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种业10大要闻专家点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50:07
2007年12月13日   来源:农博网
回眸2007年中国种子市场,品种多,质量高,服务好,市场繁荣;但也存在无序竞争、监管缺位乃至行政干预,导致种子行业激烈震荡。2007年中国种业总体发展正步入“拐点”。作者按时间顺序从大事、要事中挑拣10则予以点评。(农博种业)
1.洲元种业登陆美国OTCBB
2007年1月30日,山东洲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平川药业完成5500万股的股权交割,成功地通过反向并购,在美国OTCBB挂牌上市。据2007年2月5日美国证监委公告,洲元种业并购平川药业后,新的董事局已成立,洲元种业董事长王志刚先生担任新的董事局主席。据悉,新的董事局拟将股票名称“平川药业”更名为“洲元种业”(股票代码:SZSN.OB)。(2月12日《方腾投资网》)(农博种业)
点评:美国OTCBB(OvertheCounterBulletinBoard)是一种融资上市新通道,也称“借壳上市”。操作程序是,先到OTCBB市场买壳,通过反向收购(借壳)注入有关业务及资产,再增发股份,实现间接上市融资的目的。先上市规范企业,再反复融资,不仅减少了企业上市的风险,也避开漫长的审批过程,大大节省费用。OTCBB属于“未上市股票市场”,只要买到壳源,一般都会上市成功。其优点是较低的融资成本、更好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提高公司的公信力和知名度等。(农博种业)
洲元种业是继北京奥瑞金种子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第二家在国外上市的种业公司。洲元种业拥有农业部种子经营许可资质,拥有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研发优势,培育出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7个,主营业务为玉米种子的研发、生产、销售。发展规划是:依托本公司研发优势和新品种,合理运用资本平台,加速提高品牌良种的市场占有率。种子企业上市是企业对资本的刚性要求,资本的介入会为成熟企业带来跨越式发展。但上市融资对企业的模式、理念,财务体制以及对消费者的亲和度都有很高的要求。洲元种业具有跨跃式发展的基础条件,机遇与持战并存。祝洲元种业要抓住机遇,一路走好。(农博种业)
2,良种补贴,一直骗到国务院
2007年3月4日“两会”小组会上,有三位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评论了良种补贴存在的问题。71岁的政协委员杨志福,向国务院领导表述农民托他要说的话。他说:广大农民对出台的农业政策非常拥护,但就是担忧政府的直接财政补贴款被挪用、截留和贪污,有些贪官什么都敢贪,连救灾款、移民款、扶贫款都敢贪污。他向国务院领导转述一个顺口溜:“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没兑现。”杨委员说完就哭了,举座动容,感动在座的国务院领导。(2007年3月15日《南方周末》第9版)(农博种业)
点评:政协委员转述的这些耳熟能详的话在社会上已流行多年,这可能是首次被直接转告国务院领导并公开见诸报端。良种补贴本是一件惠民好事,经过各级政府层层招标采购,显露重重弊端。概况起来有4句话:搭建了一座层层“索贿”的平台,剥夺了农民用种的自主权,干预了种子市场的正常运行,影响了新品种推广和技术创新。农业部种植业司利用他们指导的农民日报(《国家粮食》版),有针对性地连篇累牍整版发表长篇文章,宣传“完善”良种补贴的优越性,并以“红头文件”指令所属媒体,凡评论良种补贴的文章,都“要将稿件报送审核”。(农博种业)
今天的中国社会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的行政管理、初期阶段的市场经济、法制无力的弱势群体”。良种补贴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应该是农民,但在关乎切身利益的实践中却集体失语。这样很容易发生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索贿受贿等腐败现象。为什么良种补贴不能象粮补那样直接发到农民手中呢?因为良种补贴是农业部执行的“项目”。古人云:邦有道,则庶民不议。国家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出了毛病,迟早会酿成大问题啊,总有一天会坐到被告席上。欲愚天下者,天下之至愚也。(农博种业)
3.10年受理品种权申请4049件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颁布10周年。据农业部资料,我国的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数量正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截至2007年3月底,农业部受理品种权申请累计4049件,年申请量从2004年起进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成员排名前4位。新品种保护制度调动了社会资本投资育种事业的积极性,种子企业育、繁、推、销一体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华社南京5月10日电)(农博种业)
点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赋予新品种产权的非排它性,导致种子公司的产品策略千人一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种权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品种权实质上就是保护种子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就是给种子企业预期的调控产品供给和调整产品供求关系的钥匙。产权立法基本完备,申报品种保护数量多,遇到侵权事件有了保护自己权益的法律和解决的途径。
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形势大好,成绩显著。但喜中有忧。一是地方政府保护主义严重,直接或间接插手种子行业,违规设置障碍,排斥外来企业和优良品种,甚至袒护本地违规侵权单位,阻挠执法部门查处,对侵权行为打击不力,品种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二是新品种审定过快过多滥,市场品种多乱杂,品种审定过程中潜伏着腐败的暗流。要认真权衡品种审定制度的利弊得失,坚定地推进品种审定制度改革,直到最终以品种登记和认定制度取代区试和审定。业界人士指出,保障植物新品种和育种家权益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鼓励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向植物育种领域投资,培育和推广更多的农作物新品种,促进种子产业以及农业生产的发展。
4.先正达公司与三北种业联姻
瑞士Syngenta公司4月15日宣布,通过协议收购中国玉米种子公司三北种业责任有限公司49%的股份(折人民币2.44亿元)。首席运营官MichaelMack表示:“三北种业是Syngenta联合开发创新型玉米种子产品的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可满足中国因受农业趋势变化和食物类型改变驱动对高质量、高收益率玉米不断增长的需求。该公司有着非常好的商业运作和富有吸引力的产品组合。”(5月10日《巴塞尔报》)
点评:先正达跨国种业集团与三北种业联姻,是继孟山都公司、杜邦先锋公司与中国种业公司合作之后,跨国种业公司在中国种业又一项较大的合作行动。在跨国公司老板的眼里,中国种业不只是一个物流市场,而是一个与日俱增的源流市场。此项联合行动标志着我国为数不多的良性发展的民营种业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工作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国外资本和技术的进入,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公司实力,而且在改善公司股本结构、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要指出的是,跨国种业公司植根本土化和独资经营是密切关联的。当外企对一个国家的市场、政府、政策、法律都有信心时,才会放心大胆地在这个国家独资经营。中国种业多数人已经意识到吸引外资的重要性,它能够带来高新技术和更有效的企业管理;跨国种业公司也可以获得较高的回报,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生产全球化,其载体和推动力就是跨国公司,中国种业要参与经济全球化,就必须与跨国公司合作。尽管缺乏紧迫感的中国行政部门和种业老板至今还寄希望于“四部一委”文件,限制跨国种业公司在本土独资经营或控股经营,但跨国公司老板都心中有数,那仅仅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5.国资委宣布中种集团并入中化集团
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两家中央企业——中国中化集团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重组已获批准,中种集团并入中化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这次重组符合国务院国资委积极稳妥推进中央企业重组、做强做大中央企业的精神,同时也符合两家企业资源整合的需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双方在相关领域营销网络、生产、研发、品牌及资金等方面的集成优势,强化中央企业在种子行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为农民增收、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6月12日《中国证券报》)
点评:中国种子集团是集种子及优质农副产品的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种子龙头企业。在国资委核定的央企主业范围中,中种集团主业为农作物种子与种苗研发、生产及销售;相关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这桩被国资委高度认可的联姻,实际上是一次“强并弱、大吃小”重组。业界分析,中国种子集团作为全资子公司进入中化后,双方可在研发、生产、营销网络、品牌与资金等方面形成集成优势。
中国种子集团曾号称拥有70多家分公司、总资产几十个亿元的龙头企业,是历届种业百强企业首位,如今已风光不再,有2/3的分公司亏损,负债经营。属下长城公司曾是种业界“黑马”,驰骋纵横,一度辉煌,但难愈沉疴,亏损积压,国资委曾以6400万元挂牌待售,问津者摇头咋舌。总体来说,在种业中的地位和市场影响力已经不是很大了。借助中化集团的网络优势、物流体系、营销经验,特别是资金优势,中种集团重振雄风还是有可能的,关键要看体制和机制了。
6.一家上市公司的厄运——秦丰退市
秦丰农业(上证代码600248)曾被陕西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农业部认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0年上市时从股市圈了3.58亿元,第二年业绩迅速下滑到亏损3400多万元。在进行“抢救性重组”过程中,发现秦丰农业净资产从1.17亿元减少到-3.33亿元。根据上交所规定,秦丰农业连续3年亏损,敕令公司股票于2007年5月25日起暂停上市。如2007年度继续亏损,股票将终止上市。(6月16日《第一财经日报》)(农博种业)
点评:国有企业在政府支持下实施资本扩张性战略,扩大企业规模、开拓新兴领域,通过控股、参股、新设公司等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形成了庞大的机体构架。秦丰农业拥有2家科研机构、8家专业性分公司、5个销售性分公司、13家控股子公司和2家参股公司,触角涉及到了种子产业、农化产业、有机农业、农村物流业,甚至涉足动物基因工程领域。管理人员从500多人增至2000多人,每年仅工资支出达两千万元,每年支付银行利息3000万元。
国企老板坐的是“铁交椅”,捧的是“铁饭碗”,背靠政府,言行无忌,敢想敢干。据报道说,秦丰农业管理混乱,帐目造假。审计部门徇私枉法,沆瀣一气。上市公司关门,掌门人一拍屁股又回政府做官去了,真是匪夷所思。秦丰农业退市再一次证明,绝对权力绝对腐败,公权也不例外。既然纳税人的钱无法监督使用,就应该请“人民公仆”坐在被告席上,给“国家主人”说明几亿元是怎么亏损的,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吧?
7.国务院发文敦促行业协会“正名”—政会分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36号)。要求行业协会加快政会分开,从职能、机构、工作人员、财务等方面与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彻底分开,尚在合署办公的要限期分开。现职公务员不得在行业协会兼任领导职务。要建立政府购买行业协会服务的制度,对行业协会受政府委托开展业务活动或提供的服务,政府应支付相应的费用。《意见》规定,为规范收费行为,行业协会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7月28日《农民日报》)
点评:在计划经济环境下建立的中国各级种子协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挂靠在主管部门“合署办公”并行使政府职能的官方代言机构,业界常用“二级政府”比喻。协会主要负责人大多是由主管部门任命或是退下的政府高官,这无疑提高了协会的权威性,为协会增光添彩,但有违于行业协会的办会宗旨。
以3条腿支撑的板凳比喻一个稳定发展的行业,这3条腿指的是政府、企业和协会。就今天中国种子行业这张板凳来说,政府这条腿又粗又长,企业这条腿又细又短,协会这条腿却是行走困难的跛脚。行业协会应是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社团,其组成必须以企业为主体,在自愿基础上,以谋取和增进全体会员单位的共同利益为宗旨。农业部门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为中国种子协会“正名”,现职公务员不再兼任领导职务,协会会长不再是“官”。通过立法或政策使协会获得社团组织独立的合法地位,自主开展活动,种子协会才能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会员之家,中国种业的发展将会快速地进入质变阶段。加快种业协会职能转型和民间化改革应该是政府的一项历史使命,在农业部属下挂名的中国种子协会及各级种子协会以怎样态度对待国务院指示?广大种业人士拭目以待。
8.超级稻品种示范推广8000万亩
农业部宣布,2007年全国超级稻示范推广8000多万亩,一大批高产、优质超级稻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为提高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做出巨大贡献。各地在农业部推荐的61个超级稻品种和省级超级稻推荐品种中,选择产量高、抗性好、米质优的为主导品种,改变了过去水稻品种多、乱、杂的状况。品种区域布局更加优化,提高了水稻主产区稻谷的商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10月20日《农资导报》)
点评:初览这则报道,很是钦佩农业部规范品种名称、推广超级稻的业绩。但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有关部门不是“推广”技术,而是“管理”市场。查一下2005年9月农业部办公厅农办科﹝2005﹞39号文件《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试行)》规定,“为保证超级稻研究与推广工作的健康发展,避免各地滥用超级稻的名称、混淆超级稻的概念,误导农民“,要求“冠以‘超级稻’称号的水稻品种,应当经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农业部确认”。还要求“组织专家验收,出具百亩示范方产量验收意见。验收专家组须由育种、栽培、推广的专家组成,其中推广部门的专家不少于50%”。有关部门就把经过审定过的61个水稻品种再命名为“超级稻”品种,这样示范推广8000万亩的功劳就写在了部门名下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种推广主要是科研、企业采取的市场行为。农业部是全国农业领导部门,主要任务是宏观发展、战略调控,为什么命名一个超级稻品种还要组织专家验收评定?如果全国种植的水稻品种都被命名为“超级稻”的时候,是否还要升级为“超超级稻”或“顶级稻”呢?政府以自己的信用作担保,册封某一品种为“超级稻”,一旦这个品种出了问题,政府的公信力将随之扫地。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自觉不自觉地介入市场的微观层面,干预了种子市场的正常运行。今天,当超级作物满天飞舞的时候,请冷静地想一想,这股虚夸浮躁之风的源头来自何方?
9.建议“种子双交会”三年举办一次
经农业部批准,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种子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2007年10月21~2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隆重举行。全国种子双交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已经成为引导全国种子行业发展的窗口,搭建了种子选育与生产经营、推广相结合的平台,开辟了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的渠道,推动了种业的产业化进程,促进了中国种业的健康发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7年10月25日)(农博种业)
点评:据报道,本届全国种子双交会有由110家企业协办,参展企业有400多家,参会企业2000多家,参会人数近3万人,共设展位563个。种子交易会被誉为农业领域的“黄金产业”,还为举办城市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
业界对种子交易会有很多异议,最多的是“重复办展”、“钱味太浓”,管理部门点名“邀请”种业老板“赞助”冠名费、协办费、参展费、嘉宾费等等,动辄5万、10万、20万、30万元,也有报价60万元“钻石级”冠名费。上行下效,各省、市都紧随之后举办各类种子(或品种)交易会,特别是有些县借助良种补贴时机举办“展示会”,公开索要品种参展费。很多商家反映参加展会是层层盘剥,成本过高。业界人士建议,农业部“种子交易会”和“农作物品种权交易会”应该合并进行,三年举办一次;省级种子交易会,两年举办一次;专业种子交易会,每年举办一次,实际运作最好由民间展览公司为承办主体,或者由企业联合组织为承办主体。政府在办会过程中最大的作用应该是创造和改善展会的环境。种业交流QQ群:51115782
10.郑单958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有关部门公告:高产稳产广适玉米单杂交种郑单958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人员依次是:堵纯信,张发林,王多成,房志勇,曹青,温春东,孙世贤,廖琴,周进宝,李龙凤,王定林,赵博,张慎璞,董战鲲。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省高光玉米新品种研究所,河南省荥阳市飞龙种子有限公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北省种子总站,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等单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公告)
点评:堵纯信,张发林等人培育的郑单958,2001年全国种植面积339万亩,2002年上升到1324万亩,2004年4300万亩,2006年近6000万亩。速度之快,面积之大,史所罕见。郑单958给农民带来丰收,获得玉米高产;给商家带来了利润,托起种业走向辉煌;郑单958创造一种最优化的组配模式,引领玉米育种新方向。郑单958是中国玉米生产上个少有的优秀品种,为中国粮食增产和玉米育种做出了重要贡献。向堵纯信,张发林等祝贺。(农博种业)
严格地说,自种子法颁布以来,种子市场竞争和良种推广基本上是市场行为,品种好不好,市场说了算。对郑单958大面积种植起主要作用的应是几家主营种子企业,把他们的单位或代表人员写在获奖名单上,名副其实,当之无愧。很遗憾他们榜上无名。这表明在从垄断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还有人仍然以传统思维把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企业及其老板视为“资产阶级”化身。莫怪业界人士议论纷纭啊!(中国农业科学院 佟屏亚)
 
(责任编辑: 朱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