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众眼中的中国崛起-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20:24
美国公众眼中的中国崛起
作者:谢韬,本杰明·I.佩奇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10期
来源日期:2010-2-10
本站发布时间:2010-2-10 1:23:06
阅读量:286次

「关键词」中国的崛起;美国公众;政策倾向
*《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的匿名审稿专家对本文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感谢。当然,文中错漏由作者承担。
一、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此背景下,美国公众如何看待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日益扩大的影响力?面对一个拥有核武器,并且可能赶上美国军事实力的中国,美国公众有哪些政策倾向?
众所皆知,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创造和推广其文化产品以及在海外发动外交攻势和提供对外援助的必要条件,而国家之间贸易、对外援助和投资的不断增加,又可以被用做“大棒”或“胡萝卜”,以此影响他国的内政外交。同时,高度发达的经济又为一支庞大并且拥有先进技术的军队提供了基础。
中国的“崛起”在美国的国际关系学界、决策层、智囊团以及媒体圈引发了一场持续至今的激烈大辩论。简而言之,辩论的一方可以说代表了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学派,而另一方则代表了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自由主义学派。前者认为,中国与历史上其他新兴大国一样,必将利用各种手段(包括武力)改变以美国为主导的现有世界秩序,而美国又不愿意拱手让出自己在亚洲和世界范围的霸权地位,因此两国之间的冲突和战争不可避免。而后者则认为,自由贸易、两国之间不断加深的经济相互依赖以及日益健全的各种国际制度,将大大减小中美两国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可能使中国转变成为愿意维持现有国际秩序的负责任大国。
与美国的政治精英相比,美国公众怎么看待中国的崛起?有关中国以及中美关系的话题经常出现在美国各大民意调查机构的问卷当中,并且这些机构还不时发布以中国为主题的报告或新闻快报。①「三个美国网站收集和整理了美国主要民意调查机构的问卷调查中有关中国以及中美关系的各种问题和调查结果,它们分别是http://www.pollingreport.com ,http ://www.ropercenter.uconn.edu,http://www.americans -world.org.以中国为主题的民意调查报告或新闻快报较多,可参见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 ,“Aware of China's Rise,Worried Americans Still Prefer to Engage ,”press release ,2008;Committee of 100,“Hope and Fear :Full Report ofC -100’s Survey on American and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 Each Other,”New York:Committee of 100,2008,等等」
遗憾的是,这些民意调查结果却很少出现在政治精英的对话中。但是,这并不表明美国公众有关中国的认识和政策偏好并不重要。首先,由于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公众不仅是政府权力的源泉,也是公共政策(包括外交政策)合法性的基础。通过定期选举,公众可以有效地监督和制约政府决策者,因此后者在很多时候必须认真了解和听取民意,并且尽可能在民意所限定的范围内制定和执行政策。其次,日趋完善的民意调查工具更是为决策者了解民意提供了技术层面的保证。这两个因素决定了民意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使其成为美国政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具体到中美关系,了解美国普通公众有关中国崛起的观点和政策倾向,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和预测美国的对华政策,并制定相应的对美政策。②「有关民意对美国对华政策影响的研究甚少,有限的文献有Leonard A.Kusnitz,PublicOpinionand Foreign Policy:America 's China Policy,1949-1979,Westport:Greenwood Press,1984;Steven M. Teles,“Public Op inion and InterestGroup s in the Making of U.S.-China Policy,”in Robert S.Ross ,ed.,After the Cold War:Domestic Factors and U.S.-China Relations,Armonk:M. E. Sharpe ,1998,等等」
那么,美国公众是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这其中又包含至少三个问题:其一,美国公众是否已经认识到中国的迅速崛起?其二,如果已经认识到中国的崛起,那么他们又持何种态度?是骄傲自大,对中国的崛起置若罔闻,还是杞人忧天,时刻准备用武力应对来自中国的任何挑衅?其三,美国公众的观点和政策倾向是否有利于中美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本文利用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Chicago Councilon GlobalAffairs,以下简称“芝加哥委员会”)的民意调查数据,③「该委员会在2008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民意调查,其中一次是与韩国的东亚研究所(East Asia Institute)合作的《亚洲软实力》调查(Soft Power in Asia ),另外一次则是该委员会对美国公众外交政策观点进行的定期调查,叫做全球观点(Global Views )。笔者也同时查阅了其他调查机构的数据,如皮尤(Pew)、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以及盖洛普等,发现它们的调查结果和芝加哥委员会的结果基本一致,没有系统、明显的差异」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二、美国公众已经充分意识到中国的崛起
很多研究表明,美国公众的政治知识(political knowledge)非常有限,这尤其表现在国际政治和美国外交政策两方面。④「参见Michael X. Delli Carpini and Scott Keeter,What Americans Know About Politics and Why It Matters,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96」他们对中国的崛起是不是一无所知呢?来自芝加哥委员会的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在最近几年里,美国公众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⑤「一些学者认为,民意并不能决定公共政策,而是给后者设定各种不能轻易逾越的界限。用一位民意研究学者的话来说,民意就像是“一系列的沟渠(dike )”,它们的作用是引导政府决策,并且给决策者设定可以自由行动的范围。参见V.O.J r.Key ,Public Opinion and American Democracy,New York:Knopf,1961,p.552.与此同时,民意对政府决策(不管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是国会还是总统)有着直接和显著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民意发生变化后,政府决策在一定时间内也做出相应改变。参阅Robert S.Erikson ,Michael MacKuen ,and James A.Stimson ,The Macro Polity,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2002;Jeff Manza ,Fay Lomax Cook ,and Benjamin I. Page,eds.,Navigating Public Opinion :Polls,Policy ,and the Futureof Am erican Dem ocrac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Robert S. Erikson,Gerald C. Wright,and John P.Mc Iver,S tatehouseDem ocracy:PublicOpinion and Policy in the American States,New York: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3.当然,民意和政府决策者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是前者影响后者;相反,后者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诱导(甚至误导)民意,以达到自己的政治或政策目的。这方面的著名研究可参见Lawrence R.Jacobs and Robert Y.Shapiro ,Politicians Don't Pander:Political Manipulation andthe Loss of Dem ocratic Responsivenes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
在2006年芝加哥委员会的一项调查中,有一个问题要求被采访者用0~10之间的数值对部分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influence)进行打分,调查问题是:“我想知道,你认为以下国家在世界上有多大的影响力?美国公众给中国的平均分是6.4分,高于欧盟的6.0分和俄罗斯的5.6分,与日本的得分相同,但是位居英国之后(6.7分),更是远远落后于美国的8.5分。⑥「在2006年调查中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要求被采访者给这些国家”10年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打分,美国的平均得分仍然最高(8.5分),中国以6.8分位居第二」然而时隔两年之后,在该委员会2008年的一次调查当中,虽然美国的影响力平均分有所增加,达到9.5分,仍高居榜首,但是中国的得分却增加到了8.5分,仅次于美国,超过了英国(见图1)。

2008年民意调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考虑到以下各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你认为每个国家对美国有多么重要?”被采访者利用四个选项就这些国家对美国的重要性进行判断:“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不重要”以及“根本不重要”。结果多数美国公众(52%)认为中国对美国“非常重要”,这个比例大大高于日本、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墨西哥和俄罗斯等国家所得的比例。事实上,该比例仅次于美国的亲密盟友英国(60%)和加拿大(53%)所得比例(见图2)。

学者们或许会对图2中某些国家的重要性排名表示异议,比如说,埃及、委内瑞拉、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它们似乎对美国的战略利益也非常重要。然而几乎不容置疑的是,大多数普通美国人(而不是小部分政治精英)能够就各个国家对美国的重要性做出细致区分,并且基于普通公众所掌握的有关这些国家的信息来说,他们的这些区分看来是合理的。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美国公众认为,再过50年,“另外一个国家”(想必就是中国)将变得与美国一样强大,甚至超过美国。在2006年的调查中,40%的被采访者说,“美国将继续保持世界最强国的地位”,但是55%的人持不同意见。到了2008年,只有约1/3的公众(35%)对美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保持乐观,而65%的公众则认为“另外一个国家”将会赶上来,其中43%认为这个国家“将变得与美国一样强大”,而剩下的22%则认为美国将被这个国家超过。
在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各国的影响力进行评估时,大多数美国公众认为中国是这个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国家。2008年初,芝加哥委员会与韩国的东亚研究所在亚太六国(美国、中国、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进行了一项名为《亚洲软实力》的民意调查。当美国公众按照0~10的等级给这些国家“在亚洲的经济影响力”打分,中国的平均得分是7.6分,排第一,领先日本(7.3分)、美国(7.0分)和韩国(5.5分)。当被问及这些国家“在亚洲的军事力量”的时候,他们也给了中国最高分(7.6分),而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平均得分则分别为7.5分、5.5分和5.3分。同时,68%的被采访者同意“中国将成为亚洲的领袖”,只有28%的被采访者持不同观点。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亚洲软实力》调查显示,美国公众以及中国以外的亚洲国家的公众普遍认为,中国具有强大的“硬实力”(经济和军事实力),但是却缺乏相应的“软实力”(即基于外交政策、文化影响、令人羡慕的价值观等)而对其他国家所产生其所期望的影响力。参见Christopher B.Whitney and David Shambaugh,“Soft Power in Asia:Results of a 2008 Multinational Survey of Public Opinion,”Global Views 2008:Soft Powerin East Asia,http ://www.eai.or.kr;对“软实力”这个概念的经典阐述,参见Joseph Nye,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4」总之,多数美国公众已经清楚意识到,中国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有着重大的经济影响力,并且也有潜力成为一个军事大国。
三、对中国影响力的担忧
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公众的心理不是骄傲自大,而是忧虑和担心。《亚洲软实力》的调查结果显示,53%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是“非常”或者“比较”正面的,只有39%的被采访者认为中国的影响力是负面的。但是,更多美国人认为日本(81%)和韩国(63%)在亚洲发挥正面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大一部分美国人(71%)表示,中国成为亚洲的“领袖”让他们“非常”或者“比较”地“不舒服(uncomfortable)”。
很多美国公众对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显得不安。在2006年的调查中,当被问及他们希望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有多大影响力的时候,美国公众给中国的平均指数是4.6分(按0~10打分),远远低于他们对中国现有影响力的评估(6.4分),更是低于他们对中国十年后影响力的评价(6.8分)。美国公众对中国影响力的期望值大大低于他们对日本(5.8分)或欧盟(5.7分)的期望值,更不用说他们对美国(8.2分)的期望值了。
从1990年开始,芝加哥委员会的调查中一直有这样一个问题,它让被采访者对“可能威胁到今后十年美国重要利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判断。很大一部分美国人认为,“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强国”是对美国重要利益的“严重威胁”;还有很多美国人认为这是“重要但不严重的威胁”;只有少数人认为这“根本不是重要威胁。”在1994年和1998年的两次调查中,57%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强国对美国重要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到了2004年,该百分比下降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33%,然后在2008年该比例又上升到了40%.①「1990年、1994年和1998年三次调查使用的是面对面采访方式,2002年使用的是电话采访,而2004年、2006年和2008年的调查则是通过因特网完成的。采访方式不一样可能造成了2002年和2004年之间的显著差别,即56%和40%.不同调查方法对调查结果的可能影响可参见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Affairs,“Global Views 2004:Mexican Public Opinion and Foreign Policy ,”http://www.thechicagocouncil.org/UserFiles/File,pp.4-5」也就是说,在2008年,每5个美国人中就有2个认为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强国对美国重要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而另外有56%的被采访者认为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强国是“重要但不严重的威胁”(见图3)。

需要注意的是,认为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强国对美国构成了“严重威胁”的美国公众的比例,要远远低于认为其他一些因素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的公众的比例。2008年的调查问卷列出了12个可能性威胁,而中国的崛起排在第9,低于世界能源市场动荡(72%)、国际恐怖主义(70%)、核扩散(67%)、伊斯兰极端主义(60%)、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境内的暴力伊斯兰教组织(55%)、大量移民和难民涌入美国(51%)、全球气候变暖(44%)以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42%)。
四、美国公众对中国文化、经济和军事影响力的评估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文化对美国的影响既不深远,也不是特别正面。或许令人有些惊讶的是,《亚洲软实力》调查发现,在美国公众当中,只有微弱的简单多数(48%对44%)认为中国流行文化对美国的影响“主要是正面的”。同时,只有少数美国人(34%)认为,让他们的孩子学习中文重要,因为这有助于他们今后事业的成功。不过,还是有大多数美国人(54%)支持美国的学校更加重视教授亚洲语言,并且有高达69%的美国人赞成扩大美国和亚洲国家之间的学生交流。然而,只有3%的美国人表示,如果他们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另外一个国家接受高等教育,那么中国将是他们的首选。
此外,调查数据还显示,很多美国人认为中国在贸易方面有“不公平”竞争行为,并且很多美国人担心来自低工资国家(如中国)的竞争对美国国内的就业和工资水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总的来说,美国公众对中国经济迎头赶上美国基本上持负面态度。
芝加哥委员会2006年的调查还表明,国家安全而非纯粹的经济利益是让美国公众担忧中国崛起的最重要因素。该调查中的一个问题,要求被采访者对两个“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反应:一是“中国在经济上比现在强大得多”,二是“中国在军事上比现在强大得多”。从被采访者的回答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崛起的这两个方面有着明显的甄别。认为前者将会对美国产生“主要是正面的”影响的公众比例(47%),几乎和持相反观点的公众比例(48%)一样。但是,绝大部分(75%)美国人则认为,中国在军事上比现在强大得多将对美国产生“主要是负面的”影响,只有19%的美国人认为“主要是正面的”影响。
(一)中国是美国的军事威胁?
近期,美国国内的某些国际关系领域的现实主义学者以及一些通俗作家、政客和军方领导人不断警告“红色巨龙的崛起”。①「Edward Timperlake and William C.Trip lett,II,Red Dragon Rising:Communist China's Threat to America ,Washington ,D.C.:Regnery,1999」在他们看来,中国国防预算的增加以及军队现代化,可能对美国构成长期威胁。美国国防部在2009年3月提交给美国国会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可以说代表了这种观点。
尽管该报告承认中国的远程军事部署能力十分有限,但是与此同时,它也宣称中国的军队正在“发展和部署破坏性军事技术??这些技术正在改变地区军事平衡,并且对亚太以外的地区产生重要影响”。②「U.S.Department of Defense,“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 le‘s Republicof China,”http://www.defenselink.mil /pubs/pdfs/China_Military_Report_08.pdf ,p.I.」
然而,就现有战略平衡和远程部署能力而言,中国还远远落后于美国,在短期内根本不可能赶上。
以国防开支为例,即使我们接受美国军方的估算,中国在2008年的军费开支也只有1500亿美元(按2007年的美元计算)。③「U.S.Department of Defense,“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of China,”p.31」2009财政年度,美国的军费预算却高达5154亿美元。再加上其他预算外开支(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反恐的各项费用),美国的军费开支将达到7000亿美元左右。④「根据白宫预算和管理局的数据,美国国防部2009财政年度的预算授权是5850亿美元,而实际开支估计在6510亿美元左右。参见“Office ofManagement and Budget,”http://www.whitehouse.gov/omb /budget/fy2009/defense.html 」
尽管中国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但是到目前为止,也大约只占到1%,大大低于美国的4%.⑤「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2008年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中国2007年的军费开支是3555亿元人民币,与2006年相比增加了19.3%,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8%. China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Office,China‘s N ational Defense 2008,January 20,2009,http://www.scio.gov.cn /zfbp s/ndhf/2009/200901/t256758.htm 」并且,中国军费开支大部分用来支付军人的薪金,而不是用来研发军事装备。因此,在某些防务专家看来,中国的实际军力还不如日本。⑥「Milton Ezrati ,“On theHorizon :The Dawn of a New Sino-Japanese Rivalry ,”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Vol.24,No.1,2002,pp.20-26;Thomas J.Hirschfeld ,“Assessing China 's Military Potential ,”East Asia ,Vol.17,No.1,1999,pp.95-107」
然而,美国的一些学者认为,经济腾飞让中国成为一个军事超级大国并非异想天开。如果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保持高增长,并且在21世纪中叶达到美国的两倍,届时中国每年的军事预算就极有可能超过美国。虽然在今天看来,中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具备美国的综合军事实力,并且中国是否能够在将来挑战美国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以至于中国是否愿意挑战美国的霸权等这些问题难以定论,但是这种可能性却是存在的。
对美国来说,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部分现实主义学派的国际关系学者认为,新兴大国必然会和旧的、所谓的“现状大国”之间发生军事冲突。正如19世纪和20世纪德国的兴起,导致其与英国、法国和美国的冲突,并最终引发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日本的崛起导致其与俄罗斯、中国和美国的战争。⑦「关于日本和德国的崛起,可参见John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New York:Norton ,2001,pp.172-190;有些学者则认为,现在的中国与历史上的日本和德国不具有可比性,参见David Shambaugh ,“China Engages Asia:Reshaping the Regional Order ,”
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82,No.6,2004」在这些学者看来,中国的崛起①「“中国崛起”的相关研究在美国吸引了大批学者和政策研究者,每年有关这个话题的学术文章和专著成百上千,一些代表性研究有:Thomas J.Christensen ,“Fostering Stability or Creating a Monster“,“The Rise of China and U.S.Policy toward East Asia,”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31,No.1,2005;Ted C.Fishman ,China,Inc.:How the Rise of the Next Superpower Challenges America and the World ,New York:Scribner ,2005;Aaron L.Friedberg,“The Future of U.S.-ChinaRelations :Is Conflict Inevitable ?”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30,No.2,2005;John G. Ikenberry,“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Futureof the West ,”Foreign Affairs ,Vol.87,No.1,2008;Joshua Kurlantzick,Charm Offensive :How China‘s Soft Power Is Transforming the World,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2007;David M.Lamp ton,“The Faces of Chinese Power,”Foreign Affairs ,Vol.86,No.1,2007;Kishore Mahbubani ,“Understanding China ,”Foreign Affairs ,Vol.84,No.5,2005;John J. Mearsheimer ,“China ‘sUnpeaceful Rise,”Current History ,Vol.105,No.690,2006;David Shambaugh,ed.,Power Shift:Chinaand Asia’sNew Dynam ics,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5等。从理论的角度来讲,中国崛起的相关研究基本上都可以分别归类到国际关系学界的三大理论,即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也会最终导致中美之间的战争。
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约翰1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 )写道,如果保持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就有潜力变得比日本(甚至美国)更加富有。几乎肯定的是,正如美国在19世纪末西半球的所作所为一样,中国会利用其拥有的巨大财富建立一个“强大的军事机器”,并且“一定会追求地区霸权”。
这就会导致中国与日本和/或者美国之间的冲突,让亚洲成为一个比现在要“危险得多”的地区。在米尔斯海默看来,中国给美国所带来的威胁尤其让人担心,因为中国比美国在20世纪所面对的任何霸权都要“危险得多、强大得多”。②「John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pp.397-402」
前面已经提到,很多学者不同意米尔斯海默的观点。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江忆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认为,中国的国际行为更像一个比较满足的“现状大国”,而不是一个雄心勃勃、试图推翻现有国际秩序的新兴大国。③「Alastair Iain Johnston ,“Is China a Status Quo Power?”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7,No.4,2003;其他一些学者也同意此观点,如Avery Goldstein,Rising to the Challenge:China's Grand S 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Security,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另外,很多“防御派”现实主义学者(defensive realists )和自由主义学者则认为,通过均势外交或和平接触,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④「有关均势外交,参见Christopher Layne ,“From Preponderance to Off shore Balancing:America’s Future Grand Strategy ,”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2,No.1,1997;对自由主义学派观点的综述,可参见Friedberg ,“The Future of U.S.-China Relations:Is Conflict Inevitable ?”InternationalSecurity,Vol.30,No.2,2005」
笔者认为,一个军事上强大的中国并不一定就是美国的威胁。中美关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到底要追求什么以及美国和其他国家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如果中国的对外贸易以及能源供给没有受到约束和限制,并且如果西方国家不支持“台独”(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因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台独”),那么中国和美国之间保持长期和平共处是可行的。
(二)美国公众的安全担忧和政策倾向
毫无疑问,很多美国公众对中国实际的或潜在的军事力量感到担忧。前文已经提到,虽然只有少数美国人认为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强国对美国的重要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但是影响这少部分美国人观点的主要是中国的军事力量,而不是其经济实力,因为有3/4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军事力量的显著增加将产生“主要是负面”的影响,而认为中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加将造成“主要是负面”影响的公众比例却不到50%.在2008年的《亚洲软实力》调查中,尽管总共有70%的美国人担忧中国在将来可能会成为美国的军事威胁,但是“非常担忧”的比例只有25%,另外45%则是“有些担忧”。
多数美国人支持采取一定政策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潜在威胁。在芝加哥委员会2006年的调查中,几乎有一半的被采访者说,美国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以保证没有其他国家成为超级大国。在2008年的《亚洲软实力》调查中,对中国军事潜力的评估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约51%的公众赞同“美国努力遏制中国成为一个政治和军事大国”,尽管这些公众是否真正理解某些专家学者给“遏制”这个词所强加的冷战含义还有待于考证。那么,美国人到底希望他们的政府采取何种政策呢?
调查显示,他们所支持的政策并不具有挑衅性。
美国公众似乎支持战略同盟,特别是美日同盟。在2008年的调查中,多数美国人赞同美国和日本应该“携手合作以限制今后中国实力增加”。当被问及“中国在东亚地区日益强大,你认为美国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应对”的时候,美国公众的观点倾向于“寻求加强”美日同盟“以制约中国的实力”(32%),而不是“弱化美日同盟以改善美中关系”(9%),尽管有54%的被采访者赞成“不对美日同盟作任何调整”。
在2008年的调查中,多数被采访者接受两个观点,而这两个观点都支持日本修改宪法“以允许日本在其国土以外的区域更广泛地参加军事行动”。
一是日本可以“更加有效地帮助美国处理不稳定地区或者是世界范围内的潜在冲突”(65%),二是“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不断增强以及来自朝鲜的威胁,日本需要有更多的自由在亚洲部署其军事力量”(66%)。只有不到半数的美国人不赞同修改日本宪法,要么“因为这样做有可能导致日本与其邻国的关系更加紧张,包括曾经在二战中被日本侵略过的中国”(45%),或者是“如果日本加强其军事力量,则可能会引起与中国的军备竞赛,从而导致亚洲不稳定”(49%)。在了解上述各种观点之后,还是有相当多数的美国人(57%)支持日本修宪,以便后者可以更广泛地参加军事行动。
但是,绝大多数美国人(83%)反对日本发展核武器。约2/3多数(64%)的美国人认为,这样做“将有可能导致日本和中国之间的竞争演变为核武器竞赛”。还有70%的美国人认为,这将“破坏《核不扩散条约》,并鼓励其他国家如伊朗发展核武器”。只有49%的公众认为,拥有核武器可以“让日本应付中国崛起的军事力量和来自朝鲜的潜在威胁”。
美国公众支持日本发展常规军力而不是核力量,以制约中国日渐增长的军事力量,这至少基本上符合现实主义学者所倡导的、面对新兴大国所采取的均势外交,包括美国在亚洲施行的“海外均势政策”。①「JohnMearsheimer ,The Tragedyof Great Power Politics ,Chap2ters 7-8」美国最近的外交政策也似乎与这个思路吻合,包括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印度修改、加强或新建盟友关系。②「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America's Alliances in East Asia:Purposes and Prospects ,”Strategic Comments,Vol.11,No.3,2005;Carin Zissis ,Crafting a U.S.Policyon Asia ,Ap ril 10,2007,http ://www.cfr.org 」
《亚洲软实力》跨国调查的证据表明,几个亚洲国家的公众事实上支持美国制衡中国。绝大多数韩国人(89%)和日本人(79%)以及多数印度尼西亚人(57%)认为,如果美国从东亚撤军,那么中国和日本就极有可能或比较可能“加强各自的军队以争夺对亚洲的领导权”。此外,大多数日本人(69%)和韩国人(68%)赞同他们的国家“支持美国为遏制中国成为政治和军事强国所做的努力”。
然而,美国公众并非急切盼望与中国进行军事对抗或冲突。很多年以来,芝加哥委员会的调查中一直有这样一个问题,它询问被采访者,在哪些情形下可以动用美国军队。从该问题第一次出现以来,大多数美国人反对在“台海战争”时动用美国部队。
在2008年,65%的美国公众反对武力介入“台海战争”,与1998和2002年的58%以及2004年和2006年的61%相比,略有增加(见图4)。从另一个角度看,在2008年,只有32%的公众支持在“台海战争”的时候动用美国部队,这个支持率是所有涉及动用美国部队的6种假想情形中支持率最低的。同样,只有19%的公众认为,“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对抗”对美国的重要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个比例和2006年的比例(18%)几乎完全相同。

总之,在涉及与中国可能发生的最危险冲突的时候,大多数美国人反对美国武力介入。在这一点上,美国公众与美国的政治精英(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决策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多数政治精英则支持武力介入台海冲突。③「美国公众和政治精英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和共识,见谢韬、梅仁毅:《美国政治精英和公众在对华政策上的共识与分歧》,载《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10期。公众与精英在美国外交政策上的分歧不仅仅限于对华政策,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参见Benjamin I.Page and Marshall M.Bouton ,The Foreign Policy D isconnect:What Am ericans Want from Our Leaders but Don't Get ,Chicago:Universityof Chicago Press,2006,Chapter 7」
(三)主张接触与合作,反对冲突
当被问到“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是应该“与中国友好合作与接触”,还是应该“积极限制中国的崛起”这一问题时,大多数美国公众支持前者。根据芝加哥委员会的调查数据,2006年和2008年分别有65%和64%的美国公众支持合作与接触。
需要注意的是,支持与中国合作和接触是美国公众的普遍观点,而不限于某个特定的社会或政治团体。多数男性(71%)、女性(62%)、年轻人(64%)、老年人(64%)、黑人(59%)、白人(70%)、拉丁裔(54%)、高收入群体(73%)、低收入群体(59%)以及受教育水平高的群体(82%)都支持与中国合作和接触。在受教育水平低的群体中,也有接近一半的人(49.6%)支持与中国合作和接触。
此外,72%的民主党人、62%的共和党人以及58%的独立选民也支持与中国合作和接触,反对美国积极限制中国的崛起(见图5)。

注:高教育水平:大学本科及以上;低教育水平:低于高中毕业;高收入:家庭年收入高于10万美元;低收入:家庭年收入低于3万5千美元;年轻人:18~29岁;老年人:60岁以上。
从一些具体政策倾向也可以看出,美国公众普遍支持与中国合作。比如说,在2006年的调查中,多数被采访者认为,美国、中国和印度在几个方面“携手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如“防止核武器在亚洲扩散”(67%)、“减少在重要能源如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的竞争”(58%)、“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53%)。虽然只有少数公众认为以下几个方面也“非常重要”,即扩大贸易(34%)、解决亚洲范围的冲突(31%)、提高亚洲国家的生活水平(27%),但是多数公众认为在这些领域合作至少是“比较重要”,而不是“完全不重要”。
芝加哥委员会的调查还显示,绝大多数美国公众支持美国与中国保持外交关系。这个比例在2004年是75%,在2002年是80%.并且多数美国公众支持与中国保持贸易关系、促进双边学生交流和旅游等等。
总之,尽管中美关系充满了矛盾,并且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潜在军事实力表示担忧,但是他们中的多数仍然想避免与中国发生冲突,并且追求与中国和平接触。虽然大多数美国人支持国际关系学者所主张的“均势外交”,但是只有极少数支持用武力遏制中国。
大多数美国人支持两国之间发展和平友好合作。
五、结束语
本文利用芝加哥委员会的民意调查数据,分析了美国公众如何看待中国崛起,以期促进更多的学者和决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中国的崛起以及中美关系。
本文的研究表明,美国公众对中国的崛起并非一无所知,而是已经充分意识到中国在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正在迅速上升。面对中国的崛起,他们的反应既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杞人忧天,而是焦虑不安。很多美国公众支持现实主义学者所推崇的均势外交,但是只有少数美国人主张让日本拥有核武器以制约中国。大多数公众反对美国积极限制中国的崛起或者是武力介入台海争端。
大多数美国人的观点类似于新自由主义学派的观点,支持与中国保持合作与接触。
美国公众现有的政策偏好并没有对中美之间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造成严重障碍。①「我们在此强调“现有”政策偏好,是因为我们并不认为民意永远不会发生变化。重大事件或媒体报道或政府官员的操纵等都可能造成民意发生迅速和显著变化。关于一个“理性的公众”如何对外界刺激做出回应,参见Page and Shapiro,The Rational Public :Fifty Years of Trends in Am ericans' Policy Preferences,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相反,如果美国的决策者在公众政策偏好所限定的范围内制定和执行对华政策,那么两国之间保持良好关系是完全可行的。大多数美国人愿意与迅速崛起的中国和平共处、友好合作。这是中美关系继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和保障。
「作者简介」谢韬,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本杰明·I·佩奇(Benjamin I. Page),美国西北大学政治系戈登·斯科特·弗切尔(Gordon Scott Fulcher)特级教授。
美国公众眼中的中国崛起-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林语堂当年眼中的中国-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美国公众眼中的中国崛起-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蔡定剑:中国公众参与的问题与前景-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回到亚洲?——日本认识中国崛起的思想基础-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美国的理想主义传统-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王占阳:分配制度改革的成功有赖于公众参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许纪霖:中国崛起:必须从富强走向文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感谢美国对中国施压-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美国信用低于中国-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我看到的台湾选举-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向美国学什么?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美国神话破灭了吗?-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乔姆斯基:美国才不民主-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美国为何没有“驻京办”-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美国维稳启示录-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kmtwb:中国该如何应对美国的“围堵”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温家宝:强大的美国利于中国发展-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托克维尔眼里的美国版“山寨文化”-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luopu:美国有没有拍摄反映韩战的电影?-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美国的炮舰政策可以休矣-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美国是怎样反“低俗”的-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美国如何在一个危险的世界中坚守道德-中国选举与治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