来看,这些钱的流动性比企业的活期存款要差一些。何以故?因为居民日常生活总会留一些现金应付不时之需,当需要动用活期储蓄的时候,一般要去一趟银行或者通过其它方式办一下手续。对企业而言则不然。按照相关规定,企业几乎不自留现金,大量款项在银行里。而且,企业的计划性比较强,对于暂时用不着的钱,轻易不会放在活期储蓄账户里,而多会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多赚一点利息。
值得注意的是,股市投资者的保证金余额是纳入M2统计的。所以,M2这个数据是不会直观反映股市趋势的。同样,M2包含了居民储蓄和企业定期存款,它只代表着社会拥有的存款规模,反映着社会财富的变化情况,也不会体现出经济的冷暖——正常情况下,无论经济好坏,M2都是缓慢上升的,由于基数庞大,不太容易出现大起大落。
但M1不同。由于流通中的现金数量相对稳定,所以M,在基础货币投放不大的情况下,它的波动情况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资金宽裕程度——如果企业资金充沛,大量资金结余在银行的活期账户,M1快速增加,肯定就反映了经济情况向好。反之,如果企业资金紧张,活期资金不足以至于要动用定期存款,M1增速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则经济情况肯定比较糟糕。
所以,我们可以由此断定:M1是经济的晴雨表。
实证中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1980年以来的17年,M1增幅与GDP名义增幅的相关系数是0.42,1990年以来的相关系数更高达0.65。
由此,我们在判断经济状况的时候,其实可以放弃其它指标而独盯M1。
如果从M1的情况看,中国本轮M1增速最快的时间出现在2007年10月-2008年1月。这期间,M1增速都大于20%。从2008年2月起,M1增速快速下滑,到2008年10月,该指标已经不到9%,是最近20年的最低增幅之一。
而几乎就在同时,中国经济出现转折。春节的雪灾一度被认为是经济滑坡的意外因素,但到年中,一些外向型企业开始倒闭,到10月份,金融危机波及中国,最困难的时刻出现了。
如今反思,如果我们能在年初就发现M1增速滑坡的现象,是否可以更早一些对经济调控政策作出调整呢?遗憾的是,一直到9月份,央行在提及金融形势的时候,更多还是以M2作为参照,以至于我们的金融紧缩政策延迟到10月,对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试想,如果早点注意到M1滑坡的现象,未雨绸缪,及早在经济的各个领域做出调整,我们还会有今日这样的被动局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