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城监狱与众不同 牢房设计很“豪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44:04

秦城监狱
位于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附近的秦城监狱是中国最著名也是最神秘的监狱,这里曾关押过满清要员、国民党将军、四人帮、成克杰等高级别的囚犯。尽管秦城监狱的名头很响,但里面的真实情况却鲜为人知。
“豪华”配置:每间牢房配有洗衣机
秦城位于北京市北部的燕山东麓,西面靠着重叠的群山,北、东、南面则是一望平野。在秦城监狱建立之前,秦城只是一个小小的地名,在这里,不仅人人可以出入,自古也有百姓居住。自1958年秦城监狱建立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便开始蜚声海内外。
据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秦城战犯改造纪实》(由邢克鑫编著)描述,秦城监狱是上个世纪50年代苏联在同中国处于“蜜月”关系时,援助中国与国防建设的产物。当时,苏联与中国订立的援助项目共有157个,其中之一便有秦城监狱,但因秦城监狱属秘密工程,对外不便公开,所以外人一般只知道官方公开的156个。
秦城监狱的牢房设计很有“讲究”。文革前,监狱盖有四幢带审讯室的白色楼房,排号为甲、乙、丙、丁。楼房一律三层,砖结构,坡顶。每幢楼房单独成一个院落,楼前有一大片用墙围起来,专供犯人放风的空地。每间牢房大约有二十平方米,内有单独的洗手间,其中设有坐式马桶和脚踏式冲水,并配有当时十分先进的洗衣机。
犯人按官职划分级别
犯人的代号由数码组成——数码分为两个部分,前面的数字标志该人的入狱年份,以公元纪年表示。后面的数字表示该年份入狱的序号。如“6901”,前两位数代表1969年,后两位数代表收监的顺序是该年度的第一人。
犯人按“级别”不同有单独和集体囚禁两种。这种“级别”划分一般是根据犯人在入狱前的官职,有时则根据这名犯人在某一事件的涉及程度。
管制犯人自然是监狱的重中之重,因此,牢房自然要有合理的构造。牢门是铁皮包着的木门,房门上方与厕所马桶齐腰部有“窥孔”,供哨兵对犯人24小时监视之用。房内的常置设施只有一张距地面一尺左右的矮床。需要写材料时,管理人员才会送进一张小学生式的单人课桌供其临时使用。但凳子是永远没有的,床铺就是犯人平日坐的地方。重犯囚室内的墙壁是特制的,囚犯撞墙也不能自杀。
牢房的窗户约一平方米大,距地面两米多高,窗台向上倾斜,窗户向上向外开启。窗户共有三层:纱窗、铁栅和磨砂玻璃窗。室内所有永久性设施都被去掉棱角,打磨成圆形。在大约有3.5米高的天花板上,安装了一个光源微弱的灯泡,那模样就像“一个倒挂的小人头”,它被磨砂灯罩罩住,灯罩外包有铁丝网。如此层层包裹,灯光自然十分暗淡。犯人没有控制这个昏暗光源的权力,因为它的开关在牢房外,由看守操纵。到了1967年,秦城监狱又加盖了六栋楼阁和六座监狱大院,六座新监舍的排号顺序为戊、己、庚、辛、壬、癸。
伙食也有“高低”之分
犯人每月的主食定量为16公斤,一日三餐(周日和节假日只有两餐)由管理员统一送到各牢房门前。不过,在伙食标准上,又根据犯人的年龄、入狱前的地位,或是案情的不同进展程度等,分为高低两种。
高级囚犯20世纪70年代每月的伙食费为六十元,到了90年代,随着物价的上涨,这笔费用便有所提高。高级囚犯伙食待遇较好,一般对那里的伙食比较满意。低级囚犯正餐为“一菜一汤”。主食一般是米、面、杂粮搭配,菜是最廉价的蔬菜,少有油水;早饭是玉米面窝窝头和一块拇指大的咸菜。
在高级监区,狱方备有统一的饭盒,不使用窗口,而是打开牢门将饭菜送入。菜有两素一荤,有汤。每周一次配送牛奶、水果;特殊犯人或即将出狱的高级犯人则有更好的待遇。低级监区的犯人需自己保管餐具,开饭时,食物通过一个离地面约一尺高的送饭窗口递入。
秦城监狱与普通监狱不同,实行单独放风制度,犯人初到秦城时并不能立即享受放风待遇。每次放风时间二十分钟至一个小时不等,时间依当时狱中犯人的数目而定。放风地点为一块用砖墙围起的放风圈,一道高墙又将这个放风圈一分为二。两个放风圈可同时使用,看守站在高高的中墙上,可一览无遗地观察两边格子中的情况。犯人一个一个地被单独放出来,一人一格,隔着高高的墙,谁也看不到其他犯人。
平时,除国民党战犯接触过相对较重的体力劳动外,犯人在秦城监狱多只有轻微的劳动,如做火柴盒,用麦秸编织草帽,这类劳动一般在囚室内进行。
主持修建者曾被关押
秦城监狱在行政建制上隶属于公安部十三局,其关押的对象按不同的时期也可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人来自敌对阵营,他们是国共内战时战败被俘的国民党战犯,军衔至少在少将以上。随着逐批大赦,这部分人越来越少,到1975年最后一批离开为止,秦城监狱已经不再有战犯留存。
第二类人来自“革命阵营”的内部,他们被视为有通敌、叛变或重大国际背景的异己分子,或者某个“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如最早进入的有“胡风反党集团”主要成员;文革中有“彭真、刘仁叛徒集团”主要成员以及文革结束时的“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等等。
富有戏剧性的是,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冯基平在文革中也被投入这座他亲自主持修建的监狱——去秦城监狱的这条路是他批准勘察修建的,监狱也是他找人设计建造的。可是,在文革中,他却被关了进去,而且是同批犯人中最迟的一个被释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