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馆:六万颗种子爆发出的想象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18:07
英国馆:六万颗种子爆发出的想象力
生活周刊 (2010-08-27)



在本届上海世博会上,英国带来了让人们为其丰富的创造力而欢呼的礼物——“种子”。在这个已经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莱伯金建筑奖”殊荣的建筑里,6万多颗种子正在引导着人们迸发更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公共空间休憩时,欣赏到更多的展览,了解到英国社会的开放性。
文 陈筠 图 黄庆 资料
被称为“蒲公英”的英国馆,单纯凭借其外型就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它像是一只小刺猬……”,“不是、不是,这是小白兔的屁股呢!”几个奔跑在英国馆户外广场上的孩子,正在为英国馆的造型像什么而争论不休。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当6万支7.5米的细长的亚克力端铝合金杆构成的这些触须,悬置在一个木质框架中,坐落于一张设计为皱褶纸外形的景观区域之上,在微风中颤动时,无论它形似什么,那种美感已经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由赫斯维克工作室担纲设计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更是在今年的6月,获得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莱伯金建筑奖”。这个奖项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最杰出的国际建筑作品奖。
“莱伯金奖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的一大重要奖项,是国际建筑行业的化身。今年入围的建筑师们很多是十年来最具创新精神的建筑奇才,因此今年的大奖评选比起往届来尤为不易。”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莱伯金奖评委会主席和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主席鲁思·里德说。
由小见大的环保生活
上海世博会英国馆凭借向全世界展现了英国现代化、创新的一面,成为一个“杰出的英国象征”。这个大“蒲公英”总共由6万根透明的丙烯腈长丝做成的亚克力构成,每一根向外延伸7.5米,并且包裹了一颗来自伦敦皇家植物园千禧种子银行的植物种子。这原本是一个世界性的项目,旨在保护世界上四分之一的植物种类,如同一座诺亚方舟。不要以为丙烯腈长丝这样的塑料制品,就不属于环保材料。据专家透露,它同样可以回收循环利用。
作为一个热门场馆,参观者在进入英国馆前,一般要排队3个小时。当游客踏进英国馆的同时,犹如进入了一个打开包装的礼品袋,其包装纸的褶皱形成了走廊上方的顶棚,而游客将在那些走廊上踏上游览的旅程。
当人们开始参观英国公园的旅程,记者要提醒参观者一定要放慢自己的脚步,抬头看看天,侧身看看你身边的长廊,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第一个来到的长廊,是一座探讨“绿色城市与户外城市”的展厅,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英国城市景观的一个发展过程。从公园、私家花园、到湖泊、喷泉、河流、运河以及池塘应有尽有,因为英国温和的气候滋养出了这些苍翠繁茂的城市美景。
随即,我们又将穿过英国的4个城市,贝尔法斯特,卡迪夫,伦敦和爱丁堡。作为一个践行着低碳环保的城市,伦敦由40%的绿色覆盖,是世界上同规模城市中最为环保的。伦敦给予其它城市的绿化建议有哪些呢?英国馆给出的建议就是:“擦掉”所有的建筑物和街道,在地图中只留下绿色的区域。
继续向前,游客抬头就可以看到一个倒垂着的缩小版的典型英国城市。在这里,建筑物按典型的城区结构分组排列,包括郊区,闹市区商业街,城区,工业区和商务区。有参观者表示,“我怎么什么都没有看到呢?”当然,这是需要你运用你的想象力在其中的。譬如,“光雨”启动装置以“云”的形式将光线投射在地上,于是光线洒落,便形成雨滴般的动画效果。在传统的英国城市中,建设高度较低,充分显示了对天空可见度的重视,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空气流动空间。这也是英国城市给予中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个启示,或许我们并不需要把楼宇建造得那么高?
种子圣殿带来的机遇
这由6万支纤细的透明亚克力“触须”组成的种子圣殿,触须向外伸展,随风摇曳。在白天的时候,每根长达7.5米的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从而营造出敞亮肃穆的空间感。到了晚上,“触须”内含的光源又使整个展馆散发出璀璨迷人的光影。
每一个踏进种子圣殿内的人们,都会惊诧于建筑师的创意。当6万颗左右的种子,向参观者招手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生物的多样性,不仅仅是种子可能带来的未来变革和发展的机遇,更是嵌藏在种子内部的理念。
据了解,这些“触须”顶端嵌有的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植物种子,对于各项国内、国际间的合作项目贡献卓著。基尤千年种子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植物种子库。伦敦基尤皇家植物园千年种子银行项目中的种子收藏具有丰富的种子生物多样性,其中蕴含着创新和发现的无限潜能:从新药品和原材料到建筑技术、通信系统乃至可持续能源,一切皆有可能。基尤皇家植物园同时还是一处重要的国际旅游胜地,拥有132公顷的园区、乡间别墅区和韦克赫斯特园,每年都吸引将近200万的游客前来观光。预计到2010年年底,伦敦基尤皇家植物园及其合作伙伴们将收集和保存世界上10%的野生花木物种(30000个种类)。其目标是到2020年将这一比例提高至25%,目前基尤皇家植物园正在积极筹备资金,以期将这项重要工作落到实处。
而上海世博会中,这些成千上万颗种子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野生生物种子资源库,选取的种子储量充足,便于采用。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野生生物种子资源库也是英国皇家植物园基尤千年种子银行项目的合作伙伴之一。它位于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风景区,是云南和中国西南,面向东南亚和喜马拉雅,以植物多样性和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学科的创新和集成,为中国植物科学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持续利用和生物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作为英国馆设计团队的创意顾问,菲利浦·多德,在设计之初,针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引入了重新将自然融入城市的概念。他以托马斯·赫斯维克设计的几近自然的建筑外观为出发点,借鉴了英国城市中公园和绿地的遗迹,从英国创新、自然以及科学的紧密联系汲取灵感,根据华人眼中“翠绿欢快”的英伦大地形象,用英国皇家植物园千年种子库项目在现状与未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英国馆主建筑内的6万多颗种子代表了对话与沟通,强调了在21世纪城市生活中实现自然和科技间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活力城市中的“植物河”
在英国馆这个活力城市中,还跃动着一条“植物河”。这条“植物河“由顶棚中的巨大裂缝流出,植物生命从这里喷薄而出,进入走廊。”植物河“展示了多种多样的植物沿着顶棚处的裂缝生长出来,这是现在植物和未来植物相互融合。
这里讲述着有关植物生命故事以及8个在未来可能实现的植物故事。譬如,植物和大自然是如何为人类的卫生和福利谋利的?譬如,植物和大自热是怎样为我们构筑一个更加舒适且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的?而我们又应该怎样通过如技术研究、创新发明、超前性规划等手段来利用植物的这些优势,这些手段包括: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间,空调,减压手段,食品,燃料,植物修复,新产品等,这对我们的将来意味深长。
当“活力城市”为我们开启了无限的想象之后,世界将会变得与今天完全不同。奇妙的种子和植物资源,将会支持新的观念,同时帮助制定出改善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改善我们的城市和都市生活方式。目前,活力城市展现了大自然已经在多个科学领域,如医药和建设,得到合理运用;将来,未来的植物也将可以为解决气候变化和其他全球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策略。
处处皆舞台的英国式幽默
在英国馆前,常常会有街头艺人出现在你的面前,带给你无限的欣喜。记者在参观过程中,就碰到了一位穿着黄颜色小丑服的艺人,扭头到记者面前吹口哨。据了解,一共有15家来自英国的街头戏剧表演公司,在英国馆内部和周边,分别上演街头即兴表演,这些令游客们惊喜无比,并悄然改变人们对公共场所的想法——处处皆舞台,这些表演突如其来,不落俗套。
在英国馆的城市公园区域,这里是一个进行公共表演和演出的场地,在这里将展示英国在文化、艺术和公园方面的悠久历史。一系列从古典到先锋的演出,表现了英国社会的开放性。
而英国和中国的文化交流,也不仅仅局限于在世博园区。譬如《躺椅之梦》,这个旨在为伦敦的八个皇家公园筹措运作资金,由英国皇家公园基金会发起的知名慈善活动,先是在上海世博园英国馆举行,随后延伸至上海与上海植物园进行合作。据称,在本届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种子圣殿”的启发下,今年艺术家们将“种子”这一主题带进了躺椅的设计中。特别是英国的“种子专家”——艺术家罗伯·克塞罗的作品:一个由夸张的五彩斑斓的种子和花粉颗粒绘制的中国士兵。与罗伯·克塞罗一起加入英国艺术家团队的还有卡通画家罗纳德·斯洛,迪士尼插画师亚历克斯·威廉姆、野生动物雕塑家西蒙·古俊以及海德公园里五十年来第一尊新雕塑《伊西斯神鸟》的创作人等。
无论是喜欢艺术的人们,还是只是喜欢在这里休憩的游人,都会喜欢这个英国馆的室外大广场。它不仅给予人们观赏英国的经典、当前和前沿演艺演出活动的机会,更是提供了一个可以随兴漫步的空间。让记者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在夕阳下,一个三岁左右的男童肆意翻滚在广场的斜坡上,而远处,男孩的妈妈拿着“长焦”记录着孩子这个无忧无虑的时光。
在参观的最后部分,人们还可以看看2012年伦敦奥运展示角。据说,在2012伦敦奥运会结束后,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将被改造成为欧洲近一百五十年中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公园周围的社区可以使用这一户外空间;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个区域还将创造上千个工作机会。
相关Link
托马斯·赫斯维克:“种子,最为神奇!”
在英国馆中,记者多次听到人们由衷地发出对“种子圣殿”灵感的赞叹。不少参观者更在参观之后,开始重新审视自然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反思人类是否能够利用自然的力量,切实解决城市在社会、经济及环保等方面面临的诸多挑战。
有参观者对记者表示,英国大力推行花园广场、公园、私家花园和私家院落的建设,给予中国人很大的启示。在这一座以科技创新为名构建的“自然之城”中,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同时利用植物及其它自然资源培育更加融洽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活方式。
创新的灵感设计以及充满想象力的建筑,人们在参观英国馆之后,发现英国并不是一个想象中的传统与呆板的国家,相反,它极富创造性,崇尚发明,科技领先,并善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为英国当下最红火的设计师之一,托马斯·赫斯维克曾经获得英国最有声望的“菲利普王子奖”,而其与工作室一起为上海世博会英国馆设计的“创意之馆”方案在激烈的竞标角逐中,打败了包括当红建筑“女魔头”Zaha Hadid和“伦敦眼”的设计者Marks Barfield Architects等5家全球知名建筑事务所,赢得了由英国贸易投资国务大臣伯明翰勋爵任主席的评审团的青睐。
英国馆的选择被证明是正确的,这一来自托马斯·赫斯维克的设计,荣膺“莱伯金建筑奖”。
面对媒体为何选择“种子”作为建筑设计的主题时,托马斯·赫斯维克惊诧地反问:“难道,种子还不够神奇吗?它看起来那么朴实无华不起眼,可一旦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会产生出让人惊讶不已的神奇效果来。”当他凝望展馆外的高楼大厦时感慨:“如今人们喜欢建高大气派的楼房,喜欢用3D电影来达到强烈的宣传效果,有些宣传的还是环保。可是,他们忽视了——这样做要消耗很多能源,这本身就是违背环保、节能原则的呀!”
就如同赫斯维克所讲的一样,在地面上随风拂掠的“蒲公英”英国馆正是含蓄地表达着它对自然环境的价值观。参观者看到,从英国馆外向内伸展的那段路上,使用的是同一种材料,这愈加突显了展馆风格:建筑即内容,内容即建筑。在这个种子圣殿里,它强调的不是科技,它的色彩单一而朴素恬静,而这正是对英国美感的一种有力而含蓄的表达。
“世博会就像一个建筑大派对,如何保持自己的个性?如何向另一个国家显示自己国家的特点?我们不能枯燥地在平地建房。”赫斯维克表示,他从1992年开始就思考如何通过一个建筑来展示一个国家的精神内涵。那年的世博会让他们认识到,如果一个建筑不会说话,那么它必将淹没在众多同质化的建筑中。
如今,赫斯维克的作品,终于让世人领略到一个全新的英国——不再是那种戴礼帽、拄手杖、抽雪茄的老派绅士形象,而是能体现代表英国的每一个方面:创新力、创造力、高新技术、携手共进,当然,还有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