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也需要模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8:37:57
付 立
由于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功中精确思维功不可没,同时它所具有的清晰、准确、无歧义的优点,也给人们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太多的好处,今天的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非精确化的领域不是科学的领域;不能用数学描述的学科不是科学。甚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各样的量化指标也成为如影随形的东西不离左右。我们用数字描述问题,用数字解释问题,也用数字衡量效果,力求用精确思维解决一切问题。
可是,精确思维并不能包揽一切,没有哪个人能够借助严格的推理和运算,精确地预测和决定未来,这是由复杂的、非线性的世界的客观性质所决定的。人不仅要具有形式化的、精确的、严格的推理和运算能力,还应具有整体性的、模糊的、近似的判断和思维能力,才能应对复杂的世界。模糊思维是不能废止的。
模糊思维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思维方式,它是人对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模糊性的适应。模糊性与精确性、清晰性相对立,是客观事物的状态性质的不确定性的反映,比如“漂亮”、“聪明”、“老”、“少”等。具有这些很难说清楚的特征的客观事物,分类时它们的边界就不会清晰,比如“老人”、“聪明人”的界限就很难划定。
所谓模糊思维就是具有模糊性的认识活动,能够使用不太确定的概念,对无法或难以精确地描述的模糊性事物和现象进行描述、分析和研究。模糊思维侧重于通过事物间的对比,注重描述事物的性质,其结果具有较强的相对性。如美与丑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之间有个美或丑程度的过渡。这种程度的变化很难直接用数量表示,却可以用比较美、比较丑、更美、更丑……之类的比较概念,作出相对的区分。
模糊思维具有经济、灵活、简捷、整体性强的优点,能够帮助人们对事物或现象形成一种整体的理解,将藏在精确的形式背后的深刻内涵揭示出来,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卓有成效的工具之一。
当然,如果只满足于这种模糊思维,就不可能深入下去,不能认识客观事物联系的细节,就会 “用观念的、幻想的联系来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用想像来补充缺少的事实,用纯粹的臆想来填补现实的空白”,使对事物的认识局限在一个含糊不清的状态,也难以真正统一人们的认识。
其实,精确思维和模糊思维都是帮助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并且各有所长、相互补充,有着明显的辩证统一关系。
首先,在思维过程中精确思维是在对模糊思维的结果加以抽象和扬弃的基础上进行的,就连最精密的科学,也不能凭空地出现精确思维。这是说,每个试图进行精确思维的人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把他的思维对象形式化、数学化,建立起相应的概念模型或数学模型。由于所得到的模型很难包容所有的因素,大量的次要因素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忽略,得到的将只能是一个与现实原型近似的东西。这样,在精确思维的起点上,近似和模糊就已经存在了。
其次,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在具体的思维活动中,已经不存在纯粹的模糊思维,也不存在纯粹的精确思维。说到模糊思维或者精确思维,一般是指模糊思维或精确思维的基本特征在这个特定的认识层次、特定的认识阶段、特定的认识环境占据了主导地位。如可见光的颜色既可以用“波长”这样的精确概念来表述,又可以用红、橙、黄、绿、青、蓝、紫这样的模糊概念来形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模糊的颜色概念就已经足够了,根本用不着意识到它们还有着精确的物理含义;而在光学研究时,注意力却集中在对光谱的精确分析上,每种颜色的波段都是确定的。
第三,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些模糊的认识有可能变成为精确的,而一些原本精确的认识却有可能变成模糊的。如,在生和死概念的分界上,以前一直认为“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止跳动”是临床死亡的确切标志。随着医学的发达,那些脑和脑干已经死亡,却能依靠人工方法呼吸并维持心跳的人,正使临床死亡的概念变得模糊不清。
第四,模糊思维和精确思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互为表达对方内容的手段。一方面,模糊思维可以达到精确表达的效果。自然语言在语音、语义和语法等方面都具有强烈的模糊特征,但是人们可以用它们准确地表达和交流思想,很少造成误解。另一方面,精确思维也能够表现具有模糊性的认识内容。画家常常用线条勾画出轮廓分明的云彩,虽然实际云彩的边缘是模糊的,但人们却能够接受到这种画所要表达的实物的主要信息。
正是模糊思维和精确思维之间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了它们彼此相结合的基础,因此,当美国的控制论专家扎德建立的模糊集合论使模糊思维以数学的外观出现时,人们并没有太多的惊讶。这种新的模糊思维与传统模糊思维的不同,它可以对模糊概念进行量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分析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从人类思维进化的轨迹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所具备的、或所崇尚的思维形式是变化发展的。从模糊思维到精确思维,再复归到模糊思维,事情的发展像是经历了一个轮回,模糊思维在新的时代以新的形式重新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