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黎飞刀炒股6招》连载之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07:15
第三章     第2节 主力控盘(一)
一、控盘的原理
股市中控盘是需要成本的,所以要控盘必须进行成本核算,看控盘所投入的成本和建仓资金的获利相比如何,如果控盘成本超出了盈利,则这次控盘就不能再做下去了。
一般来说,控盘是必赢的,控盘成本肯定比获利少。股市中总存在一些规律可以被主力利用,从而保证控盘成本比建仓获利要低。控盘的依据是股价的运行具有非线形:快速集中大量买卖可以使股价迅速涨跌,而缓慢的买卖即使量已经很大,对股价的影响依然很小。只要市场的这种性质继续存在下去,主力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获利。
股价之所以会有这种运动规律,是因为市场中存在大量对行情缺乏分析判断能力的盲目操作的股民,他们是控盘成功的基础。随着股民总体素质的提高,控盘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但控盘仍然是必赢的,原因在于控盘主力掌握着主动权,而普通股民在信息获取上永远处于劣势,所以对行情的分析判断上总是处于被动和后知。只要这个因素永远存在,市场就有这种机会被主力利用。
控盘的基本原理是主力利用市场运动的某些规律性,人为控制股价使自己获利。怎样控制股价达到获利的目的呢?这就要在控盘前决策控盘路线,不同的主力会制订不同的路线。
最简单的一种路线是低吸高抛,在低位吸到货然后拉到高位出掉。控盘过程分为建仓、拉抬、出货三个阶段,主力发现一只具有上涨潜力的股票,就设法在低价位开始吸筹,待吸到足够多的筹码后,开始拉抬,拉抬到一定位置把筹码出掉,中间的一段股价空间就是主力的利润。这种控盘路线的主要缺点是做多不做空,只在行情的上升段控盘,在行情的下跌过程不控盘,没有把行情的全过程控制在手里,所以随着出货完成控盘即告结束,每次控盘都只是一次性操作。这一次做完了下一次要做什么还得去重新发现市场机会,找到机会还要和其他主力竞争,避免被别人抢先做上去。
大的控盘资金,如果总是处于这种状态,就有一种不稳定感,只能被动的等待市场提供机会,而没有主动去创造机会。所以,更积极的控盘思路是不仅要做多,还要做空,主动创造市场机会。按照这种思路,一轮完整的控盘过程实际上是从打压开始的。第一阶段,主力利用大盘下跌和个股利空打压股价,为未来的上涨制造空间;第二阶段是吸货,吸收的都是别人的割肉盘,又叫扎空;然后是拉抬和出货。出货以后寻找时机又开始打压,进行新一轮的控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的从股市中榨取利润。这是做长期控盘的思路。
如果把低吸高抛的操盘路线比做打猎,那长期控盘的操盘路线就好比是养鸡。每一轮炒作都可以赚到一笔钱,就像养母鸡下蛋一样。打猎运气好时可以打到一只大狗熊,足够吃上一个冬天,但运气不好时有可能白费力气;养鸡虽然每次只捡一个蛋,但相对稳定。两种控盘路线主观上设计得都比较理想,其实,做多时有出不了货的风险,做空时有打下价格接不回来的风险。因此,要想控盘成功还要考虑一些更本质的问题。
两种控盘路线共同的本质是什么呢?
长期控盘的特点是不怕涨也不怕跌,就怕看不明白,因为涨的时候主力可以做多赚钱,跌的时候主力可以借机打压,为以后做多创造条件,只要看明白了,不管是利多还是利空都可以利用。因此,其成功的关键是看准市场方向。主力看准市场方向不同于散户的预测行情走势,主力是可以主动地推动股价,他要考虑的是怎样推动方向,推动了方向就可以引起市场大众的追随,作为启动者就可以获利。所以,主力的基本思路是把握市场中的做多和做空潜力,做市场的先导,推动股价运动,释放市场能量。
低吸高抛路线也是释放市场能量,寻找控盘股票的过程就是在寻找谁有上涨潜力,拉抬和出货是释放这一市场能量。不过这种思路只想着怎样释放市场的多头能量,而不考虑怎样释放空头能量和怎样蓄积新的多头能量,所以不够完整。可见,不管是长期控盘还是一次性控盘,其成功的关键都是正确的释放市场能量。
低吸高抛思路适用于做定价过低的绩优股,做价值发现。这种股有一个长期利好作为背景,市场情绪波动和其它各种小的利空因素可以忽略,主力通过大量收集并锁定筹码,使得股价不太受市场因素干扰,主力可以按自己的主观意图拉抬和出货。要想这样控盘需要有资金实力,大幅度的拉抬必须锁定相当多的筹码,没有钱是做不事的,而且这样的股票别的主力也在打主意,实力不够是抢不过别人的。
长期控盘思路适合于做股价在合理价值区域内的股票,这种股票可涨可跌,主力不能持仓太重,筹码锁定少,所以股价受大盘影响比较大。主力必须顺势而为,利用人气震荡股价获利。这股的震荡行情,最主要利用的市场能量是人气,也就是市场大众情绪的起伏波动。
市场情绪的起伏是有一定节奏的,而行情的一般规律是,人气旺时市场情绪高涨、买盘强、股价高、市场承接力大;人气弱时市场情绪低落、买盘弱、股价低。主力利用这种规律反复的调动和打击市场情绪,在市场情绪的起伏波动中实现高抛低吸。主力的作用是通过摸顶和探底来摸索股价的合理价值区间,这也是一种价值发现。
上面讨论的是一般原则,具体到每一只股票上,其业绩和人气特点都不一样,相应的炒作特点也不尽相同。同样的业绩,如果所处行业、经营风格、主力配合的程度不相同的话,其炒作特点必然不同。市场人气循环都差不多的,但不同股票之间会有微小的差别,这是由于很多投资人都习惯于做自己熟悉的几只股票,如西藏人偏爱西藏明珠,内蒙人对伊利股份会多看一眼;还有的人在一只股上赚过钱,以后总喜欢多看一眼这只股,对其走势越来越熟悉,一有机会就做一把;有些大户和一些主力有联系,主力在一只股上长驻,则他们也在这些股上长驻。所以,每只股票上的投资群体都不等同于市场散户总体,每只股上的参与者在行为上都有一些与散户总体不同之处。这种差异是比较细微的,但操盘的主力可以感觉到,这会对走势有细微的影响。
低价绩优和人气循环是市场中两种最常见的市场能量,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形式的市场能量,如题材和消息等。题材和消息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类似绩优的市场能量,但不像真正的低价绩优那么稳定,故从炒作手法上虽然类似于低吸高抛的一次性炒作,但只能短炒。
(一)垃圾股的炒作分析
股票的性质决定了股票的炒作特点。垃圾股进货容易出货难,炒作垃圾股的主要矛盾是出货;而绩优股出货容易进货难,炒作的主要矛盾是进货。第二,绩优股在高位能站稳,而垃圾股在高位不易站稳,只能凭一时的冲力暂时冲上高位。这些性质决定了垃圾股的炒作必须是快进、快炒、急拉猛抬和快速派发。
垃圾股平时没有长期控盘的主力驻守,因为没有长期投资价值,随时可以跌一轮,主力不宜老拿着垃圾股不放;主力在炒作垃圾股时一般是要尽量少收集,只要可以炒得起来就行,也不需要预先建仓;而且垃圾股容易收集,随时进货都不晚,主力没必要早早的抢着收集。
行情一旦展开,主力觉得有机可乘了,随时可以调入资金快速收集。炒垃圾股必须借势,大势一旦变坏,就要马上撤出来,给主力的炒作时间是短暂的,必须快速收集。垃圾股在高位站不稳,炒高全凭一鼓作气冲上去,主力不可能收集过多的筹码,控盘能力就会显得不够,所以,要靠急拉猛抬造成上升的冲力,带动跟风者借这种冲力把股价炒上去。
垃圾股炒上去后不能像绩优股那样在高位站稳从容出货,一定要快速出货。垃圾股的出货就是主力和散户比谁的反应快的比赛,主力要抢在散户看出自己出货动作之前把大部分的货出掉。如果主力仓位少,就可以快速拉起一点立刻跑掉,仓位少就出得快,涨幅不大;如果主力仓位较多,则出货变得复杂,要做复杂的出货计划,在上升途中就要开始出货,拉到顶部能出多少就出多少,出不了就向下砸盘出货,把追涨盘和抄底盘全部杀掉。由于做好砸盘出货的准备,所以在拉升时一定要拉出较高的空间,在顶部逃不掉时就要杀跌出货,虽然损失了一些获利空间,但前后一算,主力能拼出总涨幅的三分之一利润也就满意了。
垃圾股炒作消耗大量空间资源,而获利却不太高,为什么主力还会喜欢炒垃圾股呢?原因就在于炒作时间快。由于减少了收集和收集后等待机会的时间,炒作过程紧凑,收集、拉抬、派发一气呵成。如果以收集10天、拉抬10天、派发10天计算,主力在6周内就可以完成一轮炒作,时间还可以更短些。以单位时间资金产生的利润率来计算,炒垃圾股是较高的。炒垃圾股是一种短炒行为,就算投入资金再多,开的空间再大也还是要短炒。短炒的特点是愿意牺牲利润换取时间,以追求最大利润率。
(二)绩优股的炒作分析
绩优股的炒作与垃圾股正好相反。绩优股的特点是主力建仓难,拉抬容易,拉高后只要不主动砸盘,大势也没有出现暴跌,则可以在高位长时间站稳,从容出货。所以,绩优股炒作的主要矛盾是建仓。
绩优股炒作是做价值发现,市场给出一个不合理的低价位是犯了错误,主力只要抓住这个错误,把它兑现成自己的利润就可以了。建仓过程就是抓住市场错误,这是炒作成功的关键。从博弈的角度看,股市竞局要想取胜依赖于对手的错误,对手犯不犯错误和能不能抓住其错误是取胜的关键。炒作绩优股是抓住市场已犯的错误,炒作垃圾股是期待市场在未来会犯错误,炒绩优股相对稳健。
对一只有巨大上升潜力的股票来说,如有可能,主力不妨把股票全都收集过来,然后拉到合理价位再慢慢出货。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在收集过程中,主力为了充分利用空间,要低价位收集,此时主力最怕在完成收集前惊动市场把价格炒上去,牺牲了宝贵的空间资源。一般的做法是隐蔽、长时间吸筹,积极一点的做法是利用市场下跌逆势吸筹,或主动打压制造恐慌性抛盘借机吸筹等。反正主力要利用一切可能的办法,在低位完成吸筹,完成了这一步,绩优股的炒作就已经完成一半。
只要在低位吸到了足够的筹码,则绩优股以后的炒作是很简单的。主力锁定筹码后卖压减少,盘子变轻,容易拉抬。主力在拉抬初期买入的股票也成了仓位的一部分被锁定,所以越涨越轻。在仓位大的个股上,主力不必刻意拉抬,只要锁定仓位不动,股价就会自己向上走。盘面上会出现很短的小阴小阳,行情没有震荡的向上飘行,一直到主力的出货位,才会引发震荡。绩优股的出货动作只要不太快,是不会引起暴跌的,主力也没必要牺牲空间砸盘出货,因此出货手法是缓慢平稳出货。
大部分股票处于典型的绩优股和典型的垃圾股之间。理解了两极,可以帮助理解一般股票的炒作。
(三)小盘股和大盘股的炒作分析
衡量股票盘子的大小有2个标准:第一是股票流通盘的大小,第二是股票流通市值的大小。从炒作规模考虑,股票盘子大小不仅决定于流通盘的多少,也决定于股价。比较合理的衡量股票盘子大小的指标应该是该股的流通市值,也就是股价乘以流通盘。比如,一只流通盘2亿的股票,股价3元,另一只流通盘4000万的股票,股价20元,哪一个股票的盘子更大?炒作起来占用的资金更多?很明显是后者,前者流通市值为6亿,后者流通市值为8亿。如果以主力炒作需要准备总流通市值的70%的资金计算,控盘前一只股需要4.2亿元,后一只股需要5.6亿元。因此做盘子大的股票要求主力更有实力。
以总流通市值计算盘子大小,则股票盘子的大小是变化的。前面举例的股票,如果价格从3元涨到了6元,则6亿元的盘子变成了12亿,盘子变大了。假设一个主力有4.2亿元,他先以3亿元在3元附近收集了1亿股,占总盘子的50%。剩下的1.2亿元,按当时股价折算相当于流通盘的20%,占未锁定流通盘的40%。主力把这部分资金用于控盘,也就是用1.2亿元控3亿元的未锁定盘子。如果以控盘资金和未锁定盘子的比例作为衡量控盘能力的指标,则此时的控盘能力为40%。以后主力一路把股价拉上去,在拉抬过程中他进进出出,一路不赔不赚,到股价6元时他还有1.2亿元的控盘资金。此时外面未锁定的流通市值已上升到6亿元,主力的控盘资金占未锁定的股票市值比例下降到20%,控盘能力下降。
可见,在拉抬过程中主力的控盘能力是逐渐下降的,这也是限制了主力炒作目标位的一个因素。如果有钱,哪个主力不想炒的越高越好呢,没有钱就算炒上去也呆不久。拉多高是要受主力实力限制的,主力如果实力不足,控盘资金少,则随着股价的上涨,当控盘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就不敢再往上炒了。所以,炒高的上限决定于主力的控盘资金。
随着拉抬主力的控盘能力下降,这时主力可以临时贷款补充控盘能力,或者卖掉一部分建仓股票补充控盘能力。此时,未锁定筹码越多,则为了补充控盘能力需要借的钱或卖的股票就越多。极端情况是典型绩优股的通吃炒作和垃圾股的短炒。前者锁定筹码极多,未锁定的筹码少,即使股价翻上几倍,也不用补充太多资金就能维持控盘能力。实在不行就卖掉一小部分股票来保持控盘能力,这就形成了边上涨边出货,边出货边增加控盘能力打开上涨空间。所以,边上涨边出货不仅是一种出货手法,有时也是炒作所必须的。
下面分析一下流通盘的大小对股票走势的影响。在同样市值下,高价小盘股和低价大盘股的股性还是有区别的。
小盘股的定价会比大盘股高。股价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股票的供应量就是股票的数量,股票的需求量就是市场中购买这只股的资金量。针对一只股票,每个投资人都有一个自己愿意接受的价位。把每个价位上愿意买股的人数和资金量进行统计,则可以形成一个柱状图,愿意在高价持有的只是少数人,大部分人对一个适中的价位可以接受,还有少数人只愿意接受极低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决定机制是这样的,从出价最高的人开始向下数,一直到需要等于供应量,这个价格就是市场价。市场的交易过程就是在找到这个价格。所以,在需求量分布相同的情况下,小盘股的价格会高于大盘股的价格。
在同一个市场中,一群投资人对于业绩相同的股票的需求量分布也是相似的,但大盘股的供应量比小盘股大,可以让更多的人持有,所以价格自然比小盘股偏低。股票的价格是不断变化的,反映出需求量分布也在不断变化,人们心中对一只股的价格定位也在变化。但供应量的差异是稳定持久起作用的因素,所以,从长期看大盘股的总体价格定位要比小盘股低。
假设人们对一只股票的心理价位呈正态分布,推论1:大中型盘子的股票价格定位上的差异不太明显,盘子对价格定位影响最显著的是盘子很小的股票。比如,5000万流通盘和1亿流通盘的股票,在价格定位上的差异不太大,而1000万流通股和5000万流通股的股票,则会有显著差距,并且盘子越小随着流通盘变化价格落差越大。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正态分布条件下,大部分人的心理定价集中在中间区域,中型盘子的股票,定价已经接近这个中间区域了,此时每下降一个价位就会增加很多潜在买盘,所以,以后盘子就算再大上很多,价格也不会下降太多;相反,小盘股只有少部分人能持有,股价定位在正态分布的尖端,这个区域,愿意持有的人分布稀疏,价格下降好大一段才能引出足够的持有者,所以,小盘股到中盘股一段,盘子增长的绝对值虽然不大,但股价定位的落差则相当大。换一个说法,从心理定位最高的人数起,按正态分布假定,数到前一万人可能价格已经下来了十几元钱,再数到5万人,价格可能只下来2、3元,原因在于向上分布稀疏,下面分布集中。
正态分布假定的推论2:小盘股容易震荡,而大盘股不容易震荡。价格的变化是买卖力量变化推动的结果,小盘股在高位定价,参与者分布稀疏,价格上下波动的阻力小,涨跌速度快;买卖力量的一点点变化在价格上都必须有较大的调整才能重新达到平衡,造成波动幅度大。
推论3:超级大盘股的定价会明显的偏低。这也是由于正态分布尖端人数较少所致。如果盘子大到供应量超过市场心理定价人数最多的峰位,则进一步增加需求量必须在价格上出让较大的空间,与小盘股的道理一样。不过,随着价格降低,会有大量原来对这只股不关心的人参与进来,使参与者的基数变大,所以定价偏离的情况不会像小盘股那么明显。
同样业绩下,流通盘小限制了参与交易者的范围。对两只业绩相同的股票,大盘股定价低,使需求分布中心理定价偏低的人也能买到,小盘股定价高,只有愿意接受较高价位的人才能买到。这使得参与者的群体会略有不同,影响股票走势特性。同样市值下,盘小价高的股票,参与者范围受限制。股市交易是以“手”为基本单位的,股价越高,每手的价钱也越贵,这限制了参与者的范围。极端情况如美国股市中巴菲特控制的柏克夏公司,股价高到上万美元,只有富人才买得起。中国股市中,也有很多散户不喜欢买20元以上较贵的股票,而喜欢10元以下的股票,因为资金少,买贵的股票买的太少。
盘子大小还影响股票的流动性,同样市值的股票,盘子大,“手”多,每单位的价钱低,相当于在流通时颗粒细,流动性就更好;单位价钱高而盘子小,则分成的颗粒大而少,流动性下降。一般而言,流动性大,参与者多,会增加控盘的难度,减少走势中的人为痕迹,走势越自然越稳定;流动性小则人为影响大,越容易出现忽涨忽跌和跳跃性走势。所以,大盘股容易走成弧形反转,而小盘股容易走成V形反转;大盘股在分析其走势时应该多考虑群体心理动力学的影响,而小盘股应该多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
小盘股控盘容易,大盘股控盘难。控盘难度大小决定于未锁定筹码的绝对规模,未锁定筹码多,则参与者人数多,人多则想法多,控盘困难,这和任何活动都是人越多越不好组织是一个道理。通过锁定筹码减少外面筹码的规模可以使盘子变得容易控制一些,但大盘股即使这样做了留在外面的筹码仍会很多,不好控制。
大盘股由于盘子不好控制,只能炒;小盘股可以实现绝对控盘,适合做。炒就是短炒,不锁定太多筹码,也炒不到太高,随着人气,拉起来就放手,一波一波有节奏的炒,类似于垃圾股的炒法,做的就是价值发现,低位收集大量筹码锁定,实现绝对控盘,拉到较高位置出货。大盘绩优股,即使业绩再好,即使最终可以走成长期上升通道,也只能是一波一波炒上去的,分析其走势可以明显看出主力进出的节奏,感觉到盘子震荡的力量,而不可能没有约束地往上飘。
主力锁定大量筹码,市场中流通筹码变少,中大盘股暂时变成“小盘”股。如果有一个资金较少的机构或资金较多的大户,这时可以短期的做做控盘。不过这种“小盘“股只是市场瞬间形成的,情况稍微一变就不成了。如果背后有一个大主力锁定了大量筹码,则好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主力随时可能出手管教你。所以,只有在主力无法出手的时候才能这样做,在超跌的时候才有这种机会。当超跌到CYS低于-20,此时筹码都被锁定在上面,不怕主力继续打压,即使主力打压也不会有人跟着杀跌,打出来的筹码反倒可能收不回去。此时,临时小主力突然出手控盘,从他口里抢几只小虾,他也没有办法。
(四)怎样分配控盘资金
主力的控盘资金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资金是建仓资金,用来在底部吃进货,拉高后派发出去,中间一段空间是其净利润,主力赚钱主要靠这部分资金;另一部分资金用来拉抬和应付各种突发性事件,称作控盘资金。
这两块资金的作用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建仓资金一般提前进场,建仓后还要等待时机,从建仓完成到拉抬中间时间长短不一,视市场状况而定,所以,这部分资金以自有资金为主,建仓后不管捂多长时间都没关系。主力拉抬要等到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才行,机会出现,果断动手。一旦启动,一般在十几天之内就可以完成拉抬,以后就开始出货了,一个月内拉抬资金就可以出来。拉抬资金只是短期使用,可以在拉抬时临时拆借,拉抬完成就可以还了。控盘资金的另一部分是用来应付突发性危机的,就像打仗要保留预备队一样,这笔钱平时是不能轻易动的,只在出现危机时才能动用;主力手里如果没有这笔资金就会很不安全,一旦出现意外就无法应付,使整个炒作失败,带来重大损失。所以,这笔资金一定也是主力自有的,称为预备资金。
拉抬资金和预备资金合称控盘资金,控盘资金以持币为主,建仓资金以持股为主;控盘资金以短线操作为主,建仓资金以中长线操作为主。两笔资金如主力的两个拳头,相互配合,控制股价。
主力控盘时如何来分配这两笔资金?
一般而言,越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主力建仓越多,投资价值越小,主力建仓也相应变小。主力建仓多,锁定筹码多,则盘子好控制,分配在控盘上的资金可以少一些;主力建仓少则盘子不好控制,相应的控盘资金必须多一些。两个极端情况是典型绩优股的通吃炒作和垃圾股不打底仓的快进快出。前者主力把几乎全部资金都用来建仓,只留很少的资金控盘就够了;后者资金几乎全部用做控盘,不打底仓,靠一拉一砸中间拼一个缝获利。
影响主力资金分配的另一个因素是主力的资金背景,主力是否有方便的融资渠道做后盾。如果有条件融资,主力就可以多一些拉抬资金,拉抬可以猛一些,但持续时间短;如果没有条件融资,则主力只能靠自有资金炒作,建仓的资金多了,而拉抬资金就会不宽裕。这种股上涨时显得力不从心,要使用技巧,借助大势,一点一点往上拉。但由于是自有资金,可以长期持续的拉抬,形成慢牛走势。
还有一类超级主力,资金多得必须同时做几只股票,这时,他们可以“分散建仓,集中拉抬,轮番炒作”。先分别在几只股票上建好仓,然后用一笔拉抬资金,一个一个拉上去再撤出来,形成轮番炒作。这笔拉抬资金和总的建仓资金比起来是比较少的,所以资金利用率比较高。对超级主力来说,拉抬资金所占比例不大可绝对值并不少,集中使用对选中的任何一只股来说,都足够充裕,炒作起来如同大力士,身大力猛三下五除二就把盘子拎到了高空,然后把拉抬资金一撤,换手又去炒下一股了。拉抬资金撤出时难免会引起一些震荡,但主力不在乎这一点空间损失,因为拉抬时已经打出了富裕空间。拉抬资金撤出后建仓资金再慢慢出。这样在一轮行情中,一笔拉抬资金可以拉起几只票。主力这样做起来就颇有些组织战役的味道,先做谁,后做谁,由谁来启动拉抬,由谁来跟进,由谁来掩护撤退,都安排得井有序。由于拉起来以后还要撤出去拉下一只股票,因此拉抬必然比较快,散户能跟上这种有实力的主力是最好的。
主力资金分配和股价走势有什么关系?
主力如何分配资金决定了股价的走势。筹码锁定多的股票,主力不利用短期波动挣钱,所以没有短线的暴涨暴跌,盘面上多是小阴小阳没有震荡的向上走。主力不打底仓的股票,由于把全部资金用做短线炒作,故拉抬资金充裕,涨得迅猛有声势,但“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来得快去的也快,经过一段长时间再看,则涨涨跌跌还在原地没动。倒是前一类短线涨跌并不迅猛的股票,一段时间下来,可以累积相当大的涨幅。
大部分股票处于中间价格。主力要把价格炒上去,受限于控盘能力,不能直接拉抬,就有必要采取一些技巧来调动市场力量,借力使力,以少量的资金把盘子拉上去。所以有时盘面上会出现相当标准的技术形态,这是在号召大家跟着抬轿。
主力的建仓量也决定了股价上升最终的目标位,前面讨论过,随着股价上涨,未锁定流通市值变大,控盘困难增大,限制了主力炒作的最高目标位。如果锁定筹码多,主力可以向上打开较大空间,目标位可以高一些;如果建仓少,则目标必须低一些。那种建仓较少目标位也较低的主力,靠建仓仓位获利受限,而控盘上分配了大量资金不能白白操作不获利。这种股票就会成震荡向上的走势,主力不仅要挣大钱还要利用每一次震荡挣钱。
总之,主力建仓多锁定的筹码就多,则短线波动少,上涨平稳,以中长线趋势为主,上涨空间大;主力建仓减少锁定的筹码就少,则上涨过程中短线震荡成分增加,中长线上升趋势趋缓,边震荡边上升;主力仓位更少,则以短线震荡为主,长期看来根本不上涨。对不同性质的主力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分析。
(五)控盘过程
1.打压
为什么在下跌之前经常出现拔高?
观察大盘和个股走势常常发现在见顶之前出现一次快速拔高的动作,然后一路下跌。在指南针证券技术分析体系中把这种走势称为“疯牛”行情,“疯牛”出现往往预示一轮行情的结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疯牛”走势之后一般很快出现下跌,价格在顶部呆的时间很短,对散户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获利机会,但对大资金来说,是不能指望在这个价位上出太多的货。所以主力指望把货全出在这个位置是不现实的,把仓位都留到这个时候是危险的,因为涨的过程中拉抬是需要花钱的,如果在顶部没有充分出货,就只好在下跌过程中出货,而一下跌买盘会变少,还可能出现其他人跟主力抢着出货,出货变得更困难,这样对主力来说是很不利的。
其实很多主力的股票在拔高前会先出现一段横盘或上涨趋缓的走势,在这一过程中已经有出货迹象。所以主力在最后拔高前已经卖出了相当多的仓位,到拔高时仓位所剩不多,拔高不拔高主力都已经收回了大部分利润。所以,拔高的目的并不是主要为了更多的获利。
所谓“千拉万抬只为出”,出货是控盘的中心问题,只要有钱谁都能买股票,谁都能把股价拉上去,但会进不会出是挣不到钱的,出货才是控盘最见水平的地方。主力稳妥的出货手法是在股价涨到头之前还有相当的上涨空间时就开始出货。理想的出货情况是在出货以后股价仍然跌不下去,这样主力可以走的比较从容。预留一定的上涨空间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散户拿了股票认为未来一定能涨,就不会急于抛出,这样股价就不会下跌,使主力可以从容出货。可当主力出货出得差不多时就不是这样了,股价跌不下来主力不能重新建仓炒作,而且留下的空间多了,空间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主力也不甘心。
因此,主力的拔高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利用这个空间在高位上剩下的货卖个好价钱;二是为以后的打压做准备。此时的上涨往往是快速的拔高,从而引发冲动的跟风盘,股价拉起来比较省力。而且拉高持续的时间短,就算当时的成交量比较大,花费的拉抬资金仍然比较少。由于高位难稳,要快拉快出,所以股价会在高位的某个地方停下来突然开始下跌。拔高也是打压的准备工作,在留有余地的价位出货之后,价格跌不下来,就算此时价格偏高,但只有下跌的势能,没有动能,就不会转化成实际的下跌,如果价格长时间维持在高价位下不来,就要制造下跌动能。怎样制造定跌动能呢?就是让价格涨到头,达到其极限,让市场中人人都认为这个价格太高不合理,然后物极必反,下跌的动能就出现了。
控盘高手不仅要让资金“进的来出的去”,还要让股价“拉得起来打得下去”。所以,拔高走势,既是为了做价格赚钱,也是为了启动打压。主力做到“意在剑先”,动作上还是在向上拉,但意识上已经开始向下运作了。
启动下跌的另一种方法是制造圆弧顶,延长股价在顶部盘整的时间,让人失去信心,卖盘随之越来越多,最终在某一临界点开始快速下跌。
主力用哪种方法启动下跌要视市场具体情况而定,另一方面也看主力的爱好。
为什么鸡犬升天行情到头?
每轮行情的开始往往是由绩优股起动的,因为这时候市场人气不旺,大众尚在犹豫观望中,需要一批真正有号召力的股票来带动行情。堪当此任的只有绩优股或有题材的股票。
行情展开后,各路主力都开始活跃起来,纷纷出来拉抬自己手中的股票,市场一片繁荣,此时垃圾股也借大势开始拉抬,共同形成了大盘的上涨。
绩优股炒起来可以在高位站住,即使已经炒的价格较高,主力完成了出货,但持股人一般总是抱着希望,只要行情还没有开始暴跌,绩优股一般是不会出现杀跌现象的。也就是说,虽然具备了下跌的势能,但还不具备下跌动能,不能转化为一轮真正的下跌。如果没有打压力量,它会长时间维持在高位。
要把下跌势能转化为动能需要有人来启动下跌,适合担当起此任务的是垃圾股。因为垃圾股在高位站不稳,把垃圾股炒上去相当于把大石头高高举起来,这时侯行情就走到尾声了。高高炒起的垃圾股是“牛市杀手”,这一刀杀下来,牛就给宰了。垃圾股主力凌厉的杀跌出货如同大石头砸下来,带动大盘下跌,殃及绩优股,把下跌势能充分释放出来,展开一轮熊市。
熊市要由垃圾股起动,而牛市要由好股票启动。
2.派发
盘中出货的手法
第一种手法是上涨出货。在人气最旺的时候,主力预先在上档埋好单,然后借助大势向好人气旺盛,一路带着散户向上吃。追涨热情不足时,主力就亲自出马,大笔吃掉几个卖单,向上打通一段,等散户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了,主力就停手,让散户去吃。这样始终维持股价上涨,但实际上主力买的少卖的多,在悄悄出货。这是在上涨中出货。
第二种手法是冲高回落出货。在开市后快速拉起来,这时由于盘中埋单少、阻力小、花的成本低,以后一个上午都维持在高位,中间可以制造几次向上突破的假像,做出蓄势待涨的姿态,这样在拉高和高位盘整阶段,都会有追涨盘。到下午的后半盘,开始打埋下的单子,一路向下吃,把盘中一天埋下的买单都给打掉,来不及撤单的散户都被派发了。
第三种手法是下压出货。在人气更弱的情况下,靠上涨激发追涨盘成本又高效果又不好,主力不再做冲高盘整诱人追涨,而是开盘后小幅上拉,乃至不拉,仅通过控制开盘造成一个上涨,留出出货空间,然后就一路出货。盘中下档出现了一些买单,主力就给货,下方买单打没了就停停手,做出要反弹的样子,等下方积累了一些买单后再打下去。如此一个价位一个价位的下压,充分利用每一段空间出货;而且控制下跌速度,稳定散户,不诱发恐慌性杀跌盘,主力就有条件抢先出货。主力在盘中基本上不做反弹,让犹豫不决或填的较高的卖单都无法成交,而一路下压把所有的买单都打掉。
第四种方法是打压出货。当人气更稀薄时,主力不再被动的等下方出现买单,而要在盘中制造快速下跌,再制造反弹,诱使抄底盘介入;然后股价掉头向下,把抄底盘吃掉。只有打的足够深足够快才能引发抄底,但这样一来牺牲的价格比较多,而且会诱发恐慌性抛盘,使人气受到较大损失,以后承接力更弱,很难再出货了。所以,这是一种杀鸡取卵式的办法,主力一般是不愿采用的。
主力盘中采用什么方法出货,要观察市场人气状况,根据人气强弱不同和自己出货的决心,而采取不同的手法。从日K线上看,第一种方法形成阳线;第二种方法形成带上影线的阳线或阴线;第三、第四种方法都形成阴线,但长度不同。
派发的战略思路
(1)高位次高位横盘派法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派发方法,不需要什么操盘技巧,适用于有业绩支撑可以在高位站稳的股票。完成拉抬后,股价站稳在高位,主力从容出货。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会慢慢承认这个股价,主力不必刻意制造买盘,反正每天总会有几个人进行交易,主力来一个给一个耐心派发,日积月累,慢慢把货出完。
股价在高位站不住时,拉高后下跌一段,在次高位上站稳,由于有过一个高点,次高位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价格容易稳住。然后长期横盘,在这个位置慢慢把货出掉。
高位和次高位横盘出货,都是股价在高位从新定位,带有价值发现的色彩,所以出货手法上也最简单最温和。当股价上涨的炒作成分比较多时,股价在高位难以站稳,必然在短时间内完成出货,于是有了各种出货手法。
(2)凌厉出货
这是出货手法的另一个极端,也是一种技巧性不太强、基本思路简单明了的方法。其特点就是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让市场大众反应不过来,在人们还在犹豫不决中快速完成出货,打市场一个措手不及。
怎样达到这一目的呢?第一主力仓位要比较轻;第二拉抬要有声势,用持续猛烈的拉抬激起追涨盘,同时把卖盘给吓住,让人一卖就错,谁也不敢再卖;第三是需要有消息配合,用消息配合拉抬把追涨盘激出来把卖盘吓住。
然后,通常在消息兑现的那一天,上涨突然停止,主力义无反顾地全线出货,抛盘汹涌而出,把一日内的追涨盘抄底盘全部打掉,在日K线上往往形成一根光头光脚的大阴线。由于市场大众还在惯性追涨,买盘很多,主力一律通给,这一天的成交量往往很大。由于散户通过技术分析决定操作,反应要慢一步,大部分来不及跟着杀出,所以这一天主力的出货效率极高。此种出货手法关键就在这一天。主力在这一天内可以完成大部分仓位的出货,以后是继续出货还是制造反弹主力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相机决定了。
这种派发手法极为凶悍、野蛮,只是凭借主力控盘的优势,和散户通过看盘分析主力动态会慢一拍的劣势。碰上这种主力,就是精于技术分析的散户高手也没有办法,因为跟主力操作是主力出才出,而判断主力出场是要时间的,不可能抢到第一出货点,被派发的人往往刚一买完就明白错了,但T+1规则卖不出去了。
好在实行涨跌停板制度后每日跌幅受限,主力掼压出货最多也只有20%的出货空间,限制了这种方法的使用。
(3)震荡盘头部出货
这是一种很自然、使用得最多的出货手法,主力持仓比较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凌厉杀出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需要有大盘人气配合,主力拉抬到一定位置,看人气旺盛,就借机开始出货。主力出货,盘中卖压增高,必然会造成下跌。股价下跌到某一支撑位时,主力再出来护盘,因为再往下跌破支撑位人气就会受到较大影响。为了保住出货价格,也为了保住已经出现衰势的人气,主力必须制造快速有力的拉抬,才能恢复散户的信心。同时快速有力的拉抬可以节省成本。出货和护盘动作交替就形成了震荡走势。
此时,股价虽然总体上不再上涨,但由于震荡剧烈,所以短线机会相当多。没有经验的股民看到股价暴跌之后又很快止住,而且出现有力的上涨,迅速回到前期高位乃至突破,会感到危险不大,希望还能再创新高。前期被扎空的股民这时还抱有希望,希望能给自己一个机会在这轮行情中赚到钱,看到如此快速的拉抬以为机会又来了,于是疯狂杀入。这样,主力得以暂时维持住人气、稳住卖盘、实现出货。
震荡出货的震荡周期如果达到几天或十几天,就会在日K线上形成经典的顶部形态,如头肩顶或M头等;如果震荡周期在三天以内,则会形成高位快速震荡的行情。高位快速震荡反应出市场心态躁动,行情在顶部维持的时间更短。如果股价以十几天的周期震荡两次,第二次是一个大的护盘动作把股价打到前期高点,就会形成M头;如果人气较旺,在顶部维持时间长,可以出现三次震荡,分别把股价打到前期高点,这样就会形成头肩顶或三重头。
判断主力是否在震荡中出货的一个有用的线索是熊长牛短形态。主力在一定区间内反复出货和护盘,由于出的多进的少,所以在走势上很容易形成熊长牛短的走势。下跌的时候速度较慢时间较长,这是主力谨慎出货造成的,为的是利用有限的空间尽量多出一些货;上涨的时候迅猛时间短,这样拉抬可以节约成本。另一个线索是看成交量和K线振幅。主力大规模出货必然造成大成交量和股价的大幅度下跌,主力护盘只能控制股价不跌破某个价位,但盘中的大幅震荡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如果持续出现带量震荡幅度较大的K线,则表明主力在出货了。震荡出货比较容易识别,很多掌握技术分析的人都可以逃掉。
(4)整理形态出货
这是高位震荡出货的变形。主力把高位的震荡出货形态做的像整理形态,让人以为还要继续向上拉抬,持股者不急于出货耐心等待,自以为看明白的人继续建仓,等待突破。而实际上,这个形态是主力凭借盘中的控盘技巧精心做出来的,每一天主力其实都是出多进少,但利用市场人气和自己的控盘技巧,维持住股价不跌,且控制着盘子走出整理形态,这种假整理形态与真的整理形态很难区别。主力仓位减少到一定程度,有时还真的做一次向上突破,再利用追涨盘把最后一批货出掉。这种出货手法技巧性强,是一种较温和的出货手法。由于在顶部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技术分析高手有机会从容判断离场。
长期横盘出货法派给的是市场中感觉最迟钝的一群人,人数有限,故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出货。凌厉出货法是谁也逃不掉,通通派发,出货速度快,杀伤面最大。顶部形态和整理形态出货是最常见的出货手法,技术分析高手有可能逃掉,杀伤面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