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论(一):有事常找曹雪芹(王永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35:14

有事常找曹雪芹

王永亮

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选修)教材的最后一节是《入乡随俗——语言和文化》,里面有“从民族文化看语言”这项内容,其中讲到:英语和汉语的亲属称谓很不一样,汉语中表亲关系泾渭分明,表兄和表弟,表姐和表妺,区别甚严,既要说出性别,还要分出大小,而英语却笼统称为“cousin”。

学生对这项内容并不陌生,尤其是对相关的英语知识十分熟悉,他们能够很容易地再举出一些英语中的例子,如汉语中的伯父、叔父、舅父、姑夫、姨夫等名目在英语中都称为“uncle”,汉语中的伯母、婶母、舅母、姑妈、姨妈等称呼在英语中只有“aunt”一词。

不少学生对汉语中亲属、亲戚关系的复杂性反而认识不足。这是因为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相当数量,相应的亲属、亲戚关系较从前变得单纯,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人的亲属、亲戚关系已越来越疏远。

怎样加深学生对中国人称谓特点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更具体地体会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呢?我想到了《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片断,那是书中对“小红”这个人物的一段描写。

小红是大观园中一个四等的小丫头,地位卑微,但偏偏心性颇高,天天盼着能出人头地,便千方百计寻找机会。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天,凤姐在园中忽然想起了要紧的事,身边却一时无人:

只见凤姐儿站在山坡上招手儿,小红便连忙弃了众人,跑至凤姐前,堆着笑问:“奶奶使唤做什么事?”凤姐打量了一回……道:“……你到我们家告诉你平姐姐,外头屋里桌子上汝窑盘子架儿底下放着一卷银子。那是一百二十两,给绣匠的工价。等张材家的来,当面秤给他瞧了,再给他拿去。还有一件事,里头床头儿上有个小荷包儿,拿了来。”小红听说,答应着,撤身去了。

小红得了这个差事,欢喜异常。下面是她展现本事的地方:

不多时回来……小红上来回道:“平姐姐说,奶奶刚出来了,他就把银子收起来了,才张材家的来取,当面秤了给他拿了去了。”说着,将荷包递上去。又道:“平姐姐叫我来回奶奶:才旺儿进来讨奶奶的示下,好往那家子去,平姐姐就把那话按着奶奶的主意打发他去了。”凤姐笑道:“他怎么按着我的主意打发去了呢?”小红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我们二爷没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几丸延年神验万金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了去……’”小红还未说完,李氏笑道:“嗳哟!这话我就不懂了,什么‘奶奶’‘爷爷’的一大堆。”凤姐笑道:“怨不得你不懂,这是四五门子的话呢。”

作者写这段文字的主要用意当然是要刻画人物,他把一个用心良苦而又心灵嘴巧的小丫头写得真是活灵活现!我们抛开这一层,只把它当作语言材料,竟然也非常典型。学生读了这一大堆的“奶奶”,没有不笑出声的,他们对中国人亲属、亲戚关系的复杂性,一定有了更感性、更深刻的认识。如果就这个话题再深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中西方称谓差异的深层的文化原因,这段材料就显得更有价值了。

《红楼梦》是文学经典,也是文化和语言的宝库,其价值是往高处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的。很多时候,甚至随时随地,我们都可以把《红楼梦》拿来作为语文教学的最典型的教材。

正所谓:无事多读《红楼梦》,有事常找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