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日”:那天官员挤公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1 01:51:39
“无车日”:那天官员挤公交
毛牧青/文
今天读报看到一则消息:为响应国家建设部首次发起的的“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青岛市自9月16日到22日的一周内,市级领导、机关干部将乘坐公交车上下班;9月22日将用一天时间举办“选择安全健康的绿色交通”为主题的“无车日”活动。据说建设部的号召得到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响应并签订了承诺书。(见8月28日《半岛都市报》一、二版头条)
作为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的象征,汽车早已成为人类当今生活、工作、学习和旅游等须臾不可离开的现代出行工具。但随着机动车数量剧增,排气导致的环境污染、城市交通的严重堵塞,以及巨大耗油逐使能源枯竭等三大问题凸现。同时,阙安步当车的舒适快捷,使许多乘车人员“富贵病”增多体质下降。为此,国外一些国家实施“无车日”。早在多年前我国建设部也曾透露:决定在适当时间,仿照国外做法推行“无车日”活动。今天终于开始啦!
这几十年来经常出现的这“日”那“节”名目繁多的活动够多的了。除了商业性的有点成效外,许多劳民伤财、见效甚微的道德、教育方面的“日”“节”活动,也实在流于形式叫人不敢恭维,百姓见怪不怪已经显得麻木了。
改革开放生活提高,为国人拥有更多私人车提供了条件。但目前我国相对汽车拥有者(包括专用公车)多为官员企业家商贾和中等以上收入的部分家庭。对相当多的中下层百姓还只是奢侈梦想。因此,我国的“无车日”究竟谁应该唱主角,自是不言自明的事。
未来的“无车日”实施如何,我现在不敢枉下结论。它如同过去这“日”那“节”般,毕竟是一种号召性、象征性的举措,其实施主要还是靠道德、伦理等“自律”约束,而不是法律。因此这种活动实际效果伸缩性很大,根据中国特色,传统的某些习惯、思维、道德、体制等弊端制约,必然忽悠成分居多。“无车日”相对主要注重在教育上,形式大于内容往往是其必然。官员商界等人员能否真正做到,将是检验“无车日”能否真正流于形式、将来能否延续下去制度化的关键。所以对第一次的这项活动开展不能期望值过高。只能说,人们拭目未来达官贵人等上层人员的自我约束和身体力行的“实效”上。
韩国从去年6月12日起要求政府官员每周抽出一天时间作为“无车日”,不得开车上班。全国所有政府部门员工必须在周一至周五的5个工作日内选择一天时间执行这项规定。据说每年能节省了约1600亿韩元(约合1.68亿美元)能源开支。倘若我国各级领导和机关人员也能真正像韩国政府那样,何不先要求政府官员每周拿出一天时间为“无车日”,给他们率先垂范做个节能、环保和锻炼的机会,给百姓树立学习效仿的楷模?这样于国于民于己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对传统形成的痼疾不能一朝一夕得到彻底治愈,我们不敢痴想几个“日”就能消除社会某些弊端乃至所有问题。开展“日”活动,毕竟是一个通往美好愿望的良好开端,还是值得欢迎的。期待官员身体力行带好头(因为现在专车、公车最多),别搞忽悠成性的老套路,逐渐向文明、和谐国度前进。
其实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仅仅“无车日”那天或一周坐不坐公交车并不重要(我更多的是认为他们中一些人像“秀”场的可笑木偶),能否做到周周坐、月月坐、季季坐、年年坐、经常坐、坚持坐的习惯化,才是关键。那时,不但能为国家节约大量资金能源,而且可以因专车、公车相对减少而使我们的城市的交通更加畅快;我们的城市上空湛蓝清新白云朵朵周遍多些O2……当然了,我们的领导“挤公交”,更可以与市民乘客肌肤汗臭“零距离接触”,更好的体会百姓艰辛;也可以步行、跑步,或骑自行车上班(嘿嘿~~我们市府那条大道可没有自行车道哈),如果坚持下来,肯定肚子不是凸出的一块脂肪,而是八块结实的肌腹啊。呵呵~~~
去年中非论坛期间,北京曾封存49万辆公车,拥堵现象顿时好转,北京上空也相对纯净多了,市民普遍反映出行方便了舒服了。今年8月17日至20日“好运北京”综合测试赛期间,北京机动车又开始分单双号出行,每天停驶机动车达130万辆,比中非论坛封车翻一倍半强。如此类推,如果全国100多个承诺开展“无车日”活动的城市都能做到这个水平,相信不但能节约巨资用于社会急需方面,而且我们将呼吸更多的清新空气。
经常吃大餐的人可能有个共同的感受:长时间在一家酒店吃“一贯制”的菜肴,尽管营养价值再高,口味再好,也会吃腻的。此刻突然上来一盘“原生态”粗糙“忆苦饭”,大家会蜂拥而上抢光的。当然,这只是“图稀罕”“吃新鲜”而换口味的暂时现象。不久,众饕餮者会继续寻找另有风味的山珍海味大餐“米西”的。
但愿这个“无车日”最好不要像常吃套餐偶换口味“图新鲜”般对待,更不要成为新一轮的“秀”场。
2007年8月28日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