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没有官员乘坐公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42:1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4c046c0100lgaf.html
作者:汪华斌
-----不是公交不方便,而是中国官员有公款专门配备的交通工具
这天约好了上班时间赶到某单位,由于怕堵车而去早了;结果领略到了这单位的交通工具的层次。首先是七点十分,两台进口轿车里来的是单位党政负责人。接着是七点十五分,多台国产轿车里来的是单位几位副职。再就是七点二十分,几台空调面包车里来的是单位中层干部。最后七点四十分来了一台空调公交车,原来是机关干部的上下班交通车;到了七点五十分左右,再到的全部是没有空调的多台大型交通车。后来我问单位的人这车是公车还是私车,得到的答复全部是公车;而且这层次分明的上班等级公车背后,却还有等级森严的交通补贴;如这单位负责人进口公车坐着,每月还有3600元的交通补贴费呢;这就是我们改革带来的好处。
后来我上网搜了一下,发现我们社会还真的没有领导上下班坐公交;就连体验生活的坐公交的都少,仅发现河南省委书记坐公交‘问政’的新闻报道。说是“一辆60路公交稳稳停靠在站牌前,卢展工与站牌下的乘客依次上车,投下一元硬币后,卢展工径直走向车厢靠后的位置。
当时坐在窗边的一个小姑娘看上来一位长者,赶紧给他让座,自己坐到了最后一排座位上。有人问小姑娘:‘认不认识他’?小姑娘摇摇头。听人介绍这是省委卢书记,小姑娘惊奇地睁大了眼睛,似乎有点不相信”。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我国的等级制度竟然是被反对等级制的共产党实施起来的;如我们的住房按照等级标准分配,我们的出差补贴费也是按照等级制度实施的;就连我们的出差住宿,同样还是等级制度。在我们的日常上下班中,交通工具同样也是按照等级制配备的。所以在毛泽东时代坐小车的肯定是领导干部,而且小车的等级代表了身份。正是如此等级森严,从而拉开了我们改革的大幕。
然而可惜的是,改革没有改变我们的等级制;却使我们的等级制更加登峰造极。如我单位提拔一位年轻人成为负责人,马上就从骑自行车上班到坐小汽车了;而且连过度都没有,等级制度就这么泾渭分明。昨天我陪同老百姓一起骑自行车上下班是因为自己是老百姓,而提拔成单位负责人后就是处级干部;那么住房、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出差的接待等级都同时到位,使我们的等级制度得到了最广泛的诠释;这就是我们的实际。
我发现外国政府官员上班坐地铁和公交的比比皆是,而且人家还不是什么新闻;因为这既是节省开支的表现,也是低碳环保的身体力行。可我们社会相当奇怪,领导就应该按照等级配备小车;而且哪怕上班不到五分钟,同样也要车接车送。因为我们上班不是为了上班,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等级身份。所以现在30来岁提拔到了处级,照样是车接车送;哪怕走路都不到五分钟,我们的传统不能丢呀。
我们同样知道,我们的政府机关通常是交通最发达地;各种交通工具肯定优先通过政府机关门口。然而即使如此便利,却没有任何官员坐公共交通上班。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政府机关通常都在市中心;而是交通线最紧张的地方。再加上我们的领导一辆一辆的小车,从而使公共交通更加堵塞。因为我们社会老百姓的车能堵塞,决不能堵塞领导的车。所以最危险时只有我们社会会高喊,‘让领导先走’;因为我们危险只能留给老百姓,决不能使领导有危险。所以我们社会到处堵塞交通,但领导的交通永远是畅通无阻的;这就是我们社会。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领导不知道老百姓的交通会堵塞;同样也不知道老百姓的交通是多么困难。从而营造出我们领导干部坐公交‘问政’。
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社会的领导离老百姓越来越远,因为他们与老百姓根本不生活在同一个生活圈内。我们领导有等级对应的住房,所以不知道老百姓还为住房而焦虑;我们领导有对应的交通工具,所以不知道老百姓如今的交通困难。我们领导除了有与西方国家接轨的收入,还有相应的等级制度的福利待遇和补贴;所以不知道老百姓的生活为啥越来越困难。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知道,因为我们社会自动把领导与老百姓分离成两个不同的生活圈;再加上我们社会报喜不报忧的上访、信访和新闻,使得领导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想象老百姓的生活;所以我们社会为什么到处莺歌燕舞,这就是根源。
中国古代皇帝还知道老百姓生活困难,所以经常有微服私访之事;而到了我们这个以实践检验真理的社会,我们的领导竟然真的就高高在上了;而且还在那里自以为是地决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