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道德底线与最高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21:37
一个企业要想对市场予以恒久征服,除应具有征服市场的产品、技术、质量、管理、财力、人力等诸多要素外,最重要的是它是否具备孕育、培育、茁壮这些要素的企业文化。集体权威、道德良知、公平竞争、自主创新、卧薪尝胆……它们纷繁地交织,共同作用,一贯而悠久,进而成为了企业文化的原乡。
源于天性,消费者不会永远钟情于某一曾经或现在仍非常成功的企业。那么,拥有自己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又如何才能使人性中的悠古情怀、精神寄托、品牌(英雄)崇拜移情别恋,钟情于自己呢?如何才能在重仕轻商,言商为奸的历史思维中破浪前行呢?在中国,你想把企业做大做强是吗?那么,你必须秉持道德底线,抑或最高标准吧,那就是要做好:

企业经营秩序的最小单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个人行为到团体互动,所谓二人成仁, 其本质就是关系。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正合乎当代的组织设计原则。产业不同,仁的内容可以不同,但仁是管理的纲,把关系理顺了,纲举则目张。

企业要选择与环境和谐的组织之间的关系。企业在每一个特定的成长阶段,总要面临错综复杂的内外关系。从企业的利益出发,只有一种组织层次的关系形态最适合,即它必须符合企业当前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它必须是诸多关系中与外界组织矛盾最弱小的一种。以本组织的最大利益和与其他组织的最小矛盾为上下界限,这就是义。

标准化的行为和过程之魅力,是让行礼者在不知不觉中的言行中遵守秩序。守礼,使普通人不需经过高深的理解思考就能够顺从繁复的秩序。企业不断地提炼最优操作,最佳流程标准等等,其实这就是管理的礼。礼崩乐坏,制度不存,国家将亡,企业焉能概莫能外。

没有理解,秩序难以深入人心;经过思考,企业才会不断更改旧礼中不合事宜的秩序。理解其实就是要在不断的反思、学习、批判和扬弃中,忠诚诠释行动和实践的价值,这就是智。这与现代企业的学习型组织同出一理,共修一行,有了学习和批判的动态理智活动,才有了和谐与稳定的礼智秩序,一动一静,山水相应。

阶段性的稳定是所有新生事物成长、建立的前提条件。怀疑动摇的人性态度不利于集聚游散的心智、信念和希望,而被智检验过了的礼则应成为备受重视的组织能量形式,此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