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道德的血液”因何澎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58:16
去年12月29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漯河市调研。在与临颍县闽籍企业家合影时,卢展工(后排左五)主动站到后排,让企业家坐到前排。就是这张合影照,为临颍多引来15亿元投资。 本报资料图片
商报记者 王海科
6个月,4次大捐赠, 20位企业家携20家企业倾情奉献(注:宇通是双份),捐赠总额达6.6亿元。
这么多钱本应是企业的利润所得,但他们以饮水思源的大爱无私回报给社会,显出的是“企业公民”群体的溢出效应,给那些“企业道德”虚无论者以致命还击。
透过这4次大规模捐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河南本土企业慈善义举的崛起,还有一个“民本政府”的正确引导、激励和推进,在卢展工书记重商、敬商、爱商精神和民本思想的感召下,诸多企业家用“反哺”民本的实际行动,在重塑企业公民的价值观。
卢展工重商爱商敬商言论
企业捐款并不是越多越好,要从自己的实力出发,从现在做起,从“能够”做起,把企业做大做强。侠肝义胆河南人,侠体现在什么方面?就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卢展工接见向我省文化教育事业捐赠2亿元的4家爱心企业的负责人时表示
之前我有承诺,1000万元见面,2000万元请吃饭。现在,我履行承诺,走!咱们吃饭去。
——卢展工接见向我省文化教育事业捐赠2亿元的4家爱心企业的负责人时幽默地说
我们永远是大家的后盾。
——在与参加投洽会的豫商合影时,卢展工站到了后排,让豫商站在前排
慈善义举
企业家群体“反哺”河南
河南的慈善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风光无限。
今年3月5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和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会晤时,黄如论先生决定捐出3亿元,在河南建一所文化艺术类本科院校。
7月22日,卢书记到文化文艺系统调研,得知我省文艺系统经费不足,他直面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得知这一情况后,河南宇通和天瑞集团主动出手相助,两家企业共向文艺系统捐款6000万元。
还有,卢展工感叹“郑州空调公交太少”,引来14家企业捐赠151辆崭新公交。
8月29日,上海仁鼎、河南双汇、天明、宋河4家企业向河南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捐资2亿元,支持河南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
短短6个月,先后有包括豫企在内的20家国内企业倾情奉献河南慈善事业,捐赠总额达6.6亿元。企业家群体“反哺”河南的义举,正在中原大地掀起一股慈善旋风。
河南富豪也流淌着
“道德的血液”
尤为值得称赞的是,这4次大规模捐赠,除了外地企业倾囊相助外,河南本土企业成了捐赠主体。
宇通、天瑞、双汇、天明、宋河、少林、银基、海马、建业、承誉德、天伦地产、美景置业、中油置业、正商地产、郑州地产、振兴地产等,这些本土企业集体“反哺”中原的壮举值得大书特书。
事实上,河南人素有奉献社会的美好传统,从捐资买战机的常香玉,到勇于担当的洪战辉、侠之大者魏青刚,再到大孝至爱的谢延信、钢铁战士武文斌、抗震英雄李隆……他们体现了河南人的品格,造就了河南人四种形象:普普通通河南人,踏踏实实河南人,不畏艰难河南人,侠肝义胆河南人。
都说中国富豪抠门,河南富豪更抠门,但这几次捐赠,用事实证明,河南企业家同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河南富豪的血脉里也流着“道德的血液”。他们在用大爱无言的壮举昭示着一种光荣传统的传承。
慈善溯源
“慈善井喷”背后的重商和民本效应
企业设立的目的是创造效益,从而使资本价值最大化,然而,为何如此多的企业热衷捐赠,营造出“慈善井喷”的壮举?
除了河南本土企业“反哺”中原的壮举外,上海仁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蔡志强一语道破天机:“卢展工书记主政河南以后,厚待投资者,关注民生,我们都非常留意这些变化。”
的确,如果我们稍加分析,便可看见企业家集体搞慈善事业,是卢展工书记和河南各级党委、政府重商姿态和民本效应的感召所致。
先说重商。已被媒体赞了又赞的“卢书记与闽籍企业家合影”的标志性事件中,卢书记主动让座背后显示出的是他爱商、重商的姿态。
而8月29日晚上,卢书记会见4家捐赠企业负责人时主动为企业家摆放话筒,更彰显他亲商、敬商的情怀。
再说民本。除了切实为群众做十项民生工程外,卢书记还以一己之力体验公交出行及交通拥堵,并示意政府想办法破难题、解民忧。在他的带动之下,郑州市的交通得到大力治理,连空调车也回归1元本位。
他甚至直面文艺系统存在的种种困难,为中原文化的根基留存,为河南的文艺事业的繁荣殚精竭虑。
卢书记曾撰文探讨“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而在文章背后,他用一系列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理念,以此促进各级党委、政府转变领导方式,进而带动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卢书记的示范作用影响下,河南各级党委、政府已经行动起来,从爱商、重商的行动着手,推动“大招商”活动向纵深发展;同时,从民本着手,推动民生大发展。执政者重商和民本理念正逐步彰显。
而正是这种爱商、重商的实际行动,加上以民生为本位的执政理念,唤醒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纷纷捐款捐物,投身民生大业,奏响了河南慈善事业的凯歌。
慈善思考
企业慈善的“所失”与“所得”
在大众看来,企业偶发的善举可能是企业塑造口碑的需要,许多人把企业慈善义举看做是一场作秀,这其实是大众的一种误解。
企业纵然逐利,但企业绝不应只是闷着头赚钱的机器,它们的慈善义举更多的应是彰显其作为企业公民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而社会责任感的有无决定着它们能否生存、壮大,这是它们的生存法则。
企业处于社会中,财富取之于社会,不仅要耗费自然资源,更要占据宝贵的人力资源。因此,企业人文的缺失,将致企业身败名裂,人人敬而远之,最终导致企业无生存之力而毁于一旦。相反,如果企业具备悲天悯人的情怀,救人于水火、助益于贫弊,会让人时刻感恩,以寻机报偿,试想,这样得人心、顺民意的企业,何愁没有财富可创造?
如果从社会财富分配的角度看,企业的慈善义举应是一种散财行为,只有社会的“大河”里有水流动,企业的“小河”才会水满而溢。如果企业只顾攫取,而不思回报,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这样的企业迟早会自掘坟墓、自取灭亡。
因此,客观地看,社会的正常演进,得益于社会的每一分子的推动,作为特殊公民的企业更义不容辞。企业慈善义举看起来让企业失去了一点经济之“利”,却收获了社会之“利”,还有千金难买之“义”,何乐而不为?
正如卢展工所说,我们更看重的是这种捐助行为展示出来的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它不仅彰显了企业家回报社会、乐于奉献的形象,还展示了一种饮水思源的道德境界。它更展示了企业推动社会发展的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家扶贫济困、互相帮助、团结互助、求实求效的社会良好风尚。
对此,上海仁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蔡志强总结得好,捐助慈善能为河南做点实事,企业也有社会效应,能赢得更好的口碑,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双赢。
“财富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是企业的终极目的,选择一个正确的道路和方法,使财富的效应社会化、社会效应最大化,是我们的一个梦想。这种捐助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而且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荣誉感,还会对大家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产生好的影响。”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文臣这样表述其对财富的态度。
慈善前景
从“道德义务”
向企业发展战略的飞跃
虽然本次包括河南本土企业在内的诸多企业集体反哺河南,让我们看到了中原慈善的希望。但事实上,在慈善事业上,我们往往过于苛责企业的道德缺失,而对企业慈善的激励乏善可陈,这样于慈善进步有百害而无一利。
2009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企业公民蓝皮书》指出,中国逾千万家企业中,履行慈善义务、有过捐赠记录的,尚未达到10万家。同时,中国每年筹集到的慈善款物约50亿元,仅占DGP的0.5%,而美国慈善机构所掌控的慈善资源占其GDP的9%。
很多人借这两个数据对企业群体进行道德批判,认定中国的企业界没有社会责任感,是集体道德沦丧。但这种企业道德虚无论者的错误在于,他们没有看到慈善兴盛的社会条件和制度保障,如果忽视这两者而只顾批判企业无德,不仅于慈善不利,还会挫伤企业慈善的积极性。
一般而言,慈善实施需要具备三点:一是尊重企业捐助意愿,二是有政府和社会的激励,三是慈善财产被充分用于公益事业的制度保障。只有这三个要件具备,慈善才能树立公信力,企业才愿意倾情奉献。
反观当下,我们在这三者之上的所作所为如何,在慈善要件不具备、慈善生态千疮百孔之际,而妄求企业不求回报做牺牲,企业情何以堪?
我们只有从感召、激励和保障三点着手,重建慈善的基础,才能感召企业不断回报社会、履行企业公民责任。更多的企业才会迸发出慈善的意愿而获得荣耀。而“企业公民”群体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才能以此为契机,重塑企业的慈善价值观。
一边是社会的激励和保障到位,一边是企业家不断迸发出慈善义举,只有在这样的击掌欢庆中,我们的慈善事业才能不断进步。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慈善才能从低层次(作为企业的一种“道德义务”),向更高层次(作为企业的一种发展战略)转变,从而实现中国企业慈善路径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