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到底怎么了?美国未来面临两种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01:11
中美关系到底怎么了?

    中美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想起小平同志那句经典的话:中美关系终归应该要好起来才行。

近一个时期,美国高官频频就黄海、南海问题高调发表不友好言论,“乔治·华盛顿”号航母穿行日本海、南海、黄海之间。这种耀武扬威式的巡游招致中国官方的批评、媒体的挞伐和民间的激愤。一时间,中美关系向何处去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焦点话题。

    与过去一年人们大谈“G2”、中美积极合作全面关系等热络场面相比,目前这种紧张胶着的结局多少有些讽刺意味。这种反差只能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去年人们对中美关系太乐观了,或者如有人所说“被美国忽悠了”。换言之,奥巴马、希拉里去年的表现只是虚伪的假象,现在终于撕下伪装,露出了霸权主义的真面目;第二种解释,人们对当前的紧张局面有些过于担心。较之1995-1996年台海危机、1999年“炸馆事件”、2001年“撞机事件”,这次博弈既没有“肢体冲突”,也没有“群体事件”,只是唇枪舌剑,算不了什么,波涛汹涌终会风平浪静;第三种解释,从过去一年高开高走到今年急转直下,当前状态并非两国主观意愿所致,而是一系列深层原因使然。只要冷静搞清事情原委,总结经验教训,中美关系仍会像过去三十年一样“螺旋式”向前发展。

    第一种解释显然高估了美国政客们的智慧,低估了中国的能力与战略。诚然,奥巴马政府过去一年对华身段柔软、语调温和有相当程度的策略成分,但多少也反映了佐立克提出“利益攸关方”以来,美国朝野以新战略思维应对中国崛起的努力。因为当前美国涉南海、黄海问题的过激言行而全面否认美国新政府过去一年对华政策蕴含的新气象,显然有失偏颇,无法全面把握美国对华政策。

    第二种解释看似处事不惊,但显然是一种线性思维,以不变应万变,容易掩盖事物背后某种质的变化。中美关系已然发展成为利益深度捆绑、利害高度攸关的全面战略关系。每个问题看似孤立,却又环环相扣,交叉感染,不易根治。静观其变只能使问题恶化,用老办法似乎也解决不了新问题。

    第三种解释相对合理,但要把中美关系由好变坏的复杂原因说清楚,实属不易。笔者认为,中美关系近一个时期的大起大落根本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两国实力对比微妙变化恰与国际体系变迁相结合,给人留下美国等同于西方或老牌大国、中国等同于东方或新兴大国的印象,致使实力地位的相对变化被严重放大,造成中美全面战略较量的假象。于是,积极论者主张构建中美“两国集团”,以合作方式规避冲突、共同引领世界转型,这种论调在去年占上风;消极论者则渲染中美“战略对抗”,认为中美提前进入战略摊牌期,“新冷战”难以避免,此种论调当前越叫越响。

    二是两国战略心态的微妙变化恰与两国国内政治社会生态的变化相结合,使双方的心态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影响彼此的战略判断。“9·11”恐怖袭击和金融海啸,连续打击美国自信心,导致敏感性、脆弱性、危机感上升,以致对中国正常的民意表达和外交诉求简单以“傲慢论”、“必胜论”加以解读,以航母巡游这类老套、幼稚做法卖弄肌肉、显示实力,这恰恰是一种不自信和战略焦虑。相反,从奥运到世博,中国人的自信心加强,自豪感上升。一方面,中国外交表现得更加自信,军方更加强调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另一方面,国民对美国言行的承受力与忍耐力明显减弱,急躁冒进情绪有所蔓延,认为到了与美国“讨说法”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民意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力、制约力明显增大。

美国也面临解套难题

    实力对比与战略心态的微妙变化表现在具体问题上,就容易产生误判、偏颇、失真、较劲。从去年底到今年初,中国在谷歌事件、美国对台军售等问题上的合理反制,就被美国片面理解,并怀疑中国“改革开放路线有变”,以致美国商会等19家商业集团联名向美国政府告中国恶状。由于霸权思维作祟,美国政府不去深刻反思,反而从后台冲上前台,由示好转向示强。这反过来强化了中国所判断的美国背后确有“大战略”的认知,于是形成恶性循环,由认知错位上升到战略意志较量。除对根本利益的坚持和不肯退让外,彼此误判、较劲的成分很大,美方显然有宣告“美国仍是老大”的用意。这给右翼人士以口实,过去一年一度沉寂的博尔顿、卜大年、米尔斯海默等人开始发声,为希拉里南海强硬言论叫好,给奥巴马继续对华用强打气。这股逆流如不及时遏制,美国对华战略真有转向全面用强的势头。

    但总体看,奥巴马总统迄今未出来表态,奥巴马执政团队的对华政策基调尚未根本改变。而从美国当前的中心任务看,与中国的紧张关系升级并不符合美国利益,伊拉克局势、伊朗局势、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局势、朝鲜局势等,无不需要中国的帮助与支持;更遑论美国经济形势扑朔迷离,前景仍具不确定性;以G20为标志的国际经济金融新秩序的构建也需要中美合作。一句话,美国也同样面临如何从当前局面中解套的难题。

中美更应调整心态“抓大控小”

    解铃还需系铃人。作为问题的始作俑者,美国必须拿出诚意,做出姿态,为中美关系的尽快转圜创造条件。在面临中期选举、强硬派抬头等国内政治压力下,奥巴马政府的战略智慧和政策选择成为关键,这也是对奥巴马本人的考验。未来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认为在此轮与中国的较劲中占了上风,沾沾自喜,甚至得出中国“吃硬不吹软”的结论,于是继续用强、斗狠,从而完全改变未来十年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和方向;一是认为当前局面不符合美国利益,因而改弦更张.寻求与中国缓和关系,以逐渐适应中国崛起的方式追求双赢。

    显然,前一种选择是死胡同。美国虽然有超强实力,也有一批暂时的盟友伙伴,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中美利益深度捆绑前提下,在国家关系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美国做不成围堵中国的天网;而中国也有能力和信心在若干重大领域对美国进行有效反制。后一种选择虽然前无古人,但却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中美关系一路走来,就是在不断面临新问题新挑战,不断适应彼此实力地位与政治生态的变化中艰难前进的。面向未来,中美之间的根本分歧仍将长期存在,两国的战略竞争态势也无法根本消除,但中美关系从来都是在坚持发展双边关系与共同肩负全球责任二者的平衡中谋求发展,在国际体系转型的关键时刻,两国更应调整心态、“抓大控小”,尽快实现两国关系的转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