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习惯大解析:如何与全国各地人打交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8:51:09
《性格习惯大解析:如何与全国各地人打交道》
东南西北中,全国各地的人脾气禀性各不相同。如何和不同地方的人打交道,如何与他们沟通交流、合作共事,建立合谐的人际关系,就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心理特点、情感性格、文化传统,以及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性格,东北虎,西北狼,南方人是个大绵羊,说的就是这种多样性。
一家杂志曾经对中国各地人的性格作了一番比较:东北人喜欢喝酒,一口能喝一大杯65度的烈性酒,很讲义气;上海人会计算,尊重地位高而且有钱的人,强调物质利益,头脑灵活;福建人特别精明,下雨带两把伞,自用一把卖一把;广东人不仅会吃,也有韧性,还很聪明;四川人性格比较外向,好交友,但有些人缺乏理财技术……
所谓性格决定成败,不同的性格会导致不同的命运,所以我们应该弄清楚,地域是怎样影响人的性格这一问题。
首先,地理特征促使一个地区的居民形成独特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我们都知道海洋文化、黄土文化这两个名词。山西就是黄土文化的代表。山西远离海洋,临近黄河,海洋的开放文化对山西人的影响微乎其微,而受黄土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影响特别大,因此山西人具有憨厚朴实、相对守旧的性格特点。广东则是海洋文化的代表。海洋文化是开放的文化。在临近海洋的地区生活,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的机会很多,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多,这就形成了广东人容易包容和接受外来文化和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
其次,气候、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也会使人的生理产生变化,进而影响人群性格。
古人曾这样形容吴越一带人的性格与气候的关系:南风之来兮,可以解民之愠;南风之熏兮,可以富吾民之财。意思是吴越一带气候温润,没有北方那种凛冽的西北风,因而使这里的人脾气温和,会经商赚钱。阳光的照射使人的大脑产生五羟色胺,五羟色胺使人产生良好的情绪。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人们大多在室内活动,接受阳光照射少,五羟色胺分泌少,就使得东北人脾气暴躁。饮食习惯对他们性格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人喜欢吃清淡、甜的食物和鱼,甜食中含有大量5-ht,所以江南人大脑中5-ht水平较高。而5-ht又是维持良好情绪和转换思维方式的最重要的神经物质,江南人脾气好,脑子灵活不能不说与此有很大关系。
而最关键的是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对人的性格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历史进程和文化氛围对人们的性格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水土说的就是风吹雨打、日积月累的地域文化。例如满族等游牧民族多生活在中国的东北方,游牧生活要求他们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带点野蛮味道的性格。游牧民族能歌善舞,鲁莽冲动,又很讲义气,这些性格特点流传下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的性格。
第2节:前言
江浙地区土地肥沃,水源丰沛,人们生活富足安定,因而多安心于自家生活。历代皇帝都很青睐江浙居民,因为他们对财政的贡献很大,却从不造反。这些历史渊源也造就了江浙人安逸的生活态度和性格特征。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受儒家文化影响,山东人伦理道德观念非常强烈,而且比较守旧。他们的家族观念比其他地区都要强烈,同时,受中庸之道影响,山东人从政的很多,人也很精明。
……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总之,与不同地区的人相处,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了解不同地区的人们不同的性格取向与兴趣爱好,做到和睦相处,同时也可以不断完善各自的性格,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许多事实也都说明,能否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还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事业。因此,了解并学会和不同地域、不同性格的人相处的方法,对我们的成长和成功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第3节:天子脚下的北京人
1.北京人的性格
你如果没有苦练过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或者红凤凰粉凤凰粉红凤凰飞之类的绕口令,最好少在北京人面前逞口舌之能。因为北京人不管体格强弱、打斗功夫高低,嘴皮子普遍利索是举国公认的。
北京人说话,凡事不离一个理字。北京人说话:理就是用来讲的,就是用来论的,要不怎么有讲理、理论这样的词儿呢?所以你要是跟北京人吵架,就得小心提防了,他们可以连着跟你吵几个小时,而且用词都不带重样的。
北京人的特征是幽默、不拘小节、能侃善吹、痴迷做官、讲究尊卑贵贱,开口就是宏观思维,言谈举止透着首都人的优越感。老北京人过去讲究光着膀子,摇着芭蕉扇,在四合院里到处串门,扎堆吹牛,而今的北京人,则改为哥几个杀到什刹海、三里屯酒吧里一泡,小酒一点,小舌一卷,一口京片子,侃遍古今。
北京人能言善侃,是任何外地人都望尘莫及的。能侃在北京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值得骄傲的资本。侃是北京人特有的休闲方式。大多数北京人都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侃爷、京片子。但是,他们注重的不是侃什么,也不是怎样侃,怎样侃得漂亮,只是为侃而侃,既不要形式,也大多没有什么目的,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什么都可以拿来侃。可以眉飞色舞,可以气壮山河,可以晕头转向,可以找不着北,美其名曰神侃。
有人风趣地说,北京周围的山为什么这么低,就是让北京人侃(砍)的。北京城大街小巷里的大小酒店,华灯初上,家家爆满,主要原因不是北京人爱吃,而是北京人爱扎堆侃。北京人侃的话题极为广泛,吃喝玩乐、衣食住行、花鸟虫鱼、奇闻轶事、政经文体、东西南北,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北京人性格豪放、豁达、坦荡,常从大处着眼,不计较小事。在北京人的价值体系中,义气、勇敢、大度备受推崇,而精明、乖巧、圆滑、怯懦、算计为北京人所不齿。在生活上讲究顺其自然,返璞归真,不刻意雕琢,简单粗放,讲义气而不重规则。
北京男人的优点是健谈、能侃、幽默、煽情,一不小心就成了侃爷。北京男人都是一副大爷派头--我丫就大爷。在北京玩儿就要玩出个色彩,混就要混出个名堂,走出去是个爷们儿,倒下去是条汉子,一张嘴就是侃爷,一闭嘴就是哥们儿。王朔一句我是流氓我怕谁,曾风靡大江南北。
北京男人魁梧、健康、粗犷与傲慢,虽不如东北男人豪爽、诚恳,而比精明能算的上海男人在口碑上却略胜一筹。北京男人文化素质高,喜欢就自己的所见所闻来一番高谈阔论或指点江山,并且语出惊人、妙语连珠,侃得栩栩如生,侃得神采飞扬,侃得别人一愣一愣的。北京男人也很追求时尚,他们买东西总爱选择款式、外观最为流行的,他们通常比其他城市的男人先购买新式产品,喜欢尝试新上市的品牌,他们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和金钱在新潮事物上。
北京男人玩起来不要命,先是玩台球,后来玩保龄搓麻将,自助旅游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就崭露头角,现时流行的是冒险攀援、冒死蹦极、速降漂流卡丁车,说雅一点这是现代社会舒缓紧张释放减压的一种生活方式,其实这是北京男人骨子里的东西:南方人说是酷,北京人说玩命。
北京男人自以为天子脚下,高人一等,做生意的是倒爷,能吹牛的是侃爷,赤露着上身的叫膀爷,连蹬三轮车的也叫板爷。在京爷文化的笼罩下,带来的坏习惯就是:说得多,做得少,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爱面子,摆架子,只愿被服务,不愿服务人。你若是在街头巷尾看见一个小伙子正在修鞋,擦油烟机,他准是外地人,不大可能是北京本地人,因为北京人大多比较爱面子,即使没有工作,呆在家里吃闲饭,也不愿干这种事。
一般来讲,北京女人并不漂亮,但北京女人的气质却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她们自有一种比漂亮更清丽的味道;北京女人并不前卫,却自有一种比前卫更耐品位的内容,不管她们穿戴贵贱,总能让人觉得与众不同,品味高雅。在相貌上,她们的自知之明也会令你惊讶,她会主动说,你千万别说我漂亮,我自己长什么样儿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但我的韵味是独有的,美貌与青春同行,内涵伴随一生,美丽绝对是靠心灵。因此,北京女人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美丽着北京的色彩。
北京女人生性比较傲,这是其他地方的男女一致愤愤不平的地方。然而,北京女人的这种傲却并不是高傲,而是骨子里所带的傲气。她可以独自身无分文却依然昂首挺胸地逛sogo;可以和男人拼酒誓不服输,然后自己到外面哇哇吐掉……这种傲骨是娘胎里带的,因此练就了北京女人爽朗、率真、敢爱敢恨的性格。
第4节:天子脚下的北京人
北京女人的爱情宣言:是爱就要真,两情相悦做什么都可以赏心悦目。她们爱恨分明,爱起来激烈火热,烧热你,烫滚你,激动死你;恨起来则天寒地冻,一甩手将你推入冰窖。北京女人肯为感情痛哭,在感情的世界里,她们不习惯暧昧委婉,不喜欢绵绵阴雨,她们要么是狂风,要么是骤雨。北京女人的脾气爽,爽起来像秋风,痛痛快快绝不拖泥带水。朋友们常说:就爱听北京女人说话,字正腔圆,干脆利索,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北京女人怒起来像夏天的冰雹,一顿狂泻,毁坏性大。
北京女人的心绵得像沙子,又硬得像那古长城的城墙;北京女人的心宽得像长安街,又深得像不见底的海;北京女人的心明得像天上的月亮,清楚得像那小葱拌豆腐……北京女人的心,就是所有女人心思的一个集合。这不是多吃多占,而是告诉你,北京女人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你也猜不明白。
2.北京人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北京人的性格,是北京这个特殊文化土壤孕育的产物。北京的城市性格,也是建立在古都文化、华北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积淀上,在官学两极的强大磁场中定型的。北京人重视宏观思维,与上海和南方的理论研究注重实用、微观、可行性、可操作性相比,北京人特别热衷于整体、宏观、战略方面的研究。上海作家写作,往往以小见大,从凡人小事、日常生活中透析社会人生,大致是一种平视角度。而北京作家多以俯瞰人生的姿态,居高临下,对芸芸众生嬉笑怒骂,追求超越现实的人生价值。
北京人具有某种贵族精神,身上兼有贵气和霸气,这无疑是皇城文化、上层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对应物,它也可以说是北京城的灵魂。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一个集政治、军事、外交、科技、文化、教育、体育、信息等各种中心于一身的全能型城市。这里有中国最大的党政军机关,最大的金融商业机构,最大的科研单位,最大的高等院校,最大的信息网络,最大的体育场、出版社、报社、电台、电视台和最大的国际机场。世界各国的大使馆都在这里,世界各国的精英人物和重要信息业都在这里出出进进。别的地方有的,北京都有;别的地方没有的,北京也有。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浓厚的政治氛围使北京人对于政治情有独钟。对于大多数北京人来说,崇尚政治是没有职业之分的,即使是街头小贩,甚至也会当街大谈特侃政治。政治就像北京人生活中的盐,没有它,北京人的生活就会变得寡然无味。但正所谓:政治是盐,幽默是味精。北京人的幽默也是首屈一指的,如有人讽刺秃顶者一缕头发覆盖头顶为地方支援中央;长发滑落下来为中央下放地方。
第5节:天子脚下的北京人
北京人牛,有权的人牛,没权的人也牛,有钱的人牛,没钱的人也牛,这种牛气与生俱来,根深蒂固。出门就能看见天安门,能不牛吗?早上送孩子上学、晚上下班买菜都是从国家部委大门经过,能不牛吗?所住小区组织的文艺汇演可以一个电话叫来几个当红的明星大腕,能不牛吗?国际马拉松比赛就从胡同口经过,人家还懒得去看,能不牛吗?
在北京,只要是国际国内出了点什么有影响的事,那就好看了,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几乎全都是专家学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舍我其谁。从沙尘暴到灭蟑螂,从普京连任到工人下岗,从萨达姆被捉到台海局势紧张,从巩俐的红高粱到张柏芝的影视轶闻,眉飞色舞,唾沫四溅,整个一幅老子天下第一的做派。北京人的牛由此可见一斑。
北京从来就是一个敢于独立思考同时也敢于发表见解的城市。唯其如此,它才会成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北京一直有着一种高贵之气、幽默之气,而贵族精神不是一朝一夕所致,它需要长时间的培养、积累与熏陶。北京人有着身处首善之区的世俗优势,所以北京人大大咧咧的气质,的确来自于心灵深处的底气。棋盘式的城市格局宏伟整齐,城市建设颇有气派,是北方内陆型城市的代表。正因如此,北京才成为中国最大气的城市。明白这一点,也就大致能弄清北京人大气的来历了。
3.如何与北京人相处
北京人重礼数,善待人,颇有尊贤礼让之风。但现在这种古风似乎正日趋式微,如今的北京人给外地人的印象是,身居京畿之地,见多识广,既受官文化熏染,又承八旗子弟余风沐浴,常以官的眼光居高临下,又以玩世的心态体味人生。居高,故睥睨世界,纵横捭阖,尤其在外地人的面前,总觉得自己是中央的人,盛气凌人;玩世,故有油嘴滑舌之嫌,善打哈哈,于是侃爷辈出,背上了京油子的恶名。
北京人交朋友多半看感觉,见面就熟,如果对脾气,不管你是什么人,一两杯酒下肚,就是哥们儿,一旦熟了,遇事托他们一般不会打回票。
由于政治情结的心理缠绕,北京人个个都俨然是政治家,朋友聚会就像是政治家沙龙。北京人侃起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就像高山流水,气势磅礴。因此,有顺口溜说,北京人侃主义,广东人谈生意;北京街头多口号,广东街头多广告。北京人到处都是最新最全的政治新闻,胸中存的是独到的政治见解。甚至有人曾戏言:在北京街头,随便挑几个人,其政治水平都够得上外地县长的水平。
因此,与北京人交朋友,得多让他侃点政治,因为每个北京人对政治都有自己的一套观点和见解,或许你还能从中悟出点什么来呢。北京人爱侃又善侃,侃起来滔滔不绝。此时的你一定得沉住气,即使你觉得很无聊,脸上却不能显露出来。须知,满足北京人侃的欲望,就是打开友谊大门的钥匙。
第6节:天子脚下的北京人
北京人的人际关系是最有人情味的,他们世世代代都遵循着中国传统观念中礼之用,和为贵和中庸之道的准则,以保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最终达至社会和谐。在以前的四合院中,相互没有血亲关系的几个家庭生活在同一个空间,彼此之间相互关照,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形成一种非常友好和睦的人际关系。这种生活方式最容易使人产生感情,而且这种感情会世代相传,形成一种稳固的文化心理。虽然现在高楼大厦代替了古老的四合院,然而这种人情文化却一直延续下来,并不断增添新内容。在现代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中,仍然维护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不分你我。
北京人很重友情,把人际关系看得很重,不论是他们与你交往,还是你与他们交往,都很有人情味。他们认为友情相互渗透、彼此交流是维系良好生意关系的最佳方式。例如,在吃饭问题上,几个人一起去饭店吃饭,大家总会争着付钱,常常出现相互之间各不相让、都要交钱的情况。如果一起出门,也总是争着包揽大家吃的用的。在他们看来,如果彼此之间利益划分得太清楚,尤其是斤斤计较,那就是小气和自私,更重要的是,会因为计较个人利益而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
北京人有着待人坦诚不欺、鄙薄奸诈不实的作风,有一种君子的风度。他们和朋友交往,宁肯自己吃亏,也不愿损害对方,有一种患难之交难逢的意识。他们恪守一条格言:骗朋友仅是一次,害自己却是终身。因此,他们为人古道热肠,乐于助人,处处替别人着想,无微不至地关心朋友,并且常常不图回报。
北京人直爽豪放、热情好客在全国是比较突出的。但是,他们不愿片面接受别人的恩惠,哪怕是最要好的朋友,也非常注重礼尚往来的交往方式。因为知恩不报非君子,忘恩负义的人一向为北京人所不齿。因此,在与北京人打交道时,一定要注重与他们的人情交往,凡事都要讲求人情味。
第7节:洋气的上海人
1.上海人的性格
上海人给外地人的印象大多是精明、细致、小气、爱面子、小聪明、不爱说普通话。
在外国人眼里,上海人的性格似乎更加鲜明。一位日本人这样形容和介绍上海人:口气夸张,有极度的优越感,喜欢讲排场,好面子,惯于领先时代,崇尚时髦而自傲。他们同时还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巧妙地利用他人的财力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上海人的性格特点是:机敏,行动快,具有大多数中国人所没有的不拘泥于过去的性格。他们的创意能力优异,但有时也擅长玩弄技巧。
上海人受到的另一个评价是精明而不高明,这常常被认为比较小气,与朋友相处锱铢必较。张爱玲曾说过: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的磨练而产生的。密集的人口,狭窄的空间,微薄的收入,又想过体面的生活,其结果只能是精明而不高明。
在东北人看来,上海人衣冠整洁,独来独往,不与同学一起看电影、吃饭,不言人恶,不涉是非,也不露个人隐私,与所有人都是淡如水的等距交往,因此和他们交往觉得很轻松和安全。
上海人好争斗,好诉讼,如邻里之间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得不可开交,但仅限于文斗、动口不动手。遇到纠纷,上海人更喜欢采用争吵的方式来解决,很少大打出手。对此,北方人多有不屑,以为这是上海人软弱的表现。其实上海人(也包括多数南方人)的吵架,不仅是一种愤怒的宣泄,也是一种争取周围人同情的策略,通过吵来让旁观者评定对错,这比北方那种动辄诉诸拳头的做法在策略上来说还是略胜一筹的。
在一些人看来,心眼小、气量小、胆魄小、志向小几乎就是上海男人的标签。上海男人大多细皮嫩肉,精心修剪的发型上总打着保湿摩丝,服装款式总不会与时代脱节,步伐也总有一点微风轻摆的味道,这无疑是苏南水乡的江南文化和十里洋场的西方文明在上海男人身上留下的特有的阴柔气质。
上海男人既热爱工作又会享受生活,他们把家看成生活的第一要义。上海的作家们尤其如此,他们笔下的人物,理性多于感性,思考长于抒情,不管造诣多深的作家,无论如何都喊不出楚歌秦腔来。
有人说上海男人过于商业化,精明得近乎没有人情味,但有缺点并不代表没有魅力。上海男人讲究品味格调,比如:一件名牌西装,穿在广州男人身上,也许只能穿出阔气和财气;而穿在上海男人身上,便可以穿出教养,穿出风度,穿出绅士。上海男人具有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而上海经济的发展又决定了上海男人的修养与素质。
此外,上海男人还是个合格的丈夫,回到家中脱去西服,围上一条围裙,为老婆孩子烧一桌拿手好菜,因此令上海先生成为全国男士中一个响当当的名牌。上海女性群体中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一等男人怕老婆,二等男人骂老婆,三等男人打老婆。怕老婆会发达,是上海先生为自己怕老婆找的一个台阶下。太太万岁,是上海先生们齐心合力提出的口号。怕老婆有时还是上海男人的挡箭牌。遇到难脱身的生意纠缠,他们就搔搔头皮:……这个,我得回去问下老婆。有事想反悔,也可以往太太头上推:我太太觉得这汽车颜色太深,座位也不宽,对不起……朋友来借钱,更是往太太身上推:这……得问过我家内务大臣,我每个月的铜钿全部上交给她。我是没有权的。
女人是城市气质具体化的表现形式,犹如灯笼里亮起的那一点光使整个灯笼生动起来一样,女人是城市的韵味,是城市风情的演绎和现代化速度的码表。
第8节:洋气的上海人
在上海百多年的历史风雨中,上海女人是一颗在中西文化荟萃的炼炉中千锤百炼的金丹。不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时,还是黑白颠倒的乱世,上海女人都默默织出几代载满繁花盛况的上海彩虹。而改革的春风更如一位白马王子,吻醒了一度沉寂的上海睡美人。就只那么短短的二十几年,上海女人因利得势,成为注入西方元素的东方文化最感性的写实,是中国特色的最温柔注释。女性的温文、坚韧,以柔克刚,语言才能和进退自如等天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女博士、女教授、女科学家不足为奇,女市长、女外交官也层出不穷。即使如此,女强人之称,也总与上海女人沾不上边。上海女人仍是一贯地温柔典雅。上海女人从来不会张牙舞爪地争女权高谈女性主义,而只是适时地利用历史的良机,以一套花拳绣腿以柔克刚,打入一度由男性主导和垄断的空间。
上海女人是美丽的。这种美丽是一种和谐与得体。不管她们是胖还是瘦、是高还是矮,她们都很会恰到好处地打扮。她们从不穿比自己大一号的衣服,也不穿比自己小一码的鞋,一切都要求适意。凡适意就显得匀称和谐,认为和谐就是美。上海女人的美是精致的。这种精致不是临时加工的,而是年年、月月、天天如此地造就出来的。
也许是身处中国时尚最前沿,她们一般都有着较高的品位,打扮时髦、得体而不夸张,尽在似与不似之间。说来也怪,一条很普通的牛仔裤,经她们如此这般一搭配,竟也风情万种,妩媚可人。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也难怪你到了上海后,再到自古有出美女之誉的苏杭,便衰了街头打望的兴致:苏杭的美女都跑到上海去了?
不过,你别以为她们纯属人工打造,其实上海美女的成批量产出,还是有其地域原因的--处在长江的入海口,既不北也不南,腹地又是延延绵绵的江南水乡……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给上海美女以细腻光滑的皮肤、精致耐看的脸庞、挺秀婀娜的体态,因此她们常常骄傲地说:爹妈给的,有什么办法!
上海是一座老牌的国际化大都市,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时尚就在上海登陆,而各方精英也无不在这座冒险家的乐园亮相。吸收了海外文化,故她们自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是谓洋气也。巴黎女人的浪漫,伦敦女人的保守,纽约女人的奔放,东京女人的温柔等等品质,都被上海女人吸收发扬,再加上本来就拥有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素质,使她们一个个出落得十分灵光。谁能说这样的女人不迷人?
先天的优势,后天的打造,使得上海美女有足够的本钱傲视天下,哪怕没有自己的坐骑而挤地铁上下班,她们也是昂首挺胸,目不斜视,举手投足都流露出一份高贵,就好像在检阅整个世界。这份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气、洋气,可以说是上海美女的最大特点,将她们与北京、广州、重庆等地的美女截然划开。
第9节:洋气的上海人
天时地利的优越条件还培育了上海女人的聪明与机灵。曾几何时,入得厨房,出得厅堂,是成功女士的写照。今日上海女人,何止出得厅堂,天涯海角对她们来讲,都只是个地理位置和人生小驿站。她们可以从容地上午飞北京开会,晚上飞海南谈合同,次日中午在香港稍作停留悄悄地补一下妆粉,再飞欧洲继续未完的征途!
不知道究竟是上海女人的品味尊崇造就了上海的繁华精致,还是上海的繁华精致造就了上海女人的品味尊崇。总之,女人一闻到上海潮湿自由的空气,就感觉浑身舒畅。
2.什么造就了上海人
上海文化的根扎在长江文明之中,与长江文明有着不可割裂的血缘关系,根植于吴越文化的土壤,而吴越地区,长期被排斥在华夏文化之外,故从传统文化角度来说,是一种边缘文化。从历史和地理位置上说,一方面它远离正统文化,另一方面又靠近海洋,交通便利,接通海外,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接合点。这使它一方面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面向海外接受西方思想的冲击。作为边缘文化,相对于西安、洛阳、开封、北京这样的古都而言,属于年轻型文化。上海的开埠是元代才出现的,真正发展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到20世纪才达到繁荣。作为年轻型文化,它的优点是没有背上历史因袭的包袱,接受新文化和进行文化更新都比较容易,比内陆具有更大的接受力、容纳力和消化力。作为重合边缘文化的优越地位,又使它摈弃自我中心的偏见,能对外来文化采取较为客观的拿来主义态度,具备随时进行文化融合的心理素质与社会机制。上海正是东方文化更新和嫁接西方文化的最早的切入点之一,是输入西学、新学的前哨和转播站。
这就形成了上海文化的复合性:一是南方所谓的蛮夷文化与北方正统华夏文化的复合,也可说是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复合。人们从天南海北汇集到上海,带来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习俗人情、方言俚语、行为处世方式等地方文化,为上海文化的丰富多彩创造了条件。二是大陆农业文明与沿海工商业文明的复合。上海适合贸易的海岸经济地理决定上海很早就是亦农亦商地区。早在元朝时,就确立下上海经贸城市的形象,那时上海地方之人,半是海洋贸易之辈。长年商业活动的熏陶使上海地区得以突破传统农业文化板结的土壤,较早生长出商业思想的萌芽。这种微弱的商业思想萌芽,因外来资本主义商业文化大潮的汹涌而来,得以大为增强。三是东方封建主义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复合。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资本与商品的输入,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也漂洋过海,输入中国。上海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港,号称大上海,率先接受西学的熏陶和洗礼,于是中、西文化首先在上海进行了碰撞合流,使上海成为西方文化思想的中转站。
第10节:洋气的上海人
这就是说,上海人性格的形成与美国的形成有很多十分相似的地方,二者都是由殖民地开始,然后开始不断有外来的民族迁移。就像美国以英国和法国的移民居多一样,上海则是江浙一带的人居多,上海话混合了江浙及本地方言,和上海本地话也有明显不同。不过上海人没有觉得江苏、浙江是精英之地,反而很看不起江苏人、浙江人。
3.如何与上海人打交道
上海人有着浓郁的上海滩地域情绪。其敬业态度无人可及,公共意识也比较强,总是衣冠整洁,修饰得体。外地人在上海虽不免被一概视为乡下人,却也很少受到粗暴对待。但上海人的地域认同感很强,骨子里十分自傲,内心轻视外地人(外国人除外),尤为排斥苏北人。外来人士难以融入上海人的圈子。在私人交往中,上海人总是十分理智,与人保持着一点距离,善于权衡利弊,有时为小事斤斤计较。
市场经济的发达,造就了上海人的精明,太精了!这是各地人对上海人最普遍的评价。上海人因为精明,被人称为门槛精。上海人的精明,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既包括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更包括对个人权益、利益的维护,该得到的,他们一分也不让。这使得上海人常常为一点点小利益而斤斤计较。在上海,人们经常看到的一幅画面是:在菜场上,一个衣冠楚楚的男士为几分钱与菜贩子吵得不可开交。在生意场上,上海商人都是行家里手,既识货又明理,又敢于和善于据理力争。上海人的钱不好挣。为此,韩国的一家报刊称:上海人都是经济里手……外国人很难从上海人口袋里掏出钱来。
上海人不喜欢被人家占便宜,也不占人家便宜,轻易不求人,也不会主动帮人,同事朋友之间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东北,一两杯酒下去就称兄道弟的太多了,话一投机,走,上家唠嗑去,让老婆炒几个小菜下酒!这样的热情豪迈在上海人中是绝对没有的。想让上海人请你到家里吃饭,那可不容易。在上海人眼里,东北人的哥们义气有点傻乎乎的粗鲁,属于低级阶段的人际交往,上海人更看透了人际交往的本质,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从这点上说,上海人看问题更通透更现实,但也确实少了许多率性和血性,所以他们是很难结交成朋友的那种。可真的成了朋友,还是比较可靠的,尽管平时联络不多,可一旦你有求于他,虽然他不轻易答应你,但是一旦答应了,总是很守信的。
北方人交朋友大多重感觉,看性格脾气是否投缘,只要合得来,不会太在意对方的身份地位,但上海人结交朋友更看重的是利用价值,讲究门当户对,这就是上海特色的实用主义。朋友分门别类区别对待,有用的朋友不消说了,暂时没用但也许将来有用的,便作为人力资源放在手机里存着,作为节日问候的对象,几乎没有价值的朋友,上海人是不会去费力结交的。
第11节:洋气的上海人
上海人害人的心很少,多的是自保的谨慎,人与人之间含蓄,在温文尔雅的交往里,蕴含了委婉的心机。有一位在上海工作的东北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件事:记得我刚到上海落户那阵子,遇到公司里聚餐,同事劝酒总一饮而尽,自然少不了喝趴下的惨局。几次以后,逐渐发现上海人都喜欢捣糨糊,一杯酒下肚之前要你来我往搞上半天,最后还是只抿了一小口。也不是没有豪情的时候,但这多半是绝对值得干杯的时候,不到万不得已上海人很少喝得迷迷糊糊在众人面前失态的,那是上海人认为最划不来的傻事,而在北方人眼里,喝酒实在的人往往被认为是值得交朋友的标志之一。
上海人崇尚高雅,做事练达,做什么事情都尽量保持着进退自如的稳重,急喉喉的行为会被人嗤之以鼻。他们说话做事都保持着分寸,不激进也不迟缓,即使自己很在乎的事,因为对方不知道他在乎的程度,所以即使盘算落空了也不会被嘲笑。这也是精明自保的一种表现。所以,常有外地人觉得跟上海人打交道很累,他们说话总是说一半藏一半,总让人去揣度,既不完全回绝,也不爽快答应,其实他们是在观察,看你是否拎得清,上不上路,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留个回旋的余地,无论结果如何,大家面子上都不难看。这也是上海人的一种善意,不决绝,也不贸然。
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之中,上海人有着唯我独尊的优越感。上海人对外地人有一个特别的称呼:乡下人。在他们的眼中,上海人是城市人,外地人受到轻视似乎天经地义。因此在上海,能操一口流利的上海话既像获得当年租界的领事豁免权,又像今天推行的银行金卡,将会获得众多优惠。这使得上海人以自己的身份为荣,不愿离开上海,人称的恋沪癖成为上海人的一种文化心理特征。
守法守纪,遵守秩序是上海人的基本观念。因为守法守纪,上海人是非常理性的,做事要求有理有据,他们契约意识强,重合同。这源自商业传统的熏陶。上海现代商业历史长,尤其是西方数百年商业传统对上海的深刻影响,使得上海人形成了凡事讲求公平合理、追求合理的心理素质,比较遵守商德、法规。因此,他们重视合同契约,一旦签订了合同,如无不可抗拒的外力影响,大多会严格按合同办事,绝不含糊。上海人是生意场上的正人君子,不做偷鸡摸狗之事,甚至连擦边球都不打。与上海人做生意时,应该遵纪守法,按规矩办事,否则你就会失去他们的信任与合作。
第12节:幽默的天津人
1.天津人的性情
谁都知道天津人爱耍嘴皮子和爱面子,谁让人家是天津人?天津是名副其实的曲艺之乡,盛产以语言表达见长的名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津的曲艺事业蒸蒸日上,从天津走出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前有马三立,后有冯巩。跟北京艺人的相声不一样,天津人的相声显得更朴实和平民化。马三立的相声没有太长的段子,总是平淡地叙述一段生活中的小故事,最后抖出一个包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让人大笑不已,回味无穷。
京油子是说北京人的,北京人很不高兴,因为油子给人的感觉是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卫嘴子是说天津人的,天津人不仅不介意,反而很高兴,因为嘴子只是让人感觉到话多而琐碎,并没有明显的贬义。在天津的大街小巷、商场、公园,到处都是扎堆说话的,而且不分男女老少。如果要是做一下统计,一个天津人一生说话的时间在他全部生命中到底占多大比例,一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在天津,朋友之间不能不给面子,夫妻之间不能不给面子,上下级之间不能不给面子,总之,给了面子,什么都好说,不给面子,什么都免谈。给面子似乎成了天津人的一个公共美德,一个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于是,给不给人面子成了天津人对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评价标准。天津人说,打人别打脸,说话别揭短,就是这个意思。爱面子,虽虚荣,但也无可厚非,因为要面子总比不要脸强。
耍嘴皮子和爱面子是天津人的性格。天津人爱说,但不一定就会说。纵观历史上几位大说客,没有一个是天津人。诸葛亮舌战群儒,可诸葛亮是山东人;战国时代,主张连横的张仪是山西人,另一个主张合纵的苏秦则是河南人。就是到了明清时期,和洋人交涉时,也没见谈判桌上有天津人。由此可见,天津人的嘴巴子上不了正场,真正关乎国家命运、人类前途的话题,天津人一概谈不来。于是卫嘴子的嘴就只能用来做生意,一般做不成大生意,如真正的石油、军火生意,天津人是做不成的,但是做小生意,天津人却是高手。过去天津有一种职业叫跑合,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经纪人,天津人最多。但靠嘴皮子做生意,总给人一种坑蒙拐骗的感觉。
大家评价天津人亲切、实在,同时严厉苛责天津狭窄的街道和地方保护意识。人们对天津的评价始终是天津还是老样子:街道是老样子,建筑是老样子,人们的精神面貌也还是老样子。天津这个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平庸。天津是三大直辖市之一,开始时人们念着北京、上海、天津,还挺顺口,几十年过去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天津是发展了,于是,越念越不顺口,慢慢地,天津就掉队了,而且越拉越远,取而代之的是经济上突飞猛进的广州。
天津人似乎天生就有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本领。在天津街头经常可见这样的画面:大早晨或者大晌午,胡同口或楼群间三三两两的青壮年男子或在乘凉聊天,或在下棋打牌。来天津的外地人都纳闷,天津何以有如此多的路边牌摊且每一个都热闹非凡?本该在职场打拼的户主们安然地接受着下岗或离职的现实,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心态,以适应更低水准的生活,这一点上,女人们显得格外能理解丈夫,也格外的温柔。因此,有人不无讽刺地说:爱拼才会赢是台语歌,天津人不会唱。
第13节:幽默的天津人
虽然与北京人同样具有北方人的粗豪,但由于生活环境与条件不同,使得天津人缺少了北京人的大市民意识,而稍显俗气与小市民气。他们没有那么多信息可以传播,朋友见面往往是用稍显粗野的语言谈论一些家长里短的话题,开一些比较低级的玩笑。他们往往用自尊来掩盖自卑,自重而相轻,互相不服气,语言中充满了别人的不是与无能,一点小事就可能让几十年的交情毁于一旦。由于多是此种性格特征,所以那个地方的邻里关系、朋友关系、亲戚关系都较为淡薄,甚至于父母、兄弟姐妹也很难和谐相处。
天津人讲话直爽、简洁、泼辣,不兜弯子,喜欢直来直去。但有时不免虚张声势,强词夺理,出言不逊。因此京油子、卫嘴子的说法也带有一些贬义的味道。
另一方面,由于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再加上曾经的码头文化,所以天津人吵起嘴来,气性就大,免不了动手,嘴里还骂骂咧咧。提到骂,天津也有特色。哪个城市的人都骂粗口,和天津比,他们骂的花样还只多不少,只重不轻。但问题是,天津的口音与口中的粗话仿佛能起化学反应,为其添色不少,翻来倒去就那几句,内容没啥创意,只靠重音和语气的变化取胜。所以,天津人骂街,格外像骂街。
此外,天津人打架时,还有让人眼皮子发跳的四件事:煽风点火的架挑、阴毒损坏的拉偏手儿、暗伸小手的打便宜人和喊好儿助阵的看热闹,使得人们为旁观一场大不了的打架现场,即使自行车丢了也觉得值。
天津是北京的卫城,也称天津卫,所以天津的男人,祖上有着浓厚的军人气质,少言语,多仗义;为人却是粘液型的,不善于表达,但情感强烈。这就是京海两派的完美结合。天津男人懂得幽默,他们生活不但休闲,而且附庸风雅,古玩书画都有所涉猎,是全国学术气氛最浓的城市之一。他们不喜欢言行不一,他们和所有的北方男人一样,说话做事都是直来直去。天津是休闲的城市,它集结了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共性,再伴随着天津大麻花的香味。这种滋味只属于天津,一种浓烈的休闲、一群自在的雅士构成了天津男人的独特风景。
天津男人的优点是健谈、幽默、煽情,具有北方男人的魁梧、粗犷与傲慢。天津男人呵护女人的方式也是粗犷的,凡事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但天津男人的执著和浪漫是希望和女人一起慢慢变老。当青丝已成白发,天津男人还会对女人说:我爱你!
天津的男人不喜欢露富,有钱藏起来慢慢花,交女朋友时,从来不带她去什么大馆子、大商场。但是一旦要打算把女朋友升格为太太,那形势可就不一样了,立马把家底全部交给夫人管理,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甩手大爷。
第14节:幽默的天津人
天津的男人懂得幽默,经常拿自己开涮。你说天津是个直辖市、大城市,他们会说,你可别逗了,嘛直辖市啊,全市的gdp还抵不上北京秀水街一天的收入,寒碜死人了。明面上是说天津发展不好,实际上是说天津人哪像北京人,成天倒卖假冒伪劣产品,挣了钱也不是什么光彩的好事儿。
美丽,首先要看女人。天津似乎比不得四川或江浙那般盛产美女,但天津女人着实也不丑,大鼻子大眼儿的,落落大方,自有一番风采,别有一种安身立命的洒脱之美。这样的性格反映到服装文化上,就缺少一种领导全国时尚潮流的力量和信心。即便有些靓女,也大抵只在跟和赶的层次上,追求的多是南方和上海的时装款式,少有自己的创意,不能形成天津女人自己的独特时尚品位。
美女效应抑或美女经济之类,在天津走不大通。美不美,在天津人心中很少会排在首位。至今在湖南广东方兴未艾的各样形式的选美活动,天津总是不感冒。几年前天津也搞过月季花小姐之类的评选,观众却始终内敛含蓄,流鼻血这个词不属于天津。与其说是天津不爱美,不如说还没学会美。
2.天津人的性情是怎样养成的
天津人是天子渡河地方的人,是从九条河汇聚而来的。在陆路交通还不发达的过去,天津有了这九大河流,就成了八方民众汇聚的地方。许多天南地北的人聚到一起,就要相互沟通。用什么沟通?当然是语言了,所以天津人不爱说也得说。天津人眼界开了,新鲜事自然就多,他们能不向外地人炫耀自己的见识吗?所以天津人爱说由来已久,卫嘴子的雅号也名副其实。天津人爱说还有一个原因,在天津南来北往的人很多,大多是匆匆过客,所以天津人说话说过撂过,可以不负责任。因为不负责任,所以可以随便说,又因为说话太随便,所以也无法对所说过的话都负责任。
天津是码头,也是商埠,天津人的见多识广、能说善道与这种城市功能有着密切关系。但比起京油子来,卫嘴子更显得贫,京油子的油是见多识广、满不在乎的油,卫嘴子的贫则带有码头青皮的赖和商埠商民的奸。赖则执著,奸则机巧,所以天津的相声不像北京那样滑,却更耐咀嚼。
天津原是北方最大的商埠,又是北方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但也许因为太接近政治权力中心,所以天津人的青皮精神没有发展成上海市民的那种独立的个性意识,反而沾染上几分京官常有的欺下媚上之气,从而变形为一种有点刁悍的性格。这一点,在天津的小市民中尤为突出,一些人一口油腔滑调的天津话与这种性格相呼应,令人难以恭维。天津虽然是沿海城市,但在首都旁边,风头都被北京抢走,又没有北京作为京城所拥有的那种强大的财政支撑,因此,在北京的衬映下不免显得有点不很突出。
第15节:幽默的天津人
表面上看,天津在中国的直辖市中是最没有特点的一个,既缺少北京那种宏伟大气的庄重,又没有上海那种城开不夜的繁华,也不像重庆那样山重水复、诡谲多姿,乍一看不过是一座放大了的石家庄。然而实际上,与一般北方城市相比,天津又颇有几分水乡的秀丽,海河等几条河道纵横全市,星星点点的湖泊分布城区周围,虽然不大,却也为这座城市平添了姿色。
相传天津设寨时,居民才有七姓。至明代燕王朱棣(后来的明成祖)率兵扫北,大批的随军家属和移民到天津落户,天津始成为繁华的城镇。燕王与其父朱元璋揭竿举旗发端于苏北、皖南,自然随之而来的以这一带人居多。虽然距北京不远,但天津话与北京话却颇有差异,就是因为守军及其家属多来自安徽。天津众多的居民是由退役的军人和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拼凑组合的。天津民间旧时曾流行着: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说法,所以天津的节令时俗又源于河北、河南、山东的农村。
天津建卫,长期驻扎军队,养成了天津人的尚武之风。军队总有身怀武功绝技的男儿,在天津驻守或最后老死天津,那一身的功夫也流传了下来,这是天津人对武术知多闻广的原因之一。所以,军人粗犷剽悍的性格和移民抱团的习性对后来天津民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天津历来就有着分帮结伙的特点,如漕运的山西帮、广东帮、宁波帮等等。就是在同行业间,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抵御外部或外地势力的侵入,天津人也自发组成团伙,出现了脚行、鱼行、粮行、油行等组织。
帮会和团伙内部重义气,守信用,互助互利。早年有所谓锅伙,合伙吃饭,平分工钱,是原始的互助互济形式。帮会与团伙之间互不相让,争利夺势,甚至武力火并。李鸿章在《续天津县志》序中写道:顾其人情风俗轻生赴斗……盖斯民之富者,多好倡为善义行……亲上死长,勇于赴难而不屈,亦多忠义才杰之伦。这是讲其好的一面。而副作用也不少,以土产混混儿出名。所谓混混儿皆地痞无赖亡命之徒。混混儿之间为了抢占地盘,除经常打架械斗外,往往还采用自戕的特殊方式来斗狠。当然,混混儿仅是个别的,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早已绝迹,但它造成的社会影响还是存在的。
清代,天津逐渐失去军事要塞的地理位置。驻军实行屯田制,穿渠引水,开荒种田,渐渐由军转农。当政者因势利导,改军事管理为行政管理,兴办学校,提倡儒家教育,民风也随之一改。贵德耻争、乐善好施一时成为时尚。一人有难,众人相帮的好民风一直流传至今。敢于直言公理,乐于帮助弱者的事情总是屡见不鲜;而欺弱凌下常常会引起公愤。比如,观看球类比赛,天津人从来都是为暂时失利的一方摇旗呐喊。社会上历来有民间自行排解纠纷的风气,称排解纠纷者为大了。大了往往是德高望重极善言谈之人,他们了事一般不纠缠细节,尽量使问题简单化,要求在大的方面双方都过得去,常说:看我的面子完啦。所谓了结,不是评理,而是使双方找回一点面子。
第16节:幽默的天津人
天津有过城,呈算盘形,人说主出商人,所以清代成了畿南花月无双地,蓟北繁华第一城。清末,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一跃成为华北地区的商货中心--大商埠,外来事物不断涌进,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天津人几乎每天都在接受新东西,见多识广,转化成自我骄傲、夸耀的资本,滋生出一种城市人的优越感。天津人动不动就把外乡人称为老呔儿、傻帽儿,特别爱在外地人面前宣扬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一来,天津这个内陆运河城市又兼具外向海港城市的性质。
但是,洋人们在天津设立租界,除了让天津的爷儿们吃过见过了,好像并没有对天津的文化传承构成什么影响,跟上海比起来,这两个城市的人在精神面貌和思维方式上有本质的区别。
3.天津的风土人情
如今天津民风,可分三大块:(1)城市风,又分商人风、文人风、游民风;(2)滨海风,又分渔民风、盐民风;(3)农村风,实则为山东、河北农民风尚的综合。混混儿之类不过只是其中的游民一种而已。
天津人好吃是闻了名的,而且特别喜欢吃鱼。不管是河鱼、海鱼还是大鱼、小鱼,天津人统统全吃。天津有九河下梢之称,河流纵横,所以在天津沿河边居住的百姓很多以打鱼为生。天津人不仅喜欢吃河鱼,更喜欢吃海货。天津地属沿海,每当金秋季节,螃蟹上市,天津人是一定要大饱口福的。素有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的民谚,天津人讲究的就是吃香的喝辣的。天津仅小吃花色就有500种,但知名度最高的,是狗不理包子,它与十八街大麻花、耳朵眼炸糕,并称三绝。
民间工艺品也有三绝,它们是线板手绘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栩栩如生的彩塑人物、风筝魏的风筝。时鲜中也有三绝:银鱼、紫蟹、铁雀。
从衣食住行上,可看到天津传统文化的特色:运河城市与海港城市文化的化合。天津诗人周宝善的《津门竹枝词》中有时逢节令馔求精的话,道出了天津人为什么在饮食方面特别讲求应时、应节的习俗。所谓应时就是什么季节吃什么,以物产的季节性决定津菜的时令性。所谓应节,就是对应节食品的特别重视。天津素以农渔桑为先务,以诗书为要领,迩来五方杂处,逐末者众,以致习尚奢靡,有更多的岁时俗礼传留民间。
4.如何与天津人交往
天津人讲面子,说话办事讲究外场,讲究打折了胳膊褪袖口里,再穷也不能露出穷相。天津人总是表现他们吃过见过,比外地人有见识。看见你蹲街边吃三元一盒的盒饭,也会有人说:唉,这外地的,就吃这个。其实,他可能在家刚吃完只值一元钱的熬小白菜。
第17节:幽默的天津人
他们得过别人的好处,会总想着以某种方式加以回报。初次办事总是把话说得十分周全,让人心里热乎乎的。事后还要说:用得着说一声,有事找我去。一旦别人有事相求,不管能否办成满口应允,极力去促成,有些难处也自我承担,从不对外宣扬。天津人以失约、食言为耻,称这样的人为大梨、庇庇;以管闲事为乐。因此,外地人跟天津人交往,时常能感觉到天津人的实在和爽快,这跟天津人的脸面情结有关系。比如你去天津人家做客,本来没想在人家里吃饭,而主人却是一定要留下你的。如果你非走不可,那是不给人面子,当你决定留下来之后,这主人可能一转身去邻居家借了二十块钱,来操持这顿招待你的饭菜,但决不会在你面前露出一丁点儿的为难之色。天津人热情地留你吃饭,是给你面子,你留下来吃他的喝他的,是给他面子,他借钱欠债也让你感觉宾至如归,是撑自己的面子。
天津人的性格是热情和哏儿,他们不讨厌和人接触,反而喜欢和人说话,对外来的人总会有兴趣去了解他们、和他们聊聊,外来的人也不用太担心被天津人给算计了,天津人不是那种算计人的人。天津人对人热情,你如果找天津人帮忙,他不但帮了你,还会捎带着教你一招两招的教育教育你。天津人说话虽然不像北京人那么多话,那么喜欢挑人的刺儿,可是天津人说话也是很哏儿的,他们话里的话也有意思,更让人费神去琢磨。不过北京人有时对外地人云山雾罩地让你不知真假,天津人不会这样,他们对自己人说自己人懂的话,对外地人就会说外地人听得懂的话,所以这一点天津人要比北京人更厚道。或者说,天津人的哏儿是骨子里的,这是他们的幽默感,不显山不露水,有的幽默可能几天之后才能明白才笑得出来,是一种蔫儿乐。
天津人对外地人的能耐都在嘴上,你要是不在意,只管尽你的能耐给他们把活儿干好,你可能会得到即使在上海、广州打工也得不到的礼遇。为你沏上一壶热茶是普通的,让你抽上几根香烟也是普通的。再一高兴,送你一件他们不穿的衣裳、一双不穿的鞋。他们讲面子,也给你面子,会和你这样说:拿去,好歹干活时穿。你若是去给他们家干点活,就像你根本没见识过城市的上下水道、厨房设施一样,在旁边没完没了地指画挑剔;可能,你还能听到旁边邻居老头、老太太的嘀咕:留神,外地的……其实,你不用太在意。天津人就是这样,对本地的、外地的有点在乎得神经过敏。买带鱼要本地带鱼,买白菜要本地白菜,连土豆(马铃薯)、猪肉都要本地的。
第18节:幽默的天津人
尤其是在夏天,天津人扎成一堆儿一堆儿地说新鲜段子,正反都是听说的,有人在黄河捞到一条八丈长的鱼,有人在吐鲁番能见到一串八百克重的葡萄,矫情,较真,在旁边听着也是一个乐儿。
天津人爱犯矫情。向两个天津人问路,听明白了,走了,他们却还在一个说这样走比你说的近,一个说那样走比你说的顺,兴许能原地不动争执上个把钟头。所以,到了天津,你甭管什么事尽管开口,问路,找人,找工作,这个人说那边新开了家工厂,可能要人,那个人会告诉你哪里可能招保安,一堆人还可能七嘴八舌帮你参谋上半天。不过,你听了,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因为,这里面的信息有的是他们在犯矫情。甚至,有的天津人会直接警告你:小伙子,对他们可信可不信,他们是满嘴跑火车。
天津人爱说天津被北京夺了地气,有能耐的都跑北京去发展了。天津养平常人,留不住能耐人。不少打工的,只要不是安于现状的,也都往北京跑,好像去北京走在路上也能拾到一个银元宝。天津有名的大公司,除去原来是国营的,就是合资、外资的。天津人有顺口溜说:天津经济三大块,一瓶酒(天朝葡萄酒)、一碗面(康师傅方便面)、一只洋鸡(摩托罗拉手机)猛下蛋,经济围着饭桌转。
虽然天津人也看不起外地的,却不像广州人那样财大气粗,不像上海人那样坚定不移。虽然有些天津人一个个都是溜光水滑的,平时也是满脸河马表情地看不起你,赶上你嘴甜点把他们哄顺了,帮他们干点力气活了,请他们到狗食馆(天津人对路边小餐馆的俗称)去喝顿小酒了,他们就会把满腹衷肠摆到脸上对你说:谁能怎么着谁啊,哥们儿,到月头领薪水,谁比谁能多拿几张大票啊。
天津人心软,不恃强凌弱。这里不像北京、上海那样一扎进去混上半年,还咂摸不出那个地方究竟是什么滋味。天津人恨不得把犄角旮旯都给你显摆出来,不让你总感到陌生。这里也不像别处那样轻易有人搭理你,天津哪怕是条本地的狗,逮着你也要吓唬上几句,但你只要不和他们矫情、抢火(争论),多说上几句好话,给足他面子,他们会对你特别客气,甚至会小来小去地给你点便宜,照顾照顾你。天津人自己也说:天津人就是心软,架不住三句好话。
这就是天津,混不熟的时候,感觉天津太糙,太自以为是;混熟了,才会觉出天津这个码头不错,真的不错,有味儿!
第19节:辣火朝天的重庆人
1.重庆人的性格
在西部城市中,如果说有皇城血统的西安人多显王者之气,有道教气养的成都人多显皇民之悠,那么有多元脉动的重庆人多显的便是兼容之性。
如果要进一步细解兼容之性中的重庆人人文性格的内涵,可用这样的词来概括,即:偏安一隅能苟生,依托山水能独行;汗流浃背也无妨,爬坡上坎特精神;守在本土可安居,走出盆地可融情;上江下江加湖广,巴渝人兼八方性。豪爽率直麻辣烫,打滚吊皮啥都行;吃苦耐劳揉谦和,眼尖手快多灵性。
总起来说,重庆人性格有三大特点:
(1)火辣外向。重庆人出门就上坡,挤公交车犹如冲锋陷阵,夏天持续的高温把桌椅板凳都烤热了,冬天绵绵不尽的大雾使重庆人性格烦躁,他们动手不动口,性格刚烈而火辣。这是重庆人很独特的性格特征。虽然今天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实在很少,但他们仍是没有城府,没有假装的深沉,没有人性的装饰,有的只是真诚和热情,请客说一不二,不会虚情假意,体现出人性的本色、饮食的本味、生活的原生态。重庆人吵架,说不上三句话,就会提刀提砖头砸人,重庆人为朋友而打架的事儿也不少,满口脏话,女孩子也不例外。有一个重庆的作家把重庆人称为野蛮的汉族。重庆人为人坦荡,个个都想充当英雄角色。
(2)豪爽耿直。重庆人的耿直和豪爽闻名全国。耿直在重庆人口中是正直、真诚、果断、公正以及不虚伪、不做作等意思的代名词,这些意思均源自于重庆人性格豪爽刚烈、粗犷顽强、乐观豁达、刚直重义、坚韧忠勇、吃苦耐劳、热情勤劳的秉性。
没有规矩,也就习惯不守规矩,重庆人将它美其名曰敢做敢干,什么都不怕。重庆古来就是一座大码头,因而重庆人有山民的习气,多自然的率真、质朴。重庆人说话做事往往直来直去。在重庆街头,如果你与小贩过分地讨价还价,不仅那小贩,甚至旁边的人都会说你不耿直。当然,如果那小贩过分地要价,你也可以说他不耿直,旁边的人也会帮你的忙。对男的称谓北方叫爷们,南边的叫细佬,中原叫伢子,西北叫娃,惟独重庆这地儿管男的叫崽儿。因此,崽儿是重庆最典型的方言,泛指充满朝气和个性的重庆人。重庆崽儿是各地对重庆人的认同和赞扬。
(3)吃苦耐劳。穷山恶水造就了重庆人相当能吃苦耐劳,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别的地方是极其稀罕的。
重庆人性格豁达,语言颇具表演艺术天才,说话风趣,诙谐,幽默,许多复杂的事物,深刻的道理,往往不直接点破,而是绕着弯子,打几个比方,展几个言子,说点歇后语,来点谐音表意功,准可话音一落,立马获得个满堂彩。
多数重庆男人的个头偏小,属于小巧玲珑型。何故?重庆男人坐不住,极好动,也许是把身上多余的脂肪给运动掉了;重庆素有火炉之称,太阳烈,天气热,也许是把体内的水汽给蒸发掉了;重庆山高路不平,爬坡上坎肩挑背磨,也许不适宜身体向高空发展……虽然个头偏小,但却聪明能干,伶牙俐齿,打转身快,可谓浓缩的都是精华。
第20节:辣火朝天的重庆人
重庆男人的性格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耿直,而那些不耿直的人就叫做杂皮、虾怕。谁家有个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生朝满十,乔迁晋升……只要喊一声,便说一不二,如麻花下酒,干干脆脆,出钱的、出力的、帮忙的都邀邀约约地一齐赶来,比办自家的事儿还认真努力,绝不拉稀摆带。
重庆男人脾气暴、性格躁,惹毛了,拳头脚尖一起干,讲究的是要撒尿,有夜壶,不要在床上画地图。大约是火锅吃得太多、胡椒儿花椒儿辣椒儿吃得太多的缘故,所以他们往往是三句话不对头,立刻拳头上见分晓,这就叫做该出手时就出手。谁的拳头硬,谁就掌握了真理。因为他们讲哥们义气,所以很难看到单挑的局面,一般都是一群人的混战。
重庆男人好客,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语言投机,就叫你吃饭喝酒,掏心掏肺的生怕你没吃饱喝好。实际上重庆人请客大方,并不是因为腰包鼓了,底气足了,而是因为他们认为钱个嘛,纸个嘛,挣个嘛,花个嘛。
重庆男人骂人,想得出就骂得到,两片嘴皮子劈哩啪啦像放鞭炮,一点也不给对方还嘴还牙的机会,急了则龟儿、老子、爹娘一齐上,骂得唾沫四溅,狗血喷头,直至骂遍对方祖宗十八代才过瘾。
重庆男人犟,犟起来九条牛都拉不住,这叫犟拐拐;重庆男人也粑,粑起来老婆喊坐不敢站,喊站不敢坐,这叫粑耳朵;重庆男人扯,时不时地幽它一默,滑它一稽,麻辣一烫,叫你笑破肚皮……
重庆男人好吹,有事无事都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一杯清茶或一碗白干,就可以天南地北、天上地下、足球篮球、恐怖炸弹、股市行情、家庭暴力、结婚离婚等等吹半天,吹通宵。北方男人也吹,叫侃,顶多能侃出一座大山。而重庆男人吹,可以把跑的吹飞,可以把死的吹活,反正闲来无事,吹牛不上税。有极少数更会吹,把一块肥皂吹成一块金砖,把秘鲁币吹成美元,把毛铁吹成高科技的什么芯片,不明其花招儿的人自觉自愿地拿出所有的钱,甚至心急火燎地跑到银行取出所有积蓄,还以为拣了个粑和。
总之,重庆男人个头小,能量大,肥肉长得少,脑花长得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话怕是针对重庆男人说的。
许多人都知道中国有句流行的话,那就是到了重庆才知道结婚太早,意思是重庆美女如云,那里的女孩儿天生丽质,是男人向往的地方。尤其这几年,随着美女经济的升温,重庆美女几乎成了美女经济的代名词,大有取代传统苏杭美女的气势。近年来,重庆美女多次在中国,甚至世界模特大赛获奖,更使重庆美女名声大噪。重庆城中心叫解放碑,那儿是花的海洋。每到傍晚整条街涌动着成群的美女,让人眼花缭乱。有人说这里是三步一个张曼玉,五步一个林青霞。如果说重庆是一只火炉,那火炉烘焙下的重庆女孩就是香喷喷的蛋糕,令人垂涎三尺;如果说重庆是一个充满朝气的盛夏之都,那这座都市里一定生活着一群快乐天使,她们的名字就叫重庆女人。
第21节:辣火朝天的重庆人
重庆女人天生肤白眼媚,水灵灵的脸上漾着水灵灵的笑,很清纯,很自然,没有一丝矫揉造作。重庆自古多雾,素有雾山城的美誉,潮湿的雾气滋润了姑娘们的面庞,个个出落得水灵般吹弹得破的雪肌凝霜。虽说饮食是麻辣不离口,但也不见她们有战痘的青春,那是广州人无论煲多少汤、喝多少茶都赶不上的美。重庆又是山城,道路高低不平,姑娘们成天爬坡上坎,长此以往,又练出了绝佳的玲珑身材。重庆女人身材匀称,婀娜多姿,丰满而不虎背熊腰,苗条而不弱不禁风。她们既有江南女人的轻盈,又有北国女人的结实。
重庆女人的美缘自天成,是上苍的恩眷。所以重庆女子天生丽质,一般不画浓妆,只淡淡地抹上点口红,精心地修饰下眉线,就这样已是美得一塌糊涂了。
走在重庆的大街上,美女是信手拈来,比比皆是。因为大家都是美女,所以重庆女人看重庆女人一般不去看对方的长相,哪怕她美得惊艳。重庆女人看的是对方的气质、仪态和衣着的品位,然后自己不断总结:哦,原来衣服如此搭配更显品位。
重庆美女大多张扬着桀骜不驯的个性。那不是被动的美,而是一种摧毁男人理性的魅力。一般说来,美女成群结队时,才会给男人形成压力。可重庆美女单独一人也会让男人六神无主,见到重庆美女的男人,总会有上辈子就被她征服了的感觉。
与其说重庆女人外形可爱,不如说重庆女人性格更精彩。重庆女人的性格,一个字--辣,称辣幺妹或辣妹子,像巴渝盛产的红辣椒儿那样普遍。重庆女人性格直爽泼辣,爱你,爱得巴心巴肠,爱得发疯发狂;恨你,恨得咬牙切齿,恨得入骨入髓。要笑,就笑它个山崩地裂,声如洪钟;要哭,就哭它个死去活来,瓢泼大雨。重庆女人也和气平易,小鸟依人,但惹毛了,她袖子一捋,腰杆一叉,粉拳一挥,谁怕谁?那样子那架势,安能辨我是雄雌?
重庆女人说话快,两片薄薄的嘴唇一阵劈哩叭啦,像放鞭炮,像打机关枪。若是外地人,你就是集中了注意力,听了老半天仍然像在云雾里,不知她在说啥聊斋神话。话语尖利,直截了当,如同扛起竹竿进城门洞--直来直去,不遮掩,不躲闪,好听的不好听的想说就说,既不设防也不与谁商量。自家男人天黑了还没有回家--砍脑壳的,都死到哪儿去啦?见油头粉面的动手动脚的男人--臭!给老娘滚开!
重庆女人敢爱敢恨,很少扭扭捏捏。一个看上去很冷静的女人,可能会因一句对路的话而突然爱你。假如她看上你,会主动找话和你说,给你爽直的热情,不会像别的女人,明明看上某男,却装得冷若冰霜。可如果她恨你,会翻脸指着你鼻子骂,严重的还可能打你。朋友聚会,重庆女会很讲义气,即使是淑女也能大声与你划拳,假如她输了,会爽快地喝酒,如果她赢了,你最好也爽快,否则她肯定会将酒泼在你头上。
第22节:辣火朝天的重庆人
重庆女人做事风风火火,说干就干,手脚敏捷,动作麻利,并且什么活儿都能干,在农村,生儿育女,洗衣煮饭,抹屋扫地,担水挑粪,犁田挖土,栽秧挞谷,里里外外无所不会。在城镇,体力的脑力的,简单的复杂的,粗活儿细活儿,重活儿轻活儿,勤杂、搬运、经商、公关、司机、职员、老板、领导,各行各业无所不能。可以这样说,天底下女人的本职工作,重庆女人全会。天底下男人的本职工作,重庆女人大多也会。
重庆女人爱父母孩子。如果你爱她,就一定得爱她的这些亲人。她们不会与那些对父母不孝、对孩子不爱的人交往。重庆女人非常能持家,完全不要男人操心。她们很少管制丈夫,总给男人足够的面子和自由,并鼓励男人走南闯北去做英雄。她们说:男人可以无权无钱,但绝对不能不是好汉。重庆汉子的标准是义气和勇敢,这种习俗令重庆男人极爱冲动,而且极爱为朋友两肋插刀。
重庆女人非常自信,相信自己是世上最好的女人。她们如果听说男人有外遇,一点也不慌张,男人回来她会拍着男人的肩膀说:老公,你把情人带回来看看,如果比我好,我炒最好的菜给她吃,让她对你更好。如果比我差,你最好马上收手,否则当心我一脚踢你出去!正是因为重庆女人这种宽容与能干和对好汉男人的崇拜,才造就了重庆男人爱拼、粗犷、潇洒和义气的品质。有人说:重庆男人的一切都是重庆女人浸泡出来的。
这座城市因为这些美丽骄傲的女人名声在外,这座城市的男人也因为这些美丽骄傲的女人而被其他地方的男人强烈地嫉妒着,他们愤愤地说:就凭你们160mm的身高,真是鲜花插在牛粪上了。殊不知,牛粪就是鲜花最好的养料。重庆矮男人滋润着重庆高女人,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样诞生了。
2.重庆的风俗习惯
以麻、辣、烫、鲜、脆一锅煮为特点而形成的火锅文化代表着城市文化。重庆火锅起源于江边船夫的生活,其文化精髓就是重庆的码头文化。码头文化是一种兼收并蓄、张扬豪放的文化,而重庆火锅就是满足这种文化需求的生活方式,因此它的人气越来越旺,传播也越来越广。吃重庆火锅,关键就在于吃出一种大家乐的气氛,吃出一种无拘无束、自我满足的情景。重庆火锅已经得到了世人的认同与喜爱,名噪天下,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最具大众化的一道美食名品,成为重庆饮食文化的烫金名片。
吃正宗的重庆火锅,只能在重庆吃,特别是街头巷尾的小店别具风味。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经常可以看到重庆人背后吹电扇,胸前烫火锅,吃得很过瘾的场景。吃火锅就像蒸桑拿,吃的过程大汗淋淋,吃完之后浑身通泰,神清气爽。
第23节:辣火朝天的重庆人
重庆人好吃会吃,在全国闻名。重庆人把吃变成了一种融入自然山水的体验,叫做山水特色餐饮。重庆人最爱去吃的地方要么是山上,要么是水边。南山、歌乐山和两江滨江路美食与美景相连,坐在江边或者轮船饭店上,看着美轮美奂的夜景,品尝着鲜辣爽口的美食,在山水田园中就餐,不亦快哉!
重庆人喜欢刺激,不墨守成规,喜欢创新,厨师不爱照菜谱做菜,民间厨师常常创造各种新菜品,在重庆传播,然后流传到大江南北。重庆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如著名的重庆菜就包含:鸡有辣子鸡、泉水鸡、瓦块鸡、口水鸡、竹笋鸡、安平鸡、烧公鸡、叫花鸡、棒棒鸡、土匪鸡等;鸭有啤酒鸭、香坛鸭、虫草鸭、老鸭汤、泡坛醉鸭等;鱼有干烧鱼、脆皮鱼、麻辣鱼、水煮鱼、来凤鱼、酸菜鱼、火锅鱼、泰安鱼、酸汤鱼、乌江鱼、白渡鱼、豆花鱼、三妹鱼、邮亭鲫鱼等;还有干煸鳝段、辣子田螺、毛血旺、香辣蟹、泡椒牛蛙、鹅掌门、城口烧腊肉等民间特色菜。
因此,把重庆看作是辣妹子,也是合适的。事实上,重庆这个城市的特点是火辣而非火暴。在国内任何城市,只要一看到山城火锅的招牌,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重庆,重庆也正像这火锅,刚一接触,火辣辣得叫人受不了,然而,慢慢地,就会觉得味道好极了,甚至会感生出一份柔情,一丝牵挂。
3.什么造就了重庆人
重庆人性格的形成,首先是由重庆特异的山岭山丘与山地山水自然地貌文化推进的;其次是由巴渝原住山民乡镇宗族文化、水民码头帮会文化、市民都会世俗文化等历史因袭文化推进的;再次是由抗战陪都综合移民文化、三线企业内迁移民文化、直辖重庆开放移民文化等现实演进文化综合推进的。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的西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日阳光炙热,故有火炉之称;由于城市依山而建,人谓山城;又有冬春云轻雾重,又号雾都;更有那闻名古今的巴山夜雨,润物无声,繁衍着这方土地上的文明。
重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以重庆为中心的三峡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东部的大溪文化和西部的铜梁文化就是旧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三峡地区诞生了灿烂的三峡文化,同时也孕育了享有盛名的巴渝文化。
重庆人世居巴渝山地,其性格打上了高山大河自然地貌的烙印。地域特点造成了重庆人性格的豪气和大方:大山大川让重庆男儿热情似火而又坚韧豪迈,女儿柔情似水而又英气勃勃;气候环境塑造了重庆人刚健而又火暴的脾气:这里空气滋润,日子滋润,一捏就能出水;这里阳光火爆,脾气火暴,一点就能燃烧。
第24节:辣火朝天的重庆人
重庆是个山城,自然是爬坡坡,下坎坎。它不比以车代步的上海人,也比不上以空中客车代步的北京人,更不比以自行车代步的成都人。所以他们只有靠两条腿11跑电车代步,正因此重庆人在无形中便锻炼了体格,妹妹更加苗条,哥哥更加强壮,而且个个都长得有模有样。
人文传统决定了重庆人血脉中张扬着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当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元军下四川,准备夺重庆,然后顺江而下灭南宋时,却不料在重庆打了足足36年,屡攻不下,被称为欧洲人上帝之鞭的大汗蒙哥,在钓鱼城含恨战死。重庆钓鱼城成为了改写世界历史的地方(1259年7月,蒙古大汗蒙哥死于钓鱼城,使蒙古最高权力形成真空,导致大面积入侵欧洲、兵临莫斯科的各路蒙古铁骑纷纷回师争夺汗位,使欧洲的历史才得以按照现在大家知道的样子发展)。
重庆还是典型的移民城市,是个海纳百川、有着丰富文化积累的城市,也是一座顽固的城市,就如同重庆人的口味──热爱火锅和江湖菜,任何外来的东西都会被注入江湖化的灵魂,而空留其躯壳。重庆历史上曾出现六次大移民,仅现代史上就有两次大的移民:抗战时期社会各路英豪集聚于此,汇集了一大批内迁企业;三线建设(1964年到1978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又集全国精英于重庆。
因此,在各路文化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重庆人热情好客、开放趋新、接纳五湖四海的宽广和包容的品格,并使重庆人具有了非常开放的心态,从而导致这个城市气度恢弘,激情飞扬,具有无限的张力。
4.如何与重庆人打交道
重庆人个性直率,爱恨从不掩饰,为人处事也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地做样子,和他们相处,你可以活得很轻松。耿直的本义是刚直,后来才转义为正直、直爽。重庆人说自己耿直,主要就是说各人直爽,没有小心眼。重庆人耿直,不喜欢打小算盘,喜欢直截了当。如果想和重庆人交朋友,或者得到什么帮助,直说出来比较好。
重庆人待人热情大方,为朋友愿自己吃亏。重庆人对待朋友,一是热情,二是耿直。成都人请客,是有请无催,也就是假打,实际上往往并没有真心请你。上海人轻易不会请人吃饭,一请客就是真心的,但往往小家子气,小碗小碟的,重庆人看不惯。重庆人请客,恨不得倾其所有,让客人吃个够。
其实,说重庆人耿直,也是说重庆人办事缺乏周全的考虑,一根肠子拖到屁眼,包不住话,不会掩饰自己的心思。你明明不会喝酒,他硬要灌得你酒醉,你要推却,他也要说你不耿直。
第25节:辣火朝天的重庆人
重庆女人有独特的为人处事原则,她们很在乎江湖口碑,情愿自己吃亏也不愿损害别人。遇到有人贪小便宜,重庆女人会说出来,让这种人很狼狈。假如有人在她背后表示不满,她会说:有种就当面说,可以奉陪到底!
当然,与重庆女人打交道还要谨守五戒:
(1)酒量不自信的男人,最好别跟重庆女孩拼酒,假如她输了,自然会豪爽地一饮为快。可是她赢了,你却不爽快,当心她把酒从你头上浇下去。
(2)重庆女人因人美齿锋,在家里有了对男人吆三喝四的资本,但在场面上她们却懂得给自己男人留足面子。因此,在重庆夫妇面前,你若慢待了那位老公,他的老婆便会跟你有了过节。
(3)与重庆女孩约会,你千万别说得太多。重庆妹子的小嘴天生好象机关枪,一梭子一梭子的,你倘若给她憋回去了,约会肯定就没了下次。
(4)重庆女孩有令人跌倒的美丽,因而被娇宠惯了,她们喜欢听男人的奉承话,对于奉承话的鉴赏力也最高,你的赞美如果不切合实际,张口就来,只能是送上好话还要遭白眼。
(5)重庆女人心思细密,美丽可人的外表下有一颗时时在琢磨你的心,你一定要给她留下用心琢磨你的时间和乐趣。如果一开始就说自己多么盼望和她在一起,她就会觉得你没有味道,弃你而去。
第26节:慷慨悲歌的河北人
1.河北人的性格
历史上的河北人,大都是慷慨悲壮之士。古老的燕赵文化造就了世代相传的燕赵侠风。《隋书·地理志》云:悲歌慷慨,俗重气侠,自古言勇敢者,皆出幽燕。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有句名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亦曾赞叹:幽燕之地,自古号多豪杰,名于图史者往往皆是。
的确,这块土地上自古英雄辈出。有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的邯郸游侠,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燕地刺客,有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的猛张飞,有刺配沧州道、雪夜上梁山的好汉林冲,有血染沙场、舍身报国的狼牙山五壮士……古往今来,唱出了一曲又一曲激烈、高亢的浩浩燕赵之歌。
这里自古就有好武之风和敢为天下先的改革之风,当年赵武灵王为了对抗匈奴人的轻骑时,他率先放弃了中原传统的中看不中用的车,使战马解放出来,他可谓真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第一人。也只有这样,以后汉民族的疆域才一而再、再而三地跨出了所谓的传统区域。
这里的人也是重义气的,众所周知的刘关张中的玄德和翼德二人就生于斯。到今天刘关张那义薄云天的义气永远刻进了天下华人的心中,还有那名将乐毅和神医扁鹊以及敢于直谏的魏征和宋太祖赵匡胤。这里的人既能武,文也毫不逊色。一部《红楼梦》迷倒众生的曹雪芹和写下窦娥千古奇冤的关汉卿无不震古烁今,还有最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的祖冲之及满清第一才子的纪晓岚和满清中兴重臣、湖广总督张之洞……
燕赵大地盛产菊花和高粱。菊花散发着高洁苍凉之气,英气逼人,正是燕赵人的写照;高粱在北方的农作物中是最有辽阔壮美气质的,它不像黄云般的麦穗那么轻袅,也不似谷子穗垂头委琐的神气,它高高地独立着,在烈日下遍野碧绿,充满勃勃的生机;高粱酒热烈、醇厚、浓郁的脾性就是燕赵人的性格。
另一方面,河北人由于久居天子脚下,养成了一种颇为细腻的处世心态,善于察言观色,敏于接物待人,显得老谋深算,但也不免患得患失,常常失之谨小慎微,不免愧对了慷慨悲歌的赵人。加之,处于京畿之地,成为统治者重点防范的地区。一旦有造反者,必定残酷镇压。所以,河北人重传统,重礼仪,顺民居多。他们既不像河南人那样保守得单纯,也不像山东人那样憨直得可爱,凡事循规蹈矩,活得没什么棱角。
到了现代以来,河北人几乎没出过什么风头,文不及北京、上海人,武不及山东、东北人,经商不如广东、江浙人,种田也没有江南人那样勤劳能干。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古风豪情虽然还在,但其实早已残缺不全,且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土。
其实河北默默无闻已经有很多年了。她静卧在京城周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做得隐士,也能做得顺民。自明代以来,她就已经明白,自己恐怕已无权再发出某种声音了,于是就识趣地不再出声。
清朝统治者喜欢在京畿圈地,这使得已经甘为顺民的百姓从身体到心理都更加依附京师了。但统治者仍然不放心,再委派一个据说地位最高的直隶总督严加看管:大家老老实实的!谁也不要动,蠢蠢欲动就要砍头。于是大家就再也不敢动了,话也不敢说了。北京那么近,随便乱说,你长着几个脑袋啊!
河北人不像东北人那样粗门大嗓、豪气冲天,也不如上海人细致灵秀、精明外露。河北人生长在中原腹地,既少有边塞风云的磨砺,又缺乏江南水乡的陶冶,因而诸如剽悍、勇猛或温顺、灵秀的典型词都难以冠在河北人头上。由于河北地处燕北,融和贯通,河北人既有山西人的勤勉、山东人的耿直,也有从内蒙大漠吸收的吃苦耐劳,这倒使人看不出河北人的个性来了。
是的,用老实忠厚之类的词来形容河北人实在有些勉强,当然这并不是说河北人不老实,而是忠厚老实这类词太普通,太没有特色。如果说一个地方的人老实忠厚,或许你眼前会闪过一系列面孔,很难一下子确认他是不是河北人。
2.河北的风俗习惯
河北是一个出响马(北方强盗的别称,他们在行动前习惯先放响箭示警,常骑马来去,很远就能听到他们的马铃声,所以叫响马)的地方,人们常说:河北出响马,关东出强盗,山东出好汉。以前的河北的民风尚武、剽悍,英雄辈出,如今大不一样了,不再出产英雄而改为出产特产了。正如有人所说的:河北人不人而以物闻名,在许多文化人的随笔和小品文中有不少内容涉及河北,但大都写河北的物产、风俗,绝少提到河北的文化,即使偶尔写河北人,也是那种淳朴封闭的农民。在梁实秋、林语堂、钱歌川的文集里,这些文豪所津津乐道的是山海关、北戴河,是沧州的铁狮子,是赵县的赵州桥,是保定的酱菜、铁球,是张家口的口蘑,是赵县的雪梨,是沧州的金丝小枣……
第27节:慷慨悲歌的河北人
河北有太发达的土文化,更有着太多的政治文化。因此,河北文化人生存的空间实在是太小了。在这种环境下,河北的文化人身上绝少浪漫色彩和自由气息,甚至连点黑色幽默都找不到。
不过有一个风俗倒是多少有点幽默,那就是在河北称呼别人为二哥是句骂人的话。这一点与山东正好相反。如果在山东贸然称人为大哥,轻者挨白眼,重者就不好说了。同样,在河北见到陌生人千万别脱口而出喊二哥,结局虽没有在山东叫大哥那样严重,但也不容乐观。
为什么呢?因为在山东叫别人大哥犯忌讳。山东的大哥和武大郎有点牵连,那是个老婆有外遇的绿帽子的人,哪一个正常的男人心甘情愿戴在头上?当然在河北叫别人大哥,那是珍贵的尊称,被叫者则意气风发,仿佛自己真的成了威信在上的老大。但如果见了男人叫二哥,在河北可是暧昧的称呼,关系很熟的人这么叫,说明叫者和自己不见外。如果一般认识或陌生者叫别人二哥,会让被叫者怀疑目的不纯,因为河北的二哥特指男人的生殖器。
而回到山东叫二哥,则又是另一番天地了。因为在山东,二哥是武松的化身,是大大的英雄好汉,是埋藏在男人们心中真正男子汉的图腾。被人叫二哥是一种光荣和赞颂,有种吃蜜的甜美。没准会拉着叫者的手往酒馆里奔,嘴上大嚷,谁要不去喝酒谁是俺大爷。
3.什么造就了河北人
有人说,看看河北所处的位置,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这块土地上会有那么多慷慨悲壮之事了。处在长城内外的河北正处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点上,是唯一一块地接中国历史上统治过中国的两个少数民族--满族和蒙古族的地方。北方的马背民族南下时,这里是必经之路;汉族政权对外出击也选择从这里启程,所以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天下英雄出燕赵了。
这是一块富饶却染满了鲜血充满了悲痛的土地,这里发生过数不清的内战和外战。这里有曾经令人心驰神荡的白洋淀和抗日时期那大大小小的地道战,这里更有中国的军事重镇保定和廊坊。在燕赵文化里,散发着个人英雄主义的浓香,充满着文化的悲剧之美。侠客的典型特征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燕赵文化里,这种侠义经过积淀,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模式,即不畏强暴、勇于献身和礼仪并重,而战争、尚武、侠义、壮士渲染的又是文化上的悲壮。
如果说燕赵文化的第一个特征是它的悲壮,那么第二个特征就是风骨。燕赵文化具有一种阳刚之美,燕赵文化缺乏温文尔雅、卿卿我我的人间情爱,有的是棱角分明、慷慨激昂的艺术;燕赵文化充满着一种阳刚之气,燕赵人文的视野里,满眼所见的多为英勇豪爽的粗犷男人,鲜见的是温柔缠绵的俏丽佳人。
第28节:慷慨悲歌的河北人
但汉民族在兴盛时,人们往往记不起河北,不仅汉帝国如此,唐帝国也如此。只有当国家危难,汉政权固守在自己的传统势力即祖先的圈子里时,这块土地才凸显在人们的视野里,宋时如此,明时如此,抗日时也如此,这里成了汉族政权衰弱时抵抗外侮的最前沿。
契丹人占领了原属晋赵二地的幽云十六州,长期虎视眈眈于没有野心、安于现状的宋政权,这时人们多想听到那危难时大吼一声的:燕人张翼德在此!但是北宋的文官制度是生不出张飞的。虽然宋时民间把杨家将吹得神乎其神,但史实远非如此,我们的边关大元帅六郎杨延昭不过是一个区区的地方总兵。其父杨业也只有一子,并非是世人皆知的七子二女,更不用奢谈那群骁勇善战的寡妇兵了。但这里边寄托了老百姓多少美好的愿望,溶入了多少幻想,也只有那时饱经战乱的人才知晓。
女真人入关了,北宋灭亡了。他们的后代满族入关了,明王朝也亡了。到处都是关外人的铁骑,到处都是汉人的尸体,到处都是汉人的呻吟,到处都是汉人的反抗和反抗被镇压后留下的那萦绕在燕赵大地上的悲歌。他们是敢于反抗的,他们是不怕死的,一如当年燕太子丹因不甘于暴秦的飞扬跋扈而叩请了在史书中留下鼎鼎大名的死士荆轲。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对抗才格外激烈,格外悲壮。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怆印在了多少人的脑海里。
河北无疑是中国大地上文明冲突最激烈、震荡最频繁的地区,也曾是中国最开放的地区。在河北,你可以看到各个民族的各种文化遗迹。河北人既有北方部落民族雄健剽悍的遗风,又有中原农民朴实细致的品质。各种文化于刀光剑影之余在这里汇合交融,相互借鉴。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借鉴外族文化,精兵强武,遂成战国七雄,而北魏孝文帝学习汉族封建文化,大力推行均田制,成就了强盛的北魏王朝。南北朝时期河北的文化非常发达,涌现了一大批像祖冲之、郦道元、杨炫之等杰出的文化精英,这不能不说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有关。
然而河北又是最封闭的地区,且不说元明清三代的文字狱使多少文人学士惨遭杀戮,河北大地一片万马齐喑,即使在民族融合最深广的时代,文化的交流也不过是民族征战、仇杀的间奏而已。
河北有天时。历史赋予河北的机会实在不少,这里文明起源最早,民族的冲突与融合都有过,以后又是政治中心,近现代又是北方文化中心。河北历史悠久,经历丰富。作为边塞重地的河北为人所重视,作为京畿腹里的河北更为人所羡慕。但没有天时时,历史给予河北更多的是动荡与苦难,天下乱河北首当其冲,天下治河北则禁锢最深。当权者偏安江南时忘了河北,泽布四海时也忘了脚下的河北。河北为传播文明做出过贡献,为抵御外辱做出过牺牲,河北人承担了应该由他们承担的历史,也承担了不应该由他们承担的责任。
第29节:慷慨悲歌的河北人
河北有地利。它扼南北交通咽喉,处文明交汇地带,更主要的是环抱京津,可谓寸金宝地。河北牵动着全国的神经,九·一八丢了东北,全国有一半人在沉睡,可华北事变,中国人就全都惊醒了。《黄河大合唱》里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吼声今天还在激动着人心。地道战、白洋淀、敌后武工队、西柏坡等等这些散发新中国光辉的地方无一不是河北大地的一部分。但河北又没有地利,河北像个大孩子在北京后面乖乖的,完全没有享受过天高皇帝远的快乐与自由。于是老实与圆滑浑然一体,就构成河北人一大特色,也使得河北人欠缺独立性。
因此,河北虽有天时地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又是负担和禁锢,从而造成河北人性格的多重性和复杂性。正如有人所说的:河北人千人千面,并不像其他地域的人具有统一的典型性,比如张家口人就朴实、勇敢得像蒙古人;沧州人又豪爽如山东人;廊坊人则长期受京津影响,老道干练如京津人。所以,你可以给张家口人、沧州人、廊坊人画像,却很难描绘出一张完整的河北人的面孔。
另外,河北人老乡观念不强,但内斗也不明显。这因为河北人大多成长于平原,无论从历史到现在,战天斗地的机会相对于很多地区都不是很多,比较容易生存下去,这可能是造成他们老乡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不强的原因。
4.如何与河北人相处
河北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实忠厚。与河北人见面寒暄,经常是点一下头,道:吃了么?就算是很亲切的问候,老友相见也不过是握握手、拍拍肩,既不像山东人那样高门大嗓地打招呼,也不像北京人打招呼时谦恭里透着倨傲。河北人不吵闹,很平板,很少激动。朋友聚会,话不多,总在一旁抽烟静听,河北人只有和老乡在一起时,才偶尔会谈笑风生。
河北人也热情,在街上问路,河北人会给你解释半天,最后你还是不明白,就干脆带你过去,然后再自己折回来。但河北人的热情又是含蓄的、执著的。
河北人表面上没有性格,没有特点,实际上内心很丰富,很敏感,一个能在各种场合跟人维持和谐的人,他一定不是一个粗线条的人。因为只有内心高度敏感才能够知道哪些话跟气氛不适合,所以河北人其实爱琢磨内心生活,有时候容易举轻若重,容易把小事看得重。比如与人交朋友,如果觉得有一点瑕疵影响了朋友关系,他就会琢磨半天。
在聚会中,河北人不吵闹,话不多,喜欢静听,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话可讲,而是因为他们正细心地品味谈话者的深意,而且他们也不愿在高谈阔论中出什么风头。所以河北人的特点就在于看上去是没有性格,实际上他是永远地随顺别人。河北人在哪儿都不会成为一个碍眼的人,因为他在心里能克己,总能让自己在任何地方任何人面前和谐。
第30节:慷慨悲歌的河北人
河北的男人都比较朴实,也很善良,只是对于感情,有时候显得缺乏男人那种敢冲敢撞的勇气,更缺乏一种征服女人的震撼气质。他们永远是冷静的,冷静得有时候让人觉得很冷漠,所以,做河北男人的情人,基本上没有什么情调。但如果不幸做了河北男人的情人,他就会像你心中的一根针,在那里随着脉搏的振动,时时刻刻地、一点一点地折磨着你;他就像一座山,在那里似乎总是以冷漠的姿态,面对世间的一切。也许,他的内心也同样热血翻腾,但他只会把对你的爱深藏在心底谁也不可能知道的角落。从这种意义上说,若得到河北男人的爱,是幸福的,只是这种幸福显得有点悲壮。
河北男人总会小心翼翼地去经营心中的那份爱情,希望自己爱着的女人过着开心的生活,河北男人的爱不是占有,他们的爱是伟大的,伟大得有时候让你觉得自己是如此地不理解什么才是爱情。河北男人是好丈夫,他们对家庭有着很强的责任感,他们会很好地经营婚姻,却只能失败地去面对爱情。爱情对于河北男人来说,只是心底藏匿着的偶尔一闪而过的心灵颤音。
而对于河北女人呢?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种说法多指男人,但也不乏慷慨悲壮的女士。所以说,河北女人也有极其刚烈执著的一面。另外河北女人还有其质朴端庄的温柔美。这种既刚且柔的特点,是呈极端化显现出来的。刚,则豪放泼辣;柔,则多情似水。
刚烈豪放的河北女人,多生在燕山山脉、太行山和张家口坝上。这里地貌粗犷,风沙弥漫,出了不少女英雄、女侠客、女强人。当年喜峰口抗日,一些女人敢于手举大刀与日本鬼子厮杀。燕山脚下、渤海岸边的滦县,曾产生过名剧《杨三姐告状》。小小村女杨三姐为姐姐申冤告状,那份执著、刚烈、胆识,就很有燕赵女人的特点。这种有着刚柔相济性格的女人是可爱的,也能成大事。
不过,张家口坝上的女人很乡土气,不爱打扮甚至有些懒散,她们的目光是平静缓滞的,或许是因为那里太闭塞,女人的活动范围有限吧。但她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却十分认真,心理抗灾能力很强,甚至强过一些男人。
相比之下,唐山、秦皇岛、保定等距天津、北京较近,交通、信息发达地区的女人,对于刚烈的表现又不一样。她们的穿着不比北京土,爱打扮,爱化妆,大胆地欣赏自己的容貌,也欣赏自己的才华,而且相当频繁地调整自己的姿态和思维,在自己的位置上干得欢快而自信。
河北女人不仅刚烈,也有温柔多情的一面。她们最大最平和的快乐,就是在劳动中慢慢品味自身的美与和谐。比如著名作家孙犁的名作《荷花淀》里的女人水生嫂,她在温柔的夜光下织席,为前方将士做鞋,是多么美丽、端庄和多情。这个艺术形象曾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灵。孙犁写的是河北保定白洋淀女人。女人是水做的,所以淀边的女人温情脉脉,像荷花般美丽动人,像鱼儿样机灵可爱。这一类河北女人将真诚、美好和慈爱挂在灵秀的手指上,刻在博大的心田里,就能获得生存的智慧。
当然,今日的河北女人不能靠织席做鞋来展示温柔和美丽,但她们对男人和生活的爱却不会改变。就这一类女人而言,每个地区也不尽相同。省会石家庄由于成为大城市的历史短,原先就是个庄,所以女人身上带着说不清的土气,温柔的女人说话也是大嗓门,衣服搭配不是那么和谐。相比之下,邯郸是座古城,有着悠久的文化,滋养得这里的女人多少有些品味。保定是文化古城,这里的女人有一种内涵和气质。与这两个城市比,唐山是以钢铁、煤炭、陶瓷著称的工业城市,唐山女人艳丽,但缺少文化,即便是温柔女人一类,也是明快有余而娴熟不足,但是唐山女人往往人缘好,使人没有距离感,亲切自然。
第31节:豪爽仗义的山东人
1.山东人的性格
山东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直爽,胸怀坦荡,感情直露,爱憎分明,有话就说,从不顾忌什么,喜怒哀乐全在脸上。不过这直爽,与东北人的豪爽是有差别的。山东人一说话,那骨子里就一个劲儿冒出诚恳,让你不由得不信这是掏心窝的话。就像古龙小说里的老实和尚,要么闭口不言,要么全部是实话。因此,好汉一词,冠诸山东人身上,并非浪得虚名。除了热情豪爽之外,还有尊老爱幼,善待朋友,保护妇女,此等诸般美好品质在握,不是好汉又是什么?所谓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正是山东人行侠仗义的精确写照。
山东人还有着忠诚不贰的天性,忠诚一直被山东人当作美德来颂扬。山东尽管北有黄河天险,南有泰山天然屏障,又近中原,沃野千里,人口众多,扼守南北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翻看历史就可以发现,古代帝王中没有一个是山东人。即使水泊梁山的草寇宋江,也只敢说是替天行道,因打官劫舍、劫富济贫而引起朝廷重视后被招安。这种忠君思想根深蒂固地渗透到了山东人的骨子里和血液中。一旦他们认准了值得为之忠心耿耿的事或人,就会忠诚有加,不会有丝毫懈怠。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是一代又一代山东人不变的追求。有一位德国人在论山东人的书中,给山东人的评语就是:山东出好官。这里所谓的好,大概就是指的忠诚度比较高吧。中国政界有句话,叫山东人保边疆。大家可以看一下,新疆、宁夏、内蒙古、西藏、黑龙江等中国边疆省份的一把手多是山东人。
山东人好存粮,山西人好盖房。祖祖辈辈生活在齐鲁大地上的山东人把勤俭当成最基本的美德,也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标准。山东人说的败家子指的就是好吃懒做的人,山东人赞扬一个女人时会说她是个勤快媳妇。但节俭并不意味着小气,节俭与山东人的大方也并不相悖。山东人自己节俭,但对待邻里亲朋却非常慷慨。
第32节:豪爽仗义的山东人
山东人可谓是吃苦一族,是中国人中最吃苦耐劳的群体。想当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住陋巷,苦读圣贤书,修成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德国人说:没有比山东人更优秀的铁路工、矿工了,因为他们能承受任何艰苦。山东人可以吃苦,但绝不可以冒险,宁可稳坐家中吃煎饼,也不愿外出找寻金米粒。山东人乡土意识重,地域自豪感强,到处认老乡。山西人唱人说山西好风光,山东人则唱谁不说俺家乡好,如果你说山东不好,山东人准跟你急。
山东人勇猛不假,但绝不是莽撞。粗中有细,细中透着率真,倒是山东人对于智勇一词的最好注解。最能说明问题的,当是著名的山东人毛遂先生,此君靠自荐一举成名,又靠智勇搞定了楚王,从此赵楚联合,共同抵抗实力雄厚的秦国。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齐人鲁人有所不同,鲁人忠厚直爽,外粗内秀,讲义气,重教育,既出过孔子、孟子这样的彬彬君子,也出过黄巢、李逵这样奋起抗暴的所谓叛逆之徒。但鲁人身处内陆,观念相对保守,生活比较俭啬;齐人处东夷之地,不像鲁人那样多圣贤,却因沐浴海风熏陶,对时髦很敏感,易于接受新事物,也常常喜欢在媒体中制造声势和影响。但同时特别讲究人际关系和尊卑等级,爱走上层路线。在这一点上,齐人似乎更是得了圣人的真传。在山东政界,齐人总是官运亨通。
说山东人幽默肯定得不到大部分人的认可,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山东人话少,只知道闷着头做自己的事。岂不知,这才是对山东人的误解和曲解。实际上山东人虽然是出了名的憨厚老实,但老实人也有幽默的时候。老实人的幽默,不是逗闷子,不是耍贫嘴,而是一语中的,道破天机。用山东话说,这叫闷不吭,冷不丁,看着话不多,一张嘴就能逗死人。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村子特别穷,县里组织干部扶贫,号召每人捐献一只小羊羔给当地的农户。有一位副局长,人很吝啬,他在市场上挑来选去,最后买了一只最瘦最小,当然也是最便宜的羊羔,捐给一个老汉。老汉把羊抱回村,大家都笑话他。老汉也不生气,慢悠悠地说:别笑,俺这羊还管你们哩,再瘦,它也是副局级的羊!把副局级和动物扯到一起,讽刺实在高妙。
提起山东男人时,人们就会想到几个大字:大碗喝酒、大声说话、人高马大。而这些并不一定准确的有关山东男人的特点又被一个词非常全面地概括了进去,并且深入人心,那个词就是山东大汉。山东男人最具可圈可点的优秀品格:主持正义,同情弱小;敢作敢为,敢负责任;性格豪爽,该出手时就出手;对朋友、对亲人情真意切。真正的男性楷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梁山好汉们的风采,他们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当代,山东男人,依然口碑最佳,颇得可靠、可信、安全之美誉!
第33节:豪爽仗义的山东人
山东女孩虽不像南方女子那么风情万种,却也柔情似水,在青岛、烟台等地,透着英武之气的美女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只是山东话忒土,女子用这种话撒娇有点让人头皮发麻,故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山东小妞发嗲之说,幸亏现在许多山东女孩都能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所以,无论是倪萍还是盖丽丽也都早在中央台打出了名气。
2.山东的风土人情
一个地方出名,有的靠名人,有的靠历史,有的靠物产。山东不仅孕育了数不清的名人和悠久的历史,还有令人引以为豪的物产。山东有温带水果王国之称,著名的有烟台苹果、莱阳梨、乐陵的金丝小枣和五莲的板栗等,数不胜数。不仅如此,山东的煎饼卷着大葱蘸大酱,吃到嘴里香到心。莱阳的梨大又甜,哄得全国人民直夸它;栖霞的苹果甜又美,世界人民做梦都想它;烟台的海产肥又鲜,大海边捞一把,洗洗涮涮就能吃。此外,还有那被尊为四大菜系之首的鲁菜。
说起山东的饮食,最有名的莫过于蘸酱类。在一些人眼里,大葱蘸酱几乎成了山东人的代名词,山东大葱的辛辣微甜蘸上盐分充足的面酱,入口便产生一种急于要吞咽的欲望,于是高粱面窝窝头,玉米面饼子之类的粗粮也能填饱肚皮,这恰恰是出大力的农夫们所急需的,而在鲁西南,煎饼卷大葱则是家家必备,人人都会的一种吃法。在山东民间,有面酱加大葱,撑得肚皮紧绷绷,大葱蘸酱,越吃越壮之说,大概就是对大葱蘸酱的由衷赞美吧,至于这一点,要求精致的南方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的。
听过山东地方戏曲如吕剧、山东梆子、山东快书的人,相信一定会感到这些戏曲除唱腔优美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语言质朴、爽快,它们既没有京剧的贵族气,也没有越剧的书卷气,只是用爽快的语言道出普通百姓的生活,真要说的话它有的恐怕也只是这一股股的憨气。
喝酒最能体现出山东人的豪爽。山东人能喝酒,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猜拳行令,无酒不成义,无酒不成席。山东的碗大,有海碗之称。李白四十岁时在山东写下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一醉方休,是山东人喝酒的特点。论酒量,山东人算不上天下第一,因为有东北人和新疆人,但他们的豪爽酒风可以让不知底细的东北人和新疆人甘拜下风。想当年武松路过景仰岗,人家三碗不过岗,他却连干十数碗,照过不误,真是豪迈无比。所以,外地人和山东人喝酒最好别叫阵,因为山东人最不怕碰硬,更不惧醉酒。不怕碰硬是梁山好汉风骨,不惧醉酒是醉八仙气度。
山东人认为以多欺少、以强凌弱不是好汉行为。这种好汉性格决定了山东人在酒桌上的公平打斗习惯。河南人先端为敬,往往是客人多喝;江浙人先喝为敬,常常是自己多喝。而山东人恰恰介于河南人与江浙人中间--碰杯为敬,主客之间要多喝都多喝,要少喝都少喝,不偏不倚。要敬酒,我给你碰杯,表示没小看你的酒量和胆量,是出于表示敬意,所以必须干掉。你喝不完可以,但如果让我也喝一半,那就是对我的敬意表示怀疑,因为剩酒不足为敬。
第34节:豪爽仗义的山东人
山东人的这种碰杯为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给你敬酒,杯子一碰张口喝下,那种诚意让你也不得不跟着干,他再敬酒还是这种爽快劲,你仍然不得不跟着爽快,因此,许多客人一不小心便被感染致醉。
山东男人的劝酒水平也是全国闻名,那真是巧立名目,花样繁多。很多人都说山东人能喝,其实不是能喝,是能劝。山东人实在,来了客人如果不往死里劝,就觉得招待不周,劝来劝去,客人趴下了,自己也多了。所谓舍命陪君子,只有山东男人够资格说这话。
这种以酒量衡量诚意的习惯,还可在主人送客时的言辞中略窥一二。一般家里请客吃饭,主人总是要显得潇洒自如,等到宴席散去,你到卫生间看看去,主人多半正冲着池子狂吐,恨不得将五脏六腑吐尽呢。但待到送客上车时却偏还要满面红光谦虚地说:抱歉,可能今天酒没有让你们喝够,下次再补。
3.什么造就了山东人
山东地处中国东端,面朝黄海、渤海,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有中国最大的半岛。环绕着这个半岛的是名牌之城青岛、水果之乡烟台等串串璀璨的明珠和被联合国授予最适合人类居住美誉的威海,在半岛中部有国际风筝都潍坊和齐国古都淄博。南部有圣人的故里--曲阜和革命老区临沂;北有滨州和东营这个石油之城;西有户户垂柳,家家泉水的泉城济南和有江北水城之称的聊城,更有那家喻户晓的微山湖。
山东西有梁山耸立,东有崂山之秀,中有象征中华的泰山之雄和沂山之灵。象征华夏的母亲河--黄河在这里入海,它入海后带来了大片肥沃的土壤,至今山东的陆地每年都在不停地增长。这一座座山川扮亮了山东这块伟大的土地。
山东的文化离不开孔夫子,所以山东人的性格与他老人家也密切相关,孔夫子教诲人们要忠义信勇,所以,山东人特别侠义尚武,英雄好汉层出不穷。他们个个侠肝义胆,豪气干云。
齐鲁故地因土地较肥沃又得沿海之利,所以自古以来虽不及江浙富庶,但在全国来说也是自给有余而名列前茅了。少了穷山恶水的逼迫,没了勾心斗角的你死我活,再加上北方人所独有的的豪爽性格和儒家思想几千年来的浸濡,山东人行事必义字当先。在国家大义面前,戚继光、张自忠、赵登禹们站出来了;在个人义气面前,荆轲为了燕王挺身而出,抛头颅,血溅秦宫;尾生为了信守一个诺言在桥下抱柱而死。还有辛弃疾和秦琼、程咬金及瓦岗寨的其他山东人,更有义震千古的梁山好汉。
山东地区由于开发比较早,原来的东夷文化较中原文化发达,所以山东在春秋战国时期辉煌灿烂,无论是齐国的经济还是鲁国的农桑和文化在当时都是无出其右的。在这段时期山东诞生了伟大的圣人孔子、亚圣孟子、墨子,军事家孙子、孙膑、吴起,以及政治家管仲、晏子和雄才大略的齐桓公、齐威王,当然还有木匠的鼻祖鲁班。这一段时期是山东历史上最为光彩的时期。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涌现了像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颜真卿等书法家和李清照、辛弃疾等文人以及诸葛亮、戚继光这样的军事家、政治家。可以说,山东这块古老的土地绝对配得上人杰地灵这四个字。
第35节:豪爽仗义的山东人
另一方面,几千年来,山东虽然出了无数经邦治世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军事家和豪情冲天的大文化家、大艺术家,但上下两千年竟没有一个杰出的大商人和大实业家。不出大商人,这一点实际上并不是由于山东人天生不善于经营,究其缘由,与儒家文化长期禁止和近代山东经济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控制有关。传统观念使山东人普遍认为经商致富是背德的可耻之事。
4.如何与山东人打交道
山东人忠厚直爽,外粗内秀,在做事时,先考虑别人。他们讲义气,爱交朋友,对待朋友,崇尚诚信,遇上困境厄运,也不轻易向朋友张口寻求帮助,但假如朋友有难,必将两肋插刀,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山东人富有真性情,他们不会因为你的发达而阿谀奉承,也不会为你的落魄而落井下石。与山东人有过接触或交往的外地人对山东人的描述总是:憨厚而宽容,朴实无华,真诚坦率,朴素爽直,善良宽厚。他们朴实得就像一棵红高粱,和山东人交往放心。许多人小时候读《水浒传》,也许会想宋江武艺平平怎么就坐上了梁山头把交椅,及至他们长大后,就会明白待人以至诚,救人之急,急人之难,方为领袖之楷模。
受孔孟的影响较深,山东人有着很强的是非观念,嫉恶如仇,并且相信别人跟自己一样有着对是非的判断标准。所以,一旦确认自己做事符合正义,就会无所顾忌。至于山东人重名轻利、重义气轻财帛,也并非是智商较低,不知道自己吃亏,而是他们相信好的名声不仅是人生世上的立足之本,更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取舍上,他们宁肯舍近求远。
山东人的厚道也表现在待人接物上。招待来客,不管亲疏远近,他们都一律热情有加。喝茶要喝家里最好的茶,品质稍差的留着自饮;饮酒要喝家里最好的酒,品质稍差的留着自己细品。他们全盘托付,不求回报。当然,这只是问题的表面,儒家提倡来而不往,非礼也,山东人不是不求回报,求的是长远利益。我将心比心,热情周到,以后到你家里做客,你的招待想必也差不到哪儿去。推而广之,长此下去,不管做任何事,就都会得到相应的待遇,做任何事情时都不会有拦路虎。偶尔的吃小亏是为了交到更多的朋友,他们认为,这亏吃得很值。
有个故事很能说明山东人的厚道程度。有个山东人卖了一堆酒瓶子,事后发现收瓶者多给了10元,骑上自行车追出20公里,累得气喘吁吁,硬是把10元塞到人家手里。把个收瓶人感动得不成样子。区区10元,自然不是什么大事,但关系人品信誉,只有还给人家,自己心里才安稳。
第36节:豪爽仗义的山东人
山东人还有一个特点是重名轻利。在这点上,大概跟上海人正好形成鲜明对照。对山东人来说,利益当然是不可忽视的,但面子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面子与利益形成冲突,大多数山东人会忍痛舍利而求面子。当然这里所说的面子,并不是通常所说的那种虚荣摆阔之类的东西,而是一种以精神上的或者说是人格方面的混合物。比如,你帮别人做了事,别人给你一定的酬谢,按理说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绝大多数山东人会因为担心落个贪利的臭名,而百般拒绝。再比如,朋友之间小聚,不论什么原因,山东人最后都会争着埋单。不是山东人不爱财,而是山东人爱面子胜过了一切。尽管吃亏以后也会痛骂,但下次还会照旧。山东人最感到自豪的,不是自己做了多大的官,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自己的人品不被人挑剔。这大概就是儒家文化熏染的结果吧。
山东男人给人以不善辞令的印象,似乎粗犷豪迈有余,圆滑精明不够。其实,山东人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只是很多的时候,他们不愿逞口舌之能而已。在今天这个人人争先恐后的时代,很多山东人就是学不会这种自我推销术。
商业时代的潜规则并不是每一个豪爽刚直的山东人都能领悟的,市场经济的软环境也不是每一个古道热肠的山东人所能适应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山东人骨子里的硬道理,然而,这种冷兵器时代的侠义精神显然与现代物质背景有些格格不入了。
对于性格及内涵,山东男人可能并不符合女人的梦中情人的标准,但却绝对拥有在荡气回肠的故事中才可以见到的男人气质。一个女人生平如果不结识几个出色的山东男子,真真是一件憾事。
第37节:精细务实的江苏人
1.江苏人性情
江苏的美名如雷贯耳,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就令人憧憬不已。江苏人多小巧玲珑,尤以女子为最。江苏出美女,尤以银铃般的声音、玉质的皮肤动人心魄。手巧而赋有美感的江苏女子,以苏绣的盛名闯荡九州。而江苏的男子多为女性之相,说话温柔,行为矜持,但也不乏名人出世,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南宋英雄陆秀夫,以及风流文人唐伯虎,还有极具个性的扬州八怪。
理性务实、外柔内刚可以说是江苏人的性格,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党人,都体现了江苏人典型的性格特征。
江苏人的性格是温柔敦厚的。江苏的风是软的,水是软的,杂花生树也是软的。有人说,全中国的人以江苏人最为温和,江苏人又以苏州人最为温顺,故《韩非子》里说吴人弱。民风温和是江苏的一个特点。但好脾气不是懦弱,不是没有正义感,只是不愿为一些小事作无谓的争论,宁可息事宁人。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江苏人是决不后退的。项羽带着八千子弟横扫中国,灭了暴秦。抗击清人,扬州十日,嘉定(当时属江苏)三屠,无不显示出江苏人的大义凛然。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更是如此。审判日本,江苏人倪征挺身而出。男扮女相的名伶梅兰芳,在日伪时期蓄发拒演,表现出了铮铮硬汉的气节。扬威国际体坛,征战美国篮坛,时下当数刘翔和姚明。这两人虽是上海人,但他们的父辈,都是江苏人。和平中称雄,友谊中峥嵘,正是江苏人的特点。
除了传承吴文化外,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使江苏人更具开放包容的心态。横跨长江的经济区位,聚集了南北各地人才。正是处于南北文化的交汇点,江苏人的性格中既承继江南的温柔婉约又融合了北方的豪迈性情,他们对外来事物有更强的适应性。江苏人的性格特征使之从一开始就对外资的进入抱有欢迎的态度,苏南更成了外商集聚的热土。
江苏号为鱼米之乡,也为水泊之乡。水稻渔业自古就比较发达,所以,江苏人爱吃大米和小鱼。江苏人有时不免会让人感到有点儿小气,所以就有了瘦西湖。江苏人大气,所以又有了三大湖。苏州园林闻名遐迩,但不管怎么看,也只是玲珑剔小而已。虽然精致,但属于鬼斧神工的人为雕刻,所以,江苏人历来做事谨慎,思想缜密,为人难以察透,不过这也正符合江苏人的聪明伶俐、乖巧而奸猾、复杂而多变的个性。
但另一方面,中国其他省份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而江苏人却没有。江苏人脾气刚烈不如湖南人,湖南是中国的大药桶,侠义之气不如山东人,山东有着水泊梁山式的江湖侠义;灵气和闯劲不如浙江人,浙江人有经商才能和才气,动手能力很强;豪爽不如东北人,东北人总体来说文的不行,但武的还行;爱钱不如广东人,广东人喜欢钱的程度好像甚于中国其他地区的人。所以江苏人中庸,生于鱼米之乡和平原的人,从地理环境上看似乎缺少大山的胸怀和远大的理想;江苏人安稳,鱼米之乡的人生活安康,不像山沟里的浙江人敢闯;江苏人善忍,苏南人喜吃甜食,性情温和,苏北人也没有湖南人和山东人的火暴脾气。
江苏人兼具中国南北方人的性格,在和平时期,江苏人做高官的很多,因为他们做事比较稳妥,不冒险,不激进。但是如果在乱世,江苏人就得靠边站,还是得用强硬的湖南人来做老大较好,安稳聪明的江苏人还是做智囊比较好,而浙江人可能像蒋介石一样和外国人做权钱交易,广东人才不管什么战争,没钱赚,下南洋经商去了;东北人有力气,给军阀充军去了;山东人揭竿而起,打仗做将军去了。
2.江苏的风俗习惯
江苏饮食选料讲究,四季有别。南京厨师素有天厨之称,南京板鸭又称官礼板鸭,与贡鸭、桂花盐水鸭一起饮誉中外。扬州菜是我国四大风味菜之一,以清蒸鲥鱼、三套鸭、清炖蟹粉狮子头为代表。小吃多达140多种,并根据季节变化制作多种时令小吃。如初一吃糕团,新春吃春卷,元宵节吃元宵、青团,立夏吃五香茶叶蛋,夏天吃绿豆糕,中秋吃月饼、南瓜烧糯米饭,九月蟹黄包,十月烘年糕,腊月是腊八粥、鸡丝粥。
第38节:精细务实的江苏人
各地区还有很多茶馆,这些茶馆不仅是解渴之处,还是重要的社交场合。颇有名气的是扬州富春茶社。此外还有戏茶厅,观众可以一边听戏,一边饮茶、嗑瓜子,茶房还给观众倒茶、点烟,此间还有卖小吃的商贩来回穿梭。
民间文艺方面有特点的是昆山的昆曲、苏州的评弹、扬州的扬剧、无锡的锡剧、南京的白局。江南丝竹开始产生于明朝的苏州一带。丝指丝弦乐器,如胡琴、月琴、琵琶、三弦、秦琴、扬琴等。竹指管乐器,如笛、箫、笙、唢呐等,演奏的乐曲来自婚丧喜庆和调会活动中的风俗音乐。
农历四月,江南人称之为蚕月,因为正逢蚕儿上簇作茧。南京郊县的养蚕人家,为免除蚕儿疾病,立夏期间家家闭户,禁忌往来,有蚕家忌客门门闭的风俗。
3.什么造就了江苏人
江苏,自古是中国鱼米之乡、重中之重之地。这里有八朝古都的金陵,见证了数不清的风流和无数次的钟山风雨起苍黄;这里有抗金英雄韩世忠和他的女中须眉梁红玉,有太湖和陆云、陆机两兄弟,还有范成大、秦少游和富可敌国的沈万三,更有开国总理周恩来和现代两院院士三分天下居其一。这里是孙中山先生灵柩的安放地,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这里有徐福和连云港,更有李煜和他醉生梦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温柔乡。
江苏文化底蕴深厚。江苏的金陵文化、吴文化与楚、汉文化等一起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如果说珠三角文化练就了珠三角人冒险、开拓的精神,那么江苏的文化造就了江苏人勤劳、本分、温和的性格。
在地域概念上,吴文化是以苏州为中心的,其覆盖范围大致相当于现今吴语流行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省苏、锡、常三市;在时代概念上,吴文化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吴文化与吴越文化重合,即吴文化与越文化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第二阶段,自晋代至清代,是为吴文化相对独立发展时期;第三阶段,即近代以来,是吴文化与其他各地文化相互交融时期。第一阶段为吴文化发展前期;第二、第三阶段为吴文化发展后期。
从晋代开始,吴人逐渐由尚武向崇文转变。自此以后,吴文化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朴文美。人朴是指吴人为人老实,这主要体现在吴人从行为到思维一向都循规蹈矩。文美是指吴人做事精巧,这主要体现在吴人非凡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成就上。作为吴文化精华的苏州艺术,包括苏绣、桃花坞木刻年画、虎丘泥塑等等的工艺美术。如今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文化遗产的昆曲艺术以及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艺术,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精巧。精反映了苏州人思维的精细;巧反映了苏州人行为的灵敏。而苏州艺术精巧的特点,则集中表现了苏州人性格的细腻。这种细腻的性格既是优点,又是缺点。其优点是处事精明周到,待人体贴入微。处事精明周到,则给人以可靠之感;待人体贴入微,则给人以温暖之感。缺点是心胸窄,器局小。心胸窄,则难以容人,故六朝以来吴人少有政治大家;器局小,则难办大事,故近代以来吴人少有实业大家。因其如此,吴人不太适宜于做通观全局的领导者,而最适宜于在他人领导之下做主管一方的副手或办事人员。
第39节:精细务实的江苏人
夫子庙前、秦淮河畔、姑苏城外、扬州市里每寸土地都泛着文化的底蕴和厚重的历史,每寸土地都是一抹重彩,每一寸土地都洋溢着清新的淡然。小桥流水走出的是诗意,园林城墙铭刻的是辉煌。这里是朱自清笔下的春,这里是唐伯虎画下的桃花坞和文徵明的诗词地,这里走出了推翻暴秦的刘邦、项羽和韩信,这里也是让刘备含恨而去的少年英豪陆逊的桑梓乡。
苏北风起,苏南水落。天下之水尽归苏--长江、黄河(后来改道)、淮河、京杭运河、太湖、巢湖、微山湖、黄海、东海。水是温柔、美丽、灵秀的,但水却独独缺少那一份属于自己的刚强。其实江苏文化的神韵在于表面上彬彬有礼,但骨子里有股清气傲气,有一种责任感,比如清末实践实业救国的就是江苏人,江苏实业家抗衡洋货,用实业反击洋货的入侵。面对时局维艰,提出父实业,母教育并实践之的也是江苏人,当时很多大学堂都是江苏士绅出资创办兴建的。因为江苏人明白,空喊口号谁都会,关键是要实践。所以江苏人如水,内在韧毅,虽水随形变,但自有原则。江苏的刚强不在于匹夫之勇,而在于最深处的坚持。
苏州人世代居住在深深的小巷,长此以往,养成了与小巷一样极有弹性、藏拙内敛的习性。苏州人心眼多,苏州的水土也似乎特别养人,人文荟萃,才子便多。每有才子,必涉风流,什么唐伯虎点秋香,什么钱秀才错占凤凰铸,鸳鸯蝴蝶,哥哥妹妹,才子们闲来无事,稍使手段,便是一段风流韵事,于是在世人的印象里,仿佛苏州人都是些温柔乡里的多情种子,他们最大的本事就是琴棋书画,呤风弄月,捎带着制造一些带色的新闻。但这类行止,精妙固然精妙,却都是那些深谙圣人教诲,寄情家国的士大夫们所不屑的营生。
说苏州人不大喜欢政治,显然不无道理,尽管苏州人中似也不乏血性男儿。孩子们做错了事,苏州人高高地扬起巴掌,气势汹汹地喝问要不要吃生活,打人还要征得被打者的同意,这就是苏州人的文化性格。苏州人多宽容,因而好相处,苏州人中口角龌龊是有的,但暴力极少。苏州人风流倜傥,身上颇多艺术细胞,又有志于实践,韧性地坚持着,便把自己的家园打扮得花团妖娆一般。苏州人性格温和、清雅,铸造了甲天下的苏州园林--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作为七大盛产美女之地的苏州,引发了多少文人骚客的赞美和情思,使得多少文人雅士流连忘返。苏州女子的标准形象就是:吴侬软语,性情温柔,肤若凝脂,娇媚而清秀,一如水城里的水。
苏北,沟沟渠渠多得数不清,但由于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影响,这里的水少了江南的婉约含蓄,多了一分朴实简单。于是,苏北的女子也就像苏北的水一样朴实得不着一丝色彩:一件衣服可以穿好几年都舍不得扔,一种发式可以保持很长一段时间,一种生活可以一成不变地过一辈子……如果说江南女子是经过精心修饰的柔美,那么苏北女子的美丽则是不加任何修饰、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那种温柔,柔得就像春风轻轻吻过你的唇。
第40节:精细务实的江苏人
她们有着令人羡慕的称谓:小家碧玉。用玉来代表她们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玉不像黄金,它没有那么雍容华贵,也不像钻石,没有那么璀璨夺目,它有的是你不经意间偶尔触摸时与你胸膛同样的温度,这就是玉的特质,平凡而又感人。
有人说,苏北女人是男人的温柔港湾,因为苏北女人都爱下厨,而且能做一手好汤。一碗好汤,能扫一天的疲惫,但这种汤绝不是广东人爱喝的那种掺入了各种药材和补品、煲上几个钟头的浓汤。苏北女人做汤,往往只放一种原料,起锅时再加入少许调味的佐料,简简单单,可是喝汤的人都说好喝,因为原汁原味。
正是由于这种简单,才让苏北女人乐于做汤。很多苏北女孩子开始走进厨房做的第一道菜就是一碗汤。一碗菜汤,又是最用心去做的,于是汤的味道就不能仅用简单二字来形容了。
4.如何与江苏人打交道
南京人热情好客、豁达、包容。扎根生活在这里的有山东、辽宁、安徽、江西、福建、新疆等等很多省份的人,甚至韩国人、美国人、印度人都有在南京定居的。南京人很爱吃,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特色菜在南京的大街小巷都能找到。
南京人虽然不算精明,但非常开明;南京人少有豪言壮语,但言而有信。跟南京人相处你会有安全感。有位在南京定居、经商的温州人说起为什么来南京时用一句话概括:南京的治安特别好,走在路上心里踏实,觉得特别稳。她说自己22岁就出来闯江湖,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很多地方做过小买卖。当时在南方做小生意,没多少安全感,后来到了南京,心里就很踏实。有一次去银行取钱,出来我就稳稳地走在街上,一点也不怕。就是这种稳稳的感觉让她在这里买房安家,亲戚中也有好几户在南京买了房子。这座城市让我们有安全感,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南京人了。南京人热情好客,一点也不排外,很容易相处。现在,她自己店里雇的员工来自大江南北,有温州的,也有苏北的,还有南京本地人,大家处得很愉快。
出身鱼米之乡、富庶之地的无锡人颇会打理自己的生活、经营人脉,所有的事都弄得滴水不漏。无锡一带的江苏人是上海人的中坚。在上海的无锡人以五金、棉纺业起家,即使没成为大富大贵,也多爬上了城市的小康阶层,至少过起了很实惠的上海日子。
无锡人善于表现自己好的一面,懂得玲珑,从来不让自己露出缺点。其实无锡人是有点智能的,不尖锐,方式婉转。不管是当徒工学生意还是读书,都比别人更机灵,至于人事上,无锡人有本事把三教九流、各条道上的朋友摆平,这样的手腕几乎是无锡人与生俱来的。
无锡人样样事情都很通情练达,就算生活在家长里短的石库门房子里,跟无锡人交往也没负担。无锡人既不想别人来打扰他们,更不会开口有求于人。
湖泊星罗棋布的地形、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秀美的江南风光,使无锡人易于知足、小富即安,相对保守排外,而缺少上海人那种开放兼容、勇于冒险的海派气质。所以,无锡人有着精于算计、保守排他、爱面子、讲排场、爱凑热闹(用无锡话讲就是爱一蓬风)的性格。反映在城市建设上,无锡一直在试图接纳一切可以接纳的新东西,结果就是永远没有自己、没有传统。
而苏北人心胸开阔,直率包容,大事不含糊,小事不计较,与各地人都能相处融通得来,是以能仕能商。
第41节:生活在天堂里的浙江人
1.浙江人的性格
与沿海其他省份的人相比,浙江人能吃苦;与内地人相比,浙江人很灵活。浙江人的创新能力和吃苦精神是外地人都十分佩服的。不仅如此,浙江人还胆子大,敢闯敢干,只要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他们都敢去做,这种观念就是勇于创业。
在很多浙江人口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使一位北方的大学生很受启发,而对于浙江人来说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故事:
1983年,西北大学中文系的一位学生让校门口一位18岁的浙江姑娘补鞋子。大学生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中学毕业干这个,不怕人家看不起吗?姑娘也以同样的口吻反唇相讥:你穿双破鞋就被人瞧得起吗?大学生又问:你补鞋补到什么时候?姑娘回答:补到人打赤脚的时候。大学生又问:那你将来打算干什么?姑娘一本正经地答道:想开一家小店,自己当老板。大学生感到不可思议:好大的口气,你有资金吗?姑娘似乎对这个书呆子有些不耐烦:你没看见,我这不是正在攒钱吗?
浙江人的个性在这个补鞋姑娘的身上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在总结浙江人的精神时,总是说他们特别能创业。这是一种务实的睿智,浙江人的聪明在于当某些人还在顾及自己的面子犹豫不决时,他们已从这些人的口袋里赚取了大把的钱。浙江人的性格糅合了南方人的细腻和北方人的豪爽,他们的品质最适宜经商。
浙江人有着强烈的脱贫致富的愿望,只要能过上好日子,什么苦都能吃,什么脏活累活都肯干。他们讲求实效,不尚空谈,踏实苦干,只做不说。面对指责,不屑于争论;面对成绩,也不愿炫耀。自强,是很多浙江人在艰苦情况下仍然奋斗不息的精神写照;务实,则在不少大老板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创业之初,他们可以擦皮鞋、卖快餐,做许多人不屑于做的小事。
浙江人的群体性格呈现出一个有趣而鲜明的对比:女子多以大刺刺的野性活泼见长,男子则以文绉绉的风雅内敛闻名,正应合了阴阳互补的天意。从美学的角度讲,女子多些豪爽之气,会更添几分妩媚,男士多些玲珑精致,则会变得更加俊美。这个特点在浙江人的群体性格中表现得相当明显,显出别样的文化张力。
第42节:生活在天堂里的浙江人
不管你愿不愿意,浙江的女子总是显得更有名气、更能折腾些。她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讲规矩,而最不讲规矩的首推那位白蛇娘子。当年,她与那个青蛇妹妹在深山老林里隐忍千年,好不容易修炼成人身,这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然而,这两个小妮子,却无视什么妖道仙规,非要到人间转转,体验一下感情生活。正是她的所作所为,使从桃红柳绿里走出的越女,在妩媚婉约之外,又多了一份火辣辣的豪爽之气。
许多年以后,一个同样性格的女人曾经用头撞击雷峰塔,为白娘子叫屈,为自己鸣不平,她就是鉴湖女侠秋瑾。她是一个更不讲规矩的女子。不但不恪守妇道、相夫教子,而且以国事、天下事为己任,还跟着一大帮热血男子跑到日本留学。这还不算,她还着男装,佩短剑,与革命党人称兄道弟,把酒阔论时事。后来,她加入同盟会,回国创办大通学堂,并秘密筹备起义,不料事泄被捕,英勇就义。虽然她最终与白娘子一样,被镇压了,但她并不后悔。当她低吟秋风秋雨愁煞人时,也许想起了计较茴字有几种写法的孔乙己,想起被孙子痛打的阿q,想起假洋鬼子,想起那些兴奋围观女革命党人的麻木看客,她也肯定想到了那个要用鲜血来惊醒世人的谭嗣同。现在,她要做同样的事,怕是不怕的,恨也没用,愁的只是这些看客到底需要多少鲜血才能被惊醒。她只是坚信她的血是必须流的,于是她走得那么平静、从容。
白娘子为小家而反抗,秋瑾为大家而流血,在她们单薄的香肩上,自愿承担的却是家、国两副沉甸甸的重担。她们敢与男人比肩,敢与英雄竞争,却从不失女子纯真本色。她们不张扬,不邀功,只是利用自己的力量,完成必须担负的使命,至于是非成败,则留给后人评说。白娘子如是,秋瑾如是,小凤仙也如是。
小凤仙在近代很有名气,源于她与蔡锷将军间的一段知音传奇。这位姑娘是钱塘人氏,因父亲被不义朋友拖累,倾家荡产,无奈做了妓女。然而,虽身在青楼,却洁身自好,极不守规矩。她对那些有钱有权的老爷们,常常是冷眼相待,率性而为,懒得求媚取宠。直至她碰到蔡锷,凭着天生慧眼,一下子便认定这是一个非常人物。一曲高山流水,一番慷慨陈词,使得将军不得不刮目相看,而后相识相知相爱,自在情理之中。她美丽、痴情,而且大义、大气。她知道爱人外似欢娱,却是内怀郁结,他的志趣不应该,也不可能消磨在花天酒地。于是她忍辱负重,巧演苦肉计,妙施障眼法,先智救家眷回粤,后亲护将军离京,使英雄终于摆脱困顿,再度雄起。然而天不助英雄,将军过度操劳,不幸早逝。小凤仙悲伤欲绝,亲书挽联: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又书: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第43节:生活在天堂里的浙江人
浙江文人是最纯粹、最有传统气质的文人,风雅、风流与飘逸,如谢灵运、王羲之、王献之等。也许正是这些曾在会稽游山玩水、植竹养鹅、谈诗论道的高士名流初步奠定了浙江人的精神气质与文化性格。这种潇洒,以写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绝妙诗句的林和靖最为有名。他的梅妻鹤子,把文士的风流诗化出飘飘欲仙的感觉来。
提起诗名,不能不提苏小小。她的名气之大,大得墓前要建慕才亭,以供往来不绝的名士才子凭吊。她的名气之重,重得千百年后,竟有同乡诗人以与她攀亲为荣。诗人袁枚就曾镌一小章:钱塘苏小小是乡亲。按道理,浙江历代不缺名士高人,若是攀亲,不难找出更有重量级的人物来。而这位诗人却执拗得可爱,独以她为荣,这实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众所周知,她只是一名妓女,而且也没有留下多少诗稿,但是历来文人却独独偏爱她,有关她的诗篇也是举不胜举。如苏小门前花满枝,苏公堤上女当垆,或苏家弱柳犹含媚,岳墓乔松亦抱忠,或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等等。
当年的苏小小,很漂亮,很纯情。她曾写过一首很有名的《同心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把年轻人初次相会的情节描述得清新而又美妙。据说她还很慷慨,很大方,曾在西湖岸边偶遇一个落魂书生,即赠银百两,助他上京赶考。她也很超然,很潇脱,因为重病,二十岁出头就香消玉殒了,但据说她对死看得很淡,并庆幸在最灿烂的季节随风而逝,风骨里的超然飘逸构成她独立而唯美的人格,这是她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吸引人之处。
江南文化的发达,无不与南宋迁都临安(杭州)有关。随着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转移,必然刺激了当地文化的整合与发达。南人本就才思细密,敏感多情,再加上君王的个人偏好,一时间,纤巧冶艳的软语艳词以流行文化的态势铺天盖地、汹涌而来。当文化的风向标已经彻底倒向婉约一边,诗曲艳丽,重视格律,也就成了地域文化的最大特色。如乌程人张先的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永康人陈亮的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会稽人王沂孙的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音律优美,格调清新,无不纤巧得可爱,艳丽得动人。
与越女的慷慨激昂、文士的风流俊逸相比,浙江男子在性情上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敏思、隐忍和练达。他们往往思考得更深远,行动起来更讲实效。如鲁迅先生一辈子都在战斗,用牙用笔。先生骨子里也是激烈的,但他的表达却是坚韧而圆通的。先生不喜欢,也不赞成做无谓的牺牲。他逃来躲去,不是害怕,而是为了更有效地、更长久地战斗下去。当年,先生的同乡秋瑾女士从容面对死亡,需要莫大的勇气,而面对惨淡的人生、黑暗的现实,孤独地与荒唐、愚昧、邪恶打斗较量,则需要更大的勇气、耐心与智慧。
第44节:生活在天堂里的浙江人
众所周知,绍兴的师爷有名,俗有刀笔吏之称。所以当先生骂到别人痛处时,就有些人讽刺先生极尖酸刻薄之能事。诚然,先生的笔是尖锐了些,有时也过于敏感地骂了一些人,但他绝不是针对个人的,他骂的是国民的劣根性,在骂的人里头,自然也包括他自己。
绍兴城还走出一位近代文化界里最有影响的人物,这就是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是实干家,他知道,中国文化界的事,争论固然是有益的,但他更愿意在自由、开放、民主的前提下,让大家有话好好说。于是,在他的努力下,一个中国最好的大学诞生了,一个先进的思想库建立了,一块自由的先锋文化阵地开辟了。当年的北京大学里,既有长袍马褂的遗老教授,也有西装革履的留洋博士,长衫、辫子、洋装、手杖构成一道绝妙的人文风景。
2.杭州人的性格
杭州世风温和,是文明之邦。杭州人文雅,鄙视粗野,杭州人无法忍受别人指着脊梁骨骂人,他们总是心平气和。如果有问题,尽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绝不会小人动手。因此,在善于经商的浙江人里面,杭州人没法起代表作用,尽管杭州是浙江首都,但是,从某种意义讲,杭州人却不像善商的浙江人。
杭州人不愿外出,凡在外地谋生的杭州人,被正宗的杭州人所蔑视。因为在杭州人眼里,没有比杭州更好的地方了。事实上,杭州人是宁愿当清洁工,也不愿背井离乡的。和上海人的恋沪癖相似,杭州人有很深的恋杭癖。上海人自视甚高,但是杭州人的自豪感甚至超过上海人,杭州人从来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哪个地方最好?因为答案对他们是不言自明的:第一,西湖风景,举世闻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第二,杭州曾作为南宋首都,广阔的江南没有一个城市有此殊荣。杭州人脑子里总还隐留着皇城中天子脚下的自负感。
长此以往,杭州人由于盘踞于祖先的荣耀和历史遗产上,被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封闭并围困,年复一年地陶醉于一潭死水之中,逐渐趋向保守、封闭、夜郎自大。杭州人和敢于开拓冒险的宁波人、温州人相比,简直不像一个地域上的人。
因为太爱面子,不少杭州商人凡有碍面子的事不去做。他们做生意多是些体面的行当,开厂办公司会干,如果去摆个地摊之类,就是打死也不会去。因为面子心太强,所以杭州商人做生意,绝不会赤裸裸地大谈金钱,尽管其心里多么渴望钱财。他们总会给挣钱披上一层动人的外衣,好像并不需要钱,仅仅是为了做某件光彩的事。
在杭州人眼里,做官很风光,因此杭州生意人也多和做官的联系起来。在做生意时,商人们以结识官员为荣,爱走上层路线,爱打权力牌,在赚了大钱之后往往思考的不是如何在商界发展,而是一门心思往政界挤。
第45节:生活在天堂里的浙江人
历史上胡雪岩的成功就是杭州人官商结合的典范。晚清时期,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正是深谙商政关系精髓,才成为商界财神。胡雪岩虽祖籍安徽绩溪,但他从小就在杭州当学徒,深受浙江文化和生意场上浙江人意志品质的影响,杭州是其生意的摇篮和发迹地。他才智过人,极其精明能干。在商界活动,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脑筋快、手腕活、腿脚勤,常常脸挂微笑,非常招人喜欢。由于胡雪岩早年曾生活在社会底层,熟知各种营私舞弊、拍马钻营的套路,他从商后设法使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得到好处,以便牢牢地抓住人心,听其指挥,因此口碑很好,人缘极佳。
胡雪岩深知中国封建社会官对于商业的重要意义,胸怀大志的他不惜以自己失业为代价,冒险挪用钱庄500两银子资助一位穷困潦倒的庸吏王有龄升了官,由此与之成为莫逆之交。后来王有龄官运亨通,权势日隆,胡雪岩便利用王的权势,开设私营的阜康钱庄,从此以金融业为中心,周旋于官府、帮会和洋商买办之间,极尽投靠、勾结、拉拢、网络和收买之能事,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并利用这个关系网大肆进行各种合法的、非法的经济活动。短短10年,家财暴增至亿万,富可敌国。发达后,胡雪岩捐官至二品,顶戴花翎,人称红顶商人。
胡雪岩的经商之道是机智的人际关系之道,他八面玲珑,投其所好,处世之术使其在理性淡薄的旧中国官场上大行其道。而今胡雪岩不在了,但从今天的杭州商人身上仍可看到擅长交际的传统。
3.温州人的性格--东方犹太人
温州地处东海之滨,三面环山,东临大海,自古温州人便以外出经商为荣,而且他们外出绝无漂泊之感。他们走南闯北,绝不是迫于生计或为挣钱娶妻生子,而是创业。相反,若是哪个小伙子长年厮守家庭,便会被视为窝囊、没出息,这一点与宁波人非常相似。
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里,温州商人更是遍布中国乃至世界,而且越来越由行商推销变为坐商,由游击方式转向坐庄赚钱,形成了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有温州人的地方就能开拓市场的概念。甚至有人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温州人。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
如今,中国的角角落落都活跃着一群群浪迹天涯、不辞劳苦、精明肯干的温州人。最初他们十分不起眼,人们只是从修鞋、小发廊、小商贩中得知和认识他们的。温州人除了江南人那般瘦小、灵秀外,就是默默地干活,做生意,他们与其他地方的民工、小商贩没有什么两样。但是,慢慢地,温州发廊、温州服装店、温州电子城、温州产品越来越多,各种温州产品、包装、标牌、证书、徽章也越来越多,一时间,温州货充斥全国。渐渐地,人们对温州人由漠视不屑到兴趣十足、惊奇钦羡,再到仔细探究:温州人咋的啦?这么多,这么会赚钱。
第46节:生活在天堂里的浙江人
温州人是天生的生意人,头脑特别灵光。在温州人眼里,到处都是钱,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发现与赚取。温州人很善于从旁人漫不经心的事儿中挖掘出赚钱的契机。在温州人眼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否赚钱才是最主要的。正因为如此,温州人才四处闯荡,占据了外地人所不屑一顾的那些领域,不声不响地富了起来。温州人追求自主、自立,人人都想当老板,且敢冒当老板的风险。他们不论干什么,生活中总充满乐趣,而且敢于生活,善于生活,洒脱,顽强,从不失望。
温州人做生意,注重从小处着手。温州人务实苦干,只要有一分钱赚,温州人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干,从不好高骛远,从不好大喜功。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不像有些地方的人,大钱赚不来,小钱不愿赚,只好两手空空,不是探究失败原因,而只是一味抱怨天不助我。
纽扣、标签、标牌、商标、小饰品、小玩具,这些外地人看不上、懒得做的小玩意儿,温州人都做,他们不怕赚钱少,就怕赚不来,温州的小商品遍布全国。温州人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场的路,他们办起企业来,也不像北京人、广东人追求大气派、大产品,同样是从小处着手,逐渐地去填补全国小商品市场的空白点。
温州人是有眼光的,当他们积蓄了资本后,就会把产品由小做大,最后从纽扣到服装、鞋子,从电子元件到成套电子设备,从日常用的小物品到高科技产业,并且涉入房地产、金融业,于是温州人越做越大,越做越牛。
温州人最善于推销,温州人脸皮厚,他们不怕碰壁,也不怕别人不给好脸色看,他们只有一个念头:不管你怎么看我待我,我就是要赚你的钱。他们用笑脸,用磨破的嘴皮,用磨掉的鞋跟,把他们的产品送到全国各地,也把全国各地的人吸引到温州来。
温州人还大胆地杀向了海外。美国、巴西、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国都有温州商人。在巴黎的13区和14区住的都是温州人,听到的都是温州方言,甚至警察也得说温州话。
因此,正是温州人四处出击,八面埋伏的方式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精神,活跃了各地的市场,使之成为东方起动点。
4.宁波人的性格
宁波人没有杭州人那么多的家园意识。航海梯山,视若户庭,宁波人是以四海为家的,冒险犯难,天生就是干大事的料,有着坚毅的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他们耻于安守家业,宁愿背井离乡到外面的世界拼搏创业,也不愿守着狭小舒适的家园而碌碌无为。宁波人也没有北方人那种守成享福思想,他们有了钱便立即投入到更大的事业,披荆斩棘,奋力开拓,硬是在陌生的异国他乡开拓出一片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其中不少人成为当地工商界或金融界的巨子。
香港是海外宁波商人的活动基地。香港的两位世界船王是宁波人:已故世界船王董浩云,是董氏航运集团的创办人、世界七大船王之一;另一位世界船王包玉刚,则创办了香港十大财团之一。东南亚各国也是海外宁波商人的活动区域。分布于海外各地的宁波人始终保持经商传统。老一辈宁波商人的后代又成为新一代的商人,在海外商界形成宁波风。
除了四海为家、冒险犯难外,宁波商人的商业资本出路也充分体现了其开拓冒险的精神。他们有了一定资本后,不是买田置地或存放到银行以求保险,而是把商业资本利润投资于产业,把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起来,能够把握高风险与高收益的机会。他们之中也有败走麦城的,但成功者却是多数。宁波人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
宁波人经商的习俗形成了今天宁波商人头脑灵活、长于思考、善于经营、富于机变的性格,这是宁波商人在激烈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及时调整经营方针,善于捕捉商机,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也是优秀的现代商人品质。
20世纪80年代初,正当世界船王包玉刚的航运业如日中天、红红火火之时,他却做出惊人的决定:卖掉所有船只。因为他预感到两伊战争对石油产量的影响必将殃及油船运输,因此,他及时抽出资金,投资香港地下铁路和隧道,出任隧道公司主席。而后,又投资由英国人控制的香港最大的国泰航空公司,出任董事长。居安思危,在兴盛中看到潜伏的危机,随机应变,世界船王终于又胜利了。
宁波商人正是凭着这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审时度势、灵活善变的本领,才成为商界的常青树。宁波商人的这种品质,完全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优秀商人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