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了不起的公司 永续经营的闪光之魂?? Part 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54:22
Part1 企业为谁而存在?
即使拥有再高度的技术、提供再优良的商品,如果忘记“公司是属于社会大众的”这个根本原则,不懂得担负起社会责任和使命的公司,最后终究会瓦解。
一家公司如果违反社会常规,时间久了,就会逐渐变质。察觉到这一点的员工和市场,也会开始与其划清界线。因为在公司里努力工作的员工,比谁都清楚这家公司的内幕。
认真工作的职员和他们的家人,对于自己所服务的公司做出违反社会的行为,是绝对无法认同的。
如果只用欺瞒的方式不负责任地经营,认真的员工会一一离职,最后商品的生产和销售都终将瘫痪。
就这层意义来看,对企业来说,使命与责任的意识,比起研究、开发,或是生产力、销售力等经营管理能力都来得重要许多。说得极端一点,一家公司的盛衰就取决于此,也一点不为过。
经营公司是为了履行“对五个人的使命与责任
那么,具体来说,公司要负担哪些使命与责任呢 ?
我认为一家公司必须负担起“对五个人的使命与责任”,而基于对这五个人的使命与责任所进行的活动,才是真正所谓的“经营”。
一、要使员工和员工的家人幸福
五个人当中,第一就是员工和他们的家人。
公司要保障它的员工,以及在背后支持他们的家人得到幸福。这是公司作为社会公共资产所应负起的第一个使命。
或许有人会问:“很多公司都说‘顾客第一’,怎么唯独你不—样呢 ?”
我之所以把员工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员工的工作,就是借着制造商品、提供服务来感动顾客。如果他们对自己所属的公司有所不平、不满、不信任的话,就不可能带着笑容服务顾客。
如果员工对自己所属的组织没有高度的满足感和归属感,就不可能提供令顾客满意的服务。皮笑肉不笑的态度,在顾客面前马上就会露出马脚。
我总是再三说,心中对自己的公司怀着不平、不满与不信任的员工,如何能带给顾客打从心底感动的服务 ?如何能制造出令顾客感动的商品 ?
因此,最重要的是员工的幸福。为员工和在背后支持他们的家人追求与实现幸福,是企业最大的使命与责任。
二、要使外包、下游厂商的员工幸福
第二是外包、下游厂商的员工和他们的家人,也就是为我们公司工作的人。
在我看来,这些人都是“外部员工”,只是“穿着不同制服的同事”。仔细想想,这些下游厂商,大多从事辛苦、肮脏、危险、休假少、薪水低的工作,通常都是发包商无法或是不愿意自行处理的事情。大企业委托他们做那些数量少、利润低、过程繁琐、形状复杂的商品,或是交货期限迫在眉睫的订单,尽是些高速度、高风险、高危险的工作。
很多公司都对下游厂商都抱持着“出钱的可是我们发包商,因此我们有权利要求”,或是“给你们钱赚,你们就得乖乖听话”这样的轻蔑态度。
大企业当中,获利率在10%、20%,甚至 30%的公司不在少数。但是承包这些业绩优良企业业务的下游厂商,却仍然普遍有着经营困难的问题,他们的获利率平均只有2%至3%,而下游厂商中赤字的比例竟然高达70%。许多大企业纵使本身拥有好业绩,对下游厂商却还是每年强制大幅缩减 10%至 30%的成本。还有许多企业发包的时候,完全无视报价,片面降低单价,甚至不管报价单上所备注的利润。
报价单上都有管理费和利润的栏位,许多下游厂商都会抱怨这些栏位写了等于没写,就算写明了“获利率 5%”,发包商也不会当一回事,还会说:“利润是要靠你们努力生产,自己去创造的,与我们无关。”
这样的行为,只会使外包、下游厂商更加反弹。
一旦产生了反弹的情绪,下游厂商会越来越不想接订单,最后只会使发包商陷入困境。这些下游厂商没有了发包商的订单,就会面临经营困难,结果最困扰的还是发包商自己。因此我才会强调,要好好珍惜、对待外包和下游厂商,这是经营上必要的责任。
一边的利润是10%,而另一边的利润却只有2%,甚至是亏损的状态,这种不平衡的关系,怎么看都不健全。不健全的关系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
一边赢一边输的局面,既不健全也不正确。建立在牺牲别人途径上的成功,绝非正道。
三、要使顾客幸福
第三是顾客。
被顾客嫌弃的公司是不会有未来的,所以每家公司都应该负起“使顾客幸福”的使命与责任。
企业提供令人衷心感谢的商品或服务,获得顾客赞赏:“有你们公司真是太好了!”“真是谢谢你们公司创造了这项产品 !”顾客也借着与这样的公司交易、购买商品、得到服务,而感到开心、幸福和感动。这就是企业第三项重要的使命与责任。
许多企业管理学家和经营者向我表示:“把顾客放在第三好像怪怪的。不是都说顾客至上吗?”我不这么认为。
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创造市场的人是谁,就会知道,其实真正的幕后推手是公司的员工。
公司的使命是“适应顾客的需求”“推测顾客的需求,创造、提供新产品”,所以重要的是适时反应顾客的需要。顾客虽然重要,但是配合顾客需求的员工则更需要被重视。因为就算没有顾客,只要员工努力开发就可以了。
说到底,从无到有才叫做经营。从事本来就有的事业,不会为公司带来什么了不起的业绩,这种经营不叫“靠自己点亮光明”或是“唯一”,只能叫做“模仿经营”或“二手经营”。
所谓“从无到有”,是要去发掘、创造原本不存在于世上的价值或潜在需要。这种经营方式必须想办法去唤醒沉睡于人们心灵深处、未被察觉到的需求,进而开创新的市场,创造出会令人不自觉地感到“如果有这种东西该有多好”“原来已经有这样的产品了啊”的商
品价值。
没有顾客就去开发,这原本就是公司真正的使命。
而负责开发的人是谁呢 ?
—就是公司的员工。如果员工在公司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心怀不满或不信任,就不可能满足顾客对公司的期待。
只要满足员工与下游厂商,就一定能够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四、要使地方社会幸福、繁荣
第四是要对公司所在地的社会和居民负起责任与使命,也就是对地方社会,包括当地的居民、周遭的自然环境等作出贡献。
说到社会贡献,很多公司都会觉得很困难,其实不然。
所谓对社会的贡献,就是致力于成为一家对顾客、员工,及其所在地区都具有存在价值的公司。公司有责任使生活在当地的居民感到幸福,这也是它被赋予的使命。
具体来说,一家公司必须要获得当地居民的认同:“这家公司就是我们这个地方的象征”“这家公司是我们的骄傲”“我衷心希望我的儿女能够进入这家公司服务”,也就是要成为当地居民引以为豪的企业。
说起“为地方做些什么”,许多公司都会提出赞助文化活动、慈善活动等,或是认为建造雄伟的建筑物、捐钱等金钱上的表现,就是贡献社会。
然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借着经营,以企业公民的身份,去参与地方社会日常的活动。
现代人在物质上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所以对公司的期待不再仅止于雇佣或是生产上的贡献,他们希望得到的是能够引起内心深处回响的付出。唯有努力实践这项使命与责任的公司,才能在现今社会获得高度评价,将自身有价值的经营方式传达给社会大众。
一家公司的经营,如果能以地方社会和当地居民的幸福为己任, —定能够打动人心,感动的串联也将由此而生。前面所提到员工、下游厂商、顾客等也都将因此而获得幸福。
想要成为人们心目中“地方的象征”“不能失去的企业”“想要好好珍惜的公司”,就必须积极实践对地方社会和当地居民的使命。
五、自然造就股东的幸福
第五项就是股东、出资者的幸福。公司对这些在资金、资本方面提供支援的人有着使命与责任,而这又可分成两部分来说。
一部分是物质层面的,也就是股东可得到的分红或回馈。
另一部分是精神层面的,让股东们知道自己所持有股份的是一家受到员工、顾客,以及地方社会尊崇与爱戴的公司。
在要求一家公司有好业绩或提供高配股之前,股东们更期待的是:这家公司能受到员工、下游厂商、顾客,以及当地居民等所有相关人士的尊敬。
我举一个例子。
我曾经在某地方报纸匿名介绍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是我列入日本最了不起的企业之一,后来这家公司的社长告诉我:“有位股东寄了这样的信给我呢。”
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在报纸上看到报道了。虽然没有写出公司的名字,不过我看完文章内容,马上就知道‘我有买那家公司的股票’,很骄傲可以成为你们公司的顾客和股东。”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股东不把股价涨跌或配股放在第一位。能够收到这样的信,才是经营者和员工最大的目标吧。
事实上,这“第五个人”也就是股东的满意度,只要满足了前面四项,就一定能够达成。因此,对股东的使命与责任,与其说是目的,倒不如说是一切努力的结果。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经营者都误解了这—点,他们总是以股东的满意度为优先考量。
如果没有提供资金或资本的股东,公司就无法继续经营,这一点虽是事实,但我将股东的次序排在最后,不应与前述的四项相提并论。
因为一旦产生提高股东满意度的意图,就会被短期内的业绩或股价动向左右经营方针,无法规划出长期的远景。
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多半有这种倾向,他们无法将资本与经营分开来思考,经营者变成资本家。只为自身利益打算,就无法顾及员工或是下游厂商和顾客的满意度了。
成为不靠业绩而能永续经营的公司
很多公司都弄错了一到五的顺序,因而导致失败。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解,原因在于组织领导者的资质与他的“决断力”。
一个不具备经营者资质的领导人或是高层主管,置身于拥有强力发言权的地位,其实是一种错误。这种经营者会沉迷于一时的繁荣,心里只想着赚钱,将公司最重要的事情都抛诸脑后。他们会把我所举出的“五项使命与责任”次序颠倒,而无法实践“不造假的经营”、“正确的经营”。
要作出正确的决断,必须先拥有正确的视野,这很重要。
对于公司现在所进行的事,还有今后的计划等,不是看“能不能赚钱”“能不能赢过对手”,而是要思考“正不正确”“怎样才能造福员工、顾客及地方”,一家公司一定要基于正义感与伦理观念作出决断。还有,经营者也必须考虑到,“这项决策有没有违背良心的地方”。
如果一家公司以“利益为优先”“股东第一”“顾客最重要”,员工和他们的家人就会觉得“谁来在乎我们的幸福”“有谁关心过我们的健康”,工作当然就缺乏原动力。
Attax是一家在企业改革支援方面评价相当高的企管顾问公司,我的研究室曾经和 Attax调查研究事业室共同进行一项关于员工积极度与公司之间关系的调查。
我们原先以为待遇越高、业绩越好或是规模越大的公司,员工的积极度会越高,结果却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些公司的员工并不一定积极面对工作。
从业员工的工作意愿取决于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一般都认为公司最重要的就是想办法提升业绩,其实不然。提升业绩不过是让公司继续经营的手段而已。
真正好的公司,是要能够永续经营。
有些公司只求“业绩好”,当业绩上升的时候就多雇用员工,一旦业绩下滑,便开始裁员,这种公司是无法长久经营的。业绩与成长不过是为了永续经营的手段我认为经营首重“永续”,也就是让公司维持营运,这是一家公司对社会的使命。为了维持营运,必须要有一定水准的业绩。
但是通常业绩提升了以后,很多人就忘了要永续经营这件事了。成天只想着“业绩,业绩”,势必会牺牲掉一些人。为了不使业绩往下掉,可能会被迫造假,我们已经看过一些以灌水的业绩数据来宣传自己经营有方的公司。这就是只注重表面、只在乎业绩的经营方式,一旦误入此道,就不会去重视能不能永续了。
为了公司的永续经营,什么样的判断、决策才是正确的,这些本来都是经营者最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
然而,把眼光放在能不能赚钱、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需要、能不能成长这些问题上的公司实在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