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的妈和我的妈(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37:03
(2010-09-01 23:42:16)转载
标签:驱使力
反作用力
美国匹兹堡大学
抗日战争
王小波
北京
文化
分类:评论

1997年王小波逝世,宋华阿姨和李银河在王小波墓前做最后的诀别
我是不学无术的人,我临时抱佛脚。我查到:
王小波(1952年-1997年)当代著名学者、作家,汉族。1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1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品学专业。1984年至l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墓地在北京昌平佛山墓区第八区。
王小波为人、为文都颇有特立独行的意味,其写作不乏“智慧”、“自然的人性爱”、“有趣”,别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自称师承穆旦(查良铮)。
王小波的生平:
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
1968-1970年,云南农场知青。
1971-1972年,山东牟平插队;后担任民办教师。
1972-1973年,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工人。
1974-1978年,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工人。
1978-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
1982-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
1984-1988年,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1991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1991-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
1992-1997年,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北京。终年46岁。
笔者采访王小波的妈妈,有如下的思考:
为什么王小波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呢?这和他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另外,和他家庭所遇到的冲击和苦难,也分不开。人有三种成才的心理依据:
“创造力,爱情驱使力,和逆境反作用力。”
“创造力的楷模”是玛丽·居里(1867.11.7—1934.7.4)。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爱情驱使力”的例子太多,不便一一例举。
“逆境反作用力”的例子,一个是王小波。再一个是张艺谋。
张艺谋的爸爸是抗日战争时期投奔黄埔军校的热血青年。抗日战争中,他是国民党抗战部队的上校军官,在后勤部队。解放以后,张艺谋的出身算是“国民党残渣余孽”部分的。现在的青年们,都不知道当年“出身不好”给一个人的冲击有多么的大。能“挺”过来的都成了各条战线上的“大师。”张艺谋也是“逆境反作用力”的代表人物。
王小波的爸爸如果没有当上“三反分子”,那么,就没有后来的王小波。
王小波的妈妈有抗日战争胜利60年,中共中央颁发的抗战胜利纪念章。而张艺谋的父亲却没有领到。如果,在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的纪念日里,中国政府能按照抗战学者方军提倡的“国家荣誉统一化”的思路,给张艺谋的父亲补发抗日战争胜利的证章的话,想必,对张艺谋未来的艺术人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