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与断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3:58:29
通胀正蚕食每个中国国民的财富,但如果以加息对抗通胀,效果恐怕还不如给银行断电。
 
有这样一则轶闻。背景是去年上半年,伴随中国放出天量信贷7.36万亿人民币,房价飙升,通胀抬头,货币政策在下半年收缩,而地方银行配合地方政府投资的热情不肯退烧,某总行行长苦于迟迟不能跟随大方向,扼住信贷洪流,结果被监管部门约谈。痛定思痛,行长决定从源头上作文章,直接把总行主机断电三天,因为所有的信贷都需经过总行数据中心。故事真假,请读者自揣。
 
但关键的问题是,同样的量化宽松,中国基础货币(M0)增量事实上只有1个百分点,而美国增幅是正常时期的9倍强;传导到信贷增量何以恰恰相反,美国信贷增幅微不足道,中国信洪水滔天。
 
2008年的第四季度到2009年的第四季度,美国和中国的M0的增幅分别为94.6%和12.6%,前一年的正常年份,2007年底三季度到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和中国的增幅则分别为8.5%和11.6%。
 
问题是出在利息吗?事实胜于雄辩,美国的利息比中国更低。那麽,如果不是降息把通胀放出牢笼,升息又何以把通胀收归牢笼呢?
 
中国如果不总结放出通胀的教训,而贸然以升息对抗通胀,效果恐怕还不如直接给银行断电。
 
中国尚未举行过全民公投,笔者建议不妨就升息与否举行一次。一个简单推测是,如果依照中国的住房自有率超过60%的官方预计,和中国远远超过正常国际水准的房价收入比,升息对中国人的财富和“消费”的挤压效应,远远多于升息令实际利率转正的利息收入。这也将加大中国房地产在维稳中挤泡沫的难度,提高中国企业的融资成本,削弱中国企业投资的相对优势,而最糟糕的是,付出这些代价的升息并不足以扼住通胀的韁绳。
 
量化宽松後的中美差异
伯南克一直声称,他不能让银行放贷;外界的理解,是他无力促使银行放松信贷闸门,目前看来,伯南克恐怕只是一语双关,他的不能,应该是目前还“不能轻易放出信贷”的“不能”。
 
为何不能?对于一个因为房价虚高泡沫破灭的经济体,匆忙放松信贷闸口意味着穿新鞋走老路而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信贷泛滥也会导致价格虚高,通胀出笼,很可能在经济尚未复原的时候,为了遏止通胀,再度升息又抑制了经济的复苏。而在不放松信贷的情况下,虽然大量“印钞”,但这些资金却不会触动通胀,最大的好处,就是让美国仍然有条件,在经济的复原期,继续推低利率,为经济复苏持续灌溉廉价资金的雨露。而如何作到这一点,最值得中国学习.
Tim Lin是就职于全球着名高科技生物医药Genetech的工程师,他说,“目前利率持续降低,我们的房贷重做利率後,相当于可以少交一半。”
 
他和太太2006年在旧金山湾区Foster City买入了一幢98万的独立住宅,当时30年固定贷款利率是6%。次贷海啸冲击下,这个位列全美10大宜居城市第十的小城房价下挫约10%,但是他的贷款利率却受益于伯南克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利率政策,目前重作信贷降低到15年固定贷款利率4.25%。
 
“虽然房子市价现在降低到90万左右,但重作信贷每个月的月还款基本保持不变,但付款期限却从30年降低到了15年,相当于少付了一半。”对于一个准备长期持有,有支付能力的购买者,这个实惠是只有低利率环境才能实实在在提供的。
 
更准确的说,伯南克不是不能,是还不能,因为现在低利率和相对紧缩的货币供应,对美国最有利。
 
很多人错误地担心,如果美国目前不扩张信贷,经济也无法有效扩张,不要忘记,这次金融危机之初,人们已经在热议危机特点,实体经济无恙,而金融为乱引发动荡。美国经济已实现了增长,而企业也在扩张。
 
8月在往年一直是并购活动最少的月份,而今年8月全球并购热情发烧,交易额预计将达2850亿美元,有望超过3月的2003亿美元,创下今年以来的月度新高。
 
目前的状况则是,企业的现金每天增加,不缺钱的企业需要的是泛滥的信贷和升息的压力,还是低廉的利率稳定的增长环境?如果企业是经济机体的细胞,哪些细胞和哪个经济体将是目前低利率环境下并购嘉年华的最大的受益者?美国是全球企业并购最大的市场,在全球企业帐面上择机待出的约3万亿现金及等价物中,美国也占据2/3左右。
 
而中国恰恰成为一个敢于对释放海量信贷救市说“我能”的范例。2009年的房地产购入者,则料会为“我能”支付最高学费的房主。虽然在下半年勒韁,最终中国全年新增信贷9.6万亿,仍创下增幅超过100%的惊人战果。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房地产市场运行报告,楼市上涨达至疯狂。房价涨幅创15年新高,其中新房成交价格涨幅第一次超过了20%,达24%,但包括北京在内的大城市房价涨幅超过100%。而中国人目前深受通胀之苦也远远超过CPI所显示的程度,更毋庸讳言。
货币政策不是只有利率。如果要给导致中美悬殊现状的货币政策核心因素找一个关键词,前者是“信贷额度”,後者是“资本充足率”。
 
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美国何以能在强力扩张M0的情况下却没有扩张信贷呢?美国方面的研究资料显示,主要是借助提高资本充足率(CAR)限制信贷的制造流程,但是有意思的是,研究者们也发现,在次贷危机肆虐的2008年以前出版的美国的中级经济学教材很少有对用CAR抑制信贷扩张的讨论,包括曼昆(Mankiw)2007年版的教材,布兰查特(Blanchard)2006年版的教材和奥利弗?威廉姆森(Williamson)2005年出版的教材,这些广为传用的版本,其间都没有提到CAR的要求。但是金融危机後,世界见证了美联储一次又一次的创新性货币政策手段,从最初的挽狂澜于既倒,到目前的“刻意装病”。回顾更可以看出美国所追求的绝非短视的快速见效,而是长远经济的稳固复苏。
 
而中国则是始终如一的再度祭出中国特色的、半市场化货币政策中的上方宝剑“信贷额度”,这把剑配合国有银行除了对投资人和客户负责以外,更高层次的“政策使命”,催生出2008年末伴随信贷额度取消,银行大开闸门的洪涝灾害,根源不在利率,又怎麽可能通过利率获得解决。
 
当然,中国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体制绝非一日之功。但需要克服“急躁”。中国特色不能只用在总结成就,更需要用在总结中国特色的问题,找出适合中国的解决方案。
 
通胀猛于虎,治理虎患最好的方法,是不要放虎归山,如果虎已咆哮山林,提高栏杆可以延後一步。而中国居民的供房成本已经过高,中小企业融资已经过难,消费已经过度被挤压;不计入GDP而不受“青睐”的公共投入,尚待松绑的民间金融,尚未发挥效力的直补消费都是可以着力之处。(完) yanina.zhao@gmail.com
 
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及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曾任路透社北京记者站中文组组长,现旅居美国旧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