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刚 流行京剧第一男旦之反串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34:13



对你影响最深的一部作品是?
卡耐基的《性格决定命运》
在你的艺术生涯中最正确的一次选择是?
学习京剧
通常用什么方式摆脱困境?
忍耐
认为自己所做的最有想象力的一件事是?
反串
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
平静而不需要周密思考的生活
最恐惧的事情是?
遭人非议,被否认
最渴望拥有的能力是?
跳水
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谁?
胡锦涛主席
你最厌恶什么样的创作?
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
你认为自己所做的最奢侈的事是?
扔演出服
你最讨厌自己的什么特点?
不太爱解释
你最讨厌别人身上的什么特点?
张扬
对自己的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个头
最喜欢男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坚毅
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善良
你用过的最多的词是?
怎么讲呢?
对朋友的定义是?
肝胆相照
如果可以选择,你会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逝去?
自然状态
你的座右铭?
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希望
如果可以选择你希望什么重现?
初恋
你最喜欢的职业?
跳水运动员
你对机遇一词的理解?
它能改变你的一生
你认为人生必读的三本书是?
《红楼梦》、《天龙八部》、卡耐基《性格决定命运》
你的血型星座?
O型、巨蟹座
这是个“草根精神”引领的娱乐时代,恶搞、傍名人、炒作、出格、机遇……有了互联网,出名获利似乎唾手可得。
但无论是哪种选秀,那些一夜间蹿红的“快餐”艺人们,似乎如流星一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个残酷竞争的社会诸多昙花一现的名字是如此轻易地被人遗忘。
CCTV星光大道火了羊倌阿宝,于是各地操着原生态唱法地复制“阿宝”源源不断;“超女”让李宇春成名了,舞台上便放眼看去一片中性主张。而正是在这样纷繁的氛围里,一位地地道道的东北小伙李玉刚反串京剧旦角的表演出现,便清新飘逸、轻而易举地擦亮了人们的视野。
作为今年CCTV“星光大道”的年度季军,男旦李玉刚的梅派表演震撼、虏获了许多观众的心。有人评价,“此人不是女人,但是他胜过女人。看他在台上游刃有余地穿梭在男人与女人的角色中,甚是惊叹,甚是佩服。世间有如此多的绝色美人,竟不及他的朱唇轻启,不及他的轻衫莲步,不及他的袅娜腰肢温更柔。”故,网上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李玉刚绝代芳华。
相比而言,要复制李玉刚则难得多。从扮相到唱功,李玉刚历经十年打造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从无到有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形象,将自己的人生驶向一个如此与众不同的艺术港湾。
之前的李玉刚,只是一个飘零的江湖艺人。在其十年的演艺生涯中,由于他特殊的表演形式,可以想象,遭受过无数的冷眼与不解。他不可避免地要经常性地接触各种各样地陌生人。但惟独这次让他永远记住。
一次演出,同台的还有一个舞蹈队,领队是一个年轻帅气的男孩,但队员都是身子妙曼的女生。李玉刚在后台化妆时,被那些女生发现,觉得新鲜而且觉得很美。于是她们对领队说,你也化妆呗,肯定也会很漂亮。女孩们说此话并无恶意。但领队却回答道,我神经病啊!这个年轻的领队一点都没有避讳,但是却刺痛了李玉刚。只是对这些白眼、非议,他从来不理会。但演出时,李玉刚发现这个男孩在角落里鼓掌。接下来的两天演出,这个男孩每天都送花给李玉刚,李玉刚心里明白,这个男孩是被他舞台上的表演所征服。
因此,他告诫自己,对人生,绝不放弃希望。无论发生什么,都不去理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一切。
2007年的春节,李玉刚是在北京过的。就在除夕即将来临的前二天,他还在外地演出。找上李玉刚的家门,看到他疲倦的面容,心里颇有些不忍。热情朴实的母亲一说起这个小儿子,便红了眼圈,自己没能供他上大学是终身的遗憾,说这个孩子不易啊,不管有什么事情,都请大家伙多担待些。李妈妈是一片父母心,当她第一次在电视里看见儿子的表演时,根本就不相信这是她们家的小仨儿。而在后来李玉刚卸装后亮相,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眼泪流了下来。
通俗而不庸俗
1996年,由于家庭困难,李玉刚把长春艺术学院编剧系的录取通知书埋在箱底,背着一个小包,拿上家里东拼西凑的200元钱,从吉林的一个小山村只身去了长春谋生。从小受着二人转演员的母亲熏陶,他酷爱表演艺术。在长春他跟乐队东奔西跑打过杂,在音像店打过工,也到营口、铁岭的小歌厅登台唱歌赶过场。尽管很辛苦,但他执着地追寻着自己的表演梦想。
直到1998年,李玉刚迎来了命运的转机。一个朋友从西安打来电话说那边有场子价钱还不错,他拎起包踏上了西去的列车,继续白天音像店晚上歌舞餐厅的打工生活。1998年抗洪刚结束,有一首男女对唱的歌曲《为了谁》火遍大江南北,李玉刚和一个女歌手搭档演唱。一天,在登台之前,沙袋、舞蹈都已经准备就绪,女歌手突然不见了。老板如热锅上的蚂蚁,李玉刚一咬牙说,我自己来。在所有人的置疑中,他登台了。
高考之前李玉刚曾上过几天音乐学习班,班里有个同学的父亲唱男旦,偶尔教他唱过几句女声,可那时仅仅是好奇,并没有从心底里被这门古老的国粹触动。后来加上在音像店打工时跟来买戏曲光盘的老头一起哼哼着偷学了点,李玉刚凭着这点粗浅的功夫一人演绎了这首男女对唱,结果台下客人掌声、叫好声连成一片,小费就收到500元。下台后老板跑过来拍着肩膀和他握手,说真不错。当即,老板辞退了那位女歌手,把李玉刚的工资从每场80块长到160块。李玉刚平生第一次体会到做演员被观众欢呼的尊严。从此以后,李玉刚找到了一条和其他歌手完全不同的路。
现在想起来,李玉刚觉得十分感慨,那时生活举步维艰,而目前却忙碌得要命,一边忙一边寻找新的希望。一直处于在外演出状态的李玉刚并没有效仿时下那些艺人迅速加入某个演艺公司为自己更快地谋求利益,而是在众多来邀请其加盟的公司中,谨慎地沟通,他说,因为我是一种特殊的表演形式,传统的节目类型却是娱乐化的表现形式,所以一定要找志同道合,理念一致的合作者。
创新而非颠覆
1998年李玉刚请一位老师去看自己男唱女声的演出。结果老师说,你这种演出是一种哗众取宠。你如果想有一个长远的发展不至于被社会被时代被历史所抛弃遗忘的话,你就得学习中国传统古老的艺术——男旦。老师的话对其影响十分深刻,他清醒地意识到,未来走的必经之路就是京剧。于是有朋友给李玉刚介绍了一位老师,是位名旦。在那里,他开始真正学习国粹艺术,梅兰芳成了他心中的偶像。从此以后,他跟着老师的口传心授,且兼顾着工作,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
在边学习边演出的阶段,问题来了。在老师看来,唱旦角不能穿一般歌手的演出服出场,那是对艺术的不尊重。这一点,李玉刚是认可的,这也是他开始理解国粹艺术的第一步。可亲自化妆男旦扮相出场的李玉刚,第一次登台就被老板喝止:这不是戏院,这个扮相太吓人了,李玉刚左右为难。苦思之后,他决定自己塑造一个全新的、与传统戏曲扮相不同的、观众能接受的旦角形象。他买来了各种服装时尚类杂志,学着上面美女的形象打造自己。抛弃戏曲用的油彩,去商店买来化妆品,一笔一笔描眉、抹口红、上粉底;到布料商场,摸布料的手感、看颜色、问材质;去服装设计店,自己设计服装造型。如今,李玉刚比大多数的女孩子都能更了解、更会使用化妆品,他还能够认出上百种布料的材质,说出它们的用途、产地、名称及价格。那段时间,李玉刚倾其所有积蓄来塑造一个让观众接受的个人形象。在他心里只有一个标准:美。化出来的妆要漂亮,衣服要袭人。前前后后,李玉刚拜过上百位老师,包括演艺界、戏曲界、服装界、化妆界、舞蹈界、声乐界……凡是能与艺术与塑造形象有关的都拜过了,其中不乏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
所有演艺界的人都渴望成名,每一条路上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挤那座独木桥。而李玉刚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提高竞争力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没有竞争对手,李玉刚做到了。男旦有,但是像李玉刚这样大胆扬弃了男旦传统扮相的没有;男人唱女声的有,但是声音能像李玉刚那样纯的没有;男扮女装的有,但是视觉冲击力能像李玉刚扮相的没有。所以,李玉刚成名了。
有人说,看他的表演,让人恍惚想起哥哥张国荣在《霸王别姬》中对程蝶衣的演绎,哥哥“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戏者是浮华舞台上最忘情,喧嚣人群中最落寞的灵魂。但当浮华散尽,也许只有最寂寞的灵魂,才能留下那精湛而永恒的艺术瞬间。
孤岛对话 创新不是颠覆
你选择了一条敏感的艺术之路,若拿捏不好,很容易毁誉参半,能谈谈你这十年来的心路历程吗?
第一个阶段,我从最开始揣着200块钱离开家,将其作为谋生的手段,后来为了更好地生存,拼命地去学习它,于是,你就像一张白纸一样,越描越清晰越描越漂亮。
这个时候,我才发现也才有机会发现,原来,这门艺术真的是很美。1998年到2000年之后,我弃艺从商,可是总觉得心里有个什么梦没有完成,于是2004年又重新回到艺术的路上来,这是第二个阶段。
2004年末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学了那么多,却从来没有真正地用在舞台上,而我此时又真正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所在,对其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便开始努力寻找其中属于我自己的东西,融入自己的东西。无论是服装还是扮相、唱腔等等。
我之所以参加“星光大道”,是因为众所周知,京剧很窄众,同时我也想对以往的付出作个验证,希望得到大众的认可。当时“星光大道”的导演都不看好我这种形式的表演,结果却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包括我自己。
当时你的民众呼声很高,而京剧界的评委们却对你看法很保守,对于季军的结果,你觉得公平么?
现在就不去想这些了,因为它给我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实际上这个结果已经不重要了,我所得到的东西早已超出了这个范畴。   学术界对你的看法有所保留,你怎么看?心里很不好受吧。
也分两个阶段吧,第一个阶段时间很短,的确心里很难受,感觉他们不理解我,我这么艰辛地走了十年,特别的不容易,我在寻找探索一条新路,付出了那么多,跟那么多老师学习,每天都在用心揣摩,所以感觉是很不公平的。
第二个阶段,便是我怀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我得谢谢他们,包括今年没有上春晚,我也要谢谢他们。挫折让人生更精彩,不让我走得太快太深,是为了让我,让我这种新颖的节目表演形式不会成为一颗流星,一闪而过。因此,尽管从刚开始第一个接到春晚的通知,而且时间、戏份都在很黄金的部分,板上钉钉的百分百的李玉刚要上时,坦白说,我还是很兴奋的,当这一切都突然失去的时候,我之后还是很释然的,因为我想了特别多,不让我走得太快,却会让我走得更远。可能对我来说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对我的从艺之路。
成名后,有人批评你不够谦虚,批评你有些得意,而你京剧本身的造诣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功力?
对于别人的说法,我一向很尊重,而且会自我检视。但我曾受到某些媒体的恶炒和陷害,他们恶意剪辑,挑起纷争,说我要跟梅葆玖PK,直接引起了京剧界对我的不满,对我的打击还是很大的,让我很长时间都没有缓过来。那绝对不是我的意思。我想可能是这个事情引起的。
说说你最难的时候?
笼统地说,就是付出了好多好多,却总是得不到回报,甚至看不到回报的希望。那一段老是质疑。我真的是竭心尽力,经常是为了衣服上的一朵花,会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去研究。我当时真的是有些心灰意冷了,很寒心,觉得自己真的是非常努力了,而且这么多年,为什么总是成不了呢?这时我的一个朋友,也算是一个贵人吧,是个浙江的经纪人,他说,不要灰心,只有量变到了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质变。
你所理解的京剧的基本传统要素是什么?在你的表演中延续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摒弃了什么?
手眼身法步是没有摒弃的。在延续的过程中我加入了舞蹈,唱腔加入了点民族的唱法,用化妆品而不是油彩。
有人对你的表演定位是通俗而不庸俗,你认可么?
挺到位的,很认可。
艺术是寂寞的追求,你将来的选择?
我会寂寞地改变下去,不会被压力左右,我深深地知道我被老百姓认可就是因为我这种全新的表演方式。倾向于学术吧。
目前学习的最大问题是?
要创造自己的剧目。有自己的作品。
有人批评你没有遵循国粹的纯粹性?你怎么理解?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它会让我更进步。这种评论我不去在乎。我只追求自己,学习京剧这一点,我是不会改变的。这是我的根基,基本上我所有表演的根源都是出自京剧,只是说我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现代人的欣赏习惯及审美要求做改变。
你怎么看网友所评论的“南易北李”现象?
其实很多事情走到今天,都是我意料之外,喜欢我的本来该是戏曲面的,现在一些八九岁的小朋友居然也很喜欢我,这让我着实感觉到戏曲并不是大家经常所想象的那样“荒漠”,而是如何去种花种草的问题,我特别想在这个方面做点事情。
成名后最大的困扰是什么?
可能还是学术界的压力吧。或者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余秋雨老师说过当一个新人刚出现的阶段是最受困扰的阶段。
给自己的社会定位?
我现在不去考虑,让别人去定位吧。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会不会有一个全新的角色呢?
生活最大的改变?
最大的改变就是一夜成名。被很多人熟知。
将来的规划?
我不会改变我的道路。我希望我自己能有一部留给世人的作品,传世之作,历史上留下一笔。
有一种艺术叫宽容
2006年,中国的文艺界和学术界分别出现了两个“现象”:学术界的“易中天现象”和艺术界的“李玉刚现象”。两个“现象”,一个出现在南方的厦门大学,一个出现在北方吉林的公主岭市;一个以古典文学教授的身份因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上讲汉代、品三国而成了学术明星,另一个作为来自民间舞台的“男旦”演员,因在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栏目上以惊艳的反串表演而倾倒了无数观众。易中天成了大众文化的传播者,他讲的是大众需求的人性善恶、人际关系,甚至想象古人之间有趣的家长里短。在舞台上,李玉刚反串的各种古典女性扮相俏丽、声音清亮圆润,他演绎的京剧《贵妃醉酒》和《霸王别姬》更是让很多人联想起了京剧艺术中的男旦。
耐人寻味的是,对于易中天,普通观众乐意奉上鲜花,“板砖”却来自学术界。无独有偶,深受广大百姓喜爱的李玉刚,也得不到到艺术界的认可。
在学术界看来,易中天颠覆了中国文化人清高淡泊的传统形象,热衷于抛头露面,甚至为了取悦观众不惜插科打诨。另一方面,迷上易中天后,许多不熟悉,甚至不喜欢“历史”的人们重新对“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
而在京剧界看来,李玉刚颠覆了中国京剧的传统表演形式,他那含有多种表演元素的所谓流行京剧和梅派艺术根本沾不上边,不是弘扬而是扼杀,糟蹋国粹。 另一方面,因为热爱李玉刚,许多“刚丝”从一个从来不看京剧、不懂得京剧的普通观众开始了解京剧、认识京剧、熟悉梅派艺术。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存在的世界中,我们需要严谨的分工,需要各司其职,也需要易中天和李玉刚这样的僭越。这样才是我们文化包容与丰富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