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财团主导政府,谋划“战胜中国”2 - 白益民 - 草根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02:50
日本财团主导政府,谋划“战胜中国”
2010-08-26
草根简介

1968年生于北京。1993-2005年就职于日本最老牌和最大的综合商社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北京事务所,12年中了解和掌握了日本财团及其综合商社对国家微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功能和作用。2005年10月推出研究日本经济模式的专业网站 “超级主义者”。著有研究日本综合商社和财团组织、文化和历史的《三井帝国启示录——探寻微观经济的王者》、《三井帝国在行动——揭开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日本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是日本的祖师,让我们学习日本,超越日本!
最新评论更多>>
(接前)有时候有个感觉,日本在上..
世界上有几个面积比较小的国...
呵呵,it's daydream。
日本面对日益社会老龄化,再怎样折..
一楼楼客,据说一句话叫青出于蓝胜..
哎,希望楼主一年之后再来看自己这..
日本的“经济空心化”的确像飓风一..
不光自己压榨百姓, 中国政府..
民族凝聚力. 日本有天皇,所有人都..
很有意思!游牧模式。如果我们是..
最新文章更多>>
日本财团主导政府,谋划“战胜中国..
美国金融危机后,日本重回世界第一..
美国危机后的日本财团金融大扩张
金融治国或将误国 中国经济需要一...
检讨铁矿石谈判困局 新老专家针锋...
韩国经济的推手:三星物产
中国经济体制应该好好向日本学习
福特出售前或隐瞒沃尔沃故障,警惕..
丰田召回门之中国启示录
实现中国经济国民共进退
——《瞄准日本财团》连载(2)
第二章作者题注
日本财团谋划“战胜中国”
主导日本与周边国家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往往是隐藏在政界人物背后的另一个集团。日本财界领袖级人物永野重雄曾说:“自己不能搞政治就派代理人去搞。有这种力量的就是财界人。”1955年鸠山政权的倒台,是经团联会长、三井财团东芝公司社长石坂泰三等财界主流的极力反对。
1997年,前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市川周出版了《战胜中国》一书,提出了日本包围中国的“三区域”理论。在包围战略取得成效后,2005年2月,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所长寺岛实郎明确提出,日本应该转而向“亲美入亚”努力,从而为日本财团大举占领中国市场吹响了号角。
以三井为代表的日本财团,正围绕“全套完整产业链”而构造组织结构,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原料和技术,进而控制市场。日本财团通过共生和竞合等手段,将目标企业控制在产业链的特定位置上,使之持续地为财团带来收益,并长期顺应财团战略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内容提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地和需求产地,所以三井在外围控制上游资源的过程,实际上是为掌握在中国的这些投资企业的上游控制权。
在这场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的棋局中,日本企业已经默默耕耘了相当长的时间,统合中国同行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反观长虹走过的道路,人们还能发现以下名字:松下、东芝、索尼、日立、三洋。说长虹已经被并入日本财团的势力范围并不过分。
由于中国没有日本那种以综合商社为核心的财团产业群做支撑,长虹为了生存一步步走向日本财团已经规划好的产业路径。
财团的核心部分就是综合商社,综合商社是财团的情报机构,同时又是拓展海外市场的先锋,它在财团内部有巨大的协调能力。
三洋的确像中国企业一样—“兴于代工,亡于代工”,而三洋的老师松下除了不断完善自身的产业链布局外,还与三井-住友财团体系内企业合作。
通过与三井-住友财团内外企业建立密集而牢固的联系,松下才能够在国际电子行业的发展中拥有强大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日本企业这种“做大做强”和中国企业的“做大做亡”形成了鲜明对比,其自身培养企业的方式与那种靠资本运作发展企业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章目录
第二章  日本财团谋划“战胜中国”
2.1 日本的“商人幕府”
隐藏在背后的另一个集团
财界四团体的一元化
主宰经济秩序
维护大企业利益
商人幕府
2.2 日本财团巨头如何整体作战
修改《禁止垄断法》
网状生存
“法人资本主义”与“民有国营”
2.3 三井财团双重包围谋局中国
资源包围
技术包围
2.4 长虹: 中国企业的宿命?
国内彩电行业的先行者
长虹的日本缘
统合长虹
2.5 三洋:  被财团统合的离群者
抄底,还是产业布局?
曾以打败老师为快
兴于代工,亡于代工
财团收网,三洋回归
第二章背景资料
市川周与石原携手“战胜中国”
1997年,前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市川周出版《战胜中国!》一书,提出日本对中国要有“竞争对手意识”,并要求充当“战斗的(东亚)家长”,海洋国家日本要与大陆国家中国对抗,并提出亚洲分为三个区域的理论。市川周还提出要利用“非华人对华人感到的压力”,广泛团结非华人国家对抗中国大陆。
2002年3月,日本《文艺春秋》刊登了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文章,标题是“战胜中国重建日本的道路”。石原慎太郎宣称,只有同“前门虎”美国对峙,并遏制住“后门狼”中国,日本经济才可能复苏,日本才有可能作为战略国家而得到重建。他鼓吹为同中国对抗,除建立日元圈外,还要把日本建成亚洲网络的指挥塔。
石原很早就积极提议构建东亚经济圈,并曾与东亚经济共同体(EAEC)提倡者马哈蒂尔首相联合着书。但是,看后来,石原的观点好像与马哈蒂尔首相的观点略有不同。马哈蒂尔先生在国际会议等场合主张,要建立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圈和创造亚洲共同货币。市川周与石原慎太郎共同着书主张的是将中国排除在外。
市川周简历:
1951年9月1日生;1975年4月,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入社;1982年7月,美国三井物产纽约本店;昭和63年(1988年)11月三井物产本店调査情报部;平成3年(1991年)5月,三井物产贸易経済研究所(现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 ;1996年10月,同研究所咨询事业室长;平1997年7月,株式会社市川Associates设立,同社代表取缔役(现任);2005年6月,当社监査役(现任) ;2006年7月,社团法人世界经济研究协会专务理事(现任) 。
石原慎太郎简历:
1932年9月30日,出生于神户;1952年,入学一桥大学法学部,后转入社会学部;1956年,在《文学界》杂志发表《太阳的季节》,获《文学界》第一届新作家奖和第34届芥川文学奖;1956年,出版中篇小说集《太阳的季节》;1968年,当选日本参议院议员;1972年,当选日本众议院议员;  1987年,竹下登内阁的运输大臣;1989年,竞选自民党总裁失败;1999年4月11日,当选东京都知事(至今)。
第二章之“难忘的记忆”
除了在我做编委的《环球财经》杂志以外,我和助手发表文章最多的杂志是《董事会》,而且这也是最早发表文章的刊物。《董事会》杂志是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中国唯一的以公司治理为核心内容的专业财经管理期刊,以全球视野审视中国公司治理改革和董事会建设问题,关注董事会建设。
初次在《董事会》杂志上发表文章,这要感谢刘柠同志。刘柠曾经在日立(中国)公司工作了14年,当他从朋友那里得知我出版了《三井帝国启示录》(2006年)这本书后,主动为我在《新京报》写书评,还邀请我参加他的“纵横沙龙”聚会,由此结识了《董事会》杂志驻北京记者站的负责人刘晶(笔名:羽良)。
2006年11月,在刘晶的推荐下,当时的《董事会》创始人、执行主编袁剑先生很快提出向我约稿,从此将我引上了与财经媒体的合作之路。谈到袁剑,他早在2004年写过一本书,一直在网络上被广泛流传。最后,几经波折,该书《中国:奇迹的黄昏》于2008年在香港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在本章中,我选择了在《董事会》发表的 “虚幻的长虹”和“游子‘三洋’的回归”这两篇文章。为了与本章的主题相配合,我重新修订了标题,请大家留意。前一篇文章,人们可以看到日本财团借助高举民族产业大旗的长虹,采取“以华制华”的策略进入中国市场,后一篇文章则展现了日本财团的整合方式。
另外,本章还选择了一篇2007年3月在《董事会》发表的封面文章“日本财团巨头如何整体作战”。在这篇文章中,我第一次把日本的财团体制定义为“民有国营”,并明确指出日本和韩国把那些本国的巨型企业称为“社会型企业”、“国民企业”,是全体国民所有的,并非个人财产。
谈到日本的这种“民有国营”体制,就不得不理清日本财团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按照中国人的思维定式,“政府是主,企业是仆”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天经地义了。然而,日本财团其实才是主导日本经济和政治的真正力量,他们隐藏在幕后。也就是说,在日本“财团是主,政府是仆”。
2007年12月底,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问了中国,这被中国媒体称为“中日之间在政治层面互动中的又一盛事”。然而,这其实只是“日本的仆人”(日本政府)对“中国的主人”(中国政府)的例行访问。事后,我的助手张凌发表了文章“日本的‘商人幕府’”,现收录在本章中。
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