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竞争与道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0:34:04
企业的竞争与道德   文 / 杨靖宁  休学打工期间,我接触了两家保健品公司,美国康宝莱和中国完美,两家公司销售模式相同,都是直销,但针对群体全然不同。
  因为直销是一种分享式的销售,所以消费者大部分是销售者,而销售者则全部是消费者,就是公司提倡的先消费,觉得好了再推荐给别人,你从中获得利润。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它的发展对象,亦即消费者主要是哪一个群体?
  康宝莱明确规定,学生和公务员不得加入销售群体,他们的理由是该行业为暴利和大团队行业,如果学生和公务员大量进入可能会引起社会混乱。我一直以一个无业青年的身份听他们的商业讲座和宣传,得知:他们非常注重销售业绩,每月都要排行,而且要求从业者全身心投入,早上要到总部点名,参加一个全体性动感活动,之后自由销售,所以他们的人遍布城市各角落去发崛无业青年。觉得好了就细心培养。
  完美对成员没有任何限制,自愿就行,然而他们的成员大部分是大学生,按他们的说法,大学生是未来的消费主体,拥有大学生就拥有市场,也就拥有未来。多么聪明的策略啊,那些不谙世道的大学生,那些踌躇满志想有所作为的大学生,那些家庭贫困又想早些自力更生回报艰辛的父母的大学生,在他们的鼓吹和尽善尽美的宣传之下,前仆后继地投入了他们的事业。那些大学生的愿望是成为优秀的销售员,可绝大多数是在进行每个月一千来块钱的消费,薪金总是在将来。他们一直拥有希望,只是那个希望像挂在拴自己身上的竹竿上的一根骨头,近在眼前,却怎么也追不到。
  他们的确做得很完美,绝不会强买强卖,但到最后总会让你甘愿掏出个几百块钱买一堆产品,而且还对他们千感激万感激,然而离开后你马上就会后悔。可是很多人不甘心,觉得自己投资进去的钱一定要把它赚回来,所以回去后想尽一切办法都要把他的同学同事拉进来成为消费者。就以这种简单可复制的模式,发展出了一大批孜孜不倦的青年团队。他们没有按时上班的要求,没有职业限制,而注重以亲和力来感染身边的人,比如坚持开家庭聚会,、坚持集体演讲和孜孜不倦地劝导。中国人做决定往往受人情影响比较大,许多人碍于情面,哪怕没钱也要投资上一笔。
  我首次去听这两公司的讲座时就明确报上了来意,我说我来学你们怎么销售,我消费不起。康宝莱的主任(同事之间互称,意为带领团队谋事业的人)给我的回复是:加入我们本就是要销售,不然哪来收入?我问怎么销售,他们干净利落地告诉我:可以建议亲戚朋友私用,也可以在富人区里发展固定客户,因为保健品为奢侈品,所以我们的发展对象大部分是富人。不到一个下午我全搞明白我想要的东西了,而在完美,我一个多星期都没搞清楚他们究竟要我干什么,因为我有康宝莱的经验,所以心知肚明他们的意图,可对于我的发问,老师们(同事之间互称,意为帮助你成就完美人生的恩人)却柔中带刚地教育我说:我们不是销售,是分享,自己觉得好了才能介绍别人来用,不然就是骗人。
  因为那些东西穷人消费不起,但他们热心于其丰硕的利润,富人消费的得起,而他们又不屑于帮你推广,所以即便是直销它的销售主体和消费主体也不完全统一。康宝莱鼓励穷人去赚富人的钱,他们以穷人为销售主体,富人为消费主体,所以他们的产品价格比国产的贵两三倍,但依然发展得如火如荼。而完美的一个响亮的口号是帮助身边的人改变命运、成就事业,毋庸置疑,这句话针对的肯定是穷人,一批穷人加入,再把另一批穷人也带进来,由此便形成了穷人前仆后继涌入的壮丽景象,因为要成就事业你必须先消费,所以这群人也就成了消费主体。那么我想问,处于金字塔底的那层贫民叫他们怎么活?几乎零收入,每月还要承担上千元的消费,到最后他们要么绝望地退出,要么无奈地再去诱导同类。
  中国人口多,想要发财的穷人不逊于任何一个国度,所以拥有他们就拥有了社会,而社会上就大学生最经不起诱惑,所以他们也就重点发展贫困大学生。据我从各校学生那儿了解,中国的几家保健品公司都竞相往大学生方面发展,我听同学说,他们的一些贫困生同学可以一次就做几万元的大手笔投资呢。我参加过完美的一次大型商业演讲活动,与会的上千名听众几乎都是各地大学生,就我所认识的那个团队而言,五十多成员中有九成是各校大一新生,其中还有十来个是来自同一个班。所以可以想见他们的触角在大学里是根深蒂固的。
  当美国企业还艰难地在富人群中徘徊的时候,我中华企业就已经轻松占有了未来的社会主人,竞争是够激烈的,眼光也够敏锐的,只是够不够道德很值得怀疑。
  我很难相信一个学生和一个公司职员在融入到那种高活跃高竞争的团体之后还能安心学习和工作,是的,大学生应该充分了解社会,但在你还不能全身心投入某一事业的时候,你更适合做旁观者,正如康宝莱所言,不能全身心投入你就不可能做好。而就企业而言,对于那些时间和金钱都投资不起但又极经不住诱惑的群体,你们是否可以先关起大门?
  如果我说中国许多商人的聪明是用来钻法律空子、打道德擦边球和伪装自己,希望你们不要喊冤。
                                零九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