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是非探讨-------博客中国-------褦襶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20:56
对于网络评论现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观点只代表一家之言,欢迎所有见到此文的网友们斧正。时下,明哲保身,趋炎附势的现象较普遍。所以某种角度来讲,中国社会,须要那些骂不倒的人。一片赞扬声的文章未必一定是好文章,受抨击的也未必就一定是没有价值的文字。西方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罗伊德的作品面世后百余年,都不被世人接受。一个多世纪后,世人才认识到他的价值。网络杂文是世人医治不健康社会的诊断,忌歌功颂德。可能有人又要说笔者看不到成绩,这是地道的“特色”观念。医生见到患者就从其身上找“毛病”,我们能责备医生看不到健康吗?杂文就是从医生视角看社会。每种文章体裁,都有其特定属性。责怪杂文作者看不到成绩,同责怪医生看不到健康一样。医生不是看不到健康,没有健康标准的医生,如何能知道什么是疾患呢。可是医生职业是为了治病,找不到病灶如何能够治病呢。杂文作者创作杂文主要是为了找出社会的病灶,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健康的社会,如何会鉴别社会病灶!
一个具备健康意识的社会,是须要杂文这种批评文字的。这同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需要医生为其找出病灶一个道理。讳疾忌医,是人的不健康心理;拒绝批评的社会,同样是缺乏健康意识的社会。
虚心,是虔诚理性地对待事物。对不理解的批评观点,曲意奉迎,不是虚心,是虚伪!并且极度缺乏理性。时下网评,有一种跟帖不容反驳论调。只要作者对网评观点提出反驳,就被指责为缺乏心胸,不接受批评。慑于舆论压力,明哲保身反而被当作“修养”。观点就是用来探讨的,杂文作者的观点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同样跟帖中批评杂文主旨的观点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既然都有可能存在错误认识,那为什么杂文可以被批评,跟帖中的观点就不可以被反驳呢!
同否定反驳跟帖观点共存的还有谩骂与批评的混淆。杂文批评是以较充分的论据,阐明否定或者局部否定杂文主旨的观点;谩骂,是以粗俗甚至带有污辱性的语言,否定文章的观点。二者相同的是否定,但本质的不同是方式。谩骂绝对不等同于批评。
网络交流中单向思维较普遍。探讨是反复交流行为。提出观点,被否定观点,再反驳否定观点。也就是从观念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念的反复过程。可是网络里常常有一种单向思维现象,把“反驳”当作“拒绝”。反驳,是有依据提出不同观点;拒绝只是简单的否定。
笔者作过网络编辑,深晓网络编辑辛苦与苦衷。于是遇到网络分歧常常从网络编辑的角度与自身的角度两个方向与对方交流。前不久笔者曾在某网站“再发”一篇题为《强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杂文,被该站的一位编辑先生拒发。编辑在该站的交流群声称其理由是不认同此文的一些观点。于是笔者发了一篇题为《小谈“杂文编辑”的角色定位》的杂文阐述对于此事的观点。可是那位编辑先生看到这篇文字,认为是他的直率惹脑了笔者,笔者的此文是对他的口诛笔伐(读者朋友可以在网上搜索此文看看可有不恭的文字)。并且写了一篇《作为编辑,我有自己的选文原则,可否?——向褦襶子先生讨教》文字。笔者从网络编辑的角度在该文末回复其观点:“观点分歧,是不太适合网络媒体拒发的理由,尤其是杂文。如果是属于行文方面的原因,到另当别论。也就是说编辑认为,文章逻辑混乱,用词不准,错别字连篇,是可以拒发的”。此位先生,看到此回复,知道因观点分歧拒发站不住脚,于是对笔者那篇被拒发的文章,大加挞伐。回帖之中,不乏污言秽语。读者朋友,完全可以在网上搜索此文,看看笔者与之交流的文字中可有言不由衷之处。本来因为交流困难,笔者已经终断与此君就这个问题继续交流,然而时下网端此类现象越来越多。为了让大家从交流误区中走出来,于是将此例拿来,供大家探讨“单向”思维的是与非。网编拒发是否定,作者提出不同意见是交流,如果网编或者读者不能接受对方观点,完全可以据理力争。行文论辩。大家留意看看,就会发现指责别人发怒的人,常常自己早已经怒不可遏了。
即席交流,都难勉不说此过火的话,可是频频使用粗俗的语言,就有辱斯文了。不知那位先生是否清楚,“作为编辑,有自己的选文原则”,作为网络文章作者是否也有发表不同观点权力!当笔者提出行文不被认同拒发可以被接受时,此君的解释是,当初没有好意思说笔者的文章写的“杂乱无章(读者朋友可以搜索《强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看看是否行文真的糟糕到不能见诸网端)”,是笔者没有体会到此君的真实意图。也许此君的这种观点是客观存在。倘若如此,笔者的《小谈“杂文编辑”的角色定位》一文,就不只是与之探讨观点分歧能否作为拒发网文的理由,还要探讨网络行文方面的问题了。
对于现实社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而基于生存环境与阅历的原因,多数人自己的观点都存在一定的局限。真理不辩不明,大家就不同观点切磋,互相砥砺,才能真正进步。明哲保身,沽名钓誉,明明不理解读者跟帖中的观点,却要作出“虚怀若谷”的姿态,这即对读者不够尊重,也背离杂文创作的初衷。
此文旨在就理性网评,真诚交流进行探讨。希望读者朋友不要对号入座。大家就现象发表意见,什么样的分歧都可以探讨。即便最终仍不能达成共识,也不失儒雅。都是“识文断字”的,多数网友都是本着促进社会健康进步关注网文,要知道殊途是可以同归的。针砭时弊,把精力用在履行一个公民义务上,促使我们的社会逐渐完善,比“出气”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