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有感 - 高密教育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30:12
2010-08-05 15:58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1#

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有感

    暑假放假前夕,我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想在假期闲暇之余给自己充充电,以免假期结束时,后悔自己辜负了两个月的大好时光。
    我一直认为,假期是休养身心的日子,所以不想给自己太多的学习压力,制定的学习目标也是非常轻松的——品读一本好书,学习一种教育思想。
    没想到,借阅的这本原李希贵局长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使我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初衷,忘记了假期,忘掉了休息,放假第一天就“啃”进了全书的三分之一之多。书中的好些观点阐述的是那么真实生动,正是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困惑的解码,急我所需。手捧此书,我仿佛融入进了他们激烈的谈话中。李希贵局长对自己的美国教育之旅充满了一种探索的冲动和新鲜的好奇,我对此书,又何尝不是呢?
    观点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这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戴尔先生向李局长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的,这个问题还需要回答吗?这个耳熟能详的句子,已经在我们的校园里响彻了20多年,它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原则性口号,以至于到今天,我们感到已经无需再提了。可是戴尔先生的评点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1、课堂上教师总是“抓”着学生一个个地提问题,其他学生这时候还能学习吗?2、国内老师们对教学环节点评,精力大都放在了授课教师的身上,他们对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关心备至,为什么对学生的关注却又少之又少?3、课堂上,看上去孩子们都挺高兴的,一定是发现了不少东西,或者产生了不少想法,可他们为什么不能一同分享呢?4、“很好,坐下!”学生回答了问题还不知道坐下吗?为什么老师还要这样说一句呢?中国的老师不是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吗?主人在课堂上还要这么小心翼翼吗?戴尔先生的率真,指出了问题所在:实际上,我们自己并没有把这些口号当回事,许多时候,我们对一些应该严肃认真的事情只是说说而已,真正做起来,却又是另一回事。是的,正如李局长所说:也许我们并不缺少理念,真正缺少的倒是躬行实践。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既然我们自己已深信不疑,还是先把它落实在每一个课堂之中吧。
    观点二:教师就是专家。
  “教师就是专家”这个问题的提出,的确不仅仅是概念上的错误。试问,有哪一位一线教师敢有过此想法?在我们看来,专家往往并不在第一线的课堂里,在课堂里的教师也往往不是我们所说的专家。老师只是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当然也就很少有什么了不起的见解了。可是,在哥大,把教师当作专家的意识早已渗透到教育学院的每一个细胞里。在学院主楼的走廊里,挂着的巨大的人物肖像照片全是学院的校工们,其中一位是教师公寓的门卫。在他们看来,每一个岗位都可以创造奇迹,也理应受到尊重。
    上学期,我校开展了“同课异构”大奖赛。同一课题,老师们的设计是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使我由得想起《张扬教学个性》中的一句话: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没有教学个性,就没有课堂的生命。是的,只有在教师个性广泛得到张扬的课堂里,才能影响出个性不一,神采飞扬的学生,这难道不是一个教师就是一个教育专家吗?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你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