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赴台秘闻:差点被陈诚拒之岛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2:15:18
 

 

  毕业后,陈诚当时的愿望只是当一名小学教师。但以后有两次偶然的机会,决定了陈诚的一生。第一次是1919 年,陈诚经人推荐参加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招生考试,因考试成绩差,身材矮小,未能被录取,虽经人疏通,也只列为备取生。但天无绝人之路,这一期考第一名的叫刘亦琨,临时改变主意,没有入学,后来考入北京大学。陈诚侥幸以备取第一名补入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开始了他长达四十余年的军政生涯。

 

  第二次是1925 年,陈诚时任黄埔军校炮兵科上尉教官兼炮兵队区队长。有一天晚上,他访友归来,天将黎明,仍不思睡,于是便挑灯夜读《三民主义》一书。正巧被查夜的校长蒋介石看见。次日清晨,早操完毕,蒋介石当众宣布:炮兵区队长陈诚,发奋刻苦,精神可嘉,特提升为少校炮兵队长。

  如果说第一次偶然机会使陈诚步入军界,那么,第二次偶然机会则把陈诚的命运与蒋介石联系在一起。从此,他作为蒋介石的心腹干陈诚将,长期追随蒋介石,以效忠蒋介石为己任,奉之如神,推崇备至。

  他不仅在性格上酷似蒋介石,就连言行举止也极力模仿蒋介石。由于陈诚身材矮小,又唯蒋命是从,所以抗战时期驻武汉的外国记者戏称其为"大元帅的袖珍本"。

 

  几十年来,陈诚颇受蒋介石的信任与重用,官运亨通,平步青云。1929 年起,他历任十一师师长、十八军军长,成为少壮军人的领袖,与何应钦、刘峙、顾祝同、蒋鼎文、张治中、陈继承、钱大钧等七人并称"八大金刚"。陈诚在"八大金刚"中是最年轻的。

 

  1932 年,他与国民党元老谭延闿之二女、宋美龄干女儿谭曼怡结婚,与蒋介石又多了一层"翁婿关系"。抗战期间,陈诚历任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军政部长等要职,1939 年晋升陆军二级上将,1946 年任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1947 年晋升一级上将,成为"中央军"系统里最年轻的一级上将。

 

  到台湾后,陈诚历任"台湾省主席"、"行政院长"、"副总统"和国民党副总裁,是仅次于蒋介石的第二号人物。随蒋介石逃至台湾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中,能和陈诚"叫板"的只有何应钦、白崇禧、刘峙、顾祝同、汤恩伯、胡宗南等人,但谁也不曾像陈诚这样长期受宠。何应钦被公认为黄埔系中地位仅次于校长蒋介石的第二号人物,可是在抗战胜利后一直未掌握实际兵权;白崇禧是桂系首领之一,本来就不属蒋介石圈内人物,抗战后虽委以国防部长、华中"剿匪"总司令等要职,到台后,长期被冷落;刘峙自淮海战役之后,被解除职务,以后再未起用;顾祝同也是蒋介石的宠将之一,在陈诚之后接任参谋总长要职,到台后曾代理"国防部长",但不久也被"挂"了起来;汤恩伯自上海、厦门等战役惨败后,也失去了蒋介石的宠信,到台湾后以上将官阶退役;就连红极一时的"西北王"、黄埔"骄子"胡宗南,因最后兵败西南,辜负了"校长"的期望,逃台后也未受重用,郁郁而终。昔日的竞争对手纷纷落马,只有陈诚独受蒋氏青睐,连任两届"副总统"和国民党副总裁,至死未有人撼动其地位。

 

  陈诚的发迹,要从十一师说起。

  1956 年,蒋介石、陈诚面见美国参议员哈瑞斯等人。

  1928 年8 月,国民党军事编遣会议结束之后,蒋介石的军事集团--第一集团军整编为6 个师,以刘峙、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方鼎英、曹万顺分任第一、二、三、九、十、十一师师长,除第十一师曹万顺是北伐初期投诚过来的,其他5 个师长都是黄埔教官,为蒋之爱将。

 

  蒋介石为控制十一师,最初曾拟任陈诚为十一师师长,但遭到何应钦的反对,认为他资历太浅,不配与刘峙(保定军校二期)、顾祝同(保定军校六期)、钱大钧(保定军校六期)等为伍,只能任副师长;同时蒋介石也顾虑过早把降将换掉,会影响以后各派部队的归顺,于是,任命陈诚为十一师副师长。

 

  陈诚闻讯后,大为不满。在此之前,他已出任过南京总司令部中将警备司令,统领7 个团,实力大于1 个军。此外他认为是何应钦从中作梗,有意与他过不去。因此陈诚愤而出走上海,不愿屈就。蒋介石此时已有意栽培陈诚,希望他将来能成为自己的心腹干将,并在黄埔系内部以少壮势力与何应钦形成牵制均势。

www.st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