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记》里的编年史:信毛主席和信菩萨都比信钱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35:51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农民视角的编年史:信毛主席和信菩萨都比信钱好 2010年08月27日 09:08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4

核心提示:侯永禄去世后,葬于村头的公墓。他的遗像,被儿女们摆在老家堂屋正中的神龛前。这座1990年修的神龛里,一左一右分别摆着两尊塑像。

右边的塑像,是侯永禄终生崇拜的毛泽东。他四个儿子的名字,胜天、丰胜、万胜、争胜,都是根据毛主席语录里的“人定胜天”、“去争取胜利吧”等所取的。

左边的塑像,则是赵菊兰信奉的观音菩萨。菩萨穿着一件藏青色小棉袄,是赵菊兰专门为其缝制。她怕菩萨冷,每年冬天都会给菩萨穿上。门外,正飘着清明时节的细雨。她说,等这场雨下完,天就完全暖和了,就该给菩萨脱棉袄了。

这个因受母亲影响而一生信佛的女人认为,“信毛主席和信菩萨,都是让人做好事,总比信钱好。”所以老两口从来没有因为信仰而发生争执。为此,侯永禄写了神龛门上这副对联——“奔共产奔极乐奔向幸福,信马列信菩萨信仰自由”。

照片:侯永禄一家人的合影

本文摘自《中国青年报》2008年5月14日第9版,作者:王波,原题:《一部农民视角的编年史》

这个老汉和其他农民一样,种了一辈子田。他和别人不大一样的,是记了大半辈子日记。

侯永禄2005年去世,终年74岁。这个陕西省合阳县路井镇路一村五组的村民,生前从1940年腊月开始,到2004年3月结束,一直记日记。在1957年7月28日的日记里,他解释道,这样做是“为了把自己的进步、碰钉、退坡等曲折的思想活动记录下来,以吸取教训、运用经验、改进工作,改造并提高自己”。

侯老汉的日记在他身后出了书,就叫《农民日记》。现在,老伴赵菊兰时常会从柜子里翻出放大镜,拿起炕头的书,一遍又一遍地看,尽管有些字她还不认识。书里64年的历史,有43年跟她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对他们的小儿子侯争胜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1978年往后的这些年。如今,30多个大大小小的日记本,已被兄弟4人当作家里最值钱的宝贝分头收藏。侯争胜收藏的日记,从1978年7月1日开始,到 2003年2月28日结束。

人走了,书出了

侯永禄的日记写到第24个年头时,他的小儿子侯争胜出生了。这一年,毛泽东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并在12月26日自己生日当晚,召集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等人吃了顿晚饭。

后来一直积极响应毛主席号召的侯永禄,人生在当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了10年大队会计的他,被任命为路一大队党支部副支书;育有4儿两女的家庭已不堪重负,为了不再生孩子和避免妻子身体受伤害,他背着一辈子笃信“多子多福”渴望“儿孙满堂”的母亲,做了结扎手术。

而在毛主席生日的7天前,刚吃完晚饭的侯永禄,在油灯下总结了10口之家的年收成:全家总工分5800分;小麦分了2224斤,红薯分下了2500斤,卖了一些红薯,收入30多元,卖了一头猪收入36元。棉绒厂供匠人补贴现金7元2角5分,拾麦补助现金1元2角;打墙、卖胡基、卖泥基,共收入6元4角。队内预分现金12元。

在侯永禄的日记里,大多是这种关于土地收入、家长里短或有关信仰的社会思考、总结和分析。1964年收入较1963年的“大有增加”,令侯永禄欣喜不已。

而40年后,当一次次被儿子送进西安西京医院时,当年全家的92元8角5分的现金收入,尚不足以支付一次百元的专家特诊挂号费。

2004年,身患重病的侯永禄为自己写了64年的日记画上了句号。侯争胜一边在办公室与手术室之间奔走,一边忙于寻找门路,力争在父亲去世之前,把他的日记结集成书出版,好让父亲“瞑目”。

但他的努力失败了。父亲在2005年3月宣告不治。辗转找到的几家出版社,均以“工作量太大”“出了也卖不出去”等理由拒绝为他出书。

直到找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谢慈仪,事情才有了转机。2006年1月,《农民日记》终于出版。

如今,在西安家中,侯争胜坐在床上,一边小心翼翼地整理父亲的日记本,一边叹息:“俺大(对父亲的称呼)还是没看到自己的日记出书,这是最大的遗憾。”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