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32:55

 

第六节:内火与外火
内火与外火    外火者,依行者在功中觉受而言,好似从外而来,观照上,乃粗相(非后天形象)之觉受,乃真炁大动之时的运用火候,如呼吸之往来,后天有相胎息之运化。火即神,用火即用神,用神则炁大动,此“大动”者即外火发生也,故外火乃武火之范畴,此武火能对肉身进行改变,神凝照入于炁(气)动之穴,称之为进火,同时呼吸也变得振作起来,神放得轻微,只微有照顾之意,则为文火,以上乃外火之说,河车之运转亦可属外火范畴。    内火者,依功修中的觉受而言好似自内而发,不由外在原因引发,无形无象,完全无粗相之外在炁动感,全为意动和神行(非后天意议)。如心内忽觉,泥丸阴生,丹田意动,内火之运用之诀在于:“内想不出,外想不入,元神主宰,长觉长明”。丹经云:“但安神息任天然”此乃内火运行主宰其中而调停之所达到的效果。    内者,元神之妙用法度;外者,胎息之开合升降运化也,需行者炼性精纯方可完全领会,内火者乃调布主宰之意,即“惺惺不昧,凝神入虚”,一般属温养沐浴之火候。    外火者,炁也,呼吸运化之火也,内火者,元神之妙用法度也,元神长觉长明,不乱不昏,收神入内之虚无窍,即为内火旺,诀云:“我于此,唯只一灵炯炯,独照当中,内外浑化,有无不立”,不随形相之炁运转,则外之符火自然包涵全身,此时,我则顺其自然运神矣。    内火者,炼性养性之火。等性地圆满此时从性地上“凝神入内”,则自然元精产,外之符生矣,凝神则炁聚,炁聚则精生,神为精之根本也。    内火一旺,则必行外火以包裹之。外火者,呼吸之火,以呼吸包裹于外(呼吸乃是向内吹嘘,口鼻之呼吸只起到最初的凭依作用,过后全为内呼吸)。不使一点“内火”散失外,久之炁归入神,完全为内火,全无炁之运化升降开合矣。    先以神合炁,神尽化炁,充满一身内外,此乃外火始旺之时,必需“元神惺惺不昧,凝神入内丹田”切不可随炁逐物,自然而然,“神返身中,炁自回矣”炁又归神。    内火始生之初曰精,故以上为炼精化炁之深层奥秘和法诀,于此诀破也。    丹经云:“精从内守,炁自外生”。内火者,养性之火,外火者,炼炁生发之火,内外一通,内火即外火,外火即内火,都为一神一炁之不同妙用也。    内火者,一为自家元神的惺惺不寐,寂寂长明,收神入内,二为天地合为一神的一体同观之妙用,二者为一。    外火者亦有层次:一为外呼吸之吹嘘运火。二为胎息之运用。三为河车之调和,造之极处,内外全通,神化精,精化炁,炁化神,循环不已,终达炁尽化为神,唯有一灵普照,一体同观。    总之内火之法度在于:“长觉长明,凝神于虚,有无不立,合归无极。”外火之法度:“顺其自然运神”而已。 第七节:药之老嫩细微
    经云:“上药三品,神与炁精……三品一理,妙不可听。”故所谓药者只一“味”也,对于炼精化之层次而言,“药”乃虚无中一“一点”真阳之药,它即是,又是精,称作元精,对一于炼化神而炁言,药者乃“先天一炁”。对于炼神返虚而言,药者乃阳神之虚也,现专说炼精化炁之药。    人得此“一言”生机且不使散失,则一瞬即可点化全身部分阴质,原先心难降者,因此“一点”自然而降,原先有病者,得些“一点”,病自然愈也。丹经谓此种作用为:“真铅炼已。”所以从对肉体和心身之改变和治疗而言,称之为上药,丹经喻为“水乡铅,真铅。”但切非某种东西和物事。    如何得此“真阳”且不使散失,则需细辩火候,即丹经所谓老嫩。    不老不嫩,达到中和,方可有用,其实火候之老嫩法则,只不过一“中和”二字,而口诀又在于“功无间断,一线到底。”    (1)下手之初,神气未能融和,身心没有入于混沌,此时称之为无药,如果此时停止行功,则称为无药,故需耐住性子,放下心头,功无间断,继续调和神炁,使之趋于“中和”。(2)虽入鸿濛,但神炁未能完全融合,神虽基本入于炁中,但还是有一“微觉”之“我”存在。如在此时起一“明觉心”和它念,则其功行间断,此时虽有某种生机,但在此时行采药一法,则为药嫩,故需更加耐住性子,全体放下。“凝神于虚无,合炁于浩荡。”坦坦荡荡,混沌又混沌,调合神炁,功无间断,一线到底。(3)及至神炁完全打成一片,神完全归入炁中,行者入于混沌又混沌之中,形身浑忘。不久,从虚无混沌中忽的一“动”(非动也,乃静与动之间)。动而即“觉”。我急忙顺此灵觉,行凝神调息,顺之“一点”真阳之自然,我之神光注入阴跷一穴,自然而然,精自化炁,内火一旺,外之符火包裹周身,久之,精尽化炁,全身踊跃,无可言喻,待炁机充满一身内外之极盛之时,我则需顺之自然,运神入于内之丹田,“调息凝神”。此即不老不嫩之药及采药之“时至神知”奥秘,于此以揭示无遗,接后可行河车工法而进一步调和。(4)所谓药老者,即是混沌一“觉”之后,不能保持此觉,觉及它事,杂念飞扬,后天各种情欲及生理本能显现作怪,而不有继续保持“中和”,做到功无间断,一线到底,自然念动化浊,转化为后天,如不是备大丈夫大英雄之坚凝气慨而稍注意,其药必失,或者炁动之后,不知凝神入内和于呼吸,则药散于体处,或待其动变大,炁机极盛时,不知凝神收摄,和河车运转调和,则药必散于体外,甚至连本带利都去之,此皆为药老。在此初“觉”和“大动”过后,再来行工采药,则其景已先,先天化为后天,不可得也。    若要完全做到不老不嫩,则需依仗平时行者精纯的性功,因在此虚无混沌炁生之时,人之后天智慧和辩别之神识全泯,自心不可能作主,只有在虚无一觉一动过后才算稍有把持,即使如此,也要依仗行者的智慧根基和静定功力。    应该注意的是,先天炁发只在一息之间,时间极短,故采药过程只不过几息时间而已。故非是性功精纯者和具备大豪杰,大英雄之手段,则不可擒捉住,故丹经常有:“再砍秋筠节”之叹,一息不乱,自可夺天地之造化而透玄关精微。 第八节:河车秘旨
    河车有三,一为气河车,乃皮下气通或意通也,二为精河车,乃真阳之余炁运行督脉,三为金水河车,乃神炁合一真阳大药(水乡铅)穿骨透髓运行任督,金水河车者乃炼精化炁之真正河车运转,其间有六根震动之景发生,丹经或谓“大药”显象。    (一)先说金水河车,通过不断的返观,内照和行神炁合一之法有精炼精和温养,做功不过一月二月,全身生机鼓荡,真阳充足,自然虚无混沌中,先天炁发,此时要一息不乱,擒促住,收归腹田,自然而然,真阳之全体大用现象,其大用之真炁,迅猛粗壮,如雷行天地,震动全身,其炁穿透骨肉,从海底之虚无窍中升起,过尾闾,上升督脉(非皮下气通,乃是穿透整个背椎骨,在中枢神经细胞之髓质中心的条形“细孔”内运行,人在童年少年,此一条长圆柱细孔是通畅的,到了成年,此细孔逐被神经灰质填满,充满阴质,尤其在尾闾,夹脊,玉枕三处关卡,阳炁无从通过,故修士唯有聚集真阳大药打通此条形细孔,以通大脑,才可复返青春)。过三关,入于泥丸,再穿过印堂,下入天池穴,此时舌抵住上腭天池穴,接下此炁,经喉管(丹经谓十二重楼),直入下丹田,再行观照凝神温养,归入虚无混沌。    此段功修火候前面部分已解说清楚,口诀为:“顺其自然,惺惺不寐,一意窥定,以目为机,胎息运炁,内想不出,外想不入,闭合谷道(肛门)”。神合于炁,炁合于神,神领炁机,到得其炁入于泥丸,炁归入神,已无所谓药,药即神也,故丹经曰:“移神入乾顶”。此时,即为泥丸温养(前面部分已说明)。    在河车运转过程中,同时伴随有各种内景,此因人因时而异,总之,其炁总是往上冲,最后炁化为神归入乾顶而全身动机转弱。    河车运转乃是起到调和作用,进一步使神炁返归中和,如果不运行河车,则其真阳大药不能全部被我吸收,神炁极盛之时容易散于体,真阳之药之全体大用不能显露,或者说明行者真阳还不充足,但是,切勿认为那种景象及觉受和炁运即为真阳,此只不过为真阳的作用也,如果在那里认为或者暗暗的想自内景中找出一点什么“真阳”之物和东西出来,则离道远矣,更违背“顺之自然,一念不生”之旨。    丹经常谓沐浴,何谓沐浴?即,其炁不动,忽归虚无,不知消于何处,则我神也随之不动而放松休息,保持一意清纯,此即叫“沐浴”;或真炁融融泄泄薰蒸身内外,我心清静,一意清纯也可称为沐浴,炁不动之时,我神也不动而休息叫沐浴,炁动之时,顺之自然,提起精神,加强神意,以助运行,总之,绝不可违反此先天之机,沐浴要诀在于:“一意清纯,放松休息,无象薰蒸,心虚意静”不可加强用神,更不可忘掉一切而归入顽空。    最后入归丹田封固火候,我神放得极轻极微,任其丹田胎息天然运转,神居安于内,光照不离,真息来往于心下肾上之间,外呼吸遂断。只有内炁在橐籥管中运转,我心身全体放下,任之天然,神归炁,入归混沌。    (二)精河车,精河车乃真阳之余炁运转河车也,此是真阳之全体大用未完全显露,此乃药嫩之时的炁至而神未全。我不要管,任之升降,功无间断,继续调息凝神行正功心法,在此混沌边缘可能更有其它异景出现和魔障干扰。此时更加不必管,皆收回“虚无混沌”为要,及至浑沌又浑沌方可大药发生,生而采之,不使散失,方可运行金水河车。    (三)气河车,乃皮下气通或意通,神炁未能合一,虽初入静定,但神炁实未打成一片,此乃无药之时,此时如有粗相之形气运行任督,是为气河车,实后天气,更加不必去管。  第三章 炼精化炁第三转
第一节:心法正功    经上一转的心法运炼,到周天河车运转,已开始归入无为之境,静而养,绵绵而采,动而炼,抟抟而运,时时行周天,渐至精尽化为阳炁,炁又归神,神又化为炁,阴阳反复,最后,终与天地炁机感通。    顺之自然,此步心法为:“神炁相依,心身虚无,天人无别,鸿濛化炁,真阳育胎,三田合一,中黄初开。”心法略释:神与人身之真息元炁,相恋相依,炁运无碍,神行无滞,不空不有,天然运机,心身无存,清静之极,人身之宇宙无异于外之大宇宙,全是一炁贯流。内之炁机和合于腹田炁穴,外之炁机薰蒸全身骨头毛窍。内外无别,神注入炁,自然入鸿濛而化生新的真阳之炁,一炁自涌泉上升直贯三田,三田合化为一虚空境界,真阳服食于虚无本命元胎,反复养育,元胎炁足,内丹结成,全身神炁初步融为一体,如环之无端,透入充满毛窍骨肉,就人身而言,神炁收之则入于腹田,外呼吸俱断,丹田仿若有一气候,非真有某东西,非冷非燥,神炁相抱,若有若无,身心俱无,全为一团中和妙相。此神炁相抱之中和妙相的状态,丹经谓之“内丹”,乃初步所结之丹,故丹经云:“假名胎息,实曰内丹。”此此,方达先天真阴真阳之境地。第二节:注意事项及其它    ①以素食为主,荤食和刺激性食物最好戒绝。②在平常之际,少讲话,戒绝嗔念,其它情绪不可放纵,静心应物,谦下待人。③行功不必拘于定时,有闲有空,皆可行日常法。④站坐卧皆不必限制,随方便放下心头行持。⑤静功行完,可接做动功,以太极拳和形意拳为好。⑥第一转修炼之收功法可用筑基部分之收功法诀。二三转收功之法可顺之自然,只要长保心身之平和,做功与不做功皆以平淡应之。⑦行功之时最好选择空气清新,树木众多,及无干扰的开阔地域或者静室,如有感应,则随感而行,行而后忘,不可拘时,此为切要,以上为一二三转之注意事项,其余同筑基部分。 第四章 炼精化炁之效验及其它
第一节:效验    ①八脉开通及至中黄正道初通。炁机遍达周身毛窍骨髓,命胎炁足。②口中时生甘美津液,随功修加深,津液愈加甘美恬淡,寒暑不侵,宿疾尽消,童体无漏,全身轻快等。③饮食减少,渐至不食,厌恶荤食,性欲全无,淫根已断。④精神平和充沛,以功代睡,恩爱名利及世间复杂人情和物理之因果能一眼看透,任何事皆以平常心对待,很难生起情绪。第二节:总结    所谓炼精化炁之工夫,只不过为一个“凝神调息,神气合一”而已,分层次不断深入即可,神气相合的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相合状态,不管何时,行者如能总保持心性清明淡然,呼吸细长柔和不断,神光内守,不使放纵,自然时时是凝神调息,时时为炼精化炁,岂在做功才是?自然身中时有一阳生起,我则顺之自然运神周身而已。凝神即进火,采药即调息,凝神者,凝神入下田之虚无玄窍也。采药者,收回又放下,放下又收回,顺呼吸入于下田也。真阳生时虽另有口诀,但也不过是及时迎奉它(真阳之药),余则全是顺之自然,“存无守有,回风混合”八个字概矣。  第八编 炼炁化神
第一章 功修关窍及法理秘旨第一节 总论    经过炼精化炁一关,元精尽化为阳炁,胎息已成,身形已归乾阳之象,此步之目的只不过又进一步运炼我初成之乾阳神炁,使之与天地之元炁配合,以天地之元炁来调合煅炼我之元神,以天地而言,自身之乾阳神炁,属阴,天地之元炁属阳,以我之乾阳感天地之真阳,自然内外合一,行之极处,先天太虚一点黍米玄珠自然从造化炉(天人合一之太极)中生出。玄珠点化我之乾阳,我之身中所固有的历劫以来之积习阴炁尽化为先天真阳,全是清空一炁,此炁无形无相,故无任何炁的运化感受,唯觉一灵普照天地,丹经谓为:“玄珠呈象”。故谓炁尽化神,神即炁也,到此阳神成就,炼炁化神成也,炼炁化神可分为三步功修,一曰:下田封固,真阳育胎。二曰:泥丸炼性,玄珠服食。三曰:黄庭温养,阳神成就。 第二节 关窍秘旨
    炼炁化神乃无为命功,就人身而言,此节所运用之秘密关窍乃“黄道”,丹经谓曰:“无孔笛,真囊籥,真炉鼎,中黄、玄牝”。此窍总括一身经脉,乃百脉归源之“所”,此窍贯通三田三关,总持任督二脉,下达涌泉,上至泥丸,先天一炁实从此“窍”而来,此窍容不得半点意念,故乃称炼炁化神为无为命功。此窍是与天合一之窍,乃自然天然“妙窍”。苟或妄为,则非黄道。必须见“性”之后,性功精纯,命功深厚,此窍方可完全开通,开通以后,自然而然与天合一,炼炁化神之大定于中宫,也即是定于此窍内。此窍有三义:一曰无,不可以形求意取,乃虚无真空之窍,无内无外。二曰有,乃妙有,人以此窍为祖根,人在母腹未成人之前,最先是生成此一“虚窍”,接次再生任督二脉,再生肾,生心,最后才成形。此妙有者,乃感而遂通之意,虚而方有感也,如稍一用念,则非矣,此实乃虚无元神之感。三,此窍为先天元炁与元神相结成一的一“乾坤圈子”之“状态”,对应于肉身之作用,则为从顶至海底一“虚空”管通,丹经所谓“上柱天,下撑地”也。(注:黄道绝非中脉,修者需明辨)。    此窍不通,则不可与天合一,六脉俱停,日月合璧。九窍归于一窍,即是指此中黄正窍,先是外呼吸和外脉博跳动停止而开通部份此窍以成内丹之作用,再进而造至黄道极深境地,内呼吸和内炁运化也皆俱断,入于更深层的宇宙精微运化,与宇宙同体也,返于父母未生我之以前,此时亦无胎,亦无息,亦无炁,至此阳神方成,仙胎方结,中黄正道溶入虚空宇宙之“黄道”中,无内无外,天地人我同归一炁一神矣。 第三节 真胎息秘旨
    真者,虚无元神也,胎,生机刚萌发之态,息者,停止或精微之运化也,胎息运炁,神主胎息,绵绵若存,长觉长明,天然自然,乃真胎息,以“先天地生”为母体,以元神为用,我真息与天地同往来,自然造化即我之造化,到此全为天然火候,至此方达完全的火即药,药即火,神即炁,炁即神之先天妙境,内息全无,外息俱断是为真胎,元神一觉一感,在内则胎息运化于中下二田橐籥虚管,神炁相抱相恋,在外则天地元炁流贯一身,不知有多深广,有多浩荡,诀曰:“凝神于虚无,合炁于浩荡,隔隔泄泄,妙不可言”。总之,一个虚无,一个太和而已。第二章 炼炁化神一转第一节 下田封固,真阳育胎    此乃炼炁化神之初步,开始与天地感通,天地真阳与我身真阳合归而服食于中黄正道之虚无境中,炁之精微运化强烈而深广,神炁入归大定,动极而静,静极而动,自有无限天机,神息相依于虚空之中,无内无外,肉身之运化任其自然,到此入于真空炼形之初阶。    心法如下:绵绵若存,寂照不空,真阳来归,内外合一,服食虚无。心法解析:①绵绵若存者,无一点滞碍,不有不无,旋为一炁,非实非虚,如环之无端而成一绝对连续之整体,无来无去。②寂照不空,寂者,止之极,照者,清之极,明之极,醒之极,不空者,空无所空,非顽空,乃真空。③真阳来归,内外合一,天地之真阳流贯于外之一身(外其身也)。内之真阳,生起于内,内外合一于中黄正道,神炁相恋。④服食虚无,神炁合一,遂归虚无无极之元神,故曰服食虚无。 第二节 火候细微
    此节工夫,正式行功途中,呼吸全以胎息和内在运化为主,外之呼吸真正达到至若有若无。胎息之运化为行者一身炁(气)行之总动力,天地之元炁合辟从全身毛窍透入,包裹周身,最后合归而相恋于神,入中下二田虚无境界,以元神为体,眼耳为机,使神光返照于中下二田之虚无境界。以下田命蒂为根,以身之虚空炁化为用,但切不可执于下田,任之炁机运化,我中自有主宰,切不可随炁机之消长而消长,升降而升降,不可逐物而去,随息而散,以命蒂为根,了照炁机,长觉长明,自然而然,天地真阳从毛窍而入,归于身中,全身生起清明暖意,我之元神和元炁与之合归为一,形身在炁运之下,如雪入水,渐融渐化,直至神炁完全合一,则觉形身无存,遂入混沌,我之元神与天地之炁不断配合修炼,消融历劫以来之各种积习及阴浊,我之元神愈明,元神感觉下的有相之炁机的运化渐至于微,最后合归于虚无中黄正道。    此节火候无它,“中和自然”而已。中和者,无太过之病,无不及之患,自然者,顺炁机之自然,而我元神不动,神意行而非我识行,乃无为火候也,乃大周天火候也。以中黄正道为主要路径而兼及八脉之炁运,运之一日即为一日之大周天,运之一月即月之周天,运之十月即十月之周天,功无间断,一线到底而已。    行者需明白,此节工夫主要目的是使炁化为神,但谁来行使这一目的呢?虚无元神也,炼炁化神,是以神去化炁,故在此节的修炼中,我之元神千万不可随有相之炁机的变化而变化。时时刻刻,月月年年,元神不能有丝毫昏沉,完全以功代睡,口诀云:“无念无情,寂照不空”。入归虚无混沌,久之,天地人合一而产“黄芽”(此时,与炼精化炁药不可同日而语)归入泥丸性宫,点化我元神,我神更加光明寂静矣,久之,中黄正道自然完全开通。 第三节 内景真机
    ①虚空真机,修炼当中,感觉形身自然而然被炁之精微运化消融为“虚”。消消融以胎息之中下二田之命蒂开始(命蒂乃人身之太极,故内丹结于此)。逐渐放射至全身,此乃身之虚空,此时心性空明,浩然清静,无有一物,此心之虚空也。天地真阳呼吸之炁浑化全身,觉全身有无穷快活,直觉天地为一虚空包藏。此乃身外之虚空,由心之虚至身之虚至天地之虚,再由天地之虚至身之虚,最后收归心之虚,功修深者,及至内外合一,呼吸俱断,入归太虚,三虚合一。    ②甘露真机,心肾二炁合天地之炁生出真阳,入归脑部,而化生甘露,从上腭天池吞入口中,下归五脏,坚固形身,其味难言,胜过世上一切食物之味,丹经称此为饮刀圭,乃金液炼形,动意和静意合一而化生之甘露也。    ③炁运真机,有炁从上而下入归中田,同时亦有炁从涌泉而上直归中田,合心肾二炁,相抱相恋,相抱至合一的刹那,我心身立归鸿濛混沌。    ④真空炼形真机,自虚无混沌中,忽有炁从脑位而降,由黄道而下,冲刷全身,直觉强剧震,此乃中黄完全开通也,或自虚无之中,一点至阳之精从阴跷一脉往上冲刷全身,焚身炼质。    ⑤元神真机,真景生时,完全以元神为主而自心无主,性体昼夜长明,心性如中天宝月,其真意运于无间,各种神通渐现。  第三章 炼炁化神二转修炼秘旨
第一节 泥丸炼性,玄珠服食    经不断的摄取融合,各种形相之气(炁)化状态觉受渐无,不管是从内而生,还是自外而来的形象运化皆归入精正纯和,全是不内不外,旋为一炁之蓬勃妙相真机,先天真阴真阳之氤氲也。我之性体元神居于身内乾宫虚无玄窍,我心更加安闲自在,性地比以前更加圆满光明。久之,全身之炁机初次全部合归于神,化为神,此时,无所谓药,无所谓火,元神若中天宝月,圆陀陀,光烁烁,活泼泼,其用照之时则光耀昆仑乾顶,涵盖天地万物,其不用之时,则藏于虚无,无所寻处,杳无踪影,庄子所谓:“藏天下于天下,无所寻也”。丹经谓:“五炁朝元,三华聚顶”。某些行者未得后面之口诀心法,不知重立乾坤,再造性命,于此时尸解,则落入下乘,必在此基础上进而又进,以我之元神玄珠妙合天地至全法身玄珠乾阳真金,再重入原来旧处之橐籥虚管中黄正道之生身处,再立胞胎,再运天机,以结仙胎,故此二转功修为泥丸炼性,玄珠服食。    心法如下:“神注乾宫,寂寂长明,不内不外,日月合璧,玄珠妙合,圣胎复道”。    心法解析:①先凝照于中下二田而生药,现入归乾宫而化神,神息相依集中于乾宫虚无玄窍之中,绵绵若存,浩然无碍。时时刻刻,天天月月,不可一丝一毫昏沉,不可离开泥丸虚无玄窍。②不内不外,自然而然,先天一点乾金自虚无中而来,遂感而通也。③日月合璧,日者,太虚先天乾金也,月者,我身之真阳元神乾金也,两重乾阳合而为一,以神息采归泥丸,不使一丝一毫渗露,我之元神服食此天地至精真阳生机入于归虚无。④玄珠妙合,当服食之后,自然玄珠显现全体大用之“真相”,日月合璧乃玄珠之妙用而已,此时玄珠者,天地人合一太极本体也。⑤圣胎复道,服食之后,我新成圣胎随神息复归入本位(吾人身之太极本体也)中下二田的虚无玄窍,我之元神比以前更加清静光明。从此以后即为十月三年温养神功,合于宇宙更深层次之精微运化也。 第二节 火候秘旨与内景真机
    泥丸炼性在于放下一切,一意不散,惺惺不寐,五官觉受完全浑化为一,神息相依于乾宫玄窍至微至深之虚无内,渐全身皆归太虚,不可著相,不可著空,不可用后天意念,自然而照,不照而照,丹经云:“久视上丹田,神长生也”。真神与真息相依定于色身外之太虚也。当日月合璧之时,身中内景万千,就人身而言,“一点”自虚无中生起,从乾顶而吞入腹中,从上至下,一路轰鸣,浸透骨肉,深至全身每一个微尘分子,全身亿万细胞皆化为阴神,此时最紧要不能惊惧,皆以元神之光照之,心胸放下,坦坦荡荡,无视无听,神息相依于虚空之中,久之阴神尽化成纯阳,与元神合为一体,此身毛孔有金光透露,身如木石,一动不动,待玄珠妙合,圣胎复道以后,一切归入平常,直觉全身一片太和充盈。    此节修炼是否能成功,全依仗行者平时及以前之功修是否精纯,根基福缘是否深厚,勉强不得,以前功修深者,则无魔干扰,只有一纯粹单一之清明温暖的浩大之景,否则,将出现各种怪异内景,行者易认假为真,或者入于顽空,全身冰冷,故此节之功修更需同心同德和生死与共之道侣在外护持不可。    待阴阳交战完毕,自然归入平常,我之元神得天地太虚之先天乾金一炁点化,自然合于天地之太极,“妙合玄珠”也。内外两重太极合而为一,法身服食乾金,感应于人身之大用则为:乾金一炁合元神元炁与中下二田,神炁相恋氲氤于心下肾上之间的虚元窍内,丹经云:“神丹入口寿无究,始知我命由我不由天”。此时,全身内外再无各种无形凡精和杂炁,全为绵绵若存之元神运机,此元神运机于吾身太极的太和妙相之“状态”即为圣胎,道经喻为:“道胎神胎,婴儿,男儿怀胎”等。 第四章 炼炁化神三转修炼秘旨
第一节 黄庭温养,阳神成就
    圣胎复道之后,专行无为火候,入于中田温养,入于黄道极深境地,故曰,黄庭温养,阳神成就,此段工夫,丹经谓为:“温养子珠,长养圣胎”。心法如下:“无滞无碍,长觉长明,念兹在兹,不离方寸,天然运机,真空炼形,凡身浑化”。心法解析:惺惺不寐,不管在何时何地,皆不可有一丝一毫之昏沉,更不可有一丝一毫之神炁放纵,息无来去,总为一炁,处处时时皆合于我之真如元神,任其天然而息,天然而止,养之久久,我之元神与虚空之息连为一体进而合为一炁,此时神息俱定于虚空之中,色身已是空壳,故真阳乾金锻炼肉身之后,受神息静定之吸引,自然跟随之,真阳乾金之炁亦包元神之处而随同静定,炁又归神矣,如此反复养之,或十月,或三年,或九年不等,内呼吸俱无,胎息停运,炁归入静定之元神,此乃又一次炁尽化神,此乃元炁化为元神也,八脉俱停,内外呼吸俱断,天人合一之初层次呼吸俱无,入归更深层次之运化,天地同归一神,到此境地,方返还到父母交合之初,丹经云:“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前”。    上节工夫,基本入于“大定”。入定容易,只防定有时或出。到此地位,纯是自然,定中天魔屡试。不可被之诱惑而出我之大定,要知:“凡有所相,皆为虚妄”。一概不理,只管入我“大定”。诀云:“念不可起,意不可散,含光默默,胎息绵绵,圆明觉照,任期自然”。随着温养工夫的不断加深,与虚空天地合一之程度愈深,此段工夫,切不可用武火,只以绵绵文火养之,最后文火亦无,完全止火,则胎圆,阳神成也。 第五章 炼炁化神防危虑险总论及其它注意事项
第一节 防危虑险    丹经常说的危险,一为炼精化炁之最后阶段,一为炼炁化神之阶段,而炼炁化神之危险也是整个丹道修炼的最危险之时,但危险是相对的,只是在某几个特定时期而已,对于炼已精纯命功深厚之修炼者,如得口诀真旨,则无任何危险,否则,必有危险,故不可预先防止和知晓而在功中施行办法解除危险。    ①危险一,神之早出而不归,此乃入于顽空和神散,预防之办法则在于外护之道侣,侣先抚其行者顶门和心胸,如觉微冷,则急用宝铃振于行者耳边,由小至大,使之回醒,或道侣在其耳边呼唤,由小至大,使之回醒。    ②危险二,外魔及诸妙境来扰行者入定,此时行者唯有:“无视无听,不可认它”。无视无听者,眼闭归其根而内外不视,耳关归其根而内外不闻,更重要的是所有后天之觉尽皆化为乌有,唯一神光慧剑常悬于虚空,而横扫内外之魔。    ③肉身之实质剧痛和损伤,一法,则必须外护之侣不使行者肉身受到异物和人兽侵害。二法当此之时,神息相依于虚空之中,完全忘掉肉身之存在,与天地同其呼吸,自然而然,诸痛尽无,归于平常。第二节 修炼外部之条件及其它    炼精化炁乃是从后天返入先天,故也可在尘世中修炼,而炼炁化神则不同,乃是从先天返入先天之先,再进一步而“玄珠妙合”,杂不得半点后天之运作。故行此法之前,必定需找一处藏风闭气,有山有水,有众多松柏长青树之地方,此地更需清静,完全与外界隔离。否则,更需交结同心同德,生死与共,本性淳朴,修行境界极高之道侣作为外护,不使惊散元神,此道侣需二至四人,最后一个条件必须具备足够的金钱财物作日常打点,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则不可抽出专门之时间修习此功。第三节 效验略说    进入此段功修,行者已完全断绝人间之饮食,开初一年或几年,以服少量药物代替饮食,不久,只需喝少量的天然泉水,最后水也断除,行者不需睡觉,全身汗液津精异味渐无,开初之时,口中时吐出各种污秽之物,不久,沤吐也无,只觉全身内外及五脏清爽无比,全身骨头与血肉开始连成一片,赤血开始转为白血,此时,观自身之造化无不符合于天地自然之真消息,察风雷气候,阴晴圆缺,等自然景观,无不符合妙道之机,神妙莫测,不可言与人,行者自然俱全六大神通,更有其它不可思议之异能,自然即我,我即自然,实非比喻,乃极真实效验,达此境,更需慧而不用,默默含藏。和光同尘,以更求精进,而入炼神返虚。  第九编 炼神还虚修炼秘旨
第一章 炼神还虚正法    炼神还虚者乃炼神之功,就人身而言,乃是真空炼形,炼神者在于止火,以太虚之虚来锻炼我之阳神,炼神即炼形,因到此时,形即神,神即形,神形已初步融合,故炼神即炼形。炼之久久,十年、百年、千年,自然形尽化为炁,到此地步乃是身外有身,如果不待肉身完全炁化,而直接阳神冲举抛弃肉身,则也可和天地同其长久,与宇宙同在,但不名落入中乘之道。大丈夫者当取法于上也。    心法:“一动即觉,一觉即无,止而又止,入归太虚。”经炼炁化神之功,移炉换鼎,阳神归入乾宫泥丸,此步全为泥丸温养。①一动即觉,一动者,天人合一之太极开基也,即觉者,忽自混沌太极中而生之灵妙神觉也。②一觉即无,觉意生发之时候,心中无有一物,全为真感真应,随应而度人,随感现形于身外,出神于外,切不可随物而逐,随境而恋,即无者,则又收归泥丸之虚无玄窍,归入太极混沌,“定”的时间长而出的时间极少。③止而又止,即为真意之运用亦无,全归虚无大定。④入归太虚,心之虚合身之虚,合虚空之虚,三“虚”合而为一,故曰入归太虚,诀云:“忘神以合虚”。因此阳神之虚有三个层次,一为心之虚,二为身之虚,三为虚空天地之虚。    口诀云:“泥丸为床,天地为室,太虚作屋’。一动之时,不可放纵,即刻收归泥丸之虚无无极玄窍,最后真意之运用亦无,入归至定,一般有感既动,出神以眼为机,但切切注意,不是有什么东西从身内出来,或冲破顶门,否则,必入魔道,炼神还虚之目的有二:①冲破自身之“虚空樊笼”。②冲破天地虚空樊笼。故要粉粹两层“虚空”。这样才能合归太虚,阳神方可老成而随心所欲。“觉”者乃阳神之真意妙用,一出之时,以目为机,绝非后天神识,修炼之中,更不可著意于“一收一放”,总之,乃是自然中和,遂感而通,通而后即刻归入虚无玄窍,出神之时,肉身有内景可显,一为金光从毛窍射出,全身散发异香,收归身之虚无时,金光又从毛窍而出,还有更多其他异象,此乃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第二章 内景真机与火候    此节实无火候,必须完全止火,名为炼神,实曰止火,开始几年可能有真意之妙用,但到后来,连此真意之文火,之真火亦止矣。即使有所深层次之感应也不通不动不觉也,进入更高层次之遂感而通,只有宇宙天地发生大变化之触发应感和因缘聚合之真感,方可“一动即觉”而神化形于天地时空之中,炼之久久,而不抛弃肉身,自然肉身被我阳神感动而来的太虚先天至阳之炁渐化为炁体,毛窍骨髓经脉中之阳炁变化为亿万真意阳神。诀云:“万炁齐仙”,到此,形神完全隔合,形体即思维,思维即形体,随感而庆,随物成形,意即物,物即意,超出天地之外也。 第三章 真空炼形法则
    以上之论述,乃针对炼神而说,针对肉身之变化而言,则曰:“真空炼形”,此时,神息相依,定于虚空至极至微之地,而入于大定,大定之中,形身浑忘,我之炁之与天地之炁连通,天地之炁与太虚元炁连通,此感彼应,自然而然,虚无中不知不觉,天地太虚至精阳炁薰蒸炁化全身关节肉质,或从上、或从涌泉,或回旋包裹不断融浊肉质骨头和血液,最后形身尽变为微尘,不论肉身发生何种剧烈变化,我皆不管,如一纯粹之旁观者,最后神息相依于太虚之中,形神浑化矣。    形初修炼之时,可对日月而行,心法同上,口诀为:“凝神为一,日月合身,存而后忘,心身无极”。总之,不过,“一动即觉,一觉即无”,此一过程如电中之光,石中之火,收之极处,也不过为一太虚,放之极处,亦为一虚无,与太虚同体,“一动即觉,一觉即无”,前无所依,后无所靠,不增不减,仍就不过是一杳冥无极混沌。  第十编 炼虚合道秘旨
第一章 炼虚合道    炼虚合道乃完全的还虚之功,真意全无,宇宙之成坏只不过为吾之一“定”,一“定”可历百年,千年至亿亿年。而定中性体之神光普照于无数时空层次,无微不透,无所不能,一体同观,“宇宙闭时,我不随之闭”。“天地坏时,我之元神不坏”。此时已无心法,勉强说个法出来,反而落入下乘。    丹经谓此为粉碎虚空,打破太虚,此太虚者,乃“古往今来,以劫应劫”之合一太虚也,此时以虚无为床,天地宇宙为室,“古往今来,以劫应劫”之太虚为屋,开初修炼,阳神化为无数量充满虚空,“炼”之久久,阳神又归入虚无太极玄窍,阳神粉碎,只有元神之光照彻三千大千世界和更高之时空层次,到此乃为真正之“一体同观”。诀云:“寂无所寂,湛然常寂,照无所照,湛然恒照”。修成永劫不坏之元神。  第二章 最上一乘性命双修法诀
第一节 功修法理    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自然造化为药,结丹于虚无,无为作丹基,清静为妙用,真空而炼形,慧觉为火候,停息为封固,一意清纯放下为沐浴。第二节 心法篇    心法:“虚无为体,戒行为本,无念为宗,存无守有,回风混合,真空炼形,随修随忘,一动即觉,一觉即无,不执于相,不执于空,寂无所寂,照无所照,湛然恒照,与道合真。”心法略释:①虚无者,无始本体也,无动无静,无阴无阳,混沌为一,总曰:“天地之先”。为体也,既得其子(神炁),其返即体(虚无)。②戒行为本,善之一字而已,诀曰:“天道无亲,恒与善人”。神炁不可放纵,守其入而防其出,以戒行规之而善与天人同乐,故戒行为本。③无念为宗,无者,无妄念,念者,念真空觉性。④存无守有,无者,虚无元性,元神或虚无混沌,有者,鸿濛妙炁,以有入无,无而归有,有而入无,炁而化神,神而化炁,阴阳反复,有无相成。⑤回风混合,真空炼形,内外呼吸旋为一炁,混合为一,如环之无端,无首无尾,无滞无碍,无始无终,及至天、地、人之真息连为一体,神息相依于虚空,自然真空炼形,诀曰:“绵绵若存,神炁无间,廓然无碍,圆活如意,浩然融然。”⑥随修随忘,过去不忆,现在不寻,未来不迎,不执旧境,不拟新境,自然天然,心等太虚,诀云:“上德无为,不以察求。”⑦一动即无,一炁自虚无中来,觉者,时至神知之湛然真觉真意,先天自发,不可速成,不可存想。⑧一觉即无,觉后意发而心中无有一物,即无者,又自然归入本体之虚无,此一过程如电之光,石中之火,一瞬一息而已,到此身外有身;⑨不执于相,不执于空,空相不执则自归鸿濛,性体长明,真空妙有。⑩寂无所寂,静之极,连静亦无,空亦无,到此真意之妙用全无,照无所照,湛然恒照,照无所照,真意无有而入归本体元神,则无不照。合古往今来,为一息一虚,故曰湛然恒照,大千万有同归一“光”所笼,只有一神“照”临所有时空,一体同观矣,与道合其真,粉碎太虚矣,诀云:“至德无为,不以观求,无观无化,无所不为。”    行持此仙家顿法之先,必须具备以下二种中之一种条件方可行持,否则恐入顽空或入魔道,一为,心性纯朴,悟性极高,元炁充足的童体无漏之青少年儿童,二为,命功完成之修炼者。 编后语
    丹道之修炼,乃一步一个脚印进入,不可躐等越级而进,前一层次修功不到,则后面之口诀极难明白,所有口诀与心法皆需实修后悟之方可彻底全明,切不可望文生义,但行者需实修后悟之,四步法完是一法贯之,绝不可强为分之,只是效验不同而分四个工程次第,最后愿大家同证仙阶,入于先天至境。  中国真正丹道理法(2) 
太和玄功性命双修功程次第
  一、炼心归真初涉真景  1、正法行持  "炼心"二字,是千真万圣修炼之不二法门,丹道修炼之初尤重如此,如伍柳派丹法未炼丹之先,必须行返虚之功等。行者经过太和玄功之静功筑基法的修炼后,即可转入太和玄功之炼炁筑基法---心息相依的修炼,心息相依法目的有二,其一,通过心息相依的修炼,使吾牢栓意马,紧锁心猿,使吾之心神被细柔绵长之息所牵引而逐渐一念不生;其二,通过心息相依的修炼可以使吾神气合一还归先天。  修炼之初,在于磨炼吾人之性情,把各种浮燥之性情,无名之烈火,冲动之性格皆销铄得变成详和安然之状态。一般初次炼功,只能静坐不太长的时间,心中就生烦燥而耐不住久坐,身体也由于平常运动之惯性,不能长保静止中正状态,种种不适更纷至沓来,修炼者于此处更要耐住性子打醒精神,使其神志不昏,犹如用兵防贼故曰"武火",又必须始终行心息相依之法,如同风箱,吹灭一切后天凡火,去尽一切后天心神之作用,使冲动浮燥之性情平和安稳下来。但是呼吸宜柔细绵长,如若粗短急促,会反把后天凡火吹得更大,浮燥之性情更加冲动,而不利于久坐,但是,呼吸怎样才能细柔绵长呢?答曰:"我们切不可用后天意识调节,只需去掉所有意识之作用,完完全全只留下呼吸之原始本能,完完全全由呼吸之本能作主,使呼吸之运动控制吾之心神,如此,心神不动,自然宁静,而呼吸亦随之细柔绵长。如此,各种识神之凡火,自然被平稳绵绵,细细柔柔之呼吸所冶炼,由此修炼者能逐渐去掉后天一切凡火,不具一丝火性,也只有这样才能现出天然真火候。"  果能如此,常久修炼,毋稍放逸,在平常日用之际亦不放纵心神,去掉后天伪火,唯保心中一团详和之气,如此修炼,自能心与息恋,息恋于心,心息和融,而识神退位,伪火顿去,行者于此时似睡非睡,恍恍惚惚,接着突然一觉,杂念全消一心不乱,只觉一片清明气象,只觉一片空明宁静,正是前无所忆,后无所思,现在无念,干干净净,此即是乾元一炁本来面目显露其作用也。这正是丹道修炼的初步真景,修炼之士若现此景,须顺其自然而观照之,如燃天灯照九幽,并且神凝而不散,气和而不乱,神气合一,心息相融,神凝于此,炁包裹于此,遂使此本来面目浩养壮大起来,正如孟子谓:"吾善养吾浩然之炁"。  修炼者初入此景,一般难以保持长久,有的在功态中只出现一刹那,忽焉而来,忽焉而去,有的修炼者则能长现此景,此皆在于修炼者平常日用之际修心炼己,伏性止念之功夫深浅如何耳。此景并非可以后天拟议得来。  在这阶段,行者只能体验元神显露之功,所谓一觉,突然一醒者,称之为神动,真可谓神在炁先,此神动即是吾之真心显露而开始作主,但神即炁,炁即神,炁与神本是一体,何分彼止。行者于此处不见炁动,唯见神动,乃功修尚浅,真炁不足之故。  2、内景真机  附吕江波功友内景一则:近日静坐,以澄心静虑,修神炁合一为主,有时杂念甚多,形如做梦,想是我修性不纯,凡心未断之故有时会忽然似入睡中,片刻即醒,醒后,杂念全无,一心不乱。  上段内景乃识神退位真心显露之初步体验,正乃丹道真气象,只可惜功修未纯,火候未足,只能体证神动而不能炁动,如若能长保神气合一,自然能真炁发动产生气之作用,到时,自然能凡心立死,真炁冲洗销铄泥丸宫之阴浊,心不炼而自炼,自然而然,无为而化也。关于此点,汤盛光功友体验较深,吕江波功友宜向其互通有无,共同探讨。再一点就是江波功友在闲时宜专修太和静功,专在静字上做工夫。当然,太和炼炁法与观光法亦不可缺。  3、细微火候  此层次修炼要点在于武火,武火是运用要适宜得当,方能进步。对于武火之心传口诀《道德经》指示为:"用之不勤",所谓用是指要努力勤修,凝神不分,神志不散,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如用兵防贼,使心神勿有放纵。所谓不勤,是指在凝神时,须保持安然自在,轻柔平和,犹如无事无为一般,故曰:用之不勤,即要用,又要不勤,这句口诀即是此段工夫之真口诀。  若一味用力蛮干,一则心神犹如绷紧的弦,容易崩溃疲倦;二则犹如火浇油,因为心中浮燥性情以及意念皆是后天炽热之凡火,如又用后天识神加上一个凝神修道之念头,这样两团火混作一团,岂不是吾凡火大增,燥火更甚,更耐不住静坐行动。其实用之不勤,亦只是一个"和"字。  此层修炼之第二个要点是:要牢锁心猿紧栓意马,心中若有燥动,必须始终以"用之不勤"调驯之,并配合呼吸使之销铄冶炼为温温之火,使心中一片详和之气,不见一丝火性,这段工夫最为紧要,若修炼不得力,将在后来真景现前时,因炼性伏心不定,而会心中念头一动,落入后天保不得先天真机,这样即使先天真景现,亦是忽焉而来,忽焉而去,更不用说以后真炁发生之景象,否则难免鼎倒炉翻。故此段工夫最为要紧,修炼者不可只求效验,只需调训猿马,伏心炼性即可也,可要调训猿马,仍然用之不勤,若要做好用之不勤,还须心息相依,无观而观,若要正确掌握心息相依,无观而观,必须以"顺"以"静功"为核心。  只要做到上诸法,方能功修日进,基址指日可筑。  千万别小看以上各条,实是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功修,平常中出非常也。 二、橐籥开通,炁息归根
  1、正法行持  大家须知,我们初始炼功只有在元神用事之情况下,才有先天炁机的运行,在修炼心息相依时,鼻之一呼一吸,务必令心神与之俱行,以神依于息,心随息转不可使其稍有分散。此神依于息,与息俱呼俱吸,但凝神而不分者,谓之武火。一呼一吸者谓之采药。采药者,以口鼻之呼吸采集虚空清阳之炁也,此中要诀在于:神依于气,气依于形,形依于虚。  最后,神气将逐渐融合为一体,心入炁中,炁包神外,浑然交合,氲氤不散,最终神炁不分,化作一团,化为一炁,此炁者吾人身之先天炁也,行者修炼至此,譬如树木之有根,能不断取外界之营养,外界虚空清阳之炁,以补养吾历年之亏损,点化吾全身阳质,改造升华吾人生命巨系统。  以上就是吾神气合一化作吾人身之先天炁的内在变化,既然有神气合一的内在变化,必然也有其具体在吾人身的现象,否则,何以知吾有所得乎?大家可知,原人受生之初,在胞胎内,随母体呼吸,与母联属,吾之祖炁通母之气,母之气通天地之炁,天地之炁通太虚清阳之炁,窍窍相通,脉胳相联,无有隔阂,吾之祖炁由于造化使然,又由于一根脐带连通于母,故一呼一吸,渐吹渐开,使吾之脐内形成一管道,以此后通于肾,前连于脐,上通于肺,肺又至山根而生双窍两而成鼻之两孔,此肺肾之间的管道,谓之橐籥。《道德经》云:"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此橐籥之功效无穷,在丹道修炼学中,正因为婴儿有此通道,故心肾相连,神气合一,心火薰蒸肾水,肾水上流于心,心肾阴阳二气,循环施化,氲氤团结,故婴儿无识无欲,能通过母体盗取天地万物之造化,而吾之先天炁并不会天地万物所反夺之"。  及至婴儿出胎,外界空气由鼻而入,通过咽喉气管而至肺,再由肺之开合,遍达周身,而橐籥关闭,吾之呼吸不能由橐籥这一管道而进入丹田,与先天祖炁相连,如鱼饮水,而口进腮出,即庄子所谓众人之息以喉也。此时吾人如同拨根之树,不能祖炁相连,吾之元炁反被天地外物所盗,而逐渐精衰气弱。  故此真人之息贵在通此橐籥,其息深深,使吾之呼吸于内通达丹田,于外连接太虚清阳之炁,不断补养吾之亏损,所谓道士仙人非有神,积精累炁以成真是也。  而人之下丹田,位于肚脐之后,命门之前,两肾之间的虚无所在,此处乃结丹、温养之处,因为此窍上通天谷,下达尾闾,中通心肾,有招摄灵阳先天精炁之作用,故不可不知此窍。  待行者修炼至神气相融时,自然能化作一团先天灵阳,又因为吾人之下丹田有招摄灵阳之作用,故下丹田会产生一般吸力,使吾之一团先天炁被吸而逐渐下达丹田,使吾之心神被这股吸力所引,而自然安放下沉于下丹田,自然凝于丹田。此时吾之心神凝于丹田者,谓之进火也。  吾之机亦被丹田这股吸力,牵引而汇入丹田,口鼻呼吸渐微丹田之真息渐生,而机一上一下一呼一进入丹田者,可谓之采药也,此时肺呼吸转化为丹田呼吸,吐惟细细,纳惟绵绵,似有若无,谓之真息。  正因为吾神气相抱,化作一团先天,故能如磁吸铁,不劳取不须意引,自然能吸取外界清虚之阳,正因为吾神气相抱,化作一团先天,又因为下丹田,有招摄灵阳之本能,故能自然而然产生吸力,吸引此吾人身之先天渐次开通,而归于下丹田,又通过此先天,如有根之树,能不断吸收外界之清灵之,归于吾之下丹田,而补充吾历年之亏损壮益吾之身心,此即谓添油接命之上乘秘诀。  此法使吾心肾之气相连,使吾息不调而自调,心神静而自静,身内夫妇长日配合,抱作一团,如此又何来识神杂念呢,欲念自然容易降伏,这也正是以命功,促进性功之修炼,坚固性功之功修。  2、细微火候  此层次皆在于进火,采药之细微掌握,第一步在于打通橐籥,在修炼中,吾之神气合一,是渐次融合无间的,故丹田之吸力亦是由极微难察而渐次增强的。在极微弱时,修炼者不能体察知道,故有可能不只把握时机,层层递进,反而精神焕散不能凝聚而浮思乱想,停滞不前。故此在修炼时,一吸一呼皆令出入于丹田,有意无意之间,在吸气时,以气随心之清静下沉,而注于丹田,丹经称之云:以意领气。但切不可勉强行事,有人初学气功,会发生胸闷,呼吸不畅之感,就是由于行气不当,用后天意识勉强引导后天之气把橐籥管道冲坏之缘故,所以此处火候之掌握贵在有意无意之间,以心清静下沉之自然,炁机亦下沉于丹田,这样,炁机越细柔,心神越清静下沉,神气始终合一,顺水推舟,自然可以慢慢冲开此管道,这种方法需要行者具备一定悟性方能掌握好,故曰:"火候细微"。此处掌握之要点在于无为但有作,无为者顺其自然,有作者推舟也。综而言之,无为有作,顺水推舟。  第二步在于打通橐籥,气息归于丹田之后进火、采药的配合与掌握。待气息归根后,元神自然安放凝于丹田,谓之进火。呼吸自然达于丹田,谓之采药。但神气始终合一无间,若徒知采药,不知进火,则吾之精神散漫于周身,而气机亦随之如此。若徒知进火,不知采药,必然下元漏失。故此,药不得火不化,火不得配则不聚,火药皆须,配合相当,火若大,则下元漏,火若小,则散漫于周身。其实火药配合也就是神气要相抱如一,三丰祖说得好:"神炁如夫妇,呼吸如母子,夫妇相抱,母子相恋,庶几大丹乃成"。观今之丹功修炼者,多患下元漏失之症,究其因,皆是以后天凡火,后天意识注于此,而呼吸又何曾能到达下田,肺呼吸仍究是肺呼吸,神炁不能相抱,故下元漏失,莫若,先神依于息,自然而然,顺水推舟的打通橐籥,下通下丹田.  第四篇 悟道心言
  皆平日修炼之心得,心灵内忽生而出,不假逻辑推理,也非他人陈言旧语,故曰:心言。---忘忧居士,涵空子谢怀宇;啸龙先生,涵光子谢怀昭,谨记。   一部分:初次炼己
  1、做学问,研究任何问题,最关键,最根本处是:研究者必须进入忘我而合一之思维状态,才有所真正之成果,才能避免过多的主观影响,研究者和观察者忘掉了自己,忘掉了世界,身心与被观察和研究的对象溶为一体,而主观性几乎完全消失。达到某种绝对之客观性。研究者"醒"来后,回到现实将"合一"状态中提取的最客观,最全面的有关"对象"之信息用正常之逻辑思维表示出来,于是就形成了"真理"。但,常态思维是一种主观唯心的,而带有片面性,不管怎样避免,对提出之信息总会有所变形和校正。故,我们显意识(理性)层次等常态思维最后得出的"真理"总是相对的,发展的,而无绝对真理,总括起来,因我们有颗区别辨识之心,故无绝对真理。  2、大道无言、无声、无形。前辈大德首重心传,身授,心心相印,此实语也,非象征比喻,人类之心灵感应现象为其低级层次而已。  3、道书云:"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此一意不散的坚凝"真观",实为"忘我合一"之境,乃修行必不可少之功夫,涵空子诗云:"瞑耳瞑目观自在,清神清意守黄庭,心心专一至精诚,自然江边春水生。"只要心心专一,忘死忘生,自然有无限生机,无穷之圆满。  4、凝神为一曰精,不可久居于一,而有"化",这时即体现出了“炁”之深刻内涵。"化"之不可穷尽,为"神"。  5、形者,精气神之运化处于暂时的平衡状态,可称作后天神气,非单指呼吸之气和思虑之神。  6、无中生有,不落于因果,此为先天。"先天而天弗违"也,况人乎,鬼神乎!仙家无它,唯利用此"先天一炁"改变我之形神,超越时空矣。 (一)修持指的是什么? 
    佛家讲明心见性为修持第一阶段所要求的理法。明心见性者使能认识自己的本来,即如来之地。认识之后再经过入定而涵养,如达摩面壁九年,这叫还虚境界,涵养自己的本来。明心见性就如一个卵细胞受精而成为受精卵,已经成为一个新生命的基点,涵养过程就是受精卵育养成胎儿的过程。这是佛家修身阶段所走的过程。    道家讲炼金丹,通过金丹跟本神相合,烘托出元神,元神以后培养婴儿,婴儿养好,再成为法身。这法身境界算是到了生命修炼的终极位置。欲炼金丹,首先要有炼金丹所需的材料,《心印妙经》曰“上药三品,精与气神”,道家生命文化认为人是由精、气、神三者构成。精代表人的肉体;神代表精神,也可以看作是思维与意识的根;气融于精之中,也融于神之中,使肉体与精神能相互协调,可以说气是神与精两者的载体,为其两者之间交换的一种东西,也是能量。    炼金丹的目的就是为了炼神。不经过修持的人,神是没有办法把持的。人对精是知道的,脏腑、筋骨等,这些有形有质的都是精的存在态;气也可以承认,当然不是指呼吸之气,而是有一种能量感觉的,为生命能量基础的内气。对于神呢?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否认神的存在,人之所以跟桌椅不同,因为它们的构成缺少这个神,只有神的存在,才是一种活的生命现象。而神的存在可以说,它就在身体之中,无所不容,无所不在。可是一般的人都认识不到它,感知不到它,所以也就没有办法把持它,也没有办法去完善它。     而佛家修持,常言本性。以因缘聚会与四大假合之说,让人们不执著本性之外的东西,不执著了,也就放下了,放下之后的境界,是一种类似“空”的状态,这样,本性自然就会显露出来,而为明心见性;之后再去温养它,以坐禅或者睡觉等方法。因为此时的行、住、坐、卧都已在禅中,似怀孕的母亲,她的一举一动都会本能地去照顾与温养腹内的胎儿。    道家的修持则是精气神并存而炼,以清净、无为、自然等理念,使自己放下来,静下来,如《道德经》曰:“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就是自己真正地在清静之中,烘养出神的本来之气,即先天元炁,使其产生、壮大与变化,实现一种质量上的变化。同时也通过精气去温养神,只有这样,神和精才能自然而然地更好地融和温养,才能产生更纯的气,使本来污浊、混沌的气变得质量越来越高,炼到先天真气时就可以炼化金丹了。通过金丹与神相合,烹炼元神,进入命胎阶段的修持。这是道家修炼的大致脉络。 (二)、一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决定着生命的修炼原则     一谈至道家修炼,都有经络之说。而经络说、丹田说,包括河车搬运说、周天说等等,都是指炼气的一种方法。实际上,从中国传统的《道德经》上看,它不提这些经络、丹等概念,它强调一种整体观,把人看作是一个整体,把人的心和身、或者神和气、或者精神和肉体、或精气神三者都看作一种东西,不去加以区分。传统《易经》也把人体生命它看作是一个整体,六十四卦也就是分成六十四份的一个完整而又均衡循环的东西,八卦也是如此。所以中国真正传统的认识都强调整体性。人从整体去炼的时候,把一切东西都融于其中,这叫真正的无为之法。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战争等因素,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深入到意志性的冲击,使人们的整体观越来越淡,种种原因造成整体观越来越不被认识,反而慢慢着眼于局部,最后弯弯曲曲走了一条类似于太极图中的“S”线,走入一个象长江、黄河的弯曲之势,走入经络之选了。所以我们要是从生命本身的发展来看,则必须不执于局部的利益,只有回复到整体信念的行为中才是根本完善之道。和谐于外,圆融于内,在处处和平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    当然,经络之说也是根据人体的实际状态而提出的。比如说,当我们站在高处看去,海洋是没有河流的,也没有高山;后来水少些了,才会突出一座座山,才有丘陵;水继续减少,丘陵旁边的平地都没有水的时候,于是哪儿洼哪儿有水,就有河流湖泊。湖泊就象穴位,河流好比经络,是由于元炁不够,不能充盈于整个身体了,才会产生通经脉的修炼之说。这些都是因为一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决定人的身体变化,其道理都是相通的。