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内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22:22
伤害论内容
辨太阳病并治法
外感病的初起阶段,
太阳病是表证,表证是太阳经,治宜发汗
里证是邪气不除随经入腑即膀胱。治宜通阳行水、温经解表、急温法,或清补等
太阳经是足太阳膀胱经
太阳经阳虚了,会内传入少阴,两者互为表里,(太阳的阳气要靠太阴的肾气通过三焦支援才能主表,还包括肺的宣发胃的滋养),可以同时发病为阴阳,阳虚,治宜温经解表,也可由太阳飞渡直入少阴,治宜急温之法,四逆汤
太阳经表症:脉浮,头项强病而恶寒(先恶寒后发热)
分为伤风、伤寒、温病、风温
温病:发热而渴,不恶寒(初期也有轻微恶寒但时间短轻),是温热邪气,伤阴
风温:高热,自汗出而热不退,身重,多眠睡,鼻吸必鼾,
伤风:发热-汗出(微汗,皮肤湿润)、恶风、脉缓。鼻鸣干呕。有汗为主证。寒邪伤阳
凡伤风必先发热,发热同时出汗,浑身潮润,会觉湿热难受,即欣被子或衣服服,    但一见凉的空气会恶风。属卫强营弱
桂枝汤:甘草炙、生姜切、红枣掰,桂枝和白芍剂量必须相等。必须要出汗,汗要微微的连续地周身都出来,通过大口喝粥盖被子两小时等着发汗。白天晚上都可服,主发汗。禁生冷、酒酪、粘滑肉等影响胃阳之气食物。能调和脾胃,调和气血,交通心肾,滋阴和阳调和阴阳作用。发汗止汗而不伤正,止汗而不留邪。外解肌去风,内调阴阳,以及气血营卫不和都可用此方。凡是太阳病中风也好,伤寒也好,还是其他病,如出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都可以用。汗出、恶风是主证,表虚的营卫不和就可以用此方。疟急、下利,只要出现太阳病的发热汗出恶风,用桂枝汤就好。治冻疮、过敏、痛证、身痒、外表风寒,头疼发热、汗出恶风、苔白不渴。
太阳伤寒的表实无汗是桂枝的禁忌。若是麻黄汤证误用桂枝汤会出现不汗出而烦躁的大青龙汤证
酒客胃腑湿热,不能用甘味的甘草大枣,也不能用辛温的桂枝干姜,不能用桂枝汤
凡是有里热的,不论是肺热,胃热,肝热,或有内湿的,都不能用桂枝汤。温病、风温也不能用
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怕冷)为主,体痛、呕逆(干呕),发热身痛无汗,脉阴阳俱浮紧。
伤寒的恶寒不能缓解,即使盖的多穿的多也还是恶寒,即伤卫又伤营,营卫气血凝滞,所以会有体痛,程度比伤风重
麻黄汤:八证:头痛、发热、身疼、腰痛、关节痛、诸痛,恶风,无汗而喘
伤风与伤寒的区别:
1、中风与发热为主,发热和汗出比较快,发热同时出汗,身软虚弱;伤寒以恶寒为主,阳气闭郁,必恶寒,全身恶寒身重;中风是先有发热,伤寒的恶寒比中风的恶寒重,不能缓解
2、中风有汗出,在发热的同时会出汗,皮肤潮润润。 伤寒也有发热,                           不过是灼热无汗,皮肤干躁
3、 中风脉是浮而缓,伤寒是浮紧,而且是寸尺关脉都浮紧,紧主寒实痛
太阳腑证有两个:蓄水证(邪气传入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不利)
蓄血证(邪气入里化热,热瘀血结,热于膀胱)
伤寒与风温:风温身重,伤寒身痛不口渴。风寒发汗后表解烧退,风温误吃发汗药身更重象火烤一样,只有采用甘寒辛凉之品清热滋阴,别无他法
体经腑之太阳概括起来叫太阳
太阳病过程中,恶寒多,发热少,是邪气占上风,表证重;发热多,恶寒轻,说明表邪较轻,搞邪能力强。热代表阳气,寒代表邪气
邪气较盛,通常会出现身疼,阳气闭郁较重,通常会出现身重,只是阳气闭郁不得小汗出,则只是身痒
伤寒(包括伤风伤寒)一日,太阳表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是浮脉就不传,或脉数急,证见发烦、恶心,就要传经
伤寒二三日,阳明(烦躁)少阳(欲吐)证不见者,为不传
病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正气大于邪气,发热反映阳气抗邪有力,正气处在积极位置。以此类推,阳明病蒸蒸发热,少阳病往来寒热(一会儿热一会冷)。三阳经病兼以发热为主证。治宜攻其外发表邪
病无热恶寒,发于阴。阳虚而有寒邪,阳气不能积极和邪气作斗争,所以没有发热,只有恶寒。治宜温热药温其内
太阳病伤风和伤寒由于治疗得当,表邪已解,但还有遗留症如打喷嚏流清鼻涕,身体酸困,表证没完全好,就不要吃药,大邪已解,正气未复,过十几天会正气恢复,病即好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反映出阳虚真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少阴寒盛)。这种大热由阳虚所致。这种阴盛格阳症状还有脉大无根,烦渴而不欲饮水,面红如妆等。治通脉四逆汤
病人身大汗,反不欲得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治白虎汤
太阳病误泻,阳气没有内陷还有表证者,用桂枝汤,阳气内陷没有表证,有其他问题的不可用,只能观脉象,恰如其分治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活动不能自如,拘紧,强急),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不要麻黄)
葛根作用:1、解肌祛风2、疏通经络凝滞,主治项背几几3、生津液,滋润经脉缓解拘急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发汗散寒,疏通经脉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既有太阳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的表证,又有面赤,额头作痛,目痛鼻干,卧寐不宁的阳明表证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不下利者,但呕(呕吐是胃气不降,系表里不和)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汤为阳明经证的正治之方,又可兼解太阳表邪,葛根汤不仅能解肌发表,且能入脾胃,清肠热,升胃肠津气,升发清阳,鼓舞胃气,善治泄利。可治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不和,失降不和,下利呕吐之证。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病在表不当下而下),(表邪内陷入里,出现腹泄不止),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既有表邪未解,又有里热下利,称为里热夹表邪而下利)喘(表邪束肺,里热迫肺,肺气不利,故喘)而汗出(里热逼迫津液外越帮汗出)者,表里兼热,发热,大便粘秽,暴注下迫,下利肛热。表里两解,葛根黄连黄苓汤主之
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表阳虚的自汗非用附子不可,气虚出汗用补中益气(前提是下焦不太虚)或保元汤,肺虚用黄芪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是因为误服麻黄汤出大汗后,导致漏汗不止,阳虚不固。证止不住大汗淋漓,人发冷,四肢抽搐,小便少
出现胸满,或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或者气短,或者咳逆,只要属于胸阳虚而寒阴气盛的,桂枝去芍药加附子都是有效的
凡胸阳不利出现胸满都去芍药,凡脾阴不利出现腹胀都加芍药
小汗法: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和桂枝麻黄各半汤都可治表有小邪而见烦热、身痒的病
一般来说凡是有表邪而无汗身疼痛者,用麻黄汤发汗,身不痛痒者,不可大汗
一般用桂枝汤发汗后多伤阴,麻黄汤发汗后多见亡阳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
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反而热势更重),先刺风池风府穴,疏通经络,发散风邪再服桂枝汤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有如疟疾一样的恶寒发热,但比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发作轻,就用桂枝二麻黄一汤,调和营卫大,兼去小邪,发汗力更小,对大汗后微邪不解非常适合
太阳表证,发热多而恶寒少,脉微弱,此无阳(无伤寒表实证)也,不可用麻黄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微微发热,无汗,心下满,小便不利者,汗下两法都不能,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健脾利水。此征是太阳之水不下行,去桂重加苓术,以健脾行太阳之水,水下行则气自达,而头痛发热等证自然解散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
五苓散是太阳之气不外达,用桂枝宣太阳之气,气外达则自下行,而小便利矣。重在桂枝发汗,发汗即利水,水能化气,气能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