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儿童的表扬依赖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46:46
--作者:陈丽君
【原文出处】:《四川心理科学》
【原刊期号】:200101 【原刊页号】:26~29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在儿童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表扬依赖现象,它的成因、危害及对策,以期引起广大家长、老师的重视。
【英文文摘】:
【作者简介】:陈丽君 西南师范大学 400715
【正文】
表扬是通过褒奖鼓励或其他方式来加强和巩固儿童合理行为的方法,是一种积极的“强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注:汪刘生、白莉:《教学艺术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月)在实际生活中,讲究表扬的艺术,不失时机地有分寸的表扬儿童,能激励儿童的上进心,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表扬能给儿童以精神上的满足,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注:陈益、曾娅玲、何贵:《教学艺术漫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
早期对表扬问题进行心理学实验的,是霍洛克和利特(E.B.Hurlock,V.D.Kiet)等人。他们对小学生的研究发现,在表扬、惩罚、忽略与隔离控制这4种条件下,表扬的激励作用最好,其次是惩罚(注:陈永胜:《引导人生——心理卫生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
大多数人都认为凡是诚实的表扬对于孩子都是有益的。因此,父母和老师都赞成无限制的表扬。他们认为表扬可以帮助儿童建立信心、增强安全感、激励进取的精神、促进学习、产生良好的意志(注:吉诺特著、陈柏达译:《青春期教育新法》,世界文物出版社1977年11月)。但是,过度的表扬或者是不恰当的表扬会使孩子形成对表扬的依赖,这对他们是有害无益的。有研究发现,表扬的使用如果过分或频繁,其激励作用会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弊端(注:陈永胜:《引导人生——心理卫生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
儿童对表扬的依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长和老师对儿童的过度表扬引起的。为什么会形成过度表扬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过度表扬形成的原因。
一、过度表扬的形成原因
(一)对表扬的错误认知
有的父母在生活中发现,如果强迫孩子去做某一件事情往往不会成功,但如果换一种方式,在孩子做出了某一种他们满意的行为时给以表扬,孩子们就会经常这样做。因此他们把表扬当作是“灵丹妙药”,屡试不爽。当家长们需要孩子做某一件事情,就表扬他们,比如家长想要正在看电视的孩子去做作业时,就会说:“我们的宝贝最听话,最爱学习了,来,去把作业做完再看电视。”久而久之,孩子逐渐形成了对表扬的依赖。家长不表扬,孩子就坚决不做作业。
(二)长辈的溺爱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父母对孩子都爱护有加、关怀倍至。看到孩子的一点小小的进步,家长们往往都会兴奋激动不已。在家里孩子就是小皇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双眼睛盯着他们,孩子稍有进步就立即被捧上了天。在孩子成长到三岁左右的时候,出现了自尊感,有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自主性的愿望(注:董奇主编:《开发人生——心理发展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自我意识、好奇心的飞速发展使他们会要求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自己刷牙、自己洗脸、自己洗自己的小手绢、自己系鞋带等。这些本来都是很平常的现象。但是,有的家长却把它们看作是孩子早熟、懂事、勤快的标志,大肆加以表扬。
(三)孩子的需要
人人都需要获得自尊,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承认,孩子也不例外。孩子们天生就需要通过他人的表扬来获得自信、建立自尊。正因为孩子有受表扬的需要,所以家长就会去满足他们。家长们对孩子表扬的增加,又会使孩子对表扬越来越依赖。表扬就象是鸦片一样会使孩子上瘾,如果没有他人的表扬,孩子们就会若有所失,甚至茫然不知所措。
二、表扬依赖的危害
过度地滥用表扬会使孩子形成对表扬的依赖。而表扬依赖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一)为表扬所左右
表扬的最大危害就是它会使孩子们为表扬所左右、控制,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方向。有时一句表扬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有一个小孩子某一天无意中画了一幅画,得到了父母的极力赞扬,把他誉为“绘画天才”。从此,孩子为了不辜负这个赞扬,不断地学习画画,虽然他真正喜爱和感兴趣的是唱歌。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扬对孩子产生的作用有点类似于暗示或者是期望的效用。这种对孩子的暗示或控制,有时对孩子个性的自由发展是有害的,特别是对年纪较小的孩子。
(二)不当的表扬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有鼓励作用
不恰当的表扬会助长孩子的错误行为。有一次,一个小孩子在大人们聊天的时候想让他们关注他摆好的积木,就喊了他妈妈两声,但由于当时屋子里太吵,没有人听见他的叫喊。于是他用更大的声音,但还是没有人理他。最后他的嘶声力竭终于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人人都对他的积木大加赞赏了一番。没有人意识到他刚才是用了多么大的声音。从此,小孩无论说什么,声音都震耳欲聋。虽然人们没有直接表扬他说话大声,但是,正是由于大声说话才引起了人们对自己的关注和表扬。因此,孩子便形成了“大声说话——获得关注——得到表扬”的认知。对积木的表扬鼓励了孩子大声说话这种不良习惯的形成。
(三)对表扬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对表扬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如果经常表扬孩子,他们对表扬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比如我们把孩子的满足感分为低、中、高三种程度。开始时,一个“好”字就能让孩子获得高等程度的满足感。如果经常对孩子说“好”,他们就会逐渐形成对“好”的免疫力,非得要再说“很好”才能让他们获得同样程度的满足。如果经常说“很好”,那么这时,“好”对孩子来说就只能获得中等程度的满足,必须要“非常好”才能使他获得高程度的满足感。到最后,一句普通的“好”对孩子来说竟意味着挫折,无论怎么表扬也满足不了孩子的要求了。就象《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渔夫一样,孩子对表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载频繁,他们越来越不容易得到满足。
(四)不能形成独立的个性
孩子在对表扬形成了依赖之后,就会受表扬的驱使做出各种行为。家长的表扬成为了他们行动的指南,家长表扬的他们就会去做,家长批评的就不做。家长的意志、愿望逐渐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愿望、想法。这将严重阻碍孩子个性的形成、发展,特别是阻碍孩子创造力的发挥,最终他们不能形成独立、完善的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特点。
(五)降低挫折容忍力
在表扬中长大的孩子没有或者很少经受挫折,因而对挫折的容忍力是相当低的。这样的孩子在进入学校、社会之后,一旦遇到挫折,甚至是很小的挫折也不能够很好地应付,独立地对待。历年来,象清华大学这样的名牌高等学府都会有学生由于学习的压力而自杀。按理说能够考上清华大学的都是非常优秀,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在学习上都是很有优越感的,为什么反而会由于学习的压力而自杀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太差了。这些学生从小到大都比身边的人聪明,成绩好,因此一直生活在老师家长的表扬、赞美之中。在上了大学之后,优越感没有了,赞誉声没有了,令他们产生了受挫感,非常难以接受这种现状。
(六)不能客观评价自己
过多的赞扬会使人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认识,产生一些不现实的期待。小孩子首先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如果过度的表扬会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错误的评估,形成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甚至因此而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七)承受太大压力
表扬除了是一种鼓励、一种嘉奖同时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一种负担。很多平时成绩很好的孩子在正式的大型考试中都不能发挥自己的水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太大了。这些孩子由于自己的优异成绩而经常受到表扬,大家都对他们给予了极大的期望,而这种期望往往使他们在考场上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因此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三、克服表扬依赖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表扬的目的
家长和老师们要认识到,表扬是一种鼓励孩子的手段,表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独立健康的成长,最终不再需要表扬。合理而有艺术地表扬儿童,会起到激励鼓舞作用,这对他们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如果不合理地、过于频繁地使用表扬,甚至把表扬当作一种让孩子做某事的手段而滥用,就会使表扬失去效用。
(二)帮助儿童建立自信
依赖表扬的孩子往往都缺乏自信心,他们需要别人的表扬来获得自我价值感。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自尊和自我价值感是使他们摆脱对表扬依赖的一种重要手段。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自我表扬。比如当儿童独立完成了一天的功课时,就表扬自己一句:“干得好!”或者奖励自己吃一块巧克力。要让孩子从自我表扬中获得同他人表扬一样的价值感。其次,要逐渐减少表扬孩子的程度、频率。用一些暗示性的鼓励比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来代替直接地表扬。此外还要认识到,帮助孩子摆脱对表扬的依赖,建立自尊和自信需要长时间的努力,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坚持。
(三)适当的批评
一味的表扬就会使表扬失去意义。表扬就好象是糖一样,开始是甜的,但如果天天吃糖,再好吃的糖也会让人生腻。只有把糖混合在酸苦之中才能体现出糖的真正价值。批评对表扬的意义也正是如此。适当而有效的批评不但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反而能帮助他们辨别是非对错,建立起自尊和自爱。
当然,批评也不能过度。批评时要让孩子感到关怀爱护之情,消除孩子的疑虑和反感情绪,让他们明白批评的真正意义,并对改正缺点或错误充满信心。在批评孩子时若冷若冰霜,单纯斥责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触,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这样的批评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此外,批评要做到公正、对事不对人,不要翻旧帐。
(四)有意让孩子经受挫折
要让孩子认识到,现实世界是充满挑战和艰险的,每一个人都必然会经受挫折和困境。失败和表扬是同样重要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孩子受到挫折时,不要立即给以帮助和支持,要让孩子有机会真实地感受和体验挫折,学会独立的面对困境、对付挫折。在经受过挫折后,他们会对自己有更客观的认识,能够更冷静地对待表扬,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来面对现实并逐渐摆脱对表扬的依赖。
(五)注意表扬的技巧
(1)表扬要真诚
表扬要以真诚的对儿童的热爱与关怀为出发点。表扬儿童时,要充分体现出对他们的关心、体贴和爱护。如果没有对儿童的爱,不是出自内心对儿童某些品行或点滴进步感到真诚的喜悦,表扬就会显得生硬,缺乏诚意和情感。用没有诚意的表扬去敷衍孩子,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增加隔阂,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2)不要夸大、泛化表扬
表扬是对一个人或一种行为的真诚的与积极的评判,然而有许多真诚的表扬却会产生与我们的期望相反的结果,它可能会引起不舒服、焦虑不安、罪恶感和不良行为。大而空泛的表扬不能让人产生自信与舒适。诸如此类表扬,“你真是个好孩子”、“你总是那么诚实、勇敢”、“你是我见过的最善良的人”,会使孩子焦虑不安,因为它迫使一个人去依照不可能的标准生活,然而没有一个人能永远的善良、诚实、勇敢。
在表扬孩子时要做到实事求是,泛化、夸大的表扬是有害无益的。比如孩子明明只是背诵了一首唐诗,家长就夸他“记忆非凡”,这就是有失偏颇的。如果孩子数学考试考得好,家长可以表扬他最近比较用功,做题细心,数学学得不错等等,但如果表扬他成绩好、聪明能干甚至是数学天才,这种表扬就太过空泛了。空泛的表扬往往对孩子起不到激励作用,只会让孩子感到表扬的虚假和空洞,甚至引起孩子的反感。
(3)多表扬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还要注意的是,要多表扬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如努力、勤劳、细心、用功、有礼貌等等,少表扬孩子的先天能力方面,如聪明、敏捷、灵活等等。因为前者是后天决定的、可以改变的,表扬它可以激励小孩更加努力地发展自己的非智力因素。而后者是很难改变的,这样的表扬只会助长孩子的骄傲情绪,不会使他们有任何行为上的改进。
(4)表扬要有针对性
针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表扬方式。对那些勇敢、自信、性格爽朗的孩子要减少直接的表扬;对那些怯弱、固执、缺乏自信的孩子要多鼓励、表扬,避免说教式的批评;对自卑的孩子要真诚而恰如其分地肯定其优点和长处,不可多加指责。对自信的孩子过多的表扬会使他们产生骄傲情绪,而对缺乏自信的孩子,表扬可以使他们恢复对自己的自信心。
(5)表扬要注意纵向比较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爱因斯坦的三个小板凳的故事。爱因斯坦做出了全班最丑的三个小板凳。虽然与其他同学的相比,这三个小板凳很丑,但是爱因斯坦的板凳却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了。如果我们以横向比较的标准来判断,爱因斯坦是绝对不能得到任何表扬的。但是,纵向来看,他却是一次比一次进步了,这是值得表扬的。
这个例子就提醒了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在评价孩子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差孩子”、“笨孩子”时,一定要看到他们的进步,并且及时地表扬他们的进步。不要过于强调儿童之间的横向比较,而是注重于每一个儿童个人的纵向比较,即拿儿童的现在和过去比,以这种纵向比较作为奖励的基础,对于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内在驱力有积极意义(注:陈永胜:《引导人生——心理卫生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
(6)表扬的标准要有所区别
通常,表扬往往是针对极少数的优秀孩子进行的,受表扬的面较小,有的孩子总是受到长辈、老师、同学的赞赏,而有的孩子却从未受过表扬。这样就会使表扬的整体效应发挥不够。莱尔德(D.R.Laird)等人提出,表扬最好能缩小能力上的差异,使儿童按照不同的能力分组,在平等竞争的原则下去获取表扬,这样可以调动更多的儿童的上进心和积极性(注:陈益、曾娅玲、何贵:《教学艺术漫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
(7)对事而不对人
评判到人格或品性的表扬是不会令人感到愉快的。直接的称赞人格,就象直射的阳光一样,会使人感到不舒服与刺眼。赞扬某人伟大、了不起、慷慨大方、体贴善良会使人感到困窘,他们会否认这些不合实际的赞美。而针对工作、努力、成就、创造与感受的表扬才是有益并且安全的。也就是说,表扬应该是处理事情本身而不要评判人格问题,描述出内心的感受而不要涉及到品性问题(注:吉诺特著、陈柏达译:《青春期教育新法》,世界文物出版社1977年11月)。
总之,胡乱地或过分地使用表扬不但没有用,反而会让儿童养成对表扬的依赖。表扬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儿童的行为或表现,把注意力集中在事上,而不是指向学生的人格(注:张庆林主编:《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家长和老师要善于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灵活而恰当地进行表扬,才能让表扬真正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