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教学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1:13:19
《经济常识》前言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1、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单元是作为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第一节课,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对学习整个《经济常识》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是整个教材的主线。
2、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高中思想政治高一《经济常识》的前言部分。本单元分为三框。第一框《我们日常的经济生活》,主要是从日常的经济生活包括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切入,引导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并进一步了解与此相关的经济科学的基本知识。这一部分对全课乃至全册教材具有“引入”的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知识铺垫的作用。第二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主要是阐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科学发展观点”为指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两部分内容都属于宏观经济方面的问题,正确了解了这两方面的内容,对于认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学习经济基础知识,具有指导作用。第三框《经济知识和‘经济眼光’》,主要强调为什么学习经济基础知识和怎样学习经济基础知识的问题,是从怎样看待经济知识和怎样分析经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角度,回答了“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学习运用“经济眼光”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培养一种经济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又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
(1)从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看,他们大多正处于十六七岁的年龄,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接受能力比较强,但兴奋点仍主要集中在直观感觉上。
(2)从思维特征看,高一年级学生仍未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自我探究能力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
(3)从认知结构看,高一年级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由于刚刚接触经济常识,而经济常识又不同于以往的思想政治课内容,因此,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未免有些粗浅、偏颇和模糊。
三、教材重组的建议
1、划分为三个主题:(1)“经济生活”就在我们周围吗?(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变了中国吗?(3)你有“经济头脑”吗?每个主题一教时,围绕主题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突出三个重点(1)把经济拉到学生周围,引起学生对经济的兴趣。(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意义。(3)让学生体验“经济头脑”。
2、“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框内容建议略讲或放在第一课中讲。理由:(1)与第一课有关内容重复。(2)与前言的主题不很切合。对学生主要说明经济建设是中心,但不是唯一的,经济和社会必须协调发展。
四、教学目标的设计
第一课时:“经济生活”就在我们周围吗?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说明经济生活就在我们周围,而且与我们息息相关。
2、知道经济生活需要各种生活资料。
3、知道经济生活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简要概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填写问卷了解日常经济生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经济生活和经济知识产生兴趣,体会父母的辛苦,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五、教学过程设计
基本程序如下:
教  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启发提示——指导归纳、拓展思路
主程序:展示情景——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归纳延伸、实际运用
学  生:感知情境——思考问题——讨论质疑——整理观点、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
“经济生活”就在我们周围吗?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变了中国吗?
你有“经济头脑”吗?
展示情景
播放电视新闻片断
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假如你拥有20万人民币
提出问题
1、收看的新闻中与经济生活有关的有哪几条?
2、为什么说这几条新闻与经济生活有关?
3、新闻中的这些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4、衣、食、住、行、用,这些物质生活资料是怎么到了你的手中?
5、你能简要分析四环节间的关系吗?
1、北京奥运会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的成功?
2、30年前我国举办奥运会有这样的实力和信心吗?
3、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成就取得伟大成就而喜庆的时候,是否还有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呢?
4、这个“乘除法”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5、请你仔细分辨一下,能从这张照片上发现什么吗?从你的发现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怎样使你的20万人民币不断的增值?
(1、“经济知识枯燥吗?” 2、“经济知识有用吗?”3、“经济知识难懂吗?”)
探讨问题
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讨论质疑:
1、请学生共同列举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的具体内容,讨论交流后进行归类。2、买卖活动在经济学上是一种交换行为;继续问“用什么买?”,“当然用钱了”,问“钱是从哪来的?”“爸爸妈妈挣的”、或“工资”等,引出分配的概念;最后,问“从哪里买的”,学生可能回答从市场、商场买的,这里,需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买卖活动去掉,产品最终是从哪里来的,得出生产的概念;而实际生活中是先有生产,最后才进入到消费领域,从而把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联系到一起。
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讨论质疑:
1、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同学们结合课外查询的相关数据,介绍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取得的成果。
3、温家宝总理的“乘除法”: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只要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
4、中国的环境问题、地球资源的开采问题等。
1、全部投资股票
2、全部投资黄金
3、全部存入银行
4、5万买股票、5万存银行、10万买国债等
5、教材中“操作平台”、“学习训练园地”
归纳延伸
总结归纳出正确的答案:1、经济生活需要各种生活资料,经济生活与我们密切相关,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社会经济生活。2、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总结归纳出正确的答案:1、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基本的物质资料,而无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外开放,都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而要构筑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靠经济建设。
2、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上去,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还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
3、我国30年来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也在不断的显现出来,但要进一步发展,还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科学发展观。
总结归纳出正确的答案:
1、学会看经济背景。
2、学会算经济帐。
3、懂得经济法规。
设计意图
着重列举了近期新闻和同学身边的相关事件,引导同学寻找这些事件与经济学的联系,对本学科的研究对象有大概的了解,熟悉常见的经济图表类型,引发学生兴趣,为今后的学习作好准备。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应具备国家观念和爱国的情感,确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的责任感和维护祖国利益的信念。
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进行理性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