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同学食粪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国青年报 2007-11-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38:59



    

    重庆4名年龄在16岁左右的学生为“寻找课本中没有的乐趣”,竟以整人为乐,强迫同学喝尿、吃大便、吞下他们的呕吐物与口痰等。(《重庆晚报》11月11日)

    台湾导演杨德昌拍了一部呈现残酷青春的片子《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上世纪60年代初,数百万初到台湾的移民生活在对前途的未知与惶恐之中。而他们的子女,则在这不安的气氛中,往往靠组织帮派来壮大自己幼小薄弱的生存意志。主人翁小四是个置身学校帮派对立之外的好学生,可是家庭和学校所发生的事件让小四难以承受,他最终在牯岭街杀死了心爱的女孩。

    在我看来,那4名逼同学食粪的少年,与小四有着很大程度的相似性。杨德昌说:“《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不是一个单纯的谋杀案件,促成杀人事件的是整个环境,凶手是整个环境。”同样,促使4名少年以整人为乐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他们邪恶的人生观,另一方面却是他们成长的环境。

    看看这4名少年的共性:其中3名生活在单亲家庭,另一个的父母长期忙于打工,疏于管教;他们不爱学习,只爱恶作剧、打架,爱玩《传奇》等暴力游戏;案发后,家长还一直认为是检方在为难他们,从来没有反省过自己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糟糕的成长环境让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一条反常、变态、畸形的寻欢之路。

    一个人的命运,往往从他所处社会的历史背景、社会风气、家庭环境中就可以找到答案。我们若将那4名少年看作个案,对他们仅仅停留于义愤填膺的斥责唾骂,那么就大大忽视了他们所能提供的公共反思价值。根据对青少年犯罪的调查,大约有70%的青少年犯罪者与破裂家庭环境有直接关系。曾轰动全国的伤熊事件主人公刘海洋、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的两名学生主犯都是单亲家庭孩子。单亲家庭孩子的培育问题没有解决,类似悲剧就难以幸免。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不单是孤立的暴力案例,而是一种集体的悲剧。这一评语同样适用于4名少年逼同学食粪事件。杨德昌以一部影片作为失败成长的祭礼,那么我们该拿什么献给这些已被判刑的少年与那精神失常的受害同学呢?据说,欧美一些国家的单亲家庭数量远远超过中国,然而他们的单亲家庭子女犯罪率却没有中国高,这是因为社会有很大的宽容度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每对离婚的夫妇都被要求接受课堂教育,学习如何让孩子接受父母的离婚,如何继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