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知识汇总(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59:30
1.出现饥饿感。许多患者认为,有饥饿感就是低血糖。其实有些患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自身血糖很高但不能被身体利用,也会产生饥饿感。因此,觉得特别饿,一定要查查血糖,以避免盲目施治。
2.口渴。口渴是高血糖的症状之一,因此在喝水前最好搞清楚,到底是因为血糖高还是因为体内缺水。
3.疲劳。血糖波动时,患者易感疲劳。所以,如果觉得全身没劲,应测一下血糖,采取相应措施。
4.开车。患者在高血糖或低血糖时开车都是很危险的。如果血糖过低,你可以先吃点糖,15分钟后再检测一下,确认正常后再上路。如果测出来血糖过高,最好请别人开车。
5.睡得特别死。有些患者睡得特别死,血糖高、低都不能把他们弄醒。对这些患者来说,如果血糖近期不稳定,最好上床前测一下,上闹钟半夜起来再测一次。
6.脾气变大。低血糖的症状包括易怒、焦虑、颤抖、心慌、出汗、饥饿等,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因此出现情绪变糟时,也许该测血糖了。
7.压力骤增。家庭变故、工作压力会使血糖水平升高,如果压力来源持续存在,需要频测血糖。
8.忙碌。忙碌本身会让血糖升高,另外也容易让人忘记测血糖,甚至忘记吃饭。因此,忙的时候不妨用闹钟或便条来提醒自己测血糖。
9.锻炼。运动会使血糖短暂升高,接下来又能降低血糖。应该咨询医生,看看运动前可以接受的血糖是多少。锻炼时要把应急的甜食和手机、血糖仪带在身边。
10.感觉任何不适。糖尿病人应该对身体的暗示保持敏感,出现任何不适都要尽快测血糖。
糖友的早餐该怎么吃?
温馨的早餐时刻,几片新鲜美味的面包总能让人的胃口蠢蠢欲动。吃粗粮面包好还是细粮面包好?对众多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不仅是换换口味这么简单。实际上,粗粮的价值要远高于细粮。想知道原因吗?一起来听听专家的看法。
选择血糖指数低的粗粮面包
Tips: 血糖指数是衡量碳水化合物对血糖反应的一种有效指标。如果吃了血糖指数高的食物,血糖浓度就会大幅升高,这对糖尿病患者是很不利的。
部分谷类的血糖指数:
粗粮     细粮
粗大麦 36   白米   81
糙面  53   小麦面粉 99
荞麦  68   膨化小麦 105
燕麦胚 78   膨化米  123
我们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粗大麦、糙面这些粗粮的血糖指数明显低于白米等细粮。这是因为,粗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帮助我们降低用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便秘,而膳食纤维能够有效促进肠蠕动,因此可以改善便秘,加快排出身体里的有毒物质。同时,吃粗粮会减轻饥饿的感觉,这样就不会让自己敞开肚子毫无节制地吃东西。糙米及麸糠等粗粮中还富含镁、铬这样的微量元素,能让胰岛素更好地发挥作用,延缓糖尿病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看到了吗?粗粮有如此多的好处,你不必为不知道如何选择早餐面包而发愁了吧。
除粗粮外,干豆类(如赤豆、绿豆、芸豆等)也富含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同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相当高,约占55%~60%,蛋白质的含量约20%~25%。干豆类还能够补充普通谷物缺乏的赖氨酸,是一类营养价值较好的食物。
早餐食谱推荐
介绍了粗粮的好处,我们再推荐几个早餐中包含粗粮面包的食谱,希望糖尿病患者从中找出适合自己口味的搭配:
每日总热量:6694.4千焦。早餐的热量:1673.6千焦左右。
搭配一:咸燕麦面包2片(50克),鲜牛奶1袋(250克),鸡蛋1个(带壳60克),咸菜少许。
搭配二:荞麦面包2片(50克),咸鸭蛋1个,豆浆1碗。
搭配三:鲜牛奶1袋,杂合面窝头1个(50克),煮香肠1根(熟重20克),酱菜少许。
搭配四:棒碴粥1碗(50克),肉松少许(15克),玉米面包1片(25克),拌松花蛋1个。
搭配五:豆浆1碗(300毫升),茶叶蛋1个,稞麦面包2片(50克)。
特别提醒
1、任何食物都应该适量摄入。粗粮虽然有诸多好处,但摄入过多会增加肠道的蠕动和产气量,并且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
2、同样的食物,如果吃的方法不同也会影响营养价值。一些人喜欢早餐空腹饮用牛奶,这样会使牛奶中的优质蛋白被当作碳水化合物消耗掉,很不经济。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喝牛奶前先吃些面包等主食“垫垫底”,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其营养价值了。
糖尿病该坚持的“10不得”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的防护很重要,不仅要注意饮食、运动、禁忌外,还有就是要注意心理健康的防护,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也很重要。糖尿病的禁忌有十不得:
1.嘴馋不得
糖尿病病人日常节食,常有想吃、爱吃而不能吃的感觉。因此,要从严治馋,不该吃的一定坚持不吃或者少吃。
2.身懒不得
老年糖尿病病人吃饱后容易打盹,是躺下睡觉,还是坚持运动,这与控制血糖,提高身体素质息息相关。还有,糖尿病病人不要太亲近电视、电脑及麻将等,应该多亲近朋友,多亲近运动,多亲近大自然。
3.急躁不得
糖尿病病人应培养自己的“平常心”,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4.劳累不得
有些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患病原因与多年工作劳累有一定关系,因此在治疗期间,工作、学习和生活强度要适中,过分劳累了,血糖会升高。因此,控制血糖要做到“三不”———不闲着、不累着、不气着。
5.生气不得
快乐使人健康,忧愁使人生病。糖尿病病人最怕生气,生气后血糖常常上升。因此,生了气一定要及时消气,有副良药———少管闲事、少发牢骚、少生闷气。
6.麻痹不得
糖尿病患者初期多思想紧张,这主要与缺乏知识、盲目治疗有关。因此,遵从医嘱、科学治疗最为关键。要经常给自己“五提醒”:错过啥,不要错过定时定量吃饭;误了啥,不要误了适度活动;忘了啥,不要忘了遵医嘱服药;漏了啥,不要漏了定期测血糖;挤了啥,不要挤了听课时间。
7.马虎不得
病情控制不好的原因往往与病人自控力差有关。譬如医生告诉糖尿病病人一定要戒烟限酒,但有的患者喝酒吸烟依旧。这种马马虎虎对待自己生命的做法是无知的表现。
8.片面不得
防治糖尿病要学会辨证法,患者要了解自己,把握自己。有些病人存在不少误区:比如只注意高血糖,不注意低血糖;节食就是少吃主食,以菜代粮,以肉代粮;还有运动量或大或小,降血糖达不到适度等。这些都是片面理解防治糖尿病的表现。还是要记住:少吃一点,多动一点,放松一点,勤测一点,多懂一点。
9.乱治不得
如今治疗糖尿病的广告“满天飞”,还有少数穿着白大褂的“推销员”借讲课、咨询等活动,专挣糖尿病病人的钱。有些患者存在侥幸心理,乱投医、乱用药,以致耽误了治疗佳期。
10.一阵不得
对待糖尿病,病人要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要学会“以变对变”的辨证防治法,打好持久战。抄录一首健身《多少歌》,供病友们参考:多嚼少吞,多步少车,多淡少咸,多素少荤,多笑少怒,多瘦少胖,多练少药,多慢少快,多乐少愁,多勤少懒,多平少激,多饥少饱。
糖友当心被无糖酸奶忽悠
大中小
厂家所称的无糖酸奶和糖尿病患者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无糖”是有区别的。因为酸奶是以牛奶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支配的,本身含有相当多的乳糖,而这乳糖在发酵过程中,有一部分被微生物所利用了,转化为乳酸等代谢产物。
因为血糖不稳定,对糖尿病人来说,自由地喝瓶酸奶都是一种奢侈。瞄准市场后,商家纷纷推出了无糖酸奶,没想到糖友还是被忽悠了。
南京市的李先生患糖尿病已经长达十二年了,平时他对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格外注意,所以患病这么长时间以来,他的血糖一直控制得不错。但是最近,李先生却发现,自从饮用了南京市某家乳制品企业生产的高钙无糖酸奶后,血糖开始升高且不稳定起来。
据该企业售后服务部一位负责人介绍,该高钙无糖酸奶里含的不是普通蔗糖,而是阿斯巴甜,阿斯巴甜在代谢过程中不会对血糖产生影响。
解放军305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祝开思说:“阿斯巴甜是一种新兴起的甜味剂,它主要是由两种氨基酸组成,我们俗称它为蛋白糖,阿斯巴甜摄入人体之后,能够正常地通过人体代谢,分解成两种氨基酸,氨基酸进入人体内的氨基酸循环,能够代谢掉,应该说对糖尿病人也是安全的。”
既然被人体代谢掉,为什么还会引起糖尿病人血糖的波动呢?
祝开思医生认为,厂家所称的无糖酸奶和糖尿病患者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无糖”是有区别的。因为酸奶是以牛奶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支配的,本身含有相当多的乳糖,而这乳糖在发酵过程中,有一部分被微生物所利用了,转化为乳酸等代谢产物,同时还有一部分乳糖会残留,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酸奶还不是真正的无糖酸奶,所以会影响糖尿病人的血糖。
35年的“糖尿病自卫战”!
李景坤是阜新市就业局退休干部,今年76岁。1974年,李景坤被查出患上了糖尿病。他坚持主动学习,掌握了科学的防病、治病知识,总结出一套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如今,糖尿病已跟了他35年,他的体重上下没差过1公斤,而且他从没因为这个病住过医院。35年来,他的血糖、血脂、血压等6项反映个体生理、身体健康的指数一直达标。被一大批“糖友”尊称为“李老师”,每天都有许多人打电话向他咨询健康知识,或登门求教。
他掌握了健康的主动权
刚刚被查出患糖尿病时,李景坤和家人被吓了一大跳,因为当时不要说普通百姓,就是医学界对这种病的认识也远不如现在明晰,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更不尽如人意。李景坤想找个有经验的病友都找不到。但糖尿病的危害,医生已经介绍得明明白白:这种病是不死的癌症,是多并发症的顽症,无法治愈……经过一段短暂的情绪低落后,李景坤决定自学糖尿病防治知识,过正常人的正常生活。他不但精读了北京糖尿病专家黄开君等许多名家的专著,还长年订阅保健类报刊,并把专项病的学习延伸到营养学、运动学等其他医学领域。医院开展义诊时,李景坤每次都会到场,仔细观察医生怎样给糖尿病病人看病。经过潜心研究、仔细观察,李景坤发现:糖尿病的治疗主要要掌握5个步骤:接受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合理用药;做好病情监测。大多数患者就是因为缺少第一个环节,有病乱投医,治疗不系统,导致效果不佳。而不能在患者的配合下给予系统指导,许多医生给患者配的方子也难免会按下葫芦起了瓢。
他实现了35年健康达标
李景坤凭着 “过正常人的正常生活”这一信念开始了长时间的规律化生活。他的规律化生活细到每天一斤蔬菜、二两水果、六克盐、七杯水……李景坤自己建立了一个健康档案库,35年来的体检结果一一在案,体检档案里一直记录着他的健康体征:血压、血糖、血脂、血黏稠度、体重、尿酸6项指标一直达标,多年来,他的体重变化上下没超出过1公斤。熟悉李景坤的医生都说,他为所有的慢性病患者树立了一个标杆。
李景坤一直向记者强调,并不是把糖尿病治愈了,而是通过学习科学的防治知识,常年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锻炼方法,才把自己的血糖指标控制得很好,而且没有任何并发症。
记者采访了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革丽。王革丽说:“糖尿病到目前为止还是一种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现在的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生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李景坤能够依靠科学饮食、运动的方法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确实很不容易。 ”
十几个“糖友”跟他学
近几年李景坤忙了起来,他经常在公园或早市被越来越多的人围住,他家的电话铃声也经常响个不停,造访者多是“糖友”,大家尊敬地叫他“李老师”。
李景坤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给大家。他说自己只是比一般人多看了些健康方面的书,多了解了一些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知识,他不是医生,更不是老师,但他确实愿意宣传健康保健知识,这将是他余生的事业。
■专家点评
辽宁省金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韩梅:
首先,李景坤的糖尿病并没 “摘帽”。
其次,李景坤“糖尿病自卫战”能取胜,在于他把握好了5个环节,即饮食结构、运动规律、经常检测血糖、接受先进的治疗理念、很好地配合医生。李景坤并没有排斥医生,也没有拒绝药物治疗,而是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更好地利用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整。他能取胜,实际上是“综合治疗”的结果。
第三,李景坤最可取之处在于能主动治疗,且做到持之以恒。别人若能这样做,效果也会不错。
我与糖尿病为友的“20年”!
我是一个有20年糖尿病史的糖尿病病人。20年来,我的糖尿病并未随病程延长而加重,这主要是我认真采用了饮食、运动疗法,基本上把病情控制在好的范围,从未用过药物治疗。这样历次体检心、肺功能均正常,肝、肾、眼、足均无异常。
我是怎样控制糖尿病的呢?
(一)、坚持不断学习防治糖尿病的知识,不断增进对糖尿病的认识。
治疗糖尿病主要要依靠医生,但患者只有学习了防治知识,提高了治疗的自觉性,才能认真地去进行饮食、运动治疗,取得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糖尿病有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治疗)三种方法。当然根据病情,需要用药物治疗时,不能拒绝用药物。但对新发现的糖尿病或Ⅱ型、轻型糖尿病病人,均可先采用饮食和运动这两种疗法,争取用非药物治疗把血糖控制到合格标准。
(二)、坚持严格的饮食治疗。
我虽是一个Ⅱ型、轻型糖尿病人,但20年来我在饮食治疗上下的功夫,不低于Ⅰ型糖尿病病人对饮食的严格要求。
(1)我每天坚持少吃多餐,定时定量,每餐主食坚持50克(1两),每天共进食250克(5两),分5次吃,早晨六点1次,上午八点半1次,中午十二点1次,下午三点1次,晚上六点1次,对主食进量从不超过,但也不减少。
(2)我每天喝豆奶5包(每包227毫升),也分5次吃(早六点、中午十二点、下午三点、晚六点、晚八点),中午和晚上吃菜时,还常吃另外一些豆制品。 (3)每天早晨六点固定吃煮鸡蛋1个,上午吃酸牛奶1瓶(半磅)。
(4)十二点午餐,六点晚餐,两餐中都进食大量的各种蔬菜,一般在1斤以上。有些蔬菜如西红柿、黄瓜等还可以生吃,秋季可多吃一些煮南瓜。
(5)每天晚上七点半吃1次水果(如吃苹果1个,或吃香蕉1 2根)。每日应饮够2000 3000毫升水(含饮食中的水分)。
(6)从不吸烟,也不喝酒,偶有聚会时,饮少量啤酒。
这样平时食量虽然减少了,但7种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纤维素)都完全包括了,做到平衡膳食。
(三)坚持运动疗法,这是一项治疗糖尿病的很重要的措施。
(1)运动方式以步行为主,餐后必走(包括加餐),一般餐后半小时后进行,每次步行的时间至少30分钟以上,以60分钟左右为宜。
1986年10月12日我写了“日行40000步五天纪实”,基本上反映了我患糖尿病后体育锻炼的情况。从1986年至而采又13年了,我坚持运动的实际情况和以前仍然一样,只是每分钟走路的速度已稍有减低,但是走路的次数及时间基本上仍与过去相同。我已很长时间不用计步器了,而采用钟表来计算。一般是早晨及上午走路至少2次,有时3次,合计也有2小时左右;下午走路至少2次,有时3次,合计也有2小时左右;晚上走路2次,每次半小时;1天走路的时间合计仍为5 6小时。
(2)在坚持步行中,难免有穿马路等情况,由于自己视力已有所降低,故在交通拥挤的情况下,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这已引起我高度警惕,并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
(3)我在外出或在火车上也从不间断体育锻炼。我深深体会到体育锻炼和控制饮食一样,对控制糖尿病、控制血糖都有重要作用。
(四)坚持自己化验尿糖血糖。
不测试尿糖、血糖,就不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这样血糖是控制不住的,也达不到治疗效果。我的做法是:
(1)我20年如一日,天天测尿糖。我每天每次小便都留尿样,一般总有5 7次,按早、中、晚把不同的尿样分别放入试管中,尿液倒出后加入1毫升的班氏试剂,然后隔水煮沸5分钟,这样哪个试管有糖无糖就显示出来,对有“十”号的试管和尿样,就可以回忆其尿糖的原因:是主食吃多了,还是没有运动或思想不愉快?这样可以针对原因,对症处理。
(2)我每隔2 3个月化验一次血糖。测血糖有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三项。尿糖的多少和血糖的高低是相关的,只有准确了解病情,才会有的放矢,及时调整饮食及运动等治疗方案,这是十分必要的,绝不能怕麻烦,也绝不能偷懒。
五)坚持服维生素。
20年来,我从未吃过1次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过1次胰岛素,但却每天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等,近日有时也加服一点维生素B2,或吃少量的维生素A。近年来,我还每天服用一些中成药如杞菊地黄丸(可延缓白内障)。
(六)维持正常体重。
我体重20年来共下降10公斤左右。1979年到1980年下降较多(治疗开始时有一段时间每天吃主食约250克),1981年至1983年每年仍下降体重1.5 2公斤,至1984年体重就停止下降了,基本上就是现在的体重,穿冬装66公斤,穿夏装61公斤。
我虽已80岁,仍然象正常人一样过着充实、幸福的离休生活。但我的糖尿病并未根治,稍不注意,尿糖检查就会反应出来,所以我要和过去一样,终身地严格地坚持合理的治疗,我对自己能进入长寿期充满了信心。
养生名言;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的延长自己的生命。
专家提醒:糖友安心度夏有绝招
转眼之间,盛夏来临。夏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炎热难熬的,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却是一年之中最好的降糖时机。因为人体内血糖水平会随着季节的交替稍有变化,其中夏季是血糖最低的季节,有些人甚至可以达到正常水平。正是因为这样,许多人被蒙蔽,随意停药,或者不注意生活规律,造成病情反复,身心受困,甚至危及生命!
夏季莫贪凉
小乔今年10岁,长得胖胖的,虽然年纪小,却已经是个小糖尿病人了。当然,爸妈并不敢告诉她,怕在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所以,小乔虽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比别的小朋友多了些限制,还依然是个快乐的孩子。前几天,天气很热,小乔看到别的小朋友又是冰淇淋,又是大西瓜,便吵着要吃。爸妈不同意,再三解释不能吃,小家伙倔劲儿一上来,撒泼打滚的非要吃不行,一连哭哭啼啼好几天。做父母的,哪个忍心看孩子为吃一口冰淇淋和水果伤心成这样啊。拗不过她,只好给她买了一只冰淇淋,一再限制只能吃几口,一转眼,却让她都吃光了。没过多久,又吃了晚饭。到晚上,小乔就开始闹起病来,哭喊全身疼,极度口渴不停地喝水,喝完没一会儿,又要排尿,还恶心想吐。一测血糖,竟高到了15.8mmol/L,这下可把她父母给吓坏了,赶紧带孩子来看医生。
中医糖尿病名医张铁忠教授接诊后表示,孩子只是因为贪吃,导致的暂时性血糖偏高,家长不必过于忧虑,随后给孩子开了些降糖消火的中药。服过之后,小乔才安静下来。折腾了一晚上,疲累不堪,沉沉地睡着了。张铁忠教授告诫家长,孩子年纪还小,对自己的病情没有清楚的认识,夏天一到自然会贪凉,这就需要家长做好监督保护工作。不要因为一时心软,而放纵孩子,导致其血糖骤然升高。冰淇淋含糖量过高,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让孩子吃。吃水果时,也必须考虑含糖量和热量,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西瓜、草莓,每天适量吃一点,尽量避免含糖量很高的水果,如荔枝、香蕉。同时,还应该计算水果的热量。比如吃了500克西瓜,就应当减少主食25克(约半两)。
不能等口渴再喝水
张先生今年快60岁了,有近20年的糖尿病史,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平日所负责的业务繁杂,日理万机。因为担心喝水多就要多上洗手间,会耽误办公时间,影响业务进展,所以平时特别注意控制饮水,不到口干舌燥,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喝水。平时,他总和身边的人感叹,人老了,身体的各零件就是好使,经常感觉浑身无力、食欲不振。这一天,公司接到一个新项目,必须他亲自带着助手去洽谈。这样,一整天下来,奔波了好几个地方,再加上天气炎热,心情急迫,出了不少汗。快到下午下班的时候,这项业务总算是定了下来,谁知心情一放松,他突然晕倒在车里。助理吓害了,急忙将其送到附近安定门中医医院进行治疗。
张铁忠教授为其仔细诊断后发现,他主要是由于不能及时饮水,血糖浓度过多,渗透性利尿再加上不断排汗,使体内水分大量流失,血浆渗透压急速升高,从而引发了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张铁忠教授表示,不少糖尿病患者对饮水有误解,认为糖尿病多尿是由于多饮所造成的,为了控制好糖尿病,就应该控制饮水。事实上,盲目控制饮水量不仅不会减轻症状,甚至会加重病情。门诊临床记录显示,因饮水不当而诱发病情加重的,占糖尿病患者的一至二成。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过高,必须增加尿量,把糖份从尿中挑出体外。如果发生脱水,会导致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危及生命。这时,补水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就不是解渴,而是救命的问题了。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较多,这些人在身体失水后口渴感不明显,更要及时主动补充水分,养成“定时饮水,不渴也饮”的好习惯,少量多次饮水,并且以白开水、矿泉水、纯净水或淡茶水为宜,不宜一次大量饮水,以免造成血糖波动过大过快。除合并有心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的情况外,糖尿病患者每天的饮水量应该达到1000—1500毫升左右,超过全天的尿量及出汗总量。如果活动量大,出汗多,还应该补充额外的水分。
自行停药危害大
入夏已经有半个多月了。刚开始,王阿姨还坚持每天用药,检测血糖浓度。一连十来天,血糖都都很正常。因为害怕常期服药的副作用,好不容易等到现在血糖自己就正常了,她赶紧把药停了。停药前几天,血糖检测显示,虽小有波动,但还在正常范围。又听人说,夏天血糖消耗大,会出现自动正常平稳的现象,于是就放松了警惕。这几天忙着操办儿子的婚事,更是没顾上检测过血糖。
儿子的婚事刚忙完,王阿姨就感觉恶心、呕吐,出汗多,皮肤潮湿,老伴说她连呼吸都有股子烂苹果的味道,劝她到医院检查一下。王阿姨想起好多天没测血糖了,找个时间做了个自测,结果发现血糖高达30MMOL/L了,前所未有的高。她吓坏了。赶紧找到为她主治的张铁忠教授。通过检查发现,王阿姨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酮症酸中毒。
张教授解释说,酮症酸中毒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她自行停药,最近又过于操劳,导致体内失水过高,血糖升高。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治疗手段还是通过纠正高血糖,抑制酮体生成。同时,要配合饮食治疗,一是要控制饮食,二是要合理营养。
张教授提醒,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普遍食欲不高,糖类的摄入量减少,再加上夏天室外活动多,新陈代谢旺盛,对血糖的消耗增加,所以血糖水平是一年之中最低的。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绝不可以随意停药或减药,必须坚持用药,定期检测血糖,注意营养饮食,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如果担心所用西药副作用太大,可采用中药进行维持与调理,所有减药、换药、停药等调整,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警惕糖尿病足
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夏季赤足的机会较多,容易碰伤、刮伤,再加上蚊虫叮咬,皮肤易出现瘙痒,皮肤被抓破后容易感染,伤口不易愈合,导致糖尿病足成夏季最多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有关数据表明,约三分之一糖尿病患者的腿脚会出现严重病变,如不及时治疗,不但会造成截肢,还有可能危及生命。而顾小姐,就是这样一个不幸发生糖尿病足的患者。
今年29岁的顾小姐,虽然相貌清秀,能力出众,却由于是个糖尿病患者,先后几次恋爱都失败了。前几天参加朋友聚会玩到很晚才回家,路上感觉腿上被蚊子叮了一下,也没在意。谁知竟奇痒无比,无意中抓破了皮肤。没过两天,就变得腿脚麻木,疼痛,一度不能正常行走。只好向公司请假,请朋友帮忙送到医院治疗。
进行过详细诊断后,张铁忠教授说,因为她的糖尿病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蚊虫叮咬虽是小伤,却因感染诱发了糖尿病足。
张教授耐心地向她解释,糖尿病足是发生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如果情况严重甚至出现肢端溃烂坏死而导致截肢,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不过,幸好顾小姐送来的及时,通过抢救和药物调理已无大碍。
出院之前,张铁忠教授再三叮嘱顾小姐:你的糖尿病发展程度已经使你禁不起哪怕是足部的微小创伤了,如果再发生因为不合脚的鞋挤压、擦伤、皲裂或鸡眼处理不当、烫伤等诱发糖尿病足的情况,会相当危险,弄不好要截肢。以后的路还长,一定要细心再细心!为了预防糖尿病足再发生,尽量不要赤足行走;要穿自己适应了的旧鞋,软底鞋,避免穿硬塑料凉鞋,以免足部皮肤与凉鞋磨擦而破溃;走在沙砾、尖石、烫砂、烫石路上时,也要特别小心,不要走得太久。外出前,最好作足部常规检查。若发现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回医院接受治疗。顾小姐连连点头称是,表示以后一定多加注意!
张铁忠教授认为,中医治疗糖尿病更有优势: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与诸多因素有关,从先天来说,主要是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后天则有饮食不节、积热伤津;情志失调、郁火伤阴;劳欲过度、肾精亏损;脾胃虚弱、气虚下陷;瘀血内阻、瘀久化热;痰湿互结、化燥伤阴;外感六淫、化热伤阴;过服温燥药物、耗伤阴津等。
千百年来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糖尿病治疗经验,有许多治疗方法是西医不能相比的。其优势主要在于:
其一、明显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往往能解决西医所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有的患者血糖控制已很好,却仍感到口干又不想喝水,疲乏无力,西医不好解释这种现象,也没有什么特殊治疗方法。而中医则可利用补肾、养阴、清热、利湿等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二、治疗并发症。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西医西药有时也一筹莫展,如中等程度的肾脏或眼底病变,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等,中医则可能通过辨证论治,采取全身综合性的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
其三、安全,无副作用,费用低廉。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个慢性全身性疾病,一旦发病,须终生服药。常期服用西药易产生副作用,而且西药大多只针对降糖,不能有效预防控制并发症。据有关专家针对广东某三级甲等医院2002~2005年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所需治疗费用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糖尿病伴大血管并发症患者单次平均住院费用为16100.24元;糖尿病伴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单次平均住院费用为13420.46元;糖尿病伴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单次平均住院费用为21817.06元;无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单次平均住院费用仅仅为9181.01元。由此可见,影响糖尿病单次住院费用的关键因素是糖尿病并发症,有并发症的患者其平均治疗费用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随着并发症的增多,费用呈线形增加。而中医治疗,不仅有效控制血糖,安全无毒,而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降低治疗费用。
葛根花粉饮 糖友的养生茶饮
★何谓「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相关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无法被身体利用,造成血糖值升高超出正常,而产生一连串的疾病。
★常见的糖尿病併发症
糖尿病如果经过一段时期未经有效的控制,还可演变成许多的併发症,这些併发症对身体健康容易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1、周边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冠状动脉性心臟病、脑血管意外、间歇性跛行、坏疽等。
2、视网膜病变:会导致视网膜出血或剥离,严重可造成失明。
3、糖尿病性肾臟病症候群:常出现在患十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初期可见肾性高血压及蛋白尿,末期可导致尿毒症。糖尿病性肾臟病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塬因之一。
4、周边感觉神经病变:最主要出现在患者足部感觉迟钝、异常;患者自觉麻木、冷热觉迟钝等,以及深层的疼痛。
5、其他的併发症:例如泌尿系统反覆感染、搔痒、阳痿、伤口容易受到感染、癒合力差、免疫功能下降等皆是。
★哪些人容易得到糖尿病
1、体重过重者(超过理想体重20﹪)。
2、亲人中有糖尿病患者。
3、罹患恶性疾病者。
4、长期不当服用某些药物者(eg.类固醇、降压利尿剂)。
5、怀孕中的妇女。
6、体质虚弱者。
7、饮食失当者。
8、长期作息紊乱、压力过重、过劳者。
9、性生活无度者。
★糖尿病的养生茶饮
·葛根花粉饮
【材料】:葛根21g、天花粉18g、麦门冬15g、五味子12g、茯苓9g
【做法】:加入900ml清水共同煎煮,沸腾后改以小火续煮至一半量,即可熄火,取药汁待温饮用。
【功效】:糖尿病、血压高、咽乾、口渴、虚劳、多汗。
【注意】:孕妇不宜饮用。
·中药的性味功效
葛根-甘辛凉,解肌煺热、生津、止渴、透疹、止泻。
天花粉-苦微甘寒,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麦门冬-甘微苦微寒,滋阴润燥、生津除烦。
五味子-酸温,收敛心气、除烦渴、生津液、安神。
茯苓-甘淡平,利水湿、健脾、安神。
糖友不要掉进自测6大误区
误区一: 不定期到医院测血压。
糖尿病患者要进行自我监测与管理,首先要观察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如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情况症状、全身乏力与否,还要定期检查心脏的大小、节律,下肢情况,有无浮肿,眼底是否有问题,是否有皮肤溃疡等。
一些化验指标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监测自己的情况,其中有些患者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如测血糖,这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浓度,可以帮助患者随时调整饮食、运动及判断疗效。病情比较稳定、血糖控制比较好的糖尿病患者,一个月可以监测5到7次,其中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夜间血糖,每次监测一种血糖就可以了,如第一次监测空腹血糖,隔几天后再监测早餐后血糖,再隔几天监测午餐后血糖……每个月共监测5到7次就可以了。
血糖不容易控制的Ⅰ型糖尿病患者,或是胰岛素功能差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则要增加监测次数,有的甚至需要每天监测4到8次,如在三餐前、三餐后两小时、睡前、夜间一两点钟。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减少测定的次数,一般一周测定4到8次。
除了自我监测血糖外,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情况对于监测糖尿病是否对患者造成了更多损害也非常重要,因为糖尿病患者很容易血压升高,进而对心血管、心脏造成损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常血压值为130/85毫米汞柱。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血压计有一定误差,测量效果不如医院常用的水银柱血压计,因此糖尿病患者也要定期到医院测量血压。
误区二 血糖高低仅用家用仪器
家用血糖仪是在指尖采血,测的是毛细血糖。这种监测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当血糖超过13.3或低于1.1时,这种血糖仪就不能显示数字了,而是显示代表过高(“HIGH”)或过低(“LOW”),这个时候就不能用血糖仪测血糖了。尤其是当患者的血糖值过高甚至(家用)血糖仪不能读数时,情况就比较危险了,因此要尽快到医院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必要时还要查酮体,及时进行治疗。在血糖仪的使用上,首先要学会如何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浪费试纸。
误区三 早起测空腹血糖吃药
专家指出,有的糖尿病患者平常坚持每天早起后在早餐前服用降糖药物,因此即使要测空腹血糖,也习惯了早起按时吃药。然而这会影响血糖值,因此空腹测血糖前千万不要吃药。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复查血糖的日子里还要注意保持一贯的生活和服药习惯,不要故意少吃东西或不吃降糖药,这也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检测的前一天晚上10点后最好不吃不喝,晚餐也别吃太油腻的。
糖尿病的控制关键是要“管住嘴、迈开腿”。很多糖尿病患者习惯经常到餐馆饭店去“打打牙祭”。专家指出,餐馆的饮食其实很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一般餐馆做的菜,不但热量比较大,而且大多油、盐、糖比较多,这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都是大忌。
误区四 不定期测糖化血化蛋白
冬季到来,很多糖尿病患者又会不知所措了。冬季应该怎么进行糖尿病人的自测呢?糖尿病的自测有什么误区吗?这里,小编找到了6个容易进入的糖尿病自测误区。
除了血糖、血压这些糖尿病患者可以自行监测的项目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酮、尿微量蛋白、尿糖的监测也很重要,但为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这些监测必须要到医院去做。其中,糖化血化蛋白可以稳定地反映人两三个月以来的血糖平均水平,反映体内葡萄糖代谢的情况。根据化验结果,医生能判断患者的保健方案是否有效,吃得是否合适,运动是否得当,血糖是否控制得好,是否需要给患者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还有些糖尿病患者需要监测的化验指标也只有医院才能做,如尿糖、尿酮、尿微量蛋白,虽然都有相应的试纸,在家就可以做,但效果很难做到准确。如尿微量蛋白可以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是否存在早期的轻微损害,一般1到3个月要检测一次,已经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监测频率要更高,这一指标精确的测定只有在医院化验室才能进行。尿酮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这一数值高了,糖尿病患者就很可能出现酸中毒导致昏迷。因此,在持续高血糖超过13.3时,就要到医院做尿酮体检测了。
有的糖尿病患者看自己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比较正常,就不愿意测糖化血化蛋白,殊不知,每次测的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只能代表血糖当时的情况,而不能反映一段时间里人的总体血糖情况。因此,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还是非常重要的。
误区五 患者不注意护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专家指出,在糖尿病患者中,足坏疽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人高17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即使是轻微的损伤,也有可能引起感染,发生坏疽甚至截肢。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足部保养,每天要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清洗双脚,水温不要过高。还要注意保持足部及脚趾间的干燥;足部特别干燥的患者可用护肤品来涂抹脚部;洗脚后要及时修剪过长的趾甲,趾甲前端应剪平磨光,防止向内生长。如果脚上有茧子或鸡眼,千万不能用手抠或用小刀,也不要贴鸡眼膏等刺激性化学药物。
另外,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能赤脚穿鞋,平常最好穿白色或者浅色的袜子,以及时观察脚部的健康情况。袜子的袜筒也不要太紧,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血液循环就不好,太紧了不利于血液流通。糖尿病患者穿鞋也要注意,最好穿圆头、平底、软牛皮的鞋子,还要注意鞋子里面有无异物,有无线头、接缝,因为这些都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脚部磨损,新鞋最好撑松了、合脚了再穿。最后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脚部有感染、磨损、水泡等,要及时和医生联系及时处理。
误区六 运动前不测血糖
除了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也很重要,也就是“迈开腿”。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每天要适当活动,却忽略了对运动前血糖的监测。事实上,血糖低是不宜运动的,否则可能晕倒。此外,运动中一旦出现头晕等低血糖症状,也要立即停下来;必要时还要及时服用一些糖来使血糖达到正常值。
一些公园里专门用鹅卵石等铺设了石子路,很多人喜欢在上面走以按摩脚底、促进血液循环,有的人甚至喜欢赤脚走。不过这种保健方式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脚部保健,而走石子路会增加糖尿病患者脚部破损的几率,增加他们患上糖尿病足的危险。此外,运动时为防止脚部出汗太多,专家还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在脚趾间夹上棉花等柔软、透气、有弹性的物品,防止过度摩擦或脚趾叠压。
糖友自测血糖“释疑”篇
问:我知道控制糖尿病要靠药物、注意饮食、讲究运动,可是为什么还要进行血糖监测?
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并做好记录,可以告诉你一些必要的信息,并且有助你更有效地控制病情。不做血糖监测你就无法了解自己的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是否有效,也就不知道何时应调整或改变治疗方案。
问:我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可以到医院检查以下,是否有必要做自我监测?
需要。因为你的感觉好坏并不代表你的疾病状况,一个血糖高出正常的病人可能感觉良好,但要是血糖一直处于未控制的状态,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
问:何时进行血糖监测?
一般来说,何时进行血糖监测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决定,比如:1型还是2型、用药的剂量和次数、血糖波动。这些要由您的主治医生来为您制定一个血糖监测方案。一般平均每天至少一次。但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当你得了其他疾病或是处于应激状态,还有饮食、作息习惯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以及治疗方案变更时,必须增加血糖监测次数。
问:Ⅰ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一样吗?
不一样。一般来说,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要根据每天注射胰岛素的情况来决定。如果每天注射1-2次胰岛素,则至少每天检测一次,最好二次,一般在早餐或晚餐前进行。如果每天要注射2次混合型胰岛素且剂量要按规律调整,则应每天在早餐前、晚餐前及睡前各检测一次,以免血糖过高或过低。如果根据病情须进行强化治疗时,则每天都要在三餐及睡前各测一次血糖。
而对Ⅱ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刚开始治疗时需每天测四次血糖:三餐之前及睡前各一次,等到餐前血糖能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时可以开始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等餐前及餐后血糖均维持在稳定而理想水平时可以只在早餐前检测,每周1~7次。另外,每个月中你必须用1~3天时间重复检测三餐前及睡前的血糖,以便与以前的结果进行比较。不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要进行血糖监测,都应该向医生进行咨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问:患者是否每天都要到医院进行血糖检测?
不用。患者可以自己购买一台袖珍血糖仪,在家中自己检测,不必天天上医院。
问:血糖仪操作复杂吗?结果是否可靠?
血糖仪的操作非常简单。有了这种血糖仪,不论是在家或外出都可以带在身边,随时随地都能测量血糖,而且测量时间很短,每次不到一分钟即可得出结果。使用血糖仪检测血糖,只要操作正确,结果就不会有问题。
糖尿病患者警惕肾病更重要
在糖尿病患者中,病史超过8年以上者,80%都会遭受糖尿病肾病的威胁。甚至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在刚刚诊断糖尿病时就已经发现尿中有微量白蛋白了,而此时很多患者都未引起相当重视,导致许多糖尿病肾病患者,一经重视时,即已是慢性肾病的晚期——肾衰竭、尿毒症。再去医院诊治,已经错失了控制病情的最佳时机。
所以,在此提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清醒的知道,在检查出有糖尿病之初,即已为今后的糖尿病肾病埋下了隐患,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患肾病的比率高出许多倍,所以在控制血糖、监控血糖高低的同时,一定要定期体检,查看有无肾病症状出现。一旦出现,应即刻实施治疗,才是阻止糖尿病肾病向前发展的有效办法,换句话说:你千万不要以为肾病不比糖尿病严重,抱着无所谓或者可能自愈的心理疏忽大意。肾病和糖尿病虽都归属为慢性病范畴,但肾病比糖尿病的危险系数要大很多,而且一旦并发肾病即有机会引发全身多脏器疾病,包括各类心衰!
糖尿病肾病可怕之处在于,它是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您的身体,早期没有任何症状,通过尿液检查出肾病后已经是第三期了。等到出现症状,就已经很晚了,已错过临床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在此我也告诉广大糖尿病患者一个自行检测肾病的小方法:观察自己的夜尿是否增多。夜尿增多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症状之一,一旦夜尿增多即说明肾脏的代偿功能被启动,有部分的肾单位已出现问题,需由其它正常肾单位来加班代替工作了。此期就应该去医院找医生,做系统检查并寻求糖尿病肾病早期治疗。
糖尿病肾病如何预防?
1.有效控制血糖,血糖控制越理想,罹患糖尿病肾病的机会越低。2.有效控制血压,血压控制的标准应低于130/80毫米汞柱。3.科学合理的膳食有助于肾脏功能的恢复。4.治疗各种泌尿系统疾病,比如肾结石、微血管病变,防止出现糖尿病肾病合并其它疾病。5.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肾脏的药物,特别是抗炎镇痛药物和以肾脏排泄为主的各种药物。6.在服用任何中草药前,均应咨询医生。7.控制胆固醇水平,高胆固醇血症也是发生蛋白尿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一旦进入糖尿病肾病阶段,饮食结构应重新做出调整。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要适当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吃低盐饮食。控制蛋白质不仅仅要控制鱼、肉、蛋、奶,还要控制主食。因为主食中所含蛋白质是非优质蛋白,在人体内的利用率相对较低,蛋白代谢废物相对较高,这样就会加重肾脏负担。
警惕!糖尿病肾病很隐蔽
可能你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可专家提醒,20%~40%糖尿病患者都可能患上这种疾病,如果没控制住病情,最终会发展为尿毒症。
五年以上糖尿病患者应该保证至少半年一次体检,包括验尿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
50%糖尿病患者不知自己患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姚丽表示,目前世界上有超过2.4亿的糖尿病患者。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城市化、不良饮食习惯,肥胖,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等,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升至3.8亿人。
我国又是糖尿病大国,继印度之后,成为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国家。
尽管发病高,可是糖尿病并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据统计,全世界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状况,也没有进行治疗。
20%~40%患者可发生糖尿病肾病
可能糖尿病肾病这个名词对许多人来讲很陌生,可是姚主任强调,有统计表明约20%~40%的患者可发生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又叫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目前发病原因还不明,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糖脂代谢紊乱及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有关。
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其中1型糖尿病病人肾病的发生率与糖尿病的病程有关。
据了解,患糖尿病20~25年的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为40%~50%。
而2型糖尿病病人,也就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为20%~50%左右。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尿常规蛋白多阴性,而尿白蛋白排泄量持续超过正常;在临床蛋白尿期,尿常规蛋白持续阳性,尿蛋白定量>0.5g/24h;如进入中晚期肾衰,则可逐渐出现尿毒症症状,危害患者的健康与生命。
注意糖尿病肾病需定期体检
之所以糖尿病肾病得不到患者重视,姚主任强调,这可能与症状不明显有关。因为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患者早期肾功能正常,通常无典型临床表现,因而容易被忽视。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关键,它关系到患者未来的健康与生活。以下几种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早期诊断。
首先是糖尿病患者有肾病家族史,直系亲属中有肾脏疾的患者;还有糖尿病病程长,确诊糖尿病5年以上的患者;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血压升高超过140/90毫米汞柱的患者;血脂异常,包括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升高的患者。满足上述情况之一的患者需定期去医院检查,保证半年一次验尿检查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多吃粗粮
如果确诊为糖尿病肾病,首先要有效控制血糖,这是防范各种并发症发生与发展的首要因素。
患者要从一开始就采取运动、饮食与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以使血糖降至理想范围内并保持长期的稳定状态,以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其次积极降压治疗,因为糖尿病与高血压合并率高,而高血压又可加速糖尿病肾病进展、加重蛋白尿的程度,并使患者易发生肾功能不全。所以糖尿病患者一旦合并高血压,一方面要加强肾功能监测,了解高血压对肾功能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要开展积极降压治疗,将血压将至正常范围。
最后是饮食控制,姚丽建议患者服用优质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过多可加重肾脏负担,所以要控制蛋白质摄入的总量,尽量少食植物蛋白,可适当补充牛奶、鸡蛋、鱼、瘦肉等动物蛋白。
一般说来,患者的血肌酐水平越高,蛋白质摄入控制应更严格。
适当热量低脂饮食,糖尿病肾病热量补充应适当,热量供应不足,可使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等)升高。高钙低磷饮食,糖尿病肾病电解质紊乱以低钙高磷为常见,所以应该要重视饮食的高钙低磷,应禁食动物内脏如肝、肾等,少吃干果。多食用高纤维素饮食,高纤维素饮食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维持人体代谢平衡,应适当吃些粗粮(如玉米面、荞麦面等)及海带丝、蔬菜等。
7招 帮你摆脱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糖尿病肾病也在增加,及早保护好肾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血糖达标:
发现患了糖尿病以后就必须治疗,而且治疗要达标。因为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如出现症状在去治疗时,患者已经或多或少地已经出现了并发症,这对患者治疗和预后是很不利的。专家指出:严格控制血糖是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风险的关键,目前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达标不到30%,这种现象非常可怕。不稳定的血糖水平或偏高的血糖仍对心、脑、肾、眼等人体最重要器官进行着慢性损害,促使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引起肾脏的早期隐罹性不可逆性损害,所以糖尿病必须要重视治疗,治必达标。
2、控制血压到正常水平:
糖尿病患者多伴发高血压,双重性地加重了肾脏负担,糖尿病肾病患者更应该注重血压的控制。降低血糖,减轻肾小球内压是保护肾小球膜的主要方式,由于血糖的不稳定性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分泌,增加了肾脏的负荷;另一方面,从球管平衡理论来说也加重肾脏负荷,所以,对于伴有高血压者一定要降压至140/90以下。
高血压虽不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因素,但高血压可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应减少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排泄,延缓其肾功能损害的速度。
3、减少钠盐摄入:
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伴有超重、肥胖,食量大,咸味重,摄盐较多。钠主要是通过肾脏泌泄,肾小球和肾小管对钠离子的泌出和排泄均是通过上皮细胞以钠—钾、钠的信使传导机制交换的,第二信使的活跃带动机体内各种细胞代谢调节机制,增加机体负荷,促进了细胞衰老调亡速度。摄入钠盐量高会促使肾脏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加重肾脏的负担,影响肾脏功能。专家发现:高盐摄量可加速肾脏病人肾功能的减退。因此,肾脏病患者一定要控制钠盐的摄入量。另外,摄入钠盐过多的人多发生高血压,肾脏病患者摄盐过低也不利于机体,也反馈性地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小管的调节、神经内分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旁分泌因子等多重因素。
4、早期干预性治疗:
糖尿病患者早期干预治疗效果明显,维生素E和维生素C,传统中药六味地黄丸等对没有出现糖尿病肾病和已经出现糖尿病肾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都有良好的效果,血压不在理想水平的要配合降压药,一方面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减少已有蛋白尿患者尿蛋白的滤出,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当然,在治疗糖尿病过程在还要注意尽量减少降糖药对肾脏的损害作用,及早应用胰岛素也可以保护肾脏。
5、定期监测血糖:
血糖水平随人对环境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也随应用药物的敏感性而波动,定期监测血糖,定期监测尿蛋白和血压水平均是有必要的,如果不去监测,不知不觉,等到高血糖而导致肾脏出现问题而去解决,有点为时过晚,有的病人在治疗初期重视,随时间的推移,重视性下降,自认为服药控制正常,这样耽误了良好的治疗时机。而还有病人只化验空腹血糖而不去监测餐后血糖,忽视了占人一天生活24小时2/3的时间都处在餐后高血糖状态的监测。也漏诊了部分以餐后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早期糖尿病病人,一经发现患就有糖尿病时已经是肾脏病变的病人了。
6、糖尿病要合理饮食:
高蛋白饮食可增加肾小球的血流量和压力,加重高血糖所引起的肾血流改变,没有尿蛋白的病人要求蛋白的量为一天每公斤体重0.8克,对有尿蛋白出现的病人要求一天每公斤体重0.6~0.8克饮食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可使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减慢,应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在胰岛素保证下,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入量以保证有足够的热量,避免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增加增加肾脏排泄负担。另外,减少各种高热量油榨食品和粗蛋白的摄入,有利于肾脏的保护。
7、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糖尿病患者要避免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及中药制剂。
糖友得肾病 身体排毒难
肾脏的功能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将其排入尿液,从而保持人体内矿物质与液体的平衡。这样看来,肾脏的作用有点像过滤器或筛网,既能保留适当数量的有益物质,又能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
肾脏上有数量众多的微血管来为肾小球提供养分和氧气,就像有许多微血管来为眼部组织提供养分和氧气一样。肾脏血管上有大小不等的小孔,这些小孔可以让某些分子进入肾小球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同时将人体所需的分子留在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