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长江(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2:09:44
   

     话说长江(上)

 

第一回  源远流长............................................................................................... 1

第二回  巨川之源............................................................................................... 3

第三回  金沙的江............................................................................................... 5

第四回  四川盆地............................................................................................... 6

第五回  岷江秀色............................................................................................... 8

第六回  成都漫步............................................................................................... 9

第七回  峨眉凌云.............................................................................................. 11

第八回  从宜宾到重庆..................................................................................... 12

第九回  大足石刻............................................................................................. 14

第十回  川江两岸............................................................................................. 16

第十一回  壮丽的三峡..................................................................................... 17

第十二回  长江第一坝..................................................................................... 19

 

第一回  源远流长    

    您可能以为,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

    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
    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我们刚才从长江的入海的地方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长江,就是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长江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他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他总是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它从西到东,流淌在中国大地的中部,稍稍偏南一点。
     在从前的地理教科书里,说长江的长度是5千多公里,近几年来,经过我国科学工作者千辛万苦的实地勘测,获得了比较确切的数据——长江的实际长度是6380多公里。
    从长度来讲,除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长江就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三大河。
     长江的干流从青海出发,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一共10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长江的支流洋洋洒洒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贵州、广西和浙江。整个长江流域的面积多达18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自古以来,人们对长江有许多叫法。起初,就叫江;后来叫大江。如今的规范叫法是这样的:从源头到楚玛尔河口,叫沱沱河;从楚玛尔河口到玉树的巴塘河口,叫通天河;从巴塘河口到四川的宜宾,叫金沙江;从宜宾直到入海口,叫长江;长江的干流又分成上游、中游、下游。从江源到湖北的宜昌,叫做上游;从宜昌到江西的湖口,叫做中游;从湖口到崇明岛东面的入海口,叫做下游。长江拥有700多条支流,其中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7条主要支流的年流水量都分别超过了黄河。
     长江接纳了这么多的支流,还把我国四大淡水湖中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串联了起来。犹如长藤接瓜,形成了庞大的长江水系。长江每年把1万立方米的水注入浩无边际的大海,这可是相当于20条黄河的水量啊。长江的水能蕴藏量多达2亿6千万千瓦,它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40%;在世界上,美国、加拿大和曰本的水能蕴藏量的总和刚刚赶上长江。可是现在长江水能的蕴藏量却只利用了3%。如果翻两番,那也只有12%,假如能达到90%,到那个时候,我国电力能源的供应情况将会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呀!
     长江江面宽阔,它的水运量占全国内河水运量的80%以上。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它可以顶替40条铁路呢。而目前,还只是两条铁路的作用。
     长江源远流长,水面辽阔,它是淡水鱼生儿育女、长大成才的好水乡。噢,长江淡水鱼产量可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呢。
     长江的上游和中游流域,尤其是云南北部和四川西部,有着许多森林,是我国第二个大林区。如果大家都珍惜大自然的这个布局,而且不断的培育林木,那么,长江之水就会千秋万代地清清地流淌。
     长江流域沃野千里,雨水充沛,气候适宜。它拥有4亿多亩耕地,占我国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棉花产地。粮食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棉花产量嘛占全国的33%以上。
     长江流域居住着3亿多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从广义上讲,我国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同饮一江水”啊!
     长江流域矿藏、物产丰富,交通运输方便,粮食产量又高,所以,使长江流域出现了许许多多工业基础雄厚的大、中城市。哦,您知道吗?长江流域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啊。
     长江和黄河一起,共同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共同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长江还将为我们的中华大地的发展贡献无穷无尽的能量。
     在人们以往的概念中,长江流域的文明史远比黄河流域年轻,所以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是1965年在云南省金沙江畔元谋县的一次发现,对这个说法提出了异议。专家们鉴定:在那里找到的两颗猿人牙齿化石,比黄河流域发现的猿人化石提前了一百万年。就是说这个鉴定如果是确凿无疑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说黄河与长江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到了战国时期,长江流域的经济和文化都已经相当发达。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的7千多件文物就是一个很有利的证明。这套编钟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们都是青铜铸造的,每个钟上都刻着音乐的铭文,一共2800字,可以说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音乐理论专著。
     长期以来,我们祖先在长江广袤而连绵的两岸修养生息、艰难创业,把长江流域变成了肥美富庶的鱼米之乡。是的,长江给我们的中华民族不知带来了多少福利,我们可以借一句老话来评价:长江可真是功德无量啊!
      但是,长江也和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样,他既有赫赫功绩也存在着缺点以至于错误。从我国唐代到解放前夕的1300多年间,长江就曾经240多次发难,平均每隔五年就要发一次水灾。不过,长江的差错永远湮没不了长江的功绩。长江的灾害也已经随着东流的江水而成为历史了。
     最近30多年来,沿着长江的干流和支流,人们已经筑起了3万3千多公里长的防洪大堤坝。最近30多年来,人们已经在长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规模宏伟的桥梁。最近30多年来,人们还在长江南北兴建了4万多个小型水库,5百多个中型、大型水库,蓄水灌溉、养鱼、放光。
    在今后的岁月里,经过我们世世代代的不懈努力,长江给我们带来的再也不会是灾难,而永远是温暖,永远是力量!
     长江已经奔腾呼啸了几千万年,几千万年是何等漫长而悠久的历史啊!正是这有着悠久而漫长历史的长江,与古老的黄河一起,共同孕育了我们文明的祖国。
     长江,从青藏高原的涓涓细流,出千峡、纳万川,汇集成波涛滚滚的大江,横贯中华大地,万千姿态、雄伟壮观。您滔滔东去的江水,浇灌着神州华夏;甘甜纯美的乳汁,养育着炎黄子孙。赫赫功绩,无比辉煌!
     在您的两岸,有着数不尽的奇丽风光,江山如画!在您的两岸,有讲不完的历史陈迹,传说神话!
     古往今来,有多少著名的诗人,为您的魅力,寻访名胜、昂首歌唱啊!数千年间,有多少杰出的文豪,为您的风姿,写出了优美的篇章!
     长江,您硕大无比,既使是在遥远的太空,也能清晰地见致电您雄伟矫健、跳跃奔腾、永往直前的身影。
     啊!长江,您是东方的巨龙,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您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您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第二回  巨川之源

   
    亲爱的朋友们,为了歌德巴赫猜想,全世界的数学家们都劳心焦思、绞尽脑汁。素不知,为了长江的源头,几千年来,我国不知道有多少人历尽千辛万苦,甚至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我国有一部地理著作,名叫《禹贡》,在这本书里有着“岷山导江”的说法,这儿所说的“岷山”不是四川的岷山,而是指甘肃省天水县境内的一座山。作者认为,长江就发源在这儿。这个考证跟实际情况可差之千里啊。因为这个地方,实际上只是长江支流嘉陵江的发源地。
     到了明代初年,有一位名叫宗泐的和尚,他从西域取经归来的时候,途经昆仑山麓,于是认为昆仑山就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山北之水是黄河的源头,山南之水就是长江的正源。
     到了明代末年,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历尽艰辛,到达金沙江畔。他在《霞客游记》这本书里指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正源。很可惜,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这位伟大学者的考察范围只限于四川和云南,而示能深入青海,他连通天河都没有见到。
     到了1720年,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曾经派使臣考察长江之源。这位使臣到达青藏高原以后,面对密如鱼网的众多河流,不知所以,只有望洋兴叹。他在奏章里写到:“江源如帚,分散甚阔”。这就是说,那里的河流多得就像扫帚一样,千头万绪,真不知长江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解放后,有关部门分多次组织力量,对长江源头地区进行测绘。到1974年,终于在地形图上比较准确地标明了这个地区山脉和水系的情况。可是,长江的正源到底是哪一条河?仍然没有得到最后的确认。
     1976年夏天和1978年夏天,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又先后两次组织大规模的江源科学考察,对这个地区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调查研究。我们中央电视台和其它几家新闻单位参加了这些科学考察活动,并且还拍摄了许多珍贵的镜头。通过这些考察,人们终于找到了长江源头的准确民在地。它在青藏高原的腹部,西面是乌兰乌拉山,东面是巴颜喀拉山,北面是昆仑山,南面是唐古拉山。这是一块由西向东倾斜的高平原,长500公里,宽40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
     在这块辽阔的高原上,存在着几十条现代峡谷冰川,这些冰川和周围的雪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固体水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由于长年的日照,这些冰雪无声无息地在消融着,掉下一滴一滴的水珠。在这个高原上,还有无数的泉眼,日夜不停地向地面冒出涓涓的泉水。
     啊,这消融的雪水、冰水,加上泉水,就是汇合成大小不等、纵横交错的水流。无所谓河,也无所谓溪,从而级成了长江源头的水系。
     对于一些到这作做客的人来说,这儿永远是冬天,在最冷的时候,温度在-42℃,年平均平均也只有-4℃。当武汉、南京的人们热得跳入长江畅游的时候,而在这里工作的人们,谁也没有那股勇气脱去鸭绒服,或者皮大衣。
     俗话说“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从这个含义上来讲,这儿永远是六月的天,永远是小孩的脸,真的是说变就变了。假如在这里进行气象实况转播的话,那只有请体育节目播音员张之、宋世雄担当现场报道员,速度才能跟得上。
     著名文学家韩愈写过一首题为《初春小雨》的诗,诗里面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头两句的意思是说:时直初春,毛毛细雨湿润着大地,远远望去,好像已经是朦朦的一抹淡绿,而到近处一看呢,哦,远不是那么一回事啊!假如,韩愈也能参加我们的江源考察的话,那么,此情此景给他的灵感可能会完全相反了。因为这里是“冰天雪地足下酥,百花近看遥却无”。
     为了避免狂风的催残,同时也免得大量蒸发水份,所以这里的植物是茎短叶小。然而,在同一天地里生活的动物们却与植物不一样。它们多半都长得又高又大,而且特别能跑。就拿黄色的藏羚羊来说吧,它们一旦发起疯来,呵,那奔跑的时速可以达到90公里呀。
     在这样一个冰雪世界里,这些动物为什么能够而且还有这样大的能耐呢?据生物学家们分析,因为这儿的植物营养价值极高,含有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纤维,这样,就为众多的动物提供了足够的生存能源。
     在江源地区,还有不少湖泊,可以为白鸟水禽提供一个听不到噪音,受不到干扰的宁静的极乐世界。许许多多的候鸟,在这里恋爱,在这里成亲,在这里发展成为一个又一个大家庭。到了深秋季节,它们就带着在这里出世的儿女,到遥远的南方去旅行。哦!这儿是鸟的天地,鸟的世界,鸟在这里主宰着一切啊!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楚玛尔河、当曲以及沱沱河的实际情形。楚玛尔河发源于可可西里山的东麓,在江源地区众多河流里,它的流域面积最广。它流经许多湖泊和沙丘,最后,在曲麻莱县的西边汇入通天河。
     当曲,在藏语里是“沼泽河”的意思,它发源于唐古拉山的东麓。当曲,人们又称它为“泉河”,因为在它流经的地方,有着数不清的泉眼。这些大眼、小眼,无休无止地喷涌着清清的泉水。在江源地区的所有河流中,当曲的水量名列第一。
     但是要说长度的话,那么沱沱河就是江源河流的冠军了。沱沱河发源在唐古拉山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这儿有一个雪山群,它们怀抱着两条巨大的冰川,这两条冰川分别躺在姜根迪如雪山的南侧和北侧。哦,注意,南边这条冰川的源头就是万里长江真正的起跑线。如果说,楚玛尔河是长江的北源,当曲是长江的南源,那么,最长的沱沱河就是长江的正源了。
     正是这普普通通的水滴,敲响了长江宏伟乐章的第一个音符。正是这平平常常的水滴,留下了长江万里行程的第一个脚印。
     水珠啊,小小的水珠,一滴、两滴、三滴,无穷颗水珠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跳跃,一路跳跃,一路结伴,越结越多,终于汇成一条汹涌澎湃的世界长江!
    在世界著名的河流当中,唯有长江的正源是如此波澜壮阔的冰川河。
     这是沱沱河上的公路桥,全长2273米,修建于1963年,它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江第上桥。
     沱沱河跟当曲汇合之后,流入通天河。通天河在青海省玉树县境内,流程有800多公里。这里阳光充足,河谷宽阔,沼泽密布,青草遍地,真是天高高、云淡淡,“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好地方啊。
     通天河,藏族同胞叫它为“珠曲”,意思是通天河的水是奶牛的水,多么美好的名字啊。正是这滔滔东去的奶牛之水,滋润着中华大地;正是这奔腾不息的奶牛之水养育着千古风流!

第三回  金沙的江

    假如长江是一条忽高忽低、忽曲忽直、忽细忽宽的漫长的跑道,那么,金沙江所跑的路更是陡坡挨着陡坡,拐弯接着拐弯啊。哦,它不是从高到低往下滑,而是猛地跳下来,突然地冲下去。也许,正因为征途如此艰险,所以使金沙江显得格外刚毅顽强、豪放潇洒。可以说,他是一位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运动员啊。金沙江不但浪漫而且英俊,所以古人称它为“丽水神川”。

     明代宋应星写过一部名叫《天工开物》的书,书里边写着“金沙江……回环五百里,出金都有数载。”这样看来,这条“神川丽水”曾经出产金沙,所以才被人叫做金沙江。
     金沙江已经暴跳了千万年,但是它也和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一样,具有粗中有细、钢里怀柔的性格。你看,它来到石鼓这个地方之后,就像京剧里的诸葛亮一样,迈着四方步,心平气和,温文而雅。是啊,传说当年诸葛亮和后来的元世祖忽必烈都是选择这个地方作为渡口南征北战的。
     金沙江在石鼓这一带养精蓄锐之后,又发起性子,像脱了缰绳的红鬃马势不可挡。哦,简直像超级宇宙体操健将连续不断地做着直体前滚翻。
     金沙江咆哮奔腾了35公里,闯到了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这里就是举世罕见的峡谷之一,名叫虎跳峡。我们在前面说过,长江忽高忽低、忽曲忽直、忽细忽宽。这一段呢,就是最细不过的江面了,统共啊不到100米。两岸陡壁耸立,直插云天,江面最窄的地方相距只有30米啊。传说,有人曾经看到过一只猛虎从这里一跳过江,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虎跳峡。其实啊,如果没有百米长的跑道,老虎的本事再大,也难跳过30米江疆,除非呀,它有翅膀,连跳带滑翔。
     虎跳峡的南边儿是玉龙雪山,古人敬称它为“擎天玉柱”。不知道在从前的什么朝代,能工巧匠们在这儿的悬崖陡壁上刻下了“玉壁金川”四个大字。顾名思议,这是我们的祖先对金沙江和玉龙雪山的赞美,也是我们的祖先对大好江山永世长存的祝愿吧。
     玉龙雪山高达6000米,它和金沙江一样,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假如您从山脚拾级而上,直登山顶,那么,您会随着自己的不断上升,不但能够感受到春夏秋冬的变化,而且可以饱享眼福,看到春华秋实、冰雪百花。
     山下是河谷地带,长年沐浴在南来的暖流之中,四季如春,处处飘香。登高而上,这里是适于于在温带气候中生长的松杉树林,茫茫苍苍。到了半山腰,不见了松杉树,却迎来了盛开的杜鹃花。探到海拔5000米,真是高处不胜寒啊!冰天雪地疑无花!不!这里有无数的雪莲正在发育,正在开放。啊,雪莲啊,您无愧是冰雪中的莲花!
     无怪乎人们说,从玉龙山顶到山下,包含着寒带、温带、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呵,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啊。
     在玉龙雪山的南侧,离金沙江不远的地方,座落着一座古城,名叫“丽江”。这是聚集着纳西族的同胞。金沙江和玉龙山都有自己的个性。哦,生活在玉壁金川附近的纳西族妇女她们的服饰也同样独具一格。别的不说,您看看她们的披肩,上面绣着七个圆圈,这是她们披星戴月、辛勤劳动的象征。据说这种披肩的用途很多,比如早晚能够御寒,遇雨可以防湿,背东西的时候还可以用来垫肩。当然了,披上这样美丽的披肩,无疑会给丽江的妇女们增添不少的姿色。
     金沙江流域宽广,在它的两岸休养生息的,除纳西族以外,还有藏族,彝族、苗族等十多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同胞。
     金沙江流域,有着非常森林资源,尤其在云南的北部、四川的西部,不但产量高而且质量好,所以被人们称为“森林的王国”。这里交通很不方便,哦,好在有着这条勤劳勇敢的金沙江啊,能够毫无代价地把大量的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向远方。大家知道,金沙江的性子虎暴,所以呀,有时候也会把不少木头摔得支离破碎、乱七八糟的。
     如果说金沙江勤劳勇敢,那么,我们又用什么样的言语来形容这些长年在惊涛骇浪里搏斗的英雄豪杰啊!
     在金沙江流域的地下,还蕴藏着各种各样的矿藏,尤其在四川和云南交界的渡口一带,不但拥有十分丰富的矾、钛、磁铁矿,而且还有很多煤碳、石灰石、白云石和粘土,这就使渡口成了冶炼高级合金钢的得天独厚的地方。经过十七、八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十大钢厂之一的樊枝花钢铁公司就在这个原先是荒草萋萋的渡口红火热闹地发展起来了。
     我们在《话说长江》的第一回里已经提到,长江的落差高达5000米,而金沙江的落差就有3300米。呵,几乎每流一公里就要下降一米多啊。金沙江的江面又是如此狭窄,而水流量却是这样巨大,因此,金沙江的许多河段都可以建造大型的水电站。
     金沙江急急忙忙、气喘嘘嘘地跑完了2308公里的路,终于在四川的宜宾与岷江会师,一道汇入浩浩荡荡的长江。
     金沙江,现在人们虽然再也看不到沙里淘金的场面,但是不论从怎样的含义上说,金沙江永远是金沙的江。

第四回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的边缘,是由巫山、大娄山、大凉山、邛莱山、岷山、米仓山兜圈子组结起来的。由于处在群山环抱之中,所以,自古以来,人们要出入四川就很艰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以及“千古魂销蜀道难,畏途巉岩不可攀”的诗句,就是古人对四川交通的写照。

    古时候,人们出入四川盆地,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长江,一条是栈道。出入四川盆地的这段长江,又叫川江。川江险滩密布、暗礁林立,而且水流很急。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我们的古人冒着生命危险,架着一叶扁舟在川江上穿行的时候,是何等地艰难!没有一点勇气,没有一点胆量,是不行的。
    栈道是古人在悬崖陡壁上开凿出来、架设起来的路。人们先在峭壁上凿出了千千万万个洞,再把木桩打进石洞,然后在桩子上铺上木头,这才铺出来一条勉强供人行走的路。其实啊,这样的栈道,与其说是一条路,莫如说它是一座无与伦比的桥。只不过,这长而又长的桥,一头是插在岩石里,另一头是悬在半空中的。
    这条栈道传麻痹大意是诸葛亮下令修建的。它从陕西省的勉县开始,越过大巴山,横渡嘉陵江,经过剑阁进入四川,最后到达梓橦,全长770公里。以天下雄关著称的剑门关就是修建在这条栈道上。古书《三国志》和《水经》对剑门关的险要形式都有记述,说它是历代兵家的必争、必守之地。但是描述最生动的要数李白了。他在《蜀道难》一诗里写道:“剑阁峥嵘而崔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今天我们已经找不到完整的栈道,但是这些深深的石孔,一定能够帮助我们想象和理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实情和意境。
多少仁人志士和千万四川人民,多么希望能够建成一条铁路,以便沟通“天府之国”和外界的联系。可是,直到1949年,四川境内还是一寸铁路也没有啊!至于公路呢,也是了了无几。从成都到重庆的铁路,是在1950年开始铺设的。而后,又陆续建成了通向陕西、云南、贵州的铁路。通向西藏、青海的公路,使四川终于成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我们在前面说过了,四川盆地的周围都是山,所以,它的气候独具特色,冬季温暖,春天来得早,夏天比较热,秋天很凉爽,霜冻的时间非常短,雨水很充足。当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能只靠老天爷的恩赐,只要不人为地乱折腾,那么,这个风调雨顺的好环境是有可能让这个盆地年年五谷丰登的。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写过这样优美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我们不知道诗人写的是什么地方的小景。不过,这儿的景物就像这诗写得那样,呈现着自然界活跃的生命和美丽的灵魂。
    如果说,春天首先是从水面上飘过来的话,那么,在四川盆地里,似乎是一年到都是美好的春天啊!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美的化身,春也是开始的象征。虽然同在长江流域,但是四川盆地的春耕、春播、春种要比下游的江苏一带提前了一个多月。每年二月,这里就开始了忙碌的耕耘。
良好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源,更有勤劳的人民,使四川盆地成了我国重要的产粮基地。在四川盆地的五谷中,水稻占一半以上,它的年产量在全国各省中首屈一指。到了夏天,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啊,简直是一片金黄色的世界。这儿油菜籽儿的产量,也是全国的冠军啊。
    四川,也是我国的四大蚕区之一。蚕茧总产量在全国各省中名列第二。“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的本意虽然不是写蚕,但是它真实地揭示了春蚕的奉献精神。唐代诗人王建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这诗的后两句是说:虽然妇妇们向来喜欢戴花,但是到了洗蚕茧的季节,大家都无心打扮,而让院子里的花儿自开自放。有些城里人可能要问,她们在做什么呢?哦,她们正在为春蚕吐丝做茧编制蚕筛。
    在四川盆地里,比较辽阔的平地,只有成都平原那么一块。其余53%的地方都是丘陵地,所以,生活在这个盆地里的多数人家,都是“愚公之居”,就是说是开门见山的。不过,这些山都不高,一般都只有几百米。千百年来,人们就是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这无穷的山包上开创着步步高升的生活天地。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成都平原。这儿嘛,才是四川盆地真正的盆底。提到四川盆地,人们常常用“天府之国”来概括它的富庶。所谓“天府”,当然不是指神话里的天堂。汉代刘向在他著的《战国策》里是这样说的:“国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开便,此谓天府。”这样的描述对于成都平原来说是十分恰当、当之无愧的。
    成都平原之所以能成为“天府之国”的核心,是和都江堰分不开的。都江堰是2200多年前建成的水利工程。2000多年来不知道更了多少朝,换了多少代,但是,都江堰经久不废。今天仍然造福于民,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威力。
    都江堰工程是由鱼咀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引水口组成。鱼咀分水堤坝把岷江一分为二。外江呢是正流,用来排泄洪水;内江呢,引水灌溉农田。在正常的情况下,内江进水60%,碰到洪水到来的时候,这个比例就自然地颠倒了过来。飞雁溢洪道,是排泄洪水、泥沙和调节水量的,在汉季,它把岷江的水拦信,全部流入内江。在大雨季节,它又把内江容纳不了的水溢出,自动流入外江。宝瓶引水口,是内江的咽喉,它是把玉垒山凿开缺口而成。都江堰的水都是通过这个口子流向各个灌溉渠的。
    都江堰虽然建于2200年之前,但是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任何专家也不能否认它的高度科学性。那个时候,人们用来跟大自然搏斗的工具还非常落后,很难想象,我们的祖先到底用什么方法,又会出了多大的代价,把这个纯粹由岩石构成的山垒壁成了两半?这个引水的宝瓶口,大小深浅也很有学问,大了、小了、深了、浅了,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是,这个名副其实的宝瓶口,竟是如此精确!这又是谁算出来的?怎么算出来的呢?
    都江堰工程的三个组成部分,部署得这样合理得当,它的数据从何而来?它的总工程师又是谁呢?还有,当时,究竟有多少人参加了施工?里面又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呢?这一切,现在都难以考证了,而留给后人的,只是福利和自豪。
    史书记载,这个伟大工程的领导人,是当时的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后人为了纪念他们的功德,特地修建了这座二王庙。
    经过近二、三十年的艰苦努力,都江堰的受益范围已经从平原扩展到干旱的丘陵地带,它的灌溉面积嘛,也从过去的300万亩增加到了800万亩。
    关于四川盆地,我们在这一回里只介绍一个大概的情形。

第五回  岷江秀色

    大家都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但是岷江每年的水量多达896亿产方米,比黄河多出一倍还不止呢!岷江的水是通过都江堰的内江滋润着川西平原和丘陵的。如果把岷江的内江灌溉水系绘制成图的话,那么,它就像尼龙丝网兜一样。金堂县西部是这个网兜兜底的一个节扣,岷江的内外江又在这儿汇拢了。

    岷江陆续接纳了大渡河和青衣江,一直流到宜宾,汇入浩浩荡荡的长江。岷江上游水流很急,从江源到都江堰,虽然只有300多公里的路程,但是它的落差竟然有2000多米。岷江发源于四川省和甘肃省交界的岷山脚下。在这万山丛中有一个名叫九寨沟的地方。有人把它比作天上的瑶池,有人称它是童话里的世界。  

    呵,现在我们就在蓝天之下,雪山之中,沿着这条黑白分明的高山公路,去拍摄富有神秘色彩的风光。

    其实,九寨沟也不是什么世外桃源。据说,从前在这条山沟里有九个村寨,所以,人们就把这儿叫做九寨沟。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着藏族同胞,亦和祖国其它的家村一样,们们既用耕牛也用拖拉机耕耘土地。我们中国的老传统,历来是男耕女织,这里的妇女也同样善于纺织。哎,这?当然了,操作方法和有特色。噢!在这宁静的山沟里,孩子们也从心底发出了承前启后,创造未来的声音。

    春天的汗水凝结着秋天的果实,秋天的硕果又在人们的心中绽放着喜悦的花朵。九寨沟的藏族同胞用传统的方式庆贺自己的收获。

    是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受噪音的干扰,也体验不到大城市的喧闹所造成的烦恼。可是在某个领域里,他们早就享受着自动化的乐趣了。这水磨?呵,不错,水磨嘛,并不是九寨沟的独创,可是你注意到没有,转动着的磨盘不是在上面而在底下。这难道不是非常神妙的创造吗?

    来到这里,人们能够更多地,而且是多层次地领悟到古朴清新的价值,还有,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九寨沟有许多高山湖泊,当地人把它们叫做“海子”。它们静静地、静静地躺在深山老林之中,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污染。

    您如果有机会在这些高山湖畔漫步,可能会情不自禁地从心底发出轻轻的呐喊。哟!这湖底的颜色怎么会变呢?没错,您往前移动一步子,它就会随着变化图案,换个色调。据分析,这些高山湖的湖底是由石灰岩构成的,在石灰岩的表面有许多种类的水藻和有色矿物质,加上湖底岩石层次高高低低,色彩各个有别,所以,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就呈现着独物的大自然的美。有人赞叹说,这里的风光具有欧洲色彩,其实,任何形容词都很难确切地概括这里的景色。因为,岷山脚下的九寨沟就是岷山脚下的九寨沟嘛!

    在九寨沟的湖畔,人们体会到了朴实的艳丽。在九寨的丛林,人们又能感受到宁静的热闹。在这里,朴实和艳丽、宁静与热闹是发地样地和谐,是如此地得当。

    九寨沟的瀑布虽然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但是,它也独具风格。它不是飞下来的,不是跳下来的,而是从一层层高度不等的台阶上一级一级滑下来的。哎呀,它像一部演不完的彩色宽银幕音乐片,生华并茂地放映着一组又一组山水交响乐。

    卧龙自然保护区是熊猫的故乡,地处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汶川县境内,离成都市130多公里,面积20万公顷。早在几百万年前,熊猫曾经广泛地分布在我国南部和临近的南亚地区。化石证明,他们本来是食肉动物,后来呢,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它们能够吃到的动物越来越少,从而逐步养成以竹子为主食的习性。那么,再到后来,由于几次冰川的袭击,加上人类农业活动的发展,熊猫的生活天地越来越小,最后嘛,不得不退缩到现在这样一块不大的地方。这个高山峡谷地带,不太冷也不太热,处处有竹子,人烟又稀少,于是就成了熊猫得以生存的乐土。如今,在整个地球上,熊猫只剩下这么几块小小的根据地了。现在不仅是中国人,而且是整个人类都已经意识到,如果不严加保护,哎呀,那么,过不了多少岁月,人类所能见到的熊猫就只有标本和化石了。为了保护熊猫这种全球稀有的珍贵动物,我国已经在熊猫的故乡——卧龙,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熊猫将作为活的化石得到保护,获得发展。我们希望,我们也相信可爱的熊猫将永远戴着深色的墨镜向人们招手,向人们致敬!

第六回  成都漫步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川西平原称作“天府之国”,成都就在“天府之国”的中部。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远在公元前316年,它的名字就叫成都了。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成都最热的天也不过37℃左右,最冷的时节也不低于-5℃,真是气候温和,雨量充足。

    中国的茶叶在世界上是有名气的,成都人喜欢喝茶,而成都茶馆的数量之多,恐怕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在这里,茶馆是居民休息的好地方,茶馆也是人们交换信息、互通情况、切磋技艺以至进行学术探讨的重要场所。也许是从小养成的条件反射吧,有的人还专找茶馆的一席之地,闹中取静,做个好梦,睡个好觉。宋代文豪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我们能不能说“茶翁这意不在茶”呢?这也说不大清楚,反正,茶是这里居民的必须品,不可缺少!

    “哪壶不开提哪壶”,这是人们比喻那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捅娄子,或者喜欢挑毛病、揭短处的人。但是,这位老师傅他现在的任务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浪费,就不可能提高效率。呃,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得这样漂亮。射程多远,范围多广,全凭手腕工夫。不射则已,一射准保无误,而且不溅水花,真不愧是高明的射流技术。

    茶馆也是俱乐部,人们既在这里品茶,也在这里听书。由于在三国鼎足的时候,成都是蜀国的首都,所以在四川的评书中常常要涉及到刘备、曹操、孙权,总也少不了川蜀、北魏和东吴。其实,不论在当时,还是在后来,诸葛亮的影响远在刘备之上。诸葛亮生前是“武乡候”,死后又被封为“忠武候”,所以为他建立的这个纪念堂就叫武候祠了。但是纪念刘备的汉昭列庙也在里面,这种群臣合用一个大寺庙的建筑,在其它地方是很少见的。人们凭借想象,在庙里塑造了这么多的人物,好像刘备正在召集文武百官开会,共商国家统一大业。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民间,他是聪明智慧的象征。他夙志未成,遗恨长眠。唐代诗人杜甫在《蜀相》这首诗里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来到成都,在浣花溪畔建造了一座草堂。据记载,当时的草堂很小1949年以后,草堂进行了修复扩建,真正成为人们瞻仰“诗圣”的地方。“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杜甫这些诗句,喻意深刻,爱憎分明,他虽然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但他的那颗赤子之心,却永远激励着后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在杜甫之后,唐代女诗人薛涛在成都渡过了她的一生。这眼泉井就是以薛涛的名字命名的,它已经成为后人凭吊薛涛的古迹。传说薛涛的故居就在这终年遮日的竹林深处。这里也就是著名的望江楼公园。据说世界上有250多种竹子,望江楼公园就有130个品种。薛涛是竹子的知音,她曾经写过优美的诗篇赞颂竹子高尚的性情。是啊,竹子活着的时候,能够虚心自立,碎宛不雕,而且奇资净节。竹子与土地告别之后,还不顾粉身碎骨,或变为农人手中搓土的簸箕,或化作美化器皿的薄薄青衣。称誉中外的成都竹丝瓷胎,就是景德镇瓷器穿上的一件用竹丝编织的外衣。景德镇的瓷器是瓷器中的佼佼者,它穿的衣服当然也不是什么材料都能凑和的,只有熊猫故乡的慈竹才能变作纤细如发丝,柔软如绸缎的料子,做成景德镇瓷器的嫁衣裳。远在19世纪末叶,成都竹丝瓷胎就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荣获奖章。

    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适宜种桑养蚕,因此,成都的丝织业十分发达。锦,就是用蚕丝织成的一种彩色织物。成都生产的锦就叫做蜀锦,成都因此也就有了“锦城”的雅称。蜀锦源源流长,早在三国的时候,它就成了蜀国对东吴、北魏贸易的主要商品。这台织锦机是清代制造的,它的结构相当复杂,好比大型电子琴的组合器,它虽然显得有点苍老,但是所有的关节都还灵活,至今还能工作,只不过能够驾驭它的技术员已经为数不多了。它曾经织出了许多图案繁多、色彩鲜艳、对比性强的蜀锦。原先,蜀锦是分散的手工业,如今,在成都浣花溪畔,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成都蜀锦厂。

    和蜀锦齐名的是蜀绣,它与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共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蜀绣是一种民间工艺,历史悠久,它的体裁广泛,色彩雅秀,质感很强,神态自然。

    朋友们关于成都我们就简单介绍到这儿,下一回,大家将能够欣赏到秀丽的峨眉山风景,以及著名的乐山大佛。

 第七回  峨眉凌云

    这是岷江,这是大渡河,峨眉山座落在岷江和大渡河汇合处的西边,凌云山在乐山县境内,著名的乐山大佛就在凌云山。

    好,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天下秀的峨眉山吧。古时候,人们用“峨眉”二字形容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现在你看到的山峰,像不像“峨眉”呢?峨眉山啊就是由此而得名的。峨眉山是由大峨眉、二峨眉、三峨眉组成的,它的主峰高达3099米,高出附近的地面2500米,所以李白说“峨眉高出西极天”。

    得天独厚的气候使峨眉山获得了“植物王国”的雅称。单说杜鹃花吧,就有二十三种之多呢!文静多姿的峨眉山有小桥,有流水,没有多少人家,但是在丛林里,在溪流边,你可以听到山蛙在击鼓,你可以看见猴子在传花。

    这里虽然没有多少人家,可是,却有许许多多出家人居住的地方,早在公元2世纪的东汉,这座山上就出现了寺庙。到了明清,也就是差不多5,600年前吧,峨眉山就成为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了。来到峨眉的人不一定信仰宗教,但是这里众多庙宇的不同建筑风格,一定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数报国寺和万年寺了。

    报国寺是公16世纪明代万历年间兴建的,当时用紫铜铸造的这座华严塔,高6米,共有14级,它铸有4700多尊佛像,并且刻着《华严经》的全部经文,真不愧是我国古代艺术的一个杰出的作品。

    山半腰的万年寺,是在1500年前修建的,原先有七重殿,1945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四重,现在只剩下了三重殿了。这件艺术珍品名叫普贤像,它是宋代艺术家有杰作,高达7.35米,是用125000斤青铜制造的。坐在大象上的这位菩萨,是男?是女?人们闹不清楚,但是整整过去了一千年,这菩萨似乎还在均匀地呼吸着呢!这只大象不但眼睛有神,而且皮肤还有皱纹。一千年过去了,它好像还在安然前进!有的书上说这件125000斤重的艺术品是整体浇涛出来的;有的书上讲,它是在成都分部铸造,然后搬到山上焊接而成的。暂且不说哪一种说法更科学吧,值得我们深思的倒是这样一些问题:它是怎么冶炼的?它是怎么铸造的?它是怎么焊接的?它又是怎么运用立体几何的?这可是一千年以前我们祖先所掌握的科学和技术啊!峨眉山庙宇建筑如此宏伟,名胜古迹又如此之多,难怪李白深有感慨地赞叹说:“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这是峨眉山主峰上的一块小平地,400多年前,这里建造了一座名叫“华藏寺”地寺院,铜瓦在日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所以后人就把这里叫做“金顶”。唉,可惜呀,在1890年以及后来的十年动乱期间,这里遭了几场大火,于是人们再也看不到金顶的光辉璀璨。但是,你如果有机会来到这个地方,虽然见不到金色的屋顶,可你依旧能够看到一个宁静的、透明的、水晶一般的世界。峨眉山,不知是山高了还是云低,这里总云飞飞,雾漫漫,“山中本无雨,不觉湿衣衫”。雾消天蓝,极目眺望,那就是康定境内的贡嘎大雪山。苏东坡有这样一首诗,我们猜测他大概就是在这个高处得到灵感的吧,“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春风日日吹不消,五月行人冻如蚁。”哦,这个“冻如蚁”的“蚁”就是蚂蚁的蚁。

    黎明已经来到大地,在厚厚的丝棉被下,群山尚在梦乡沉睡,唯有这早起的巨人,目睹着这雪白的丝棉怎么样在一刹那间被染成了暖调的色彩!

    在雨过天晴,风和日丽的时节,你如果站在舍身崖上,就有可能饱享眼福,看到在平地上看不到的正圆形的彩红,有趣儿的是,你自己的身影也在这个光环之中,这种彩红在别的地方是很稀罕的,所以古人把它叫做“佛光”和“宝光”。

    峨眉山的云彩变幻多端,巍峨的峨眉山此时此刻,竟然成了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或是汪汪大洋中一艘轮船。不错,云是海,海是云,这是名副其实的云海呀!然而,还是在峨眉山,这厚厚的云层不禁使人联想到似乎这是辽阔的松辽平原。

    哦,春天已经来临,伸翻过的大地积雪尚未消融。

    从峨眉山东去40多公里,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就在这里汇合了。这里古代叫嘉州,现在叫乐山,这里有山,这里有水,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山光水色的世界。在乐山市隔江相望,对面就是凌云山。山里呢有一座在佛,这大佛就是一座山。四川多雨,乐山又在山脚汇合的地带。从前,这里常常发生洪水泛滥,那个时候人们无法对付大自然的严重灾害,于是唐代玄宗年间,有一位名叫海通的和尚发起在凌云山,凿刻这座在佛祈求以此镇住水患。人们可以设想,在这样大面积的山崖上,不要说画一幅人像,就是写一个合乎比例的简单的人字,也得精确计算,唉,牛劲费大了!可是,我们的祖先竟然能把一座山,雕造成这样一个合乎比例的人像!要完成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不仅要有精确的计算,而且要有丰富的想象,它是建筑,它是雕塑,它是科技,它是艺术,它体现着科技和艺术高度结合的力量。

    哦,为了免遭山洪的冲击,建设这座大佛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想得非常周密,把佛像开凿在凌云山的当中,而且让佛身成为一个斜面,不仅如此,他们还在佛像的身背后,搞了一套完整的,完全符合科学原理的排水体系。如果没有如此完善的总体设计,这座大佛怎么能够稳坐钓鱼台,任凭风吹日晒雨淋水冲而长达一千年呢!只要我们爱护祖宗的伟绩,那么,它还将稳坐一千年、一万年!这项伟大的工程是从公元713年破石动工的,不殆峻工,它的设计师可能已经不在人间。可是子子孙孙,按照先辈绘制的蓝图,终于花了90个年头,为中华民族写下了这样雄伟的艺术。这尊坐式的佛像高度是71米,单说头部的长度就有14.7米。你看,这位游客像不像一只蚂蚁在巨人身边缓缓而行呢。据说,它打算认真地数一下台级的总数,但是,最后,还是没有数得出来。有人统计,这尊乐山大佛比山西云岗大佛高3倍,比阿富汗的大佛也要高出18米

    古人说,峨眉天下秀,凌云天下奇。这奇嘛,大概和这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分不开的吧。

第八回  从宜宾到重庆

  金沙江流到宜宾与岷江汇合了,于是宜宾也就成了长江中游的出发点。在这一回里,大家将能看到从宜宾到重庆的一些风光。

    喏,这就是宜宾,宜宾这个城市的名字,有些什么讲究,我们不太清楚。呃,大概由于三江在这儿相遇,水上交通很方便,特别适宜宾客光顾吧。是的,宜宾不太出名,然而宜宾出产的五粮液可是中国的八大名酒之一呀!说起来并不奇怪,生活里常有这样的事嘛。譬如一部故事影片,扮演主角的演员嘛,人们都能够说得出来,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故事片的编剧是何许人。长江流出宜宾,继续向东流淌。在宜宾以东的这条河名叫南广河,它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如果说长江是人体的主动脉的话,那么,这南广河充其量也只是一根小小的毛细血管了。是啊,南广河没有金沙江那样磅礴的气势,但金沙江也难得有如此安逸的情怀,在南广河上,我们见到了这样庞大的建筑,与其说这是车水的工具,莫如说它是很有学问的艺术。谁也说不清楚它是哪位能工巧匠设计的,谁也说不清楚它已经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它提上来的水已经浇灌了多少农田。呃,因为没有人为这些数据做过记录。它不用燃料,只需要水流的冲击。如果把它比做巨人,那么它真是够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了。

    南广河的上游是四川省的珙县,在县城以南50多公里有一个名叫麻塘坝的地方,这儿的山并不高,但是悬崖峭壁处处可见。呃,地球上的悬崖峭壁有的是啊,然而在峭壁上悬挂着那么多的棺材,不能不说是稀罕的事啊。人们把这些棺材叫做“僰人悬棺”。所谓僰人据说是我国古时候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把棺材埋进土里呀,而偏偏要高高悬挂在空中。哎呀,这就讲不清楚了。这些悬棺都是用质地坚硬的整木雕造而成的,悬棺的安置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在峭壁上凿孔,把木桩打进孔内,然后把棺材横放在木桩上;第二是把棺材安放在半露天的天然岩洞里;三是人工地凿出一个大洞,把棺材的一半插入洞内,另一半留在外头。这些悬棺多半离地表25米50米,有的竟然高达100米以上啊。

    僰人作为一个民族是再也找不到了,可是长江继续向东流,它在泸州接纳了从北面流来的沱江,从泸州东行200多公里,长江又在重庆接纳了也是由北面流过来的嘉陵江。除长江之外,嘉陵江就是四川境内流程最长,流域最广的一条江了。最啊,难怪古人也曾经把嘉陵江误认为是长江的上游。

    有趣的是,凡是两江汇合的地方,总有比较繁华的城市。譬如金沙江与岷江汇合于宜宾,沱江与长江汇合于泸州,而嘉陵江与长江呢又汇合于重庆,当然了宜宾和泸州的繁华都比不上拥有六万多人口的重庆。

重庆三面是水,只有西面同陆地相连,你可以说它是一个半岛。重庆是一座古城,早在3000年前它就是巴国的首府,古名叫“巴”,隋朝改名为“渝州”,北宋更名为“恭州”,到了公元1199年,南宋有个叫赵惇的人,他先是在这里当“恭王”,接着又当上了皇帝,真是喜庆双重,所以就把“恭州”改名叫“重庆”,一直沿续到今天。

    哎,如果说重庆的地形像一条长长的舌头,那么朝天门就是这个舌头的舌尖了。在朝天门的两则有许多码头,这就使重庆成为长江上游一个十分重要的港口。

重庆并不高,但是人们又称他山城,这可是有些说头的。哎,你看这重庆,从下到上,从上到下,到处都是房屋,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可以说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市区的最高地面海拔是280米,市区的最低地面却只有海拔160米。同在一座城,地面的相对高度竟然相差120米,这在我国以至于在世界上都是不多见的,因此重庆被称作为山城,这是理所当然的。

    重庆的房屋建筑虽然各式各样,可是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人们可以从这当中清楚地看到重的变迁。呃,这些房子的梁和柱是木头,而墙壁呢却是竹片和泥巴组成。它们谈不上是文物,现在还在使用着。但是,当然,它们渐渐被淘汰,会越来越少的。砖瓦结构的房屋很多,多数是近几十年内出现的,虽然平平淡淡,不过,哦,还是相当坚实牢固的。呃,如果把楼房比作竹笋的话,那么,这些鲜嫩的竹笋已经在层层梯田上东一排西一排地长了出来。相比之下,那些用竹片做墙的旧房子就像是落在竹笋边上的竹叶。嗯,毫无疑问,在这层层梯田上,落叶早晚会被竹笋所代替。

    重庆的主要街道在山城的脊背上弯弯曲曲地延伸着。呵,假如在我要的东北有这样一座山城,那么在漫长的冬季,这山城的主要马路恐怕就是相当理想的滑雪比赛的跑道了。居民们可以坐在家门口,喝着清茶,吃着汤圆看比赛。呵呵,那该是多么的有滋又有味啊。在北京的一些大学生,有的住校学生上课也得骑自行车。但是在重庆呢,既便在热闹的街区你也难得看到骑自行车的人。呃,这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十次百次,一年两年十年,像这样骑车上坡,呵呵,那就不仅仅全靠体力喽。有人讽趣地说,在重庆啊,有时候是人骑车,有时候呢是车骑人。呵呵,但是坡路毕竟不会辜负背车人啊。

    重庆的台级特别多,它们好像是数不尽的钢琴的琴键。是啊,山城的居民们不分男女老少,从黎明到午夜,就这样共同演奏着生活的交响乐,就这样弹出了时代的高强音。是的,不论在自然界里还是在社会生活当中,哪里有长矛,哪里就会有坚盾,矛越锋利,盾也就越加坚硬。在这座山城里呀,本来睁眼看得见,抬腿走半天的地方,如今呀坐上缆车,说话就到了。假如你要到嘉陵江对岸去办事,现在不必乘山板在风浪里颠簸了,喏,你可以乘坐这架空索道车像腾云驾雾似的飘过去、飞过去。

    哦,说到雾么,这重庆还有雾城的雅称呢。雾会使人产生扑朔迷离之感,雾像轻纱,使人们的生活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气氛。这轻轻的雾使这山城显得格外温柔可亲。这里除了八月分之外,好像一年到头总是这样雾气腾腾,平均每两天就有一次雾。到了冬季呀,这山城的居民就有四分之三的时间过着雾中来雾中去的生活。重庆三面是水,空气显度很大,这时雾多雾浓的主要成因。四川是一个典型的盆地,是周围高当中低,到了夜间,周围的空气冷却变重了,促使盆地中部低地的空气也随着变冷,这湿漉漉的重庆正好地处盆地中部偏南,所以嘛,雾多雾浓就是必然的了。

    雾给人民生活、交通运输的确是带来了许多不便,造成了相当的危害。但是这雾却为甘橘的生长准备了一个舒适的环境。可以相信,不远的将来重庆在山城和雾都的别名之外,还可以再加上一个“甘橘之乡”桂冠了。

    白天的重庆喧闹,夜晚的重庆热烈,这闪烁的亮光倒底是江上的渔火,还是天上的星星,一盏一点,盏盏点点。哦,这是自由诗,这是写意画,这是交响乐,这就是山城、雾城,是重庆的夜。

第九回  大足石刻

    提到石刻,您可能会想到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这些石刻早已经驰名中外,现在您所看到的却是很少为人们了解的四川省大足县的摩岩(摩崖)石刻。大足石刻犹如埋在深山中的宝石,虽然很少为世人所知,但并不影响其内在的价值。

    大足石刻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以佛教造像为主的宗教艺术。它始建于晚唐,历经五代,终成于两宋,前后历时三百余年。大足县地处四川省的东部稍稍偏南,位于和长江北岸,重庆西北100多公里的地方。全县的石刻造像多达5万余尊,分布于40多处,其中以北山、宝顶山两处的摩岩造像最集中,内容最丰富。

    北山古名龙岗山,距大足县城两公里。在北山佛湾的第一号窟里,雕刻着北山石刻的发起者韦君靖的立像。旁边的石碑上铭记着北山佛湾的造像经过。唐朝末期的“安史之乱”,使得中国的西北陷于混乱之中,以伏元俊为首的佛像雕刻家,由刀光剑影的西北逃到了交通闭塞、天高皇帝远的大足县。雕刻家们的到来,使得宁静的山湾充满了叮叮当当的雕凿声。于是,一个又一个性格不同,形象各异,栩栩如生的摩岩造像从冰冷的、毫无生命的岩石中脱颖而出。北山的摩岩造像近万躯,佛湾长达里许,形若新月,龛窟如蜂房共编为二百九十号,多为观音、地藏和阿弥陀佛,另外还有部分唐宋时期历史人物的造像。

    佛湾可分南北两区,南区多为晚唐和五代作品,北区多为两宋时期作品。晚唐作品人物形象端庄丰满,服饰简朴,气质浑厚,其手法大刀阔斧、朴实刚健,颇似画家写意。历史的车轮进入了五代,战乱的局势迫使雕刻家们放慢了铁的画笔,为数不多的五代作品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

    佛湾中部是宋代作品集中的地段,也是北山石刻精华所在。宋代作品具有较强的装饰味,无论人体还是服饰都经过加工变形,使作品既像而又非像,显得生动有趣。

    第136号心神车窟的全部造像,不仅体态端庄优美,服饰富丽堂皇,而且人物的风格各异。面目清秀,气质文雅的普贤趺坐在温顺的象背上,她温柔贤静而又典雅大方,体现了东方女性的妩媚。文殊手握经卷高坐于凶猛的青狮背上,她凝神沉思,略带自负神情,俨然一副博学多闻、能言善辩的学者风度,显得法力无边,能为世人救苦救难。

    在第125号石窟内,有一尊观音的雕像。她身材苗条,面带微笑,双手拿着一串佛珠,好像是在数着珠的多少,又好像是在遐想着自己的未来,人称媚态观音。一般的菩萨造像大都正襟危坐,法相庄严,而这尊观音菩萨却像一个秀丽活泼,天真可爱的乡村少女。雕刻家们冲破了宗教的规范,使艺术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177号地藏变相,则采用了大刀阔斧的表现手法,没有一点拖泥带水的痕迹,成为北山石刻风格独物的艺术珍品。

    与北山石刻遥相对应的是宝顶山石刻。宝顶山的摩岩造像是宋代一个名叫赵智凤的和尚发起,并得到朝庭官员的帮助,前后经历七十余年营造起来的、一处规模宏大的密宗道场,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宝顶的石刻造像共计一万多尊,以大佛湾为中心,四周五里都有统一的布局。大佛湾是个马蹄形的山湾,长500余米,岩面高2、30米,全部造像都刻在东、南、北三面的崖壁上或者石窟中,共计三十一幅大型雕像。上至天堂极乐世界,下有地府阎王小鬼,真是无所不包,应有尽有。从南岩中部进入大佛湾,迎面而来的的九个狰狞强悍的护法神雕像,令人望而生畏。接着便是形象的体现因果报应教义的六道轮回图。怒目裂口,须眉倒竖的转轮王,手持巨轮使善男信女们深信人生命运全在转轮之中。父母恩重经变的十一组雕像,目的在教人行孝。这一幅幅无声的画面把父母养子的辛苦经过一一刻画出来,既真实又生动。长辈们从石刻中看到了自己过去的身影,感到一丝颀慰。晚辈们则从石刻中看到了自己所承受的恩泽,颇有负咎之感。如何当好父母?如何当好儿女?这对现在的人们也并不是没有教义的。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图,则把释迦描绘成行孝的典型。一些外道嘲笑释迦二十九岁抛弃父母出家乃是不孝之人。释迦把他出家前曾割自己身上的肉供饥饿中的父母食用,剜自己的眼睛,抽自己的骨髓为父亲治病,父亲死后又新抬棺柩等行孝之事讲给弟子听。释迦这些行孝之事都通过雕像和碑文图文并茂地表现出来。我们不必去考察上述事情的可靠程度,也不需要生搬硬套地去模仿,但尊敬老人赡养父母却是每个人天经地义应尽的职责。

    佛教在我国流传千年之后到了宋代接受了大量的儒家思想,教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强调“孝”就是突出的标志。结构严谨、布局巧妙的十九幅主要经变相故事,每一幅之中又分为几组或几十组雕像,连续不断的表述一个或几个不同内容的佛经故事,并配着刻有经文颂词等文字说明,宛如一幅图文并茂的古代连环画。这种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群中是十分少见的。

    地狱变图则把佛经虚构的十八层地狱中的几十种酷刑一一加以形象体现,诱人以天堂之乐,吓人以地狱之苦。在当时,一方面,艺术为宗教服务尽了最大的力量;另一方面,宗教也保护和发展了这些雕刻艺术。

雕刻家们利用这块岩石和山崖上的自然流水,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反映释迦降生时九条苍龙为佛沐浴的“九龙浴太子图”。在“九龙浴太子图”的一旁,则是一组反映释迦涅槃的雕像,涅槃通俗的说法就是“死”。这尊卧佛高5米半,长31米。为了表现佛的伟大,将佛刻成半身,头顶北崖,下身插入南崖,上有石岩遮盖,好像释迦安详地长眠于半掩的帐幔之中。释迦是佛教的最高代表,他圆寂之时,道教的最高代表玉皇大帝亲来为他吊唁,王母娘娘带着仙女在天上迎接,这也反映了在宋代佛教的势力在不断增加,道教的影响在不断减少。

    在卧佛崖底的水池中有一双两米来长的特大脚印,传说这时佛升天时留下的足迹,大足的县名也由此而来。其实早在卧佛像诞生之前,大足县就早已成为大足了,其本意是大丰大足,年年有余,但是人们却愿意把自己县名的来历与卧佛挂上勾,似乎这样更能增添故乡的魅力。

    一个人生长着两只手就足以应付正常的生活需要,可是,这尊观音身高不过3米,身后却孔雀开屏似的密集着1007只手,姿态千变万化,无一雷同,每只手心里都刻有一只眼睛。据传说讲,千手表示观音法力无穷,千眼表示观音慧眼无边。

    巨大的圆觉洞是宝顶石刻艺术之冠。我们的先人把一整块巨石挖空为一个12米深、5米高、8米宽的石洞,在洞口上方凿一个天窗,射进来的光束正好照在洞中央合十当胸的一个菩萨身上。她跪在佛的面前求佛指引。两旁坐着十二个女菩萨,她们各自的表情使人联想起她们不同的经历,然而,现在她们却在沉思默想如何才能成佛。就这样,八百多年来,弟子诚心诚意地求教,佛祖毫无保留地传受,可弟子还是弟子,佛师还是佛师。足可见成仙成佛之难啊!

    大足石刻是我国石窟艺术中的一颗明珠,它是在我国北方石窟造像走向衰落之际而崛起的摩岩造像群,它把我国石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大足石刻是雕刻家们用充满魔力的双手给人们留的艺术珍品。

各位观众,在《话说长江》的下两集里,您将能沿着长江的川江河段欣赏大自然给我们描绘出的绮丽景色。

第十回  川江两岸

    一般说来,一个人除了有自己的学名以外,大多还有一个在家庭内部使用的小名。长江也不例外,当地的人们就喜欢把长江的重庆至宜昌河段称之为川江。江轮离开了朝天门码头,西南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重庆渐渐远去了。

    由重庆东行120多公里就到了涪陵,涪陵位于长江和乌江交汇处的南岸,是一个傍山临水的美丽的小山城。讲到四川涪陵,人们可能会感到陌生,但是对四川的榨菜却印象深刻。是啊,涪陵就是四川著名的土特产——榨菜的故乡。

    在涪陵城北两江汇合处上游大约1公里的江中,有一座巨大的岩石,它大约有1600米长,宽有15米。枯水期长江的水位降到一定界限的时候,巨大的岩石就露出江面,好像一只巨大的白色仙鹤漂浮在江面上,故所以称它为白鹤梁。呃,在这块巨大岩石的侧面刻着十四条鱼。这些石鱼只有在长江的最枯水位才露出水面,一般几年乃至几十年才能见到一次。这些石鱼是供水文观测用的,被誉为长江古代水文站。除了石鱼以外,在石梁上还有唐宋元明清历代镌刻的164段文字,记载着自唐以来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资料,是难得的水底碑林啊。

    离开涪陵顺流而下54公里就到了位于长江北岸的丰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迷信的说法:人死以后阴魂都要归入丰都,于是丰都又有了一个令人恐怖的别号“鬼城”。不过解放前的丰都的确是一座鬼城。唐朝以后,历代统治者陆续在丰都建起了玉皇殿、阎王殿、阴阳界等四十八座庙宇,总称为阴曹地府。在不到10000人的小县城中,竟然有1000多人从事迷信职业。既是阴曹地府,当然少不了阎王和小鬼儿了。这些丑陋的恶鬼、野蛮的酷刑把地狱之苦呈现到人间来了。你想免受地狱之苦吗?就看你能不能顺利通过天子殿前的标何桥了。现在这位游客也来试试他的运气。呃,运气还不错!

    丰都作为川江上一座独特的城市,吸引着来来往往的无数旅游者。告别了丰都,我们继续东行。在川江上航行,时而能见到这样的场面,船工们整齐地划动着长长的木浆,搏斗在激流中,好似巨大的水鸟扇动着强劲有力的翅膀在追风戏浪,这是力的竞争,这是智慧的较量。小木船和轮船相比显得那样单薄、那样纤弱,但是,它也有过辉煌的历史。在轮船进入川江之前,木船曾是川江上的主要交通工具。

    船过忠县往东45公里,郁郁葱葱的长江北岸有一座孤峰拔地而起,这就是奇观异景——石宝寨。石宝古寨,传说是美丽的天神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留下的,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从清代初年开始,能工七匠们在这儿依山取势建造了一座木质结构,外形奇特的塔形楼阁,高十二层。楼阁的每一层又各具特色。靠山一面的石壁上有的雕着泥塑,有的题着诗画,有的刻着碑文。说来叫人不信,这座高56米总计十二层的楼阁,没有浇铸一点混凝土,没有凭借一点钢铁,就是这样简单的木石镶衔,像小孩子搭积木似的一层一层向上延伸。这一百多阶木梯螺旋而上,是通往山顶庙宇的唯一道路,真可谓匠心独具、天工巧夺呀。

    攀上寨顶,府身眺望,群山蜿蜒起伏,苍苍茫茫。长江汹涌澎湃滔滔东去,云雾朦朦胧胧,随风飘浮,此情此景令人飘飘欲仙,留连忘返。仙境般的石宝寨,渐渐落在船后,我们又开始了江上航行。交通工具的先进再加上顺流而下,四十多公里的水路,一个多小时就行完了。

    沿长江北岸又是一座房屋层层叠叠的山城,这就是万县。它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古城。汉朝以前称为“万州”,清朝的时候改名为“万县”,是四川、湖北交界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质集散地,素有“川东门户”之称。

    万县往东55公里就到了云阳县,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的半山腰上有一座琉璃粉墙,金碧辉煌的殿宇镶钳在碧绿翡翠之间,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张飞庙。张飞庙是长江流域120个重点古建筑和文化遗迹之一,是1700年前古人为纪念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的,号称“巴蜀一胜境”。张飞庙是座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主要由正殿、旁殿、节义楼、望云轩、助风阁、杜鹃亭等建筑组成。正殿里的中部供放着张飞披甲戴胄英气勃勃的画像。那圆瞪着的双眼流露出他那勇毅、刚强、直爽的性格。张飞庙素称“文藻胜地”,庙内现存石碑130余件,木刻字画150余幅,其中有汉隶张表碑、颜真卿的书信稿、黄庭坚的大字行书“幽兰赋”、苏东坡的“赤壁赋”、郑板桥的画等等,真可谓名家云集、流派众多。游人到此慕节寻碑,真是雅趣横生。

    相传张飞的神灵经常保佑庙前来往的行船,常常给他们吹三十里顺风。可能我们也享受到了这种待遇,顺水加顺风,六十多公里的路程已经留在了身后。前面又迎来了奉节县城。

    奉节县城也和我们前面讲过的泸州、重庆、丰都、万县、云阳一样,也地处长江的北岸,这当然不能用巧合来解释了。坐北朝南,既面临大江又能充分地接收阳光,是这些城市选址的共同依据。奉节城历史悠久,古迹很多。然而,最有名气的还是座落在瞿塘峡西口的白帝城。

    2000多年前的西汉末年,有个叫公孙述的,割据四川,在这里建都登基为王,自称白帝,所建之城就取名白帝城。白帝城是刘备托孤的地方。三国时代,蜀国皇帝刘备出兵伐吴失败后兵退白帝城。刘备临死前把幼主刘禅和国家大事托于丞相诸葛亮,这是人们所熟悉的白帝城托孤的故事。白帝城跟三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噢,请注意看,屋脊上飞檐堂绘着一幅幅彩色图画,每一幅画都是一个生动的三国故事。如果在这里细细地观赏,可以帮助你重温一下三国鼎足的历史。白帝城内还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这块碑刻于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块碑叫凤凰碑,碑上刻有鸟中之王凤凰、花中之王牡丹和树中之王梧桐,所以也叫三王碑。这是一块竹叶碑,远看三根竹近年诗一首,碑上的竹叶巧妙地构成了一首诗:“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白帝城瑰丽的自然风光,悲壮的历史故事,珍贵的文物古迹和美妙的神话传说,吸引着各种各样的人前来这里,其中最突出的自然是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陆游等等著名诗人,都先后来过白帝城,并且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第十一回  壮丽的三峡

    提起三峡,大家一定会记得,毛泽东同志曾经在《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中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这样宏伟的蓝图:“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大家知道,三峡控制了整个长江上游的来水,水量几乎占长江总水量的一半,而且从重庆到宜昌这600多公里的河段中,落差达140米,这意味着长江三峡蕴藏着多么丰富的水力资源。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总称三峡,它地跨四川的奉节、巫山和湖北的巴东、秭归、宜昌等五个县市,全长近200公里。

    有人说三峡像一幅展不尽的山水画卷,也有人说三峡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依我们看,三峡倒更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它有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这三个具有各自不同旋律、不同节奏的乐章所组成。

    瞿塘峡从奉节县的白帝城,到巫山县的大溪,全长8公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这首诗,可以说是歌咏三峡的千古绝句,也可以说是我们这部交响乐最好的序奏。瞿塘峡是三峡交响乐的第一乐章,如果称它为英雄颂似乎更恰当。您听,瞿塘嘈嘈急如弦,由江流组成的主旋律是多么高亢多么雄壮。您看,山水相争各不相让。在夔门口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搏斗。长江紧束腰身使出浑身力气,终于突门而入,从巫山中间挤出一条弯弯曲曲的水路,奔腾咆哮勇往直前。激流冲击巨石,跳荡出震撼天地的音响。它是那么百折不挠,锐不可挡。正如陈毅同志诗中所说:“三峡束长江,欲令江流改。谁知破夔门,东流成大海。”莫非这就是长江的性格、长江的胸怀。

    在如此陡峭的绝壁下,我们的古人真是好样的,他们居然在岩壁上留下了这么多的碑文题刻。从这些字大如斗、笔法洒脱遒劲的历代碑刻,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高超水平。冯玉祥先生的这幅题词反映了一个爱国将领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独此题刻祖国山河不容侵犯之感油然而生。

    最令人惊叹的还是那些在绝壁上留下的方形石孔,人们叫它“孟良梯”。其实这是古栈道遗址。可想而知,在那么险恶的地形上凿石架梯铺路,这难道不是一件英雄行为吗?在右岸的崖壁缝中存放的壮如风箱之类的东西,是几千年前巴楚民族悬棺葬的遗物。把那些物件放置到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场所去,实在也称得起是一件壮举呀。

    啊,瞿塘峡,你不愧为一条英雄的峡,短短8公里,你一路雄风唱高歌,从古到今,洋洋洒洒写不尽啊唱不完。

    过大溪经大宁河宽谷便迎来了风景旖旎的巫山城,巫峡的起点就在城东的峡口。巫峡西起四川省巫山县的大宁河口,东到湖北省巴东县的官渡口,全长40公里。“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雨,一夜猿啼月明中。”巫峡作为三峡交响乐的第二乐章,我们不妨称它为云雨吟。您听,大江翻澜神曳烟,由江流组成的主旋律是多么飘逸多么舒展啊!您看,巫山十二峰云缠雾绕雨朦朦,多么婀娜多么多情,多么幽深秀丽。唐代诗人元稹写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来赞叹巫山云彩的美。那飘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是烟非烟,是云非云,使巫山群峰显得如此富丽多彩。

    巫峡被人看作是三峡神话传说的摇篮,美丽的神话,迷人的传说几乎俯拾皆是,而神女峰的传说是最美的一个。据说,神女是西天王母的幼女瑶姬的化身。她相邀十二仙女下凡人间帮助大禹治水,又为船民导航。古往今来,这迷人的山峰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曾引起多少诗人的遐想而为她赞颂啊。

    在集仙峰下有一处凹形岩壁,它像一块巨大的石碑。这六个苍劲的大字,传说是当年诸葛亮领兵进蜀途中路过此地刻下的,因此就叫它孔明碑。

    啊,巫峡,你称得上是一条美丽的峡,你绵蜒40公里朝支暮雨,脉脉含情,从古到今写不尽啊唱不完。

    从过巴东不远就到了湘西,在那绿水幽幽的香溪之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著名从物。这两个人物,一个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另一个是汉代名妃王昭君。有人把屈原看成是三峡里的第一流才子,他的故乡就在这山清水秀的乐平里。屈原是一位政治无私,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诗人。他忧国忧民,留下了《离骚》、《九章》等光辉诗篇,他是受到全世界敬仰的伟大诗人,他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有人把王昭君看成是三峡里的第一流佳人,湘西河畔的宝坪村就是她的故乡。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昭君出塞的故事流传千古,家喻户晓。

    西陵峡全在湖北境内,西起秭归县的香溪河口,东到宜昌的南津关,全长76公里。“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西陵峡是三峡交响乐的第三乐章。我们权且叫它勇士赞。您听,十丈悬流万堆雪,今天如看广陵涛,由险滩与江流组成的主旋律是多么跌宕多么激烈啊。您看,西陵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多少行船多少生灵被那无情的激流所卷走。有一个民谣这样唱:脚蹬石头手扒沙,当牛做马把船拉,一步一鞭一把泪,恨得要把天地砸。但是西陵人敢于同险滩搏斗,更敢于同命运挑战,长年累月,他们练就了一身闯险滩破万难的非凡本事,他们肩负着时代的重荷,一步一个脚印,拉着历史的巨轮向前走。解放后,有多少勇士参加了航道整治工作,他们治滩排险,不畏艰难,结果,人力拉纤被绞滩船所代替,劳动力得到了解放。近年来,由于葛洲坝工程的修建,水位升高,回水上涨,昔日的险滩变成今天的坦途,西陵峡已经通行无阻了。那沉重悲咽的号子声也随着日夜奔流的江水一去不复返了。

    啊,西陵峡,你无愧一条奋斗着的峡,在你身边出现了多少治山治水的好汉,在你身边造就了多少闯滩夺险的猛将。从古到今,洋洋洒洒,写不尽啊唱不完。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出了南津关,长江便进入了极目楚天舒的江汉平原了,长江第一坝就横卧在这大江之上。

    我们这部三峡交响乐暂时到此结束了,但是我们的人民却正在谱写一首比三峡交响乐更加伟大更加壮丽的乐曲。在《话说长江》的下一回里,您将看到葛洲坝水利工程建设的真实情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啊,长江三峡,你给人增添了多少壮志豪情,你给人多少美的享受,你更给人无穷尽的勇气和力量。放歌吧,长江三峡,我们要歌唱你那永不休止的奔流;放歌吧,长江三峡,我们要赞颂你那永不停顿的追求。

第十二回  长江第一坝

    万里长江,在世界著名的三峡中穿峡谷越险滩,冲出最后一峡——西陵峡的关口南津关以后,江面骤然由300来米猛增到2200多米,这里是天宽地阔呀。长江从这里起再也不受高岭深谷的胁迫,它那被禁锢了4500多公里的身躯,从这里开始得到了自由的舒展。

    长江流出南津关,下行3公里就到了湖北省的宜昌市。长江在这里被江中心的葛州坝和西坝两个小岛分隔成大江、二江和三江。枯水的时候,大江行水。洪水期,三条江道同时泄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就兴建在这里。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综合利用长江水力资源的工程,整个葛洲坝工程需要挖填土石方大约八千万立方米,要是堆成1米1米宽的墙啊,可以长达9万公里,能绕地球两圈多。大坝是整个工程的主体,而大江截流能否成功又是主体的关键。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自1974年正式施工,到1981年进入了大江截流的高潮,满载石料的各种重型自卸卡车一字排开,看不清头尾。人们像准备发起冲锋的战士一样,屏住呼吸等待着冲锋的命运。1981年1月3号7点30分,一声截流令下,四五百台巨型机械的轰鸣声震撼大江两岸,车流像一条钢铁传送带,平均每隔18秒钟,就有一车石料投龙口。在截流的头13个钟头里,长江不得不以每小时6米的速度把江道退让出来,大坝每小时前进6米,这是多么慢的速度、多么短的距离!是啊,就是连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也能在几分钟之内走完6米的距离。可是,此时此地,大坝每前进一分一厘,都要经过艰苦的搏斗。

    万里长江自古以来在这里一直是随心所欲地自由流淌。现在,滔滔的江水却要在人们的力量和智慧面前被迫退出这世袭之地。长江当然不会轻易屈服。当龙口只剩下20米宽的时候,截流更加艰巨了,投放25吨重的混凝土料块,也被发狂了的江水轻易地冲走,冲走了再投,投了再冲走,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投放了数不清的石料,坝头几乎毫无进展。多少年来,在江边悬崖上攀缘行进的纤夫、在三峡中驾舟踏浪的艄工曾被人们看作是中华民族不屈性格的象征,今天,在这个横锁长江的战场上,数万截流大军以伟大的力量和智慧向大自然进击,在他们的身上,中华民族的英雄性格迸发出了新的光彩。

    咆哮的江水轻而易举地吞没了25吨重的三角铁料,怎么办?截流战士们用粗壮的钢丝绳把三四个25吨重的混凝土块连成葡萄串,从两岸同时把巨大的葡萄串抛入龙口。好,成功了!大坝又继续向前延伸。大坝终于合拢了,快,快抢拍下这个难得的镜头。这个小伙子顾不得脚下高低不平、七棱八拐的石头,从长江的对岸一跃跳了过来。截流战士会师了。整整经过了36小时23分钟的激战,一条雄伟壮观的大坝巍然屹立在江面上。这时钢铁的大坝,这时力量的大坝,这时智慧的大坝。

    大坝全长2561米,高70米,坝顶设有许多专用设备,还可能通行汽车、火车。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江大坝、电站、泄洪闸、船闸、冲沙闸等建筑物组成,具有发电、航运、泄洪、灌溉等综合效益。葛洲坝工程的兴建使坝的上游水位抬高20多米,向上游回水100多公里,形成了一个蓄水158000,0000立方米的人造海,有效地改善了三峡航道。建坝前,由于三峡航道险滩礁石的障碍,这一段江道的看货运量仅为400万吨左右。建坝后,三峡航道水位上升,其货运量猛增到5000万吨以上,提高了10倍多。

    早在兴建葛洲坝工程这初,周恩来总理就明确地指示过,在长江上建坝首先要考虑的是不影响通航,如果建坝影响了通航,大坝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为了保证建坝后不影响长江的航运,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有三座大型船闸。二号船闸是世界上少数巨型船闸之一,闸室长280米,宽34米,可能通过万吨级船队。单是这个船闸的人字门就足以使人惊叹。为了焊接这个闸门,24个技艺精良的电焊工整整干了37个日日夜夜,烧去的焊条就有4万多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闸门呢?每扇闸门的面积比一个篮球场还要大,重600吨,有12层楼那么高,难怪人们称其为天下第一门。门谁都见过,开门关门更是一日数次乃举手之劳。可是开关这么大的闸门谈何容易呀。庞大齿轮带动着长长的弯曲的钢铁巨臂,完成了人们尚在思索中的动作,而发布这一系列动作的命令的竟然是一个年青姑娘纤细的手指,真是一指推千斤,哦,不,准确地说应该是一指推动了1200吨。

    1981年6月27号葛洲坝的二号、三号船闸正式投入使用,长江中游和上游之间的航运已经恢复正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在大江和二江河段上各建一座低水投静流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70万千瓦。二江电站的一号和二号机组,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文发动机组,单是水文机的四个不锈钢叶片每个就重40吨。人和这个庞然大物相比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是这个庞然大物却是人设计制造出来的,并且要为人服务的。葛洲坝水利枢纽的电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年发电量达141亿度,强大的电流将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为了防止泥沙的淤积,保证通航发电,在大坝的两边兴建两座冲沙闸,用来漱水冲沙。葛洲坝工程如果没有冲沙系统,只要100年坝的上游就要被泥沙填平,整个工程就要报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还建有27孔泄洪闸,要是把闸门全部打开,可以下泄每秒11万立方米的特大洪水。

    如果说开发利用长江的水力资源,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葛洲坝的兴建只能算是一场不大不小的火力侦察。等到战役的大幕全面拉开,那将更加震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