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英雄今安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1:58:05

老红军曾福祥

老红军曾福祥在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前安然肃立。
1934年,面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中央不得不作出战略转移的决定,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中央政府机关开始撤离江西瑞金,10月17日傍晚,集结在于都的8.6万名红一方面军主力渡过于都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当年参加长征的中央红军中,赣南籍官兵占了相当高的比例。因此,赣南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牺牲也是巨大的,赣南的革命烈士占了江西省烈士总数的43%,占全国烈士总数的7%,赣南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0.8万人。
解放后,那些经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而幸存下来的老红军战士,有的成了我军的高级将领,有的成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有的在全国各地当干部。据了解,目前散布在全国仍健在的赣南籍老红军尚有430人。
光阴荏苒,时光飞逝。当老红军们到了退休年龄时,他们中的许多人挡不住对家乡的眷恋,选择在赣州定居,颐养天年。因此,目前生活在赣州市的老红军也是全国各城市中最多的。
那些打下红色江山创建人民共和国的老红军是赣南人民的骄傲,因此,这些老红军得到了赣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们正享受着政府和人民为他们创造的舒适生活。
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笔者走访了生活在赣州的老红军们,虽然都已九旬高龄,但当你走近他们时,你会感到他们身上依然有一股英气向你透来。
专题
曾福祥:子弹打不着的英雄
红军长征前曾福祥是当地赤卫队的一名队员,在赣县的江口、茅店等地打游击。
当年红军在兴国、瑞金、于都等苏区县扩红,一批批热血青年加入红军队伍,他是最踊跃的一个,被编入以彭德怀为军团长的红三军团,成了一名机枪手。
曾福祥没上过学,在爬雪山、过草地后,他有机会参加文化学习,因字写得比较工整,领导就把他调到连部当了一名文书。
“长征路上,大大小小究竟打了多少仗,已记不清了,有时边赶路边打仗,我这条老命是从枪林弹雨中捡回来的。”曾福祥说。幸运的是作为机枪手,曾福祥从来没有挂过彩,“子弹像下雨一样也没有打到过我。”说起这些,已近百岁的他显得有些得意。
1947年,曾福祥转入江苏阜宁县农村疗养,1950年他与当地姑娘邱莲花结婚。
1953年,他带着妻子和一儿一女回到家乡江西于都,在当地供销社工作,现在于都县城安享晚年。


1948年钟明与战友在东北合影

老红军钟明
钟明:子弹穿头 无恙长寿
钟明第一次上战场是攻打位于江西宁都县的一个叫草鞋岗的地方,当时他是一名卫生员,刚开始听见“啪啪”的子弹有些怕,“真的打起来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战斗结束后,他患了重病,被送到第三后方医院治疗,恢复后,留在该院担任卫生班班长。
1936年4月,在山西发生的一次战斗让钟明终生难忘,因为“那次战斗差点要了我的命。”钟明指着他的左眼角说。
钟明所在的红一方面军与刘志丹的红二十八军一起参加了这次战斗。“战斗发生在一个叫郭家庄的地方,敌人是山西阎锡山的部队,开始他们只有四五个团的兵力。”钟明说,“部队想消灭这几个团后攻打太原,后来蒋介石调集十几个团的兵力来增援,部队被敌人包围了,只有一个出口可以突围。”
他与战友们往山下冲锋时,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左眼角,并从头顶穿射而出,钟明当即昏倒在血泊中。
幸运的是,他居然活了下来,医生说那简直是个奇迹。
伤好后,他被评为二等乙级伤残军人。
在延安留守兵团研究班学习时,钟明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开学典礼时,毛主席来发表讲话,他那时很年轻,高高瘦瘦的,但抽烟很厉害,我们从医学的角度很为他担心。”


老红军何杨文

何老手上当年的枪伤
何杨文:“双枪王”屡创奇迹
被称为“双枪王”的何杨文自参加革命以来,一直在战场上与敌人正面厮杀,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打到全国解放,获得的各类勋章就有七八斤重。他曾参加过1300余次战斗,身中12处枪伤,两处刀伤。因“双枪王”头上曾两次中弹,2000年的一天,他的儿女带着他头部的X光片向有关医学专家咨询,一位老教授看了片子后说,这个人不是死了,就是傻了。当听说他还清醒地活着时,老教授不禁感叹这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抗日战争结束后,当时的热河省赤峰地区有一股土匪势力很强,威胁着革命政权的巩固。“双枪王”决心彻底铲除这股黑势力。可土匪人数多、装备好,要消灭他们还真不容易!“双枪王”借口向匪首宣传党的政策而要求与之面谈。按照土匪的要求,他带着4名警卫员赤手空拳前往赴约,匪首却带了百余人,并携带精良武器。吃饭时,一名警卫员佯装端菜进入“双枪王”与匪首单独谈判的屋子。当他靠近匪首时,一把将其颈脖牢牢勒住,同时拔出他腰上的枪顶其脑袋,“擒贼先擒王”,百来个土匪全都傻眼了,只得放弃抵抗投降。
这伙长期为害地方的土匪势力就这样被“双枪王”奇迹般地解决了。


王老回忆峥嵘岁月,不禁感慨万千。

老红军王承登
王承登:峥嵘岁月 记忆犹新
王承登祖籍江西兴国县,家里世代务农。父母早逝,他至今不知道自己的确切出生日期。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承登7岁开始拾柴、放牛、打猪草,甚至下田干农活。小时候,他从没穿过棉衣,大冬天常常冻得直发抖……
王承登1930年加入红二十军,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结束后,王承登被调到红军学校学习。“学校主要培养能文能武的指挥员,为部队输送既有实战经验又有理论基础的骨干力量。”王承登说。学习期间,他在一次战斗中负了重伤。
那是1935年5月,敌人向瓦窑堡大举进攻,“当时党中央和毛主席还没有撤走,上级命令红军学校指战员迅速迎敌。”战斗中王承登与战友们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在他掩护战友们撤离战场时,一颗子弹从其左眼射进,右耳射出,他当即倒地。王承登昏睡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晚上,部队侦察员在侦察敌情时发现了受伤的他。被抬回连队卫生所时,王承登的脸肿得很大……
此后,他与战友们转战大江南北,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并多次负伤。抗战胜利后,32岁的他与山东单县的刘秀英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